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镇村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96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城镇村庄
分类号: K928.552
页数: 24
页码: 37-60
摘要: 老城老城始建于西汉。城址位 于县境东北部。宋为济北郡址。北魏 为东济北郡址。北周为肥城郡址。唐 武德五年(622年)为肥城县址。
关键词: 城镇 村庄

内容

老城老城始建于西汉。城址位 于县境东北部。宋为济北郡址。北魏
  为东济北郡址。北周为肥城郡址。唐 武德五年(622年)为肥城县址。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知县赵 珪监修肥城城池。“周六里一百步,高 一丈五尺,厚一丈,池阔一丈,深五尺。
  肥城市志
  城止二门,南日文安,北曰武定。”
  明永乐年间(1403 - 1424年),城 东、北二隅为河水所啮,后随势维修, 致有凹陷。
  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县林廷 庸又增筑月城和门楼。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知县 钱商周组织民众重修城池。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知县 马经纶组织民众改砖墙为石砌城垣。 修建的石城,南北长约1250米,东西宽 约750米。东门一段城墙为弧形,城 墙西北角为锯齿形。城东南角建有角 楼,城墙呈梯形状,外斜内直,顶宽约9 米,底宽约11米,高11米,外用青石条 砌成,计33层,层厚约0.27米,粗细加 工后层层相,平,用乱石、石灰加黑矶捣 固衬内,再用灰土分层夯实,城墙顶 部,外椽用长约0. 9米、宽0. 4米的青 条石平铺,外伸0.3米,上用长0.3米、 宽0. 15米、厚0. 07米的青砖砌成垛 口,垛口间留有箭孔。此城东门有形 不开,西门无形,城门上端建有门楼, 突出城墙10余米,形成瓮城。城门系 木质铁皮黑漆大门。用铁钉铆合。护 城河绕城一周,池阔一丈、深七尺,护 城河距城墙10-30米不等。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县 李九如率民修补城池32段。
  清咸丰三年( 1853年),知县吴树 声倡导捐款维修城池。
  老县城经历代修建,至清末,俯视 城池形状,恰似猛虎平卧,头南尾北,故又称为“卧虎城。”
  1946年5月,为清除国民党军政 机关在城内的依托,县民主政府组织 群众将部分城墙拆除。至1958年全部 拆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城建 设列入国家计划,进行了改建和扩建, 至1976年底,建筑用地从建国初的 0. 399平方公里扩展到1. 234平方公 里,增加了2.09倍。公房建筑面积达 25.91万平方米,为1949年的46. 35 倍。民房建筑面积达4.1万平方米, 为1949年的1.64倍。交通、通讯、供 水排水、供电照明、文教卫生等都有长 足的发展。
  新城肥城县城地下有丰富的煤 炭矿藏。急待开采,1975年10月10 日,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决定将县 城迁至城南7公里处的刘家庄西侧。 1977年1月开始规划设计,同年7月 破土动工。1980年1月,中共肥城县 委、县革命委员会和部分企业事业迁 驻新城。1982年县城搬迁基本结束。
  新城址位于肥城盆地南部,东、 西、南三面是石灰岩组成的残丘,最高 处海拔164.8米,最低处海拔97.7米。 中间为沟谷,整个地形由东南向西北 倾斜,坡度为10% -20%,赵庄以北地 形平坦,坡度为4% ~5%,新城区域属 华北地层沉积。第四系地层在盆地南 部较薄,北部近煤处较厚,最厚处约在 100米左右,基岩顶标高约100米左 右,盆地中心厚度为40米左右,基岩第一编境域区划
  39
  顶标高为40米左右,南部较薄,厚度1 〜30米不等。新城地处属低至中等压 缩性地层,炭性较好,一般地基持力层 承载力为18 ~28吨/平方米。六度震 区,一般建筑不需特殊设防。新城区 地下水属第四系潜水,潜水埋深,南 部、中部及西部3〜8米不等,东部及 东北部12米左右,水质较好,据19个 采样点化验,均符合国家规定水质标 准。据1958年至1991年气象测定材 料记载:新城区年均风速2.4米/秒, 年均气温12. 9°C,年最大冻层为48厘 米,年均降雨量为659.5毫米,年均湿 度为60%,霜降初日10月18日,终日 4月11日,降雪初日12月3日,终日3 月14日。
  198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新城 建设总体规划,1995年编制新一轮《肥 城市总体规划》,规定市区建设用地规 模:2000年控制为16.58平方公里。 2010年为26. 78平方公里。1997年, 城市规划控制面积34. 72平方公里。 2002年建成区面积18. 3平方公里,居 民15万人。
  新城建设布局,多为沿街线状布 置,少数为独立地段成片布置。市党、 政、军、公、检、法、广播电台、文化馆等 主要分布在北京路,新城办事处党政 机关和农贸市场等分布在范蠡路,商 业、餐饮服务业等分布在新城路,金 融、保险等分布在上海路,教育、体育、 卫生等分布在文化路和长山街南段, 上海路以北设立工业区。
  街道建设采用井格式路网布局, 南北向为街,东西向为路,共建街道20 多条,总长40多公里。
  至2002年,新城内建有体育场、老 干部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各1处,图 书馆、文化馆、儿童乐园各1处,档案 馆2个,新华书店1处,电影院1处,广 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 建有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福利医 院、市妇幼保健站、市防疫站等多处医 疗机构。营业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商 贸设施12处,专业批发市场6处,综合 便民市场12处。城区公交汽车4路, 乡镇环城车4路。建有小学、中学、技 工学校、职业专修学院、职教培训中心 等各类学校17处。
