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97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形
分类号: P942.52
页数: 2
页码: 66-67
摘要: 境内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势由 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潮泉镇境内 的夹子山主峰海拔600米,为全市最 高点,西南部王庄镇太平屯海拔57.7 米,为最低点。中部隆起,北部形成以 肥城盆地为特征的康汇平原,南部形 成以汶河为特征的汶阳平原。全市大 小山洪河道43条,较大的山头96座, 山山相接,脉脉相连,沟壑纵横,自然 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涝洼等多种 地形。
关键词: 自然地理 地形

内容

境内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势由 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潮泉镇境内 的夹子山主峰海拔600米,为全市最 高点,西南部王庄镇太平屯海拔57.7 米,为最低点。中部隆起,北部形成以 肥城盆地为特征的康汇平原,南部形 成以汶河为特征的汶阳平原。全市大 小山洪河道43条,较大的山头96座, 山山相接,脉脉相连,沟壑纵横,自然 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涝洼等多种 地形。
  山地 全市面积42917. 3公顷,占 全市总面积的33. 6%。海拔高度在150 米以上,地面坡度小于25。。青石山、砂 石山约各占一半。湖屯镇关王殿以西 北部山区,以及济(南)微(山)公路以西 的大部低山为青石山,基岩主要由石灰 岩构成;湖屯镇关王殿以东、市境北部、 东部和边院、安驾庄镇以北低山为砂石 山,基岩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构成。 土壤多属褐土性土,土层厚度大都在30 厘米左右。
  丘陵 全市面积25418. 3公顷,占
  全市总面积的19.9%。海拔高度在 100~150米之间。分布于除汶阳镇以 外的各乡镇低山周围。基岩主要由石 灰岩、花岗岩组成,多为褐土性土,褐 土和淋溶褐土,质地为壤质和沙壤质。 地貌多属沟谷梯田、坡麓梯田,由坡 积、洪积物形成。土层较厚,适于花 生、地瓜、果树生长,有利于发展农业 生产。
  平原 全市面积59394. 4公顷,占 全市总面积的46.5%。主要分布于康 王河、汇河、汶河、漕浊河流域,以及各 乡镇近山阶地以下。土壤多为洪水冲 积物形成,属褐土和潮褐土,土层厚, 较肥沃。市境北部有康汇平原,南部 有“汶阳田”,是全市的主要粮食产区。
  全市微型地貌分为8个类型,17 个微型地貌单元。
  汶阳麦田肥城市微型地貌单元明细表
  表2-2-1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

相关专题

肥城市山地
相关专题
肥城市丘陵
相关专题
肥城市平原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