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境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95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境域
分类号: TU98.452
页数: 1
页码: 84-84
摘要: 1961年5月,长清县复建后,又将 双泉、马山、五峰3个人民公社的175 个村、约273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长 清县所辖。时有面积约1263平方公 里。之后,肥城境域稳定。
关键词: 肥城市 境域

内容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将平阴县的辛镇、沙沟等5镇,孝德等5乡划归肥城县所辖。时有地亩2521顷9分2厘4毫(折25219市亩)。
  1920年据《山东省各县乡土调查录》载:“肥城县面积5000方里(折合1250平方公里)有奇。”
  1940年4月,将肥城县八区(广里)、九区(马集)所辖的119个村,分别划归长清、平阴县、在平县所辖。时有面积约900平方公里。
  1943年春,将肥城县四区的丁屯、柳滩、龙洼、沙岭、二虎庙、后店子、刘家所7个村划归平阴县所辖。1945年9月,将平阴县境东部的北大留、南大留、查庄、桥头、国庄、小中泉、西铺7个村划肥城县所辖。
  1948年春,将肥城县七区的陈屯、邱林、王家园3个村划归平阴县所辖。
  1949年6月,泰西县撤销,将其原辖的一区(安驾庄)、二区(高淤)、三区(边院)共286个村、约400平方公里土地划归肥城县所辖。时有面积1300平方公里。
  1951年,将肥城县一区的上营、王先庄、代家河、杨家庄、侯家庄、李家峪6个村划归长清县所辖。
  1958年3月,将肥城县石横乡的段家天井、铁山、荒场3个村划归平阴县所辖。时有面积约1263平方公里。
  1959年10月10日,长清县撤销后,将其原辖的双泉、马山、五峰3个人民公社的175个村、约273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肥城县所辖。时有面积约1561961年5月,长清县复建后,又将双泉、马山、五峰3个人民公社的175个村、约273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长清县所辖。时有面积约1263平方公里。之后,肥城境域稳定。
  1995年,境域面积统计公报为1277.3平方公里。第三节边界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肥城县志》•疆域载:“县治在济南府西南160里,东至泰安州鱼池保界25里,至州90里。西至平阴县大留村界45里,至县70里。南至泰安州尚家庄界60里。至宁阳县120里。北至长清县五道岭界20里,至县90里。东北至长清县灵岩寺界60里。西北至在平县潘家店界90里,到县200里。东南至泰安州旷洞村界50里,到泗水县200里。西南至东平州丁家坞界65里,至州120里。总计东西广70里,南北襄80里。北至京师1200里。”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肥城县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