  城区日供水4.5万立方米,给水 普及率98% 。煤气供应总量384万立 方米,用户1.65万户,气化率96%。 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用户1万余 户,热化率90%。城区绿地覆盖率 41. 1%,森林覆盖率30. 6%,人均占有 公共绿地13.7平方米。各类环卫机械 14台(辆),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 100%。沿街设水冲式公厕15座,垃圾 密封式集装运输箱12个,垃圾中转站 6个。城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8. 84%,危险废物处置率82. 2% ,工 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1.45%,城区 饮用水质达标率100%,地面水质达标 率95%。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100% ,噪声控制区覆盖率50%。农市 话交换网点172处,交换机容量达1640
  肥城市志
  万门。
  新城区先后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 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被省人 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全省“八 五”绿化达标城市、全省城市规划执法 先进市、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市等称号。 新城区已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和交通枢纽。
  第二节乡 镇
  新城办事处地处市区周围,北 邻老城镇,东、南与潮泉镇、仪阳乡交 界,西与王瓜店镇、桃园镇接壤,东西 长11.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 55. 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4.3%,境内有济(南)、微(山)、薛(家 岛)、馆(陶)公路交叉过境,有14条简 易公路通往各村,全长约38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120262人,其中汉族119845人,占总 人口的99.65%。少数民族有蒙古族 16人,回族377人,彝族2人,壮族3 人,朝鲜族2人,满族11人,土家族6 人,计417人,占总人口的0.35%。至 2002年,辖27个村(居)民委员会,48 个自然村,总户数为25600户,总人口 114039 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8%。 其中非农业人口 81484人,占办事处总 人口的71.45%。
  1982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 批准,建立刘家庄镇,由仪阳公社的13 个生产大队,桃园公社的1个生产大
  队,王瓜店公社的2个生产大队组成。 1984年1月,更名新城镇。1985年11 月,将桃园区的东尚里、南尚里、西尚 里和王瓜店区的西付村、白云桥等5 个村庄划归新城镇。1987年,又将王 瓜店镇的古店村、北军寨村划归新城 镇。1992年9月,肥城撤县建市,新城 镇改称新城办事处。
  新城办事处其东、西、南三面为丘 陵地带,最高处为西面白云山,海拔 164.8米,最低处在赵庄以北,海拔 97.7米。境内白云山、长山、尚里山、 丛山等大小山峰10余个,由东南向西 北倾斜。河流主要以康王河为主,自 东南入境,西北流出,长约5公里;其 次是龙山河,由大桥村入境,流经城 区,由西付村人康王河,长约3公里。
  新城办事处耕地面积2013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1508公顷,占总面积的 74. 9% 。西南部丘陵地带是肥城桃的 主产地,年产肥桃600万公斤以上,销 往全国各地及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国 家和地区。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石英 沙、红土等。药材资源也较丰富。 2002年,27个行政村全部通自来水、 通汽车、通电和通电话,通电话10865 户,占总户数的42. 5%。人均纯收入 3546元,比1987年增加3000元。
  老城镇位于市境北部,驻地距 市区5.2公里。北与长清区马山乡、 双泉乡、万德乡毗邻,东与潮泉镇接 壤,西与王瓜店镇为邻,南与新城办事 处大致以康王河为界。南北长10.7公第一编境域区划
  41
  里,东西宽7. 3公里,总面积78.7平方 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2%。境内有 泰(安)湖(屯)铁路,济(南)微(山)、 老泰(安)临(清)公路过境,简易公路 通往各村,全长约200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査统计,总人口 70368人,其中汉族70122人,占总人 口的99.65%,少数民族有回族244 人,布依族1人,满族1人,计246人, 占总人口的0.35%。至2002年,辖33 个村(居)民委员会,89个自然村。总 户数24356户,总人口 80648人,占全 市总人口的8.34%。其中非农业人口 4216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2. 28%。
  老城镇自元代至清代,镇境内西 部为坊廓社,西南部为仪仙社。1928 年改为第一区,辖6乡1镇。1942年 将第二区的穆陵镇、建国乡、平等乡归 本区所辖。1949年春,增设城关区,辖 北关镇、南关镇。1950年撤销城关区, 北关镇、南关镇复归第一区所辖。 1958年4月,撤区并乡,设城关镇、潮 泉乡。同年9月,建城关人民公社。 1980年1月,改称老城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改称老城区,辖5乡1 镇。1985年11月撤销老城区,原境地 划为老城镇和潮泉乡。
  老城镇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东 西走向的山脉,部分丘陵南伸,形成丘 陵区,南部是冲积平原,平均海拔80 米。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40%,山谷 盆地约占10%,平原区约占50%。北 部由东往西依次为田家寨山、羊角山、
  双山、五道岭、槐树口子、蓉茂山、金牛 山等大小山峰30余座。康王河为境 内主要河流,由东流向西。百尺河、城 东河(康河)、月庄河均发源于北部山 区,蜿蜒南下流入康王河。
