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04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分类号: F123.3
页数: 4
页码: 183-186
摘要: 市“十五”计划编制1999年,编制“十五”计划,先后开展农业、工业等19个专题发展规划和8个区域发展规划研究,2000年底完成计划纲要框架草案。经市人代会审议通过。预期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05年达到145亿元左右,人均14500元左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8亿元、70亿元和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14.7%和14.6%左右;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48:40,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个体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城市化水平达到45%;农业劳动者比重下降到4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0亿元,年均增长20%。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亿美元,年均增长15%,其中:自营出口8000万美元,5年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体系,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亿元,年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人数提高到1.5人;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总人口控制在100万人以内;全市耕地面积稳定在6.4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9.3%。
关键词: 计划编制 国民经济

内容

短期计划编制与实施每年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经市(县)人民代表会议审议批准实施。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完成11亿元,实际完成12.66亿元(1980年不变价)。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完成13亿元,实际完成15.75亿元(1980年不变价)。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完成25亿元,实际完成28.31亿元(1980年不变价)。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完成30亿元,实际完成33.42亿元(1980年不变价)。
  1992年,计划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0亿元,实际完成22.03亿元;计划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0亿元,实际完成49.85亿元。1993年,计划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8亿元,实际完成39.75亿元, 计划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实际完成100.4亿元;财政收入1.86亿元, 增长63.6%。
  1994年,计划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2亿元,实际完成47.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10.2亿元、25.2亿元、11.8亿元,分别增长11.6%、22.5%和24.6%。计划完成资产投资10亿元,实际完成12亿元。
  1995年,计划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亿元,实际完成48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12.5亿元、21.5亿元、14亿元。1996年,计划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0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9.8%、18.7%和20.1%;实际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4.36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4%、27.4%和15.9%。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
  1997年,计划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实际完成64.24万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4%、16.6%和9.9%。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2万元。1998年,计划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5亿元,实际完成74.1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6%、17.1%和16.1%。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实际完成18.23亿元。
  1999年,计划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实际完成70.2亿元;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实际完成10.58亿元。2000年,计划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2.8亿元,实际完成78.1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1%、15.9%和14.8%;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实际完成13.88亿元。2001年,计划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8.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5%和15%.实际完成90.1亿元,一、二、三产业实际增长6%、15.3%和15.4%;固定资产计划完成18亿元,实际完成19亿元。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计划完成10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5%、16%和16.9%.实际完成105亿元,一、二、三产业实际增长5.5%、20.5%和16.4%;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8亿元,实际完成35亿元。
  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编制与实施《“七五”计划》编制与实施1987年3月,肥城县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肥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纲要》(简称“七五” 计划)。确定1987~1991年奋斗目标为: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9%;国民收入生产额5亿元,平均每年递增9%;财政总收入52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8.7%;粮食总产量4.6亿公斤以上;社会商品零售额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元。.计划完成。199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4.92亿元,比1985年增长147.4%,年均递增20%;国民收入11.57亿元,比1985年增长124.7%,年均递增18%;工农业总产值17.93亿元,比1985年增长258.6%,年均递增28%。其中农业总产值3.25亿元。比1985年增加0.32亿元,年均递增3%。粮食总产量47万吨,棉花总产量2994吨,花生总产量4913吨,全区拥有农业机械28万千瓦。工业总产值9.38亿元,年均递增43%。财政收入8436万元,比1985年增长146.7%,年均递增20%;初步形成轻工、化工、纺织、建材、食品加工工业体系。
  “八五”计划编制与实施1991年3月,肥城县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肥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简称“八五”计划)。确定1991~1995年奋斗目标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全社会固定资产收入年均递增25%;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递增20%。1995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8亿元,比1990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16.2%,提前7年实现第二个翻番。完成农业生产总值22.3亿元,比1990年增长87%,年均递增13.4%。粮食、棉花、花生总产分别达到55万吨、1680吨、1.2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71亿元,比1990年增长1.5倍,年均递增19.8%。建成三资企业25家,实际利用外资42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5.5亿元,年均递增60.3%。共获得科技成果140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31项、泰安市级73项,专利申请150件,争取科技贷款1.08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7亿元,比1990年增长2.1倍,年均递增25.3%。农民人均纯收入1790元、职工平均工资5300元,比1990年分别增长1.7倍、1.1倍,年均递增22.3%、16.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7亿元,是1990年的3.8倍。
  “九五”计划编制与实施1994年1月,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1995年底完成。1996年3月,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100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5%;2010年达到340亿元,2001一2010年年均增长13%;工农业总产值2000年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2000年达到2.56亿元,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0年达到41.6亿元,年均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计划完成情况: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78.1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100元;地方财政收入3.5亿元,年均增长20.7%;三大产业比例由“八五”末的28.4:41.3:30.3调整为18.1:45.1:36.8;粮食总产稳定在54万吨以上,人均占有500公斤以上;“九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5亿元;200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亿元,年均增长11.7%;2000年自营出口创汇达到4050万美元,年均增长17.9%;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九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200万美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2000年职工年均工资达到6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80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分别增长3.6%和8.9%。
  市“十五”计划编制1999年,编制“十五”计划,先后开展农业、工业等19个专题发展规划和8个区域发展规划研究,2000年底完成计划纲要框架草案。经市人代会审议通过。预期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05年达到145亿元左右,人均14500元左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8亿元、70亿元和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14.7%和14.6%左右;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48:40,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个体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城市化水平达到45%;农业劳动者比重下降到4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0亿元,年均增长20%。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亿美元,年均增长15%,其中:自营出口8000万美元,5年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体系,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亿元,年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人数提高到1.5人;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总人口控制在100万人以内;全市耕地面积稳定在6.4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9.3%。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

相关事件

肥城市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