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985
颗粒名称: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5.2
页数: 6
页码: 83-88
摘要: 1988-2002年,全市自然灾害频 繁,其中以旱灾为重,为常见的、历史 性的主要气象灾害,其次是大风、冰 雹,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洪涝、沙尘 暴、龙卷风发生次数少,但危害重。
关键词: 肥城市 自然灾害

内容

1988~2002年,全市自然灾害频繁,其中以旱灾为重,为常见的、历史性的主要气象灾害,其次是大风、冰雹,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洪涝、沙尘暴、龙卷风发生次数少,但危害重。
  第一节旱灾
  旱灾是肥城市常见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十年九旱”之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据统计,春旱占全年的33%,夏旱占26%,秋旱占22%,冬旱占19%。1988~2002年间,发生干旱23次,但以轻旱为多,占16次,中旱4次,重旱3次,分别在1988、1989、2002年,最重的一次是2002年的夏旱,2002年7月上旬开始,肥城市持续无降水,8~17日,连续出现36°C以上高温天气,土壤失墙严重。市北部山区的石横、王瓜店、老城、潮泉等乡镇,中部山区的仪阳、桃园、安站等乡镇出现较大程度旱情,全市受旱面积1万公顷,其中重旱0.2万公顷,重旱地段干土层3厘米~4厘米。夏玉米叶片卷曲,部分叶面干枯变黄。8月下旬以后,旱情进一步发展,受旱面积1万公顷,其中重旱0.33万公顷,重旱地块干土层3厘米~4厘米。春花生、大豆等作物叶面卷曲,萎鷰下垂。
  部分山区人畜饮水困难。此种情况在9月中旬稍有缓解,然而9月下旬后,全市基本无有效降水,旱情又有较大发展,山丘地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在50%左右,全市总受旱面积达1.4万公顷,其中重旱面积0.54万公顷,麦田受灾面积1.2万公顷,重旱地段干土层3~4厘米,基本无法播种。11月份由于持续无降水,全市旱情进一步发展,山丘地段干土层3厘米,干旱面积1.2万公顷,其中重旱面积3334公顷,麦田受旱面积1万公顷,占全市播种面积的1/3。长期严重的干旱给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地下水位下降至136米以下,到12月上旬,旱情持续长达153天。
  第二节涝灾
  雨季最早出现在6月上旬,最晚9月下旬。1988~2002年,日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暴雨34次,日降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大暴雨8次,日降雨量达到150毫米以上大暴雨1次,最大的一次出现在1994年8月7日,日降雨量161.1毫米,暴雨多出现在7~8月,7月最多,20次,占58.9%,8月次之,10次,占29.4%,其它月份4次,占全年的11.8%,最早之日为1993年5月12日,最晚终日为1994年10月15日。暴雨集中的年份易形成洪涝灾害。1990年7月13日,老城、潮泉两个乡镇受暴雨袭击,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局部达220.0毫米,出现山洪,冲毁良田10公顷,堤堰800米,道路3.5公里,桥涵8处,机井6眼,扬水站1处,倒塌房屋140间,刮倒树木1.37万株,倒伏玉米1330公顷。
  1991年7月28日,全市15个乡镇出现暴雨大风天气,粮田受灾面积2600公顷,绝产700余公顷,倒塌房屋8500余间,刮倒树木50万棵,受伤26人,死伤畜禽1万余头,造成15家企业停产,6所学校停课。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第三节,大风龙卷风沙尘暴
  肥城市一年四季均有风害,但成因不同,常见的是锋面大风,7、8月份多气旋大风,有时还伴有龙卷风等灾害。
  1988-2001年,全市共发生13次大风灾害,分别在:1988年9月7日,1989年7月17日,1990年7月17日,1992年9月1日,1994年7月3日,1994年7月4日,1997年8月19~20日,1998年8月30日,1999年5月9日、6月20日,2000年4月9日,2001年6月15日、7月13日;2次龙卷风,分别在:1989年7月17日,1991年7月28日;1次沙尘暴,在2000年4月9日。大风、龙卷风、沙尘暴灾害,造成房屋倒塌,树木、电线杆刮倒、刮断农作物倒伏,大棚被毁,并造成人畜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上亿元。
  2000年4月9日,全市出现大风及沙尘暴天气时间在15:48~16:04,偏北风,瞬时最大风速20米/秒,大风自西北方向进入肥城市,向南移动。老城、新城、潮泉、王瓜店、仪阳、陆房等乡镇受灾较重。1800个冬暖式大棚被揭顶,2000个小拱棚被刮烂,受灾面积533.6公顷,大部分果树受到损害,刮倒树木13000余棵,750余间瓦房被揭,经济损失达900万元。
  第四节干热风干热风是严重威胁小麦生长的一种自然灾害,5、6月份,正值小麦黄熟季节,此时气温较高,干燥、风速快的西南风可造成灌浆、乳熟期的小麦干枯、早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1988~2002年间,全市共发生干热风7次,其中轻干热风6次,重干热风1次,尤以2002年最为严重,因受干热风影响,山区、丘陵地的小麦平均每年减产2~3成,水源较好的平原地区,干热风影响相对较轻。
  2002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正值冬小麦灌浆、乳熟期,全市共出现6次干热风天气,分别在:5月25日、5月29日、5月31日、6月4~6日。北部山区,石横、王瓜店、老城、潮泉等乡镇,中部山区,仪阳、桃园、安临站、安驾庄等乡镇,以及部分平原地区的冬小麦受到较大影响。受灾面积约1.33万公顷,约占全市冬小麦面积的40%。受害小麦部分叶子卷曲凋萎,叶色变白,叶尖焦黄,芒尖干枯,部分炸芒,颖壳发白。灌浆速度受到较大影响,减少了结实粒数和粒重。
  第五节雹灾
  1988~2002年,出现冰雹8次,最早一次在1999年5月9日,最晚一次在1998年9月7日。最大的一次出现在1998年8月30日,直径30~40毫米,冰雹多出现在5~9月,7月最多,3次,6月次之,2次,其它月份3次。冰雹造成的灾害比较严重,据调査统计,1988~2002年间,冰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亿多元。
  第六节低温灾害
  低温冻害多发生在春、秋季节。由于冷空气入侵,导致气温大幅度下降,对农作物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1988~2002年,出现冻害12次,最早出现在1993年10月3日,最晚出现在1991年5月3日。最重的一次出现在2002年3月28日,全市最低温度降至-6.1°C,24小时降温10°C左右。3.34万公顷冬小麦中约9400公顷受到冻害,平均减产2成~3成,王瓜店、王庄两个乡镇受灾较重,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0%,杏、梨、樱桃等早花类树种受害较重。
  安驾庄温泉1988-2002年肥城市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一览表
  表2-5-1续表2-5-1续表2-5 -1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

相关地名

肥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