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因泰山得名,是泰安市市中区,位于泰安市中北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境设博邑。秦代博邑改为博阳县,汉初改为博县,泰山郡治博县。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泰山郡治所迁至奉高(今岱岳区范镇故县村)。北魏时期,博县改为博平县,泰山郡治迁博平。北齐时期,博平复改博县,泰山郡废,设东平郡。581年(隋开皇元年)东平郡废。596年(隋开皇十六年),博县改为汶阳县,后又改为博城县,666年(唐乾封元年),改为乾封县,668年(唐总章元年),复改博城县,705年(唐神龙元年),又改为乾封县。公元972年(北宋开宝五年),乾封县治迁岱岳镇(今泰安城)。1008年(北宋大中祥符元年)乾封县改为奉符县。1136年(金天会十四年),于奉符地设泰安军,泰安得名始此。1182年(金大定二十二年),升军为州。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设泰安附郭县。1913年(民国二年),裁府留泰安县。新中国建立后,泰安城为泰安专署及泰安县驻地。1958年6月,泰安城关镇及周围村庄析出建立泰山市。同年11月29日,泰山市与泰安县合并建立泰安市。1963年4月撤市复县。1982年3月,泰安县复改泰安市。1985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泰安地区,成立泰安市(地级),原泰安市(县级)分设泰山区、郊区 (2000年改为岱岳区)。
区划
2003年,全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岱庙、财源、泰前、上高、徐家楼),2个镇(省庄、邱家店),1个乡(大津口乡)。共有137个行政村,64个社区。
自然条件
泰山区北依泰山,南濒汶河。东西南三面与岱岳区搭界,北部与济南历城区、长清区毗连。地理坐标为北纬36。05'—36。20',东径117。03'—117。13',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4公里,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泰安城升平街。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东南部为平原。山脉主要有泰山、蒿里山等。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为山东省第一高峰。河流主要有汶河、芝田河、柴草河、奈河、泮河等, 均为季节性河流。
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3.2℃。多年平均降水量803.7毫米。
资源
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为33687公顷,其中,山地8836公顷,丘陵3318公顷,平原19591公顷,水域1941公顷。
矿产资源已查明的矿种有11种,主要有泰山花岗石、辉绿岩、蛭石、滑石、河砂、砖瓦粘土、石灰石、矿泉水、地热、油页岩、金等,总储量200亿吨。
水资源全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95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000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的重复部分,多年水资源总量为12066万立方米。
动植物资源境内有植物133种、550属、1037个种、68个变种、3个亚种、8个变型、20个栽培变种,其中野生种814个。兽类20余种、鸟类140余种,鱼类50余种,昆虫类1000余种。旅游资源泰山主峰区在泰山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泰山景色秀丽,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山岳风光,为著名的游览胜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有主要风景名胜60余处,历代摩崖石刻1000余处,古树名木18195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
人口民族
人口2003年,全区总人口62.09万,男女性别比例106.7:100,人口出生率为8.28%。,死亡率3.22%。,自然增长率5.06%。。人口密度1830人/平方公里。
民族有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土族、达斡尔族、仡佬族、俄罗斯、鄂温克族等29个。汉族占总人口的97.2%,回族占总人口的2.7%。回族主要分布在省庄镇,其次是财源、岱庙办事处。
经济状况
1985年建区以来,投资环境逐步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总体经济势力显著增强。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5.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5.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238万元。
农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模式化栽培、立体种值和旅游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农业稳步发展。2003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00亿元,粮食总产量56494吨,公顷单产6.5吨,林木覆盖率为46.3%,居山东省县市区之首,林果产量13840吨,大牲畜存栏量18328头,猪存栏量52140头,蛋类总产量9655吨,奶总产量20426吨,肉类总产量8614吨。
工业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发展企业集团,形成布局较为合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纺织、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医药成为支柱行业。2003年,有各类工业企业362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9.2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0.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7.08亿元,利税3.40亿元。
建筑业泰山区为山东省10大建筑强县(市、区)之一。2003年全区有建筑企业130家,其中四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54家。全区完成建安总产值21.68亿元,建筑业收入18.22万元。
商业泰城为附近县市商品集散中心,商业素为发达。市肆林立,商贾云集,商品琳琅满目。2000年,全区有各类商业企业(商户)7573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0亿元,拥用市场72处,商品市场成交额18.77亿元。
城市建设泰城为历史文化名城,依山而建,山城一体,城市建设保护与开发并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道路纵横交错,高楼林立,市区面积达到51平方公里,供热、供气、供水、供电、照明、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等日趋配套完善,一派现代都市气象。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工作是全区经济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全区上下围绕全党抓经济,全民抓招商,全力抓项目这一目标,积极扩大招商园区,优化招商环境,完善优惠政策,健全招商体系,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空前发展。到2003年,共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30多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20多个。麦当劳、肯德基、娃哈哈集团、亲亲食品集团、华天集团、山东净雅集团、山东力诺集团、烟台德通集团、德州晶德集团、北京三和百货、日本空知食品株式会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泰山区,给泰山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交通邮电泰山区为泰安市的交通枢纽。京沪铁路、泰肥铁路、辛泰铁路在泰山站交汇。京福、京沪高速公路和6条干线公路穿境而过。2003年,公路里程达292公里,村村通柏油(水泥)路,公路四通八达。公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0.87公里。
现代化通讯日臻完善。长途通信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可对全国各地和国际直拨。移动电话能与国内多数省市自治区开展双边漫游业务。网络传输、数据通信、图像传输、用户电报、邮政快件、速递业务全面开展。
社会事业
教育泰山区教育事业发达。境内有各类大中专院校30余所。建区以来,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绩。特殊教育尤为突出,被国家教委、民政部、中国残联授予特殊教育先进区称号。2003年,全区有普通中学18所,在校生2.56万人,入学率100%,巩固率99.8%,小学64所,在校生1.93万人,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科技泰山区为全国科技先进区。建区以来加强科技投入、科技推广,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到2003年,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5万人,取得科技成果50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0多项。文化体育文化事业繁荣,拥有区广播电台、有线 电视台、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村村建有文化大院。 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有1个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 育先进乡。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在省市体育比赛中多次 获奖。
医疗卫生 改革医疗卫生制度,加强防疫工作,建 立区乡村三级医疗网络,有医疗卫生机构8家。医疗卫 生事业长足发展,被评为全国改水先进区、全国农村中 医工作先进区。
社会保障 建立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生育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老龄工作成绩突出, 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
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03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9. 6元,人均消费性支 出5788. 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3元,生活消费支出 20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