  老城镇耕地面积2995公顷,有效 灌溉面积1085公顷,占总面积的 36. 2% 。盛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等,中药材有著名的栝楼。矿藏资源 以煤炭最为丰富,矿床面积约15.6平 方公里,有曹庄、杨庄和聚源3个煤 矿。北部山区储有大量钾长石、石英 和黄沙。2002年,村村通自来水、通汽 车、通电和通电话、通电话5650户,占 总户数的23.2%。人均纯收入3195 元,比1987年增加2652元。
  老城镇境内有“北坛遗址”,出土 的石铲、石斧等为大汶口文化晚期的 标准器物,另有“河东遗址”、“老城镇 遗址”、“文庙遗址”和“齐长城遗址” 等文物古迹。
  潮泉镇位于市境东北隅,驻地 距市区7.5公里处。东临泰安市岱岳 区道朗镇,南与新城办事处、仪阳乡毗 邻。西与老城镇相连,北与长清区以 山为界,区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6.5 公里,总面积52. 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 面积的4.1%。境内有泰(安)湖(屯) 铁路、泰(安)临(清)公路过境,有简易 公路通往7450工厂和各村,全长约20 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22885人,其中汉族22869人,占总人42
  肥城市志
  口的99.9%。少数民族有回族7人, 布依族2人,满族1人,蒙古族1人,维 吾尔族2人,土家族3人,计16人,占 总人口的0.1%。至2002年,辖11个 村民委员会,41个自然村。总户数 7171户,总人口 23268人,占全市总人 口的2.4%,其中非农业人口 2996人, 占全镇总人口的12.9%。
  清末,潮泉镇境地为“榆城乡、沙 沟社、潮泉集”。民国十七年(1928 年)分属一区和二区所辖。1950年境 内建潮泉、下寨、大王、百福图、柳沟5 个乡。1957年7月,将潮泉乡、柳沟 乡、大王乡、百尺乡合并为潮泉乡。 1958年9月,与城关镇合并成立城关 人民公社。1984年1月,设潮泉乡、大 王乡,归考城区所辖。1985年11月, 新设潮泉'乡。1993年8月,撤乡建潮 泉镇。
  潮泉镇北、东、南三面环山,形成 东高西低地形,中西部为平原、低山、 丘陵和平原约各占1/3。有大小山头 55个,夹子山海拔600米,为全市最高 点,最低海拔100米。北部山区为砂 石山,南部为青石山,中部为石灰石变 质岩。有潮泉河、郭家河、孤山河等河 流,分布于东部、西部和中部。发源于 北部山区,均系山洪河道,分别由东北 向西南注入康王河,每条河道长约8 ~ 9公里。
  潮泉镇耕地面积2080公顷,有效 灌溉面积934.6公顷,占总面积的 45%。平原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
  物和花生、棉花、大棚菜等经济作物; 山区林多,已形成山区万亩林果带,盛 产苹果、梨、山楂、核桃、樱桃、板栗、柿 子等干鲜果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 钾长石、页岩、滑石等。主要土特产有 获得山东省金奖产品的“潮泉牌”红富 士苹果、孙楼核桃、樱桃园大樱桃、柳 沟茶、木瓜等。至2002年,全镇11个 行政村,村通自来水、通汽车、通电、通 电话,通电话2440户,占总户数的 34. 1%,人均纯收入3128元,比1987 年增加2656元。
  潮泉镇境内文物有“小王庄遗 址”,曾出土陶器、铜器等,为西周陈侯 之女妫橹墓中陪嫁品。北部有“齐长 城遗址”。
  王瓜店镇驻地位于市区西北 7.2公里处。北与长清区双泉乡以牛 山、云山为界,南与桃园镇为邻,东与 老城镇、新城办事处接壤,西与湖屯镇 相连。南北长13.2公里,东西宽7.4公 里,总面积91. 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 积的7.2%。境内有泰(安)湖(屯)铁 路,泰(安)临(清)、肥(城)梁(山)、老 泰(安)临(清)公路过境,辟有通往大 封矿、陶阳矿和矿务局机厂的铁路专 用线9.1公里,8条简易公路通往各 村。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81935人,其中汉族81821人,占总人 口的99.86%。少数民族有蒙古族4 人,回族99人,藏族3人,苗族1人,彝 族1人,满族6人,计114人,占总人口第一编境域区划
  43
  的0. 14% 。至2002年,辖行政村32 个,自然村58个。总户数22934户,总 人口 8066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8. 34%。其中非农业人口 23569人,占 全镇总人口的29.2%。
  王瓜店镇自元代至清代,境内分 属云山社、大封社、颜村社、东礼社和 仪仙社所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 设第五区,时辖5镇2乡。1947年改 划为7个小区。1950年改划为19个 小乡。1955年9月,并为5个大乡。 1957年3月,并为3个大乡。1958年 9月,撤乡建立王瓜店人民公社,时辖 5个管理区。1983年12月,改为王瓜 店区。1985年11月,撤销西付村乡、 新镇乡、东大封乡、尚古庄乡,改建王 瓜店镇。
  王瓜店镇南、北为山群,中部为平 原,地势东高西低。山地面积10.65平 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6% ;丘陵面积 26. 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 1% ; 平原面积43. 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47. 7% ;水洼河滩面积10. 65平方公 里,占总面积的11.6%。大小山头18 个,穆阁寨为最高峰,海拔524米,全 镇平均海拔100米。仪仙河、马庄河、 小金河、擒将河发源于北部山区,向西 南流入康王河。
  王瓜店镇耕地面积3871公顷,其 中有效灌溉面积3184公顷,占总面积 的82.3%。主产小麦、玉米和地瓜。 矿产资源有煤炭、石灰岩、钾长石、云 母、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储量4.2亿
  吨,占全市储量的38%。大理石6.4 亿吨,石灰岩2.6亿吨,红土近亿吨, 河沙储量1800亿立方米,可利用水源 2100万立方米。至2002年,全镇32 个行政村,村村通自来水、通汽车、通 电和通电话,通电话8452户,占总户数 的36.9%。人均纯收入3326元,比 1987年人均收入增加2786元。
  王瓜店镇北部牛山有国家级森林 公园。有牛山寺、牛山王母殿、风雨竹 石刻等名胜古迹。
