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计划生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00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计划生育
分类号: C924.21
页数: 5
页码: 154-158
摘要: 政策法规1980年,县革命委员会制定《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鼓励青年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实行"准生证"制度。1986年,实行"提倡一孩"的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1988年7月,颁布实施《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1989年5月,县政府制定《关于贯彻实施〈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计划生育工作作出50条具体规定。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十条规定》。8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全县开展"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文明单位达标活动。1991年3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对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严格领导责任、严格奖惩制度的规定》,实行"追踪奖惩、一票否决”制度。1994年4月,市政府制定《肥城市城市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把城市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各系统、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之中。2000年12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意见》,推进人口综合治理,依靠政策,调动、保护群众计划生育的积极性。2001年12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 计划生育 人口政策

内容

第一节计划生育机构
  肥城市计划生育委员会1988年,肥城县计划生育委员会设人秘、宣传、财务、统计4个科室,编制10人。1990年,增设城镇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科技科。1993年,设5个科室,定编22人。2001年,改称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02年,改称计划生育局,设人秘科、政策法规科、规划统计科、宣传教育科(科学技术科)4个科室,行政编制15人,工勤编制1人。
  肥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1984年,设立计划生育指导站,股级事业单位。1999年7月,升为二级事业单位。2002年。共有工作人员46人。
  肥城市计划生育协会1988年成立。1993年,定为一级事业单位,定编5人。2002年,共有工作人员6人。
  肥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1996年8月成立,二级事业单位,定编3人。2002年,共有工作人员5人。
  肥城市计划生育宣教中心1999年7月成立,二级事业单位,定编8人。2002年,共有工作人员3人。
  第二节生育状况
  1988~1990年,全县进入建国后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实行"提倡一孩”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年均出生23416人。1991年,全县人口出生率9.62%。 晚婚率70.9%,晚育率83.7%,符合政策生育率63.3%,人口增长得到控制。1992~1995年,全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独生子女报名领证率25.66%。1996年,全市已婚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1.19,人口生产进入低生育水平期。至2001年,年均出生9945人,年均出生率10.38%。,自然增长率4%。左右,出生人口缺陷率3%。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8以内,计划生育率、晚婚率、节育措施落实率分别达到99.8%、99.99%和99.5%以上,独生子女报名领证率31.77%。是年,全市结婚年龄男25周岁调整为22周岁,女23周岁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3.81%。。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增至7.25%。
  第三节管理服务
  政策法规1980年,县革命委员会制定《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鼓励青年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实行"准生证"制度。1986年,实行"提倡一孩"的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1988年7月,颁布实施《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1989年5月,县政府制定《关于贯彻实施〈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计划生育工作作出50条具体规定。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十条规定》。8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全县开展"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文明单位达标活动。1991年3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对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严格领导责任、严格奖惩制度的规定》,实行"追踪奖惩、一票否决”制度。1994年4月,市政府制定《肥城市城市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把城市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各系统、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之中。2000年12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意见》,推进人口综合治理,依靠政策,调动、保护群众计划生育的积极性。2001年12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意见》。