  桃园镇驻地位于市区西南13 公里处,东与仪阳乡、安临站镇接壤, 西邻平阴县孝直镇,南邻王庄镇、安临 站镇,北邻王瓜店镇、新城办事处、湖 屯镇、石横镇。南北宽6.4公里,东西 长16公里,总面积100. 8平方公里,占 全市总面积的7.9%。境内有肥(城) 梁(山)、泰(安)临(清)和湖(屯)王 (庄)公路过境,22条简易公路通往各 村,全长71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56616人,其中汉族56585人,占总人 口的99.95%。少数民族有蒙古族17 人,回族1人,藏族2人,苗族2人,彝 族1人,壮族2人,朝鲜族3人,满族2 人,侗族1人,计31人,占总人口的 0. 05%。至2002年,辖行政村42个, 自然村56个,总户数15565户,总人口 5838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其中 非农业人口 546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 9.4%。
  桃园镇自元代至清代,境地分属鸾翔乡的里留社、固留社、东里社、书 城社和安乐乡的颜村社所辖。
  民国十七年(1928年),境地分属 第四、第五和第六区所辖。1952年6 月,始建第十一区,辖14个乡。1956 年春,并为9个乡。1957年,又并为7 个乡。1958年4月,撤区设屯头乡、尚 里乡。同年9月,成立桃园人民公社, 辖6个管理区。1983年12月,改为桃 园区,辖5乡1镇。1985年11月,撤 销屯头镇、里留乡、中固留乡、北僧台 乡、尚里乡和东里乡,建桃园镇。
  桃园镇地形呈东高西低偏坡地 势,以肥(城)、梁(山)公路为界,东部 群山绵亘,有大小山头66个,西部为 平原,平均海拔60.3米,最高点309 米。平原面积5794. 89公顷,占总面积 的59% ;丘陵面积2170. 42公顷,占总 面积的22. 2% ,山区面积1839. 59公 顷,占总面积的18. 8%,水域面积323. 56公顷,占总面积的3.3%。康王河境 内长约6公里,金线河境内长17公里, 均自东向西流入汇河。
  桃园镇耕地面积5390公顷,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3690公顷,占总面积的 68. 5% 。可利用水资源2000万立方 米。主产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芝 麻、油菜、花生,是“群桃之冠”肥城桃 的正宗产地和主产区,素有“世上桃 园”之称。矿产资源有石灰石和红粘 土。至2002年,辖42个行政村,村村 通自来水、汽车、电和电话,通电话 4655户,占总户数的29.9%。人均纯
  收入3165元,比1987年人均纯收入增 加2649元。
  桃园镇境内有“晒书城汉代遗 址”、“中固留遗址”等文物古迹。
  王庄镇驻地位于市区西南20 公里处。东部与安临站镇为邻,东南 与孙伯镇隔山相望,南邻东平县接山 乡、张河桥乡,西邻平阴县,北邻桃园 镇。东西长13.6公里,南北宽8.1公 里,总面积93. 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 积的7.34%。肥(城)梁(山)公路过 境,9条简易公路通往各村,全长28. 5 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53424人,其中:汉族53265人,占总人 口的99.7%。少数民族有蒙古族3 人,回族123人,苗族5人,壮族7人, 布依族2人,满族4人,白族1人,黎族 2人,傑傑族12人,计159人,占总人 口的0. 3%。至2002年,辖行政村53 个,自然村58个,总户数15155户,总 人口 5525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5.7%。其中非农业人口 3111人,占全 镇总人口的5.63%。
  王庄镇自元代至清代,境地分属 鸾翔乡的固留社、凤山社、吕店社, 1928年,设四区,驻地演马庄,辖3镇7 乡,113村。1952年6月,辖15个乡。 1956年,并为13个乡。1957年,并为 5个乡。1958年4月,撤区改划为王庄 乡、演马乡。同年9月,建立王庄人民 公社,辖8个管理区。1972年冬,公社 机关迁驻王庄村北新址。1983年12第一编境域区划
  45
  月,改为王庄区,辖5个乡。1985年11 月,撤王庄、演马、闫屯、北尚任、南尚 任等5个乡,建王庄乡。1993年9月, 撤乡建王庄镇。
  王庄镇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山 区丘陵,约占1/3,有大小山头45个, 花石峪山海拔289米为最高点。西部 为平原约占2/3。(其中涝洼面积约 740.37公顷,占平原的1/3)。西南部 太平屯南海拔57.7米,为全市最低点。 金线河、项白河、黄泥沟3条季节性河 流分别从东部、东北部蜿蜒向西南流 人东平县境。
  王庄镇耕地面积5265公顷,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3586公顷,占总面积的 68. 1%。地表水可利用量6712万立方 米,地下水可利用量2. 96万立方米。 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粮食和 经济作物,产中药材30多种。以酸枣 仁、全虫和远志最为著名。矿产资源 以石灰石为主。土特名优产品有孔庄 粉皮和演马庄牛肉。至2002年,全镇 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电和 通程控电话,其中通电话2355户,占总 户数的15.6%。人均纯收入3200元, 比1987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680元。
  王庄镇境内有东焦商周遗址、固 留寺等文物古迹。
  湖屯镇驻地位于市区西北部 15.5公里处。东邻王瓜店镇,西邻石 横镇,南与桃园镇以康王河为界,北与 长清区以小泰山、陶山为界,西北与平 阴县相连。东西宽7公里,南北长
  14.7公里。总面积85.3平方公里,占 全市总面积的6.68%。有泰(安)临 (清)公路过境,为泰(安)湖(屯)铁路 终点站,并辟有通往白庄煤矿的专用 线,通往各村简易公路6条,全长 31.67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79695人,其中汉族79548人,占总人 口的99.8%。少数民族有蒙古族3 人,回族138人,苗族2人,满族2人, 傈僳族1人,水族1人,计147人,占总 人口的0. 2%。至2002年,辖行政村 48个,自然村44个。总户数23049 户,总人口 8225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8.5%。其中非农业人口38070人,占 全镇总人口的46.3%。
  湖屯镇,自元代至清代境地分属 鸾翔乡的书城社、北申社、衡鱼社所 辖。1912 ~1935年,为第六区,辖6镇 45村。1951年,辖15个乡。1955年 12月,并为8个乡。1956年秋,将七区 的小中泉、国庄、桥头3个村划归六区 所辖。同年冬,并为4个乡,1958年, 将康王河岸的8个自然村划归屯头乡 所辖。同年9月,成立湖屯人民公社, 辖6个管理区。1983年12月,改称湖 屯区,辖4乡1镇。1985年11月,撤 销钱庄乡、张店乡、董庄铺乡、沙庄乡, 建立湖屯镇。
  湖屯镇境东、北部高,西、南部低。 北部是山区丘陵,大小山峰36座,陶 山主峰海拔502.2米,为全镇最高点。 主要河流有5条,响水河、穆河、栖幽46
  寺河发源于陶山之麓,分别向西南流 入汇河。中部汇河冲积平原为涝洼 地,黑褐土,平均海拔78米。康王河 在镇境南部边沿由东向西流入石横镇 境内。
  湖屯镇耕地面积3400公顷,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2539公顷,占总面积的 74. 7% 。主要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分 布于中部偏北,境内有陶阳、国家庄、 白庄、兴隆和平阴煤矿;石灰石总储量 约2.3亿吨。另外还有花岗石、粘土、 黄沙。北部山区有近万亩的苹果园, 张店村、涧北村、山阳铺村、小店村, 1995年苹果产量681吨,其中有350 吨销往山西、广州、香港和东南亚。至 2002年,全镇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 水、通电和通程控电话,其中通电话 7367户,占总户数的32.0%。人均纯 收入3190元,比1987年人均纯收入增 加2661元。
  湖屯镇境内有“范蠡墓”、“朝阳洞 石佛造像”、“栖幽寺石刻”、“洞灵观石 亥'、"纯阳宝殿”、“碧霞宫”、“古庄画 像石”等文物古迹。
  石横镇驻地位于市区西北隅 22. 8公里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与平 阴县接壤,东与湖屯镇为邻,东南与桃 园镇隔康王河相望。南北长13.65公 里,东西宽13公里,总面积94.4平方 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4%。有泰 (安)临(清)公路过境,主干线公路11 条,全长30公里,并有通往各村的简 易公路,有通往石横发电厂和特钢厂
  铁路专用线10.3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85551人,其中汉族85292人,占总人 口的99.7%。少数民族有蒙古族10 人,回族223人,壮族2人,朝鲜族2 人,满族19人,黎族1人,傈僳族1人, 普米族1人,计259人,占总人口 0. 3%。至2002年,辖行政村43个,自 然村37个。总户数24814户,总人口 8481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7%,其 中农业人口 42323人。占全镇总人口 的 49. 9%。
  石横镇,古称石沟镇。唐贞观年 间(627~649年)属肥城县所辖。宋代 归东平郡平阴县所辖。金代改称石 横。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归肥城 县。境地分属安乐乡的原下社、高余 社、衡鱼社、栾湾社所辖。民国元年 (1912年)改称福阳乡。民国元年至民 国二十四年(1912 ~1935年),为第七 区,辖3镇2乡。1950年改划为15个 乡。1956年合并为8个乡。1958年4 月,撤区设2个乡。同年9月,撤乡成 立石横人民公社,辖4个管理区。1962 年,辖5个管理区。1970年,辖6个管 理区。1984年1月,改称石横区,辖1 镇4乡。1985年11月,撤区改称石横 镇、辖石横、衡鱼、红庙、隆庄、大留、赵 庄6个管理区。
  石横镇处于肥城盆地西北隅。地 形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区,有大小 山头38个,中部为平原,南部为涝洼 地,约各占1/3。主要河流有康王河,第一编境域区划
  境内长10.6公里,从东南部道口村人 境,蜿蜒西流,汇河在隆庄村东入境, 境内长7.2公里,在衡鱼西与康王河 交汇后人平阴县、东平县境。汇河有 大留河、胡子沟、六里河、红石河等支 流,均发源于北部山区。
  石横镇耕地面积3961公顷,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2180公顷,占总面积的 55%。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粘土 (俗称坩子土)、铁矿石、砂等。煤蕴藏 在中部和东北部,面积约30平方公 里,有南高余、查庄、隆庄、聊城(即马 坊)4座煤矿开采。粘土矿主要分布在 中高余村南,储量3000多万吨,最高耐 火可达1730°C。生物资源各类植物 400余种,各类动物500余种。至2002 年,全镇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 水、通电和通程控电话。其中通电话 7784户,占总户数的31.4%。人均纯 收入达3482元,比1987年人均纯收入 增加2927元。
  石横镇境内有古都君庄、北大留 汉遗址、福山寺、泰山显灵宫、延庆寺、 左丘明墓、北高余墓群,风雨竹石刻、 超群绝伦石刻等文物古迹。
  仪阳乡驻地位于市区偏东南 3.4公里处,东与泰安市岱岳区接壤, 西邻桃园镇,南邻安临站镇、边院镇、 北与新城办事处、潮泉镇毗连。东西 宽11公里,南北长16. 25公里,总面积 97.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7. 63% 。济(南)微(山)公路过境,潮 (泉)汶(阳)公路、泰(安)肥(城)一级
  路交叉通过,并有通往各村的简易公 路5条,全长约25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43733人,其中汉族43719人,占总人 口的99.97%。少数民族有蒙古族1 人,回族5人,苗族4人,布依族1人, 朝鲜族1人,满族2人,计14人,占总 人口的0.03%。至2002年,辖行政村 49个,自然村77个,总户数13111户, 总人口 4514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4.7%。其中非农业人口 3073人,占全 乡总人口的6.8%。