  宣传教育1988年,全县利用广播喇叭、宣传车等形式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基础知识。1991年,乡村人口学校开展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中老年期"五期"基础知识培训教育活动。1994年,人口理论知识列入市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培训内容。电视台、广播电台、肥城日报社分别开办《计生传真》、《人口与计划生育》、《计生园地》等专题栏目,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社会公益性宣传活动。1996年3月,潮泉镇百福图村建成全国第一个农村人口文化大院,此后,在全市推广。1999年,全市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2001年,成立人口文化促进会、计划生育幸福文工团。至2002年,全市面向农村开展结婚新风、文艺演出、典型演讲、优生优育优教展览、专项服务"五进村”,婚前教育做到家、基础知识教到家、典型事例讲到家、科技图书送到家、排忧解难帮到家、优惠待遇发到家为主要内容的婚育新风"六到家"活动,建成农村人口文化大院396个。2002年7月,肥城市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确定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县(市)。
  技术服务1986年,17个乡镇设立计划生育服务站。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环情及孕情检查、避孕药具发放等避孕节育技术工作。全县已婚育龄夫妇主要采用放置避孕环、使用避孕药具、男性输精管结扎、女性输卵管结扎等避孕节育措施,综合避孕率达26.54%。1989年达41.98%01991年,95%的行政村设立计划生育服务室,配备服务器材,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月走访、季透查制度。全县清查漏管育龄妇女,清理出假证明、节育措施不落实2万余例。1994年,完善市乡服务站宣传、技术、药具、培训四项功能,对节育对象实行挂账消号和跟踪随访制度,节育手术实行服务站服务项目许可、技术人员技术操作许可"两证许可"制度,建立健全药具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1997年,潮泉镇、仪阳乡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试点工作。1999年,全市确立"以人为本、按需服务"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理念。市政府印发《关于落实山东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制定《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有奖举报办法》。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89.45%。放环、使用避孕药具成为育龄群众使用的主要避孕节育措施。2000年,全市开展育龄妇女需求信息调查采集活动,开通服务热线咨询电话、配置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优生优育指导、不孕不育诊治、生殖健康保健等服务工作。2001年10月1日,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免费为农村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至2002年,市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均取得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全市607个行政村全部实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89.56%。
  流动人口管理1988年后,县内流动人员和外来人员数量逐年上升,至1995年,全市跨乡镇、办事处流动人口9521人。2000年,18436人,平均每年增加1783人。1988年、1990年、1991年,县政府先后三次组织计生、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集中清理新城农贸市场流入人口,主要进行了节育措施落实和收缴计划外生育费。1996年,市委、市政府发布施行《肥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实行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和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制度。1998年,建立市、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微机管理系统。1999年,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合办公制度。2000年,全市换发《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跨乡镇、办事处流动人口18436人,平均每年增加1783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持证率、发证率、建档率、验证率均达到100%。
  城市计划生育管理1999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计划生育属地管理的实施意见》,新城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升为一级事业单位,管理城市计划生育。实行"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双重管理、双重考核"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办事处与辖区内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级分别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市直系统与各主管部门、下属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部门负责制,履行条条管理责任。各乡镇、办事处与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实行单位法人代表负责制。2000年,新城办事处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整为8个居委会,各乡镇驻地逐步建立社区居委会。
  第四节计划生育协会
  1988年,建立肥城县计划生育协会。此后,乡镇、村级协会相继建立。1989年,县计生协会计生保险代办站建立,开始办理独生子女户双全保险、独生子女父母年金保险。在1989年和1991年全市计划生育工作扭转被动局面的集中活动中,村级计生协会会员主动做计划生育宣传发动、入户动员工作。1992年,开始创办帮助妇女发展生产、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相结合的“三结合”项目。1995年,市计生协会、市财政每年拨款20万元,各乡镇通过计划生育统筹、社会捐资等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市、乡镇少生快富幸福工程基金。1996年,市计划生育协会在百福图、小柱子等5个村开展参与村民自治试点工作,1998年在全市推广。此后,各级计划生育协会参与制定修改《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公约》。潮泉镇百福图村张珍等10名独女户会员带头终生只要一个孩子,在《泰安日报》上向全市育龄妇女发出倡议。至2002年,市计生协会共选举产生四届理事会,乡镇产生五届理事会,村产生六届理事会。基层协会组织633个,会员小组3857个,选举产生理事8211人,协会专职工作人员1123人。市乡少生快富幸福工程基金已达到485万元,帮助扶持妇女发展生产项目213个,扶持13858个计划生育户上了致富项目。累计办理计划生育系列保险1000余万元。1995年和2000年,肥城市计划生育协会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协会先进集体。
  计划生育宣传潮泉镇柳沟村计划生育协会换届选举会场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

相关地名

肥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