  仪阳乡,清代境地分属榆城乡的 仪阳社、巧山社、沙沟社所辖。民国十 七年(1928年)改为第二区驻石坞村, 辖5镇4乡、138村。1945年冬,改划 为5个小区。1950年春,划为18个 乡。1952年6月,将大柱子、小柱子、 母家林、荣华4个乡划归十三区(过 村),1955年,并为6个乡。1958年4 月,撤区设店子乡、仪阳乡。同年9 月,成立仪阳人民公社,辖5个工作 片。1962年5月,5个工作片改称5个 管理区。1963年,辖6个管理区。 1983年12月,改称仪阳区,辖5个乡。 1985年11月,撤区建仪阳乡,辖仪阳、 石坞、南阳、榜山、柱子5个管理区。
  仪阳乡地处山区,地形南高北低, 落差较大。石坞洞山、清凉山、柱顶山 绵延于东部,大黑山、黄山、马山横跨 南部,十里长山纵贯西部,横岭山、九 女寨山、周山分布于中部,共有大小山 峰144个。黄山海拔417米为境内最48
  肥城市志
  高点。群山脚下,自然形成沟壑纵横 交错复杂的地形。河流4条,肥河(又 名“沙沟河”)为康王河支流,境内长3 公里,流域面积11平方公里。下庄河 境内长5公里,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 太子河,境内长6.5公里,流域面积24 平方公里。柱子河,境内长3.58公里, 流域面积13.5平方公里。
  仪阳乡耕地面积4089公顷,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845公顷,占总面积的 20.7%。荒山丘陵占27. 18%。台阶 地占37.48%,倾斜地占33.09%,塘坝 水库占2.25%。主产小麦、玉米、地 瓜、花生、棉花等粮食经济作物,林果 面积2210公顷,盛产苹果、山楂、花椒 等干鲜果品,是肥桃主产地之一。矿 产资源有石,英砂、粘土、铸铁砂等。岩 石除东南部柱顶山属酸性片麻岩外, 段家庄一带还有少量花岗岩,其余裸 露或隐伏的岩石均为灰质岩。至2002 年,全乡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 电、通程控电话,其中通电话1720户, 占全乡总户数的13. 1%。人均纯收入 2746元,比1987年人均纯收入增加 2299 元。
  仪阳乡境内有“王晋龙山文化遗 址”、大榜山、王南阳、李南阳、沙沟、尚 庄、伊家沟等汉代遗址、“周王墓”、“梁 王墓”等、“空杏寺石刻”、“石佛寺石佛 雕像”等文物古迹。
  安临站镇驻地位于市区南12 公里处。西北与桃园镇接壤,北与仪 阳乡相连,东部与边院镇接壤,南与安
  驾庄镇为邻,西与王庄镇相接,西南与 孙伯镇为邻,南北宽13.5公里,东西长 15. 7公里,总面积130. 9平方公里,占 全市总面积的10. 2%。济(南)微 (山)公路,肥城至孙伯、王庄至边院公 路交叉过境,并有4条简易公路通往 各村。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59144人(安临站镇34659人,东陆房 乡24485人)。其中汉族59079人(安 临站镇34625人,东陆房乡24454人), 占总人口的99. 9% ,少数民族有蒙古 族11人(安临站镇3人,东陆房乡8 人),回族7人(安临站镇3人,东陆房 乡4人),藏族4人(安临站镇3人,东 陆房乡1人),苗族6人(安临站镇1 人,东陆房乡5人),彝族4人(安临站 镇3人,东陆房乡1人),壮族24人 (安临站镇13人,东陆房乡11人),朝 鲜族2人(安临站镇),满族3人(安临 站镇),傑傑族1人(安临站镇),布衣 族1人(东陆房镇),白族1人,计62 人,占总人口的0.1%。至2002年,辖 行政村48个,自然村78个,总户数 17490户,总人口 60421人,占全市总 人口的6.25%。其中非农业人口3307 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5%。
  安临站镇,古称清泉驿,为遂国故 城。自元代至清代,境地属鸾翔乡的 安宁社所辖。宣统二年(1910年)为过 化社。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为第三 区,辖4镇3乡,同年将拔山前村划归 五区所辖。1936年5月,建抗日第三第一编境域区划
  区公所,并将东程、西程划归泰安县八 区所辖。1940年10月,泰西专署在此 建立抗日实验区。
  1947年春,撤销原 有乡镇建立东、西、北3个小区。1954 年,改划为16个乡。1958年4月,并 为3个乡,同年9月,成立安临站人民 公社,辖6个管理区。同年,将纪家洼 划归桃园公社所辖,将安驾庄公社的 前寨子、后寨子(1971年又划回安驾庄 公社),仪阳公社的后马山划归本社所 辖。1983年12月,改称安临站区,辖7 个乡。1985年11月,撤区分别建立安 临站乡、东陆房乡。1993年9月,安临 站乡改称安临站镇。2001年2月,撤 销东陆房乡,并入安临站镇。
  安临站镇,群山环绕,沟壑纵横, 东西两侧高,中部低而平缓,自北向南 倾斜,形成多样地貌类型。山岭荒地 占总面积的60. 3% ,丘陵占24. 9%,倾 斜平原占4. 3% ,水面占10. 5%。有山 峰25座,主要是布山、大顶山、长山、 崎山、肥猪山,其中肥猪山海拔427.6 米,为最高点。河流有小会河、五虎 河、万便河、九仙河、布金河和沙河6 条,总长度32.3公里,总流域面积54 平方公里。分别汇流注入上庄炉水 库。
  安临站镇耕地面积4546公顷,其 中有效灌溉面积2652公顷,占总面积 的58.3%。主产小麦、玉米、地瓜、大 豆、小杂粮等。矿产资源有铁矿、花岗 石、石灰石、萤石、石英、重晶石等。据 勘探,凤凰山、青龙山铁矿储量200万
  吨,萤石储量150多万吨,具有较高的 开采价值。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种 植面积400多公顷。果园面积982公 顷,花椒树约300万株,年产花椒皮 225万公斤。土特名产有柿子、香椿 芽、大辛庄犬肉。至2002年,全镇村村 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电、通程控电 话,其中通电话3400户,占全镇总户数 的19.4%,人均纯收入3062元。
  安临站镇有“上元寺”、“下元寺”、 “石佛寺”、“东张古塔”、“秦王墓”、 “望鲁坟”、“陆房战斗遗址”、“肥城烈 士陵园”等文物古迹。
  孙伯镇驻地位于市区西南25. 1 公里处。北部与王庄镇、安临站镇相 连,东与安驾庄镇为邻,南与宁阳县、 汶上县隔大汶河相望,西与东平县接 壤。南北长10. 25公里,东西宽9.75 公里,总面积70. 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 面积的5.55%。泰(安)东(平)公路 过境,并有通往各村的简易公路3条, 全长18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査统计,总人口 30030人。其中汉族30020人,占总人 口的99. 97%,少数民族有回族2人, 彝族5人,壮族2人,满族1人,计10 人,占0. 03%。至2002年辖行政村17 个,自然村28个。总户数9066户,总 人口 3117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 其中非农业人口 2115人,占全镇总人 口的6.8%。
  孙伯镇历史悠久,据民国十八年 (1929年)《重修泰安县志》载:“相传,七国时袁达据此为寇,孙膑收服之,故 孙伯或孙白盖因孙白龄名也。”清代, 境内的东程,西程和朝阳庄属肥城县 所辖。五埠的西半部属东平县所辖。 孙伯等24个自然村则属泰安县所辖。 民国初年为泰安县第十区。1939年10 月,划归泰安县第一区,分属孙伯、栾 任、张侯、安驾庄乡所辖。1941年,属 泰西县一小区。1949年6月,划归肥 城县第八区所辖,时有8个小乡。1956 年并为4个乡。1957年春,设孙伯乡, 辖23个村。1958年9月,成立孙伯人 民公社,辖3个管理区。1960年1月, 东坞、西坞、琶山3个生产大队划归本 社所辖。1983年12月,改称孙伯区, 辖3个乡。1985年11月,撤区建立孙 伯乡。1995年12月,撤乡建立孙 伯镇。,
  孙伯镇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北部、东部是山区丘陵,由东向西依次 为琶山、坞山、望鲁山、九山、葡萄山、 红山、蚜山等大小山峰共16个。呀山 主峰443米,为最高点,全镇平均海拔 85米。中南部为山川冲积平原,青龙 河、九泉河横贯中部,分别起源于东北 部山区,流向西南大汶河。西南部平 原为涝洼地,大汶河沿境南由东向 西流。
  孙伯镇耕地面积3354公顷,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2473公顷,占总面积的 73.7%。植物资源102科,405种。动 物资源29纲,700余种。盛产小麦、玉 米、地瓜等粮食作物和花椒、核桃、苹
  果等干鲜果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 花岗石及汶河黄沙。药材有九山蝎子 以尾长节大著称,为国家指名收购的 药材。至2002年,全镇村村通柏油路、 通自来水、通电和通程控电话,其中通 电话3572户,占全镇总户数的 39.4%,人均纯收入3066元,比1987 年增加2616元。
  孙伯镇境内有“护鲁山口”、“五鸡 台”、“蝎子城”、“三界首碑”、“琶山 庵”等文物古迹。
  安驾庄镇位于市境南部,镇驻 地距市区24. 1公里。北与安临站镇为 邻,东与边院镇、汶阳镇接壤,西与孙 伯镇相连,南与宁阳县以汶河为界。 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面 积134.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11 %。济(南)微(山)、泰(安)东(平) 公路交叉过境,并有通往各村的简易 公路,全长94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85494人,其中汉族84124人,占总人 口的98.4% ,少数民族有蒙古族2人 (安驾庄镇、马家埠镇各1人),回族 1339人,(安驾庄镇18人,马家埠1321 人),藏族1人(马家埠镇),壮族4人, (安驾庄镇1人,马家埠镇3人),满族 6人(安驾庄镇),侗族1人,(马家埠 镇),东乡族2人(安驾庄镇),达斡尔 族4人(安驾庄镇),计1352人,占总 人口的1.6%。至2002年,辖行政村 71个,自然村77个。总户数24650 户,总人口 8760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第一编境域区划
  9.1%,其中非农业人口 5437人,占全 镇总人口的6.2%。
  安驾庄镇自古有“两京通衢”之 称,宋朝大中祥符年间,真宗皇帝封禅 泰山时曾驻驿此村,因此改永安寨为 安驾庄。民国九年(1920年)境地属泰 安县明德区和新安区所辖,后改为第 十区,辖10个乡。抗日战争时期,撤 乡并为3个小区(即泰西县的一、二、 三区)。1946年撤小区并入二区。 1949年6月,划归肥城县所辖,为第八 区。1952年6月,东部设十二区(马家 埠)。1958年4月,撤区分为4个乡。 同年9月,成立安驾庄人民公社,辖9 个管理区。1960年1月,与马家埠人 民公社合并,辖8个管理区。1983年 12月,改称安驾庄区,辖6乡1镇。 1985年11月,撤区分别建立安驾庄镇 和马家埠乡。1996年1月,马家埠改 乡称镇。2001年2月,撤马家埠镇并 人安驾庄镇。
  安驾庄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 斜。北部有影山、布金山、水山、黄山、 宝石峪山、山寨、望鲁山、红旗山,西北 部有九山、白龙山、北立山,西部有南 立山、玉女山。布金山主峰海拔447.9 米,为全镇最高点,西南洼地海拔72 米,为最低点。南部为平原,山和平原 之间有绵亘起伏的丘陵。低山、丘陵、 平原约各占1/3。主要河流有,南侧大 汶河流经镇境,东西长10公里,漕浊 河自东向西由汶阳镇入境,至肖家店 村西入汶河,沟河、沙河、斑鸠嶂河、洼
  里河发源于北部山区,向南流入漕浊 河,西部有泉河、小汇河,还有安孙灌 渠、上庄炉水库等水利设施。
  安驾庄镇耕地面积7326公顷,其 中有效灌溉面积7171公顷,占总面积 的97. 9%,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麻 和各类瓜菜,山区盛产苹果、葡萄、杏、 李子等果品,果园面积195公顷。矿 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粘土及大汶河 河沙。布金山花岗石储量约5000万立 方米,济微公路以西、玉女山以东,地 热资源储量约22. 6亿万千卡,已建成 夏威夷温泉度假村开发利用。至2002 年,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 水、通电和通程控电话,其中通电话 8143户,占总户数的33.0%。人均纯 收入3216元。
  安驾庄镇有“镇鲁城”(又称索鲁 城)、“张志纯庙”、“精礼寺”、“肖大亨 家祠”、上江村子母槐和“陈家埠清真 寺”等文物古迹。
  边院镇位于市境东南部,镇驻 地边院村距市区21.8公里。南以漕河 为界与汶阳镇隔河相望,东与岱岳区 相连,北与仪阳乡接壤,西北与安临站 镇以布金山为界,西与安驾庄镇为邻。 南北宽13.5公里,东西长15.5公里, 总面积11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 的8.7%。泰(安)东(平)公路横穿全 境,潮(泉)汶(阳)公路纵贯南北,并有 简易公路通往各村。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81264人,其中汉族75044人,占总人52口的92.3%。少数民族有蒙古族12 人(过村镇),回族6177人(过村镇689 人,边院镇5488人),藏族3人(过村 镇),苗族6人(过村镇1人,边院镇5 人),彝族7人(过村镇3人,边院镇4 人),朝鲜族3人(过村镇),满族1人 (边院镇),侗族1人(过村镇),土家族 5人(过村镇3人。边院镇2人),哈尼 族1人(边院镇),黎族1人(边院镇), 佤族2人(过村镇),计6219人,占总 人口的7.7%。至2002年,辖行政村 80个,自然村111个。总户数23635 户,总人口 8352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8. 64% 。其中非农业人口 4561人,占 全镇总人口的5.5%。
  边院镇明、清隶属泰安直隶州。 清末属济,南府泰安县。民国初年属泰 安县明德'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 泰安县九区。1941年为泰西县四区、 五区分辖。1946年属泰西县三区。 1949年6月,划归肥城县,属第十区。 1958年9月,成立边院人民公社,辖5 个管理区。1972年,增设张岭、宋庄、 朱官、庄头4个管理区。1983年12 月,改建为边院区,辖6乡1镇。1985 年11月,撤区分别建立边院镇和过村 乡。1996年1月,过村乡改称过村镇。 2001年2月,撤销过村镇并入边院镇。
  边院镇西北部为布金山断块突起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和南 部受大汶口凹陷影响,为漕浊河冲击 平原。北部有雨山、大横山、宝山、刘 秀山、奎星山,西北部有布金山,雨山
  主峰海拔405米,为全镇最高点。低 山区海拔150米以上,地面坡度小于 25。。包括北湖、马堂、徐家庄等村。丘 陵区海拔在100 ~ 150米之间,包括宋 庄、大王、小王、中古城、葛庄等村。平 原区海拔在86 ~ 100米之间,位于镇境 东部、南部,包括北仇、古店、夏庄等 村,是汶阳田的一部分。镇内大小河 流有6条,主要河流有漕河、浊河、边 院河和任文河,河道总长42.8公里,受 地势的影响,流向均由北向南经汶阳 镇注入大汶河。
  边院镇耕地面积6623公顷,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5805公顷,占总面积的 87. 6% 。主产小麦和玉米,占农作物 产量的90%以上,经济作物主要有大 麻、红麻、棉花、花生、蔬菜等。地下矿 藏有石油、石膏、硫磺和钾盐。岩盐储 量50. 12亿吨,1988年建成盐厂,年生 产卤盐15万吨。此外,还有石灰岩和 花岗岩。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全市最 大,出口量居全市之首,并取得国际认 证。至2002年,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柏 油路、通自来水、通电和通程控电话。 其中通电话7346户,占总户数的 31. 1%。人均纯收入3087元。
  边院镇有“羽父城”、“摩崖石佛造 像”、“西古城汉遗址”、“济河寺华佗 庙”、“宝金山泰山行宫”、“云溪观”、 “东向北极阁”、“后黄清真寺”、“平民 饭店”等文物古迹。
  汶阳镇位于市境东南部,镇驻 地吴店村距市区27. 2公里,东与岱岳第一编境域区划区接壤,北与边院镇为邻,西北和西部 与安驾庄镇相连,南部以汶河为界与 宁阳县隔河相望。东西长20公里,南 北宽4公里,总面积79.5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6.2%。潮(泉)汶 (阳)公路,境内长26. 26公里,5条镇 属公路通往各村,全长98. 89公里。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78201人,其中汉族78064人,占总人 口的99.82%。少数民族有回族137 人,占总人口的0. 18%,至2002年,辖 行政村53个,自然村70个。总户数 22457户,总人口 80009人,占全市总 人口的&3%。其中非农业人口4529 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7%。
  汶阳因在汶河之北故名,西汉置 汶阳县,县城在镇北城上村。民国元 年(1912年)属泰安县和平区、明德区 和新安区分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属泰西县三区(东高淤)、四区(边 院)分辖。1949年6月,划归肥城县属 九区、十区分辖。1952年6月,属高淤 区、边院区分辖。1958年4月,撤区设 吴店、高淤、砖舍3个乡。1958年9 月,撤乡建立汶阳人民公社,辖7个管 理区。1983年12月,改为汶阳区,辖6 个乡。1985年11月,撤区建立汶阳 镇。
  汶阳镇属微倾斜平原,地势东高 西低,北高南低,海拔72.8 ~84.3米, 坡度为0. 66%。~ 1%。。其中沿河阶地 分布于河流两岸,坡度大于倾斜盆地, 呈带状分布。境内有河流6条。大汶
  河位于镇境南部,由岱岳区临汶村人 境,由东向西流,于汪城宫村出境,境 内长18公里;漕河位于镇境中部,由 东北流向西南,境内长8. 82公里,浊河 位于镇境北部,由东北流向西南,境内 长5.51公里;漕浊河由漕河和浊河在 北庄汇流而得名,位于镇境北至西南 边缘部,境内长7. 13公里;泉河位于镇 境西部,流向由东北而西南,境内长 6.2公里。幸福河位于砖舍村东2公 里处(因引汶水济漕灌溉农田于1959 年开挖而得名),全长4. 114公里。境 内地下水属大汶河水系的第四潜水, 水位埋深约3~8米之间。
  汶阳镇土地肥沃,古称“膏腴之 地”,有“齐鲁必争汶阳田”之说。耕地 面积4882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 4882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00%,盛 产小麦、玉米、谷子、大豆、大麻、棉花、 花生、蔬菜等粮食经济。土特名产有 汶香附、河岔口鸭蛋、汶阳大麻。东部 石膏矿藏面积约8平方公里,储量上 亿吨。已有肥城矿业集团国家庄石膏 矿、聚源集团石膏矿、山东鲁能泰山矿 业集团石膏矿相继建设开采。至2002 年,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 水、通电、通程控电话,其中通电话 8312户,占总户数的37. 1%。人均纯 收入3342元,比1987年人均纯收入增 加2833元。
  汶阳镇境内有“龙山文化遗址”、 “战国墓”、“三娘庙古遗址”、“董城宫 古遗址”、“贾北遗址”、“孙孝门遗址”、“西徐古槐画相石刻”、“延庆寺唐龙槐”等文物古迹。
  2002年肥城市各乡镇基本情况表
  表1-3-1 单位:平方公里、公顷、元第一编境域区划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