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龙
宋焘
古传白龙化美丈夫,为岱南田家,且赘为婿,善灌园,每夜田畦皆满,绝不闻辘轳声。邻人异之,从垣隙窥视,乃见白龙长数丈,银鳞万点,寒光夺目,入井吸水,吐盈数畦,其人惊仆。龙知事泄,乃辞去,语其室曰:“家在傲来峰百丈崖下,今白龙池是也。”
碧霞元君坐泰山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侯,泰山周围是一片海洋。那时,天上的玉皇大帝就住在泰山上,那天宫就建在南天门上面的玉皇顶上。
后来,地面上的人畜生灵越来越多了,玉皇大帝便将自己的天宫搬到了九天之上,下旨降落了海水,使泰山周围变成了万顷良田。然而,自己走了,谁来管辖这一带的人畜生灵呢?玉皇大帝左思右想,也没找岀个合适的人选。一日升殿,玉皇大帝便把自己的想法向众神百官说了。话音刚落,众神百官便纷纷跪倒请旨,争着要当泰山主。当然喽,谁不知道这泰山是天下少有的风水宝地,能在这儿做官当主,那可真是千载的造化。谁知就在这时,从殿下“噔噔噔”地跑上两个人来。谁呀?大家回头一看,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女儿碧霞和儿子佛爷——兄妹俩也是来争当泰山主的。众神百官一看,全都傻眼了,有他兄妹俩来争,这便宜事还能轮到别人吗!
大殿之上,兄妹俩言来语去,互不相让,竟吵了起来。玉皇大帝也为了难,这泰山主只能是一个,到底该封谁呢?最后,太上老君提议,管理泰山必须是一个身强力壮、又有智有谋的人才行,为了试验碧霞与佛爷的才干高低,让他兄妹俩在一天之内,把泰山巡察一遍,谁先到达山顶,谁就是泰山主。玉皇大帝点头同意了。
那佛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听了这个条件,他高兴极了,心想:“再怎么说,妹妹也是个姑娘,论体力,她哪能跟得上我呀!别说察遍泰山,就是走上三道山沟,她也就累瘫了。这泰山主的宝座我是坐定了。"第二天,天不亮,佛爷就动身了,从泰山脚下开始,一个山沟一个山沟地察看,天没过晌,就来到了玉皇顶。为了留个证据,佛爷便在玉皇顶挖了一个坑,把自己随身携带的木鱼儿埋在了坑里。谁知佛爷的这一举动,都被碧霞的千里慧目看了个一清二楚。吃过午饭,碧霞从瑶宫动身了,她一路快行,取捷径、乘仙风,直接来到了玉皇顶。碧霞先把那土坑挖开,把自己的绣鞋脱下一只,埋在坑底,又把佛爷的木鱼儿放在上面,重新填好了土坑。接着她一声断喝,唤来了山神百仙。山神百仙一看是天女驾到,慌忙跪倒叩拜。于是,碧霞又向山神问清了泰山的名泉、山沟、山峰的数目、状况。忽然,碧霞发现有一位青面獠牙身材高大的山神,手持一条钢鞭,宛如金钢一般,便问他姓什名谁,所持是何兵器。那山神便答道:“小神叫王灵官。这钢鞭乃泰山震山之宝,指山山倒,指河河干,若举鞭一抽,山岭即刻变成山沟。”碧霞听了,灵机一动,当即喝退了众神,只留王灵官一人听令。
众神一走,碧霞便令王灵官在玉皇顶以南,以钢鞭抽岀四条山沟来,以试钢鞭法力。王灵官一听,胆战心惊地说:“此事非同儿戏,没有玉皇旨意,小神实不敢做。”碧霞把眼一瞪说道:“你只管去做,一切由我担当。”王灵官哪里还敢违拗,只得照办了。
第三天,玉皇大帝升殿,议起泰山主的事来。佛爷一步上前,乐滋滋地说:“这泰山主是我无疑了。昨日我先登上山顶。”碧霞不慌不忙,也上前说道:“说你先到山顶,有何物为证?”
“我在玉皇顶上埋了一个木鱼。”
“我也埋了,埋了一只绣鞋。”
玉皇一听兄妹俩都在山顶埋了东西,便令山神去挖,以断先后。片刻之后,山神禀报玉帝,木鱼在上,绣鞋在下。这下,碧霞可有理了,"怎么样,还是我先到的嘛!”
佛爷听了,心中当然不服,于是又气呼呼地说:“那你再说,这山上有多少泉、多少沟、多少山峰?”碧霞心中有数,笑吟吟地答道:“这泰山上共有七十二处名泉、八十五条山沟、九十九座山峰!”
“不对,是八十一条山沟!”
“八十五!"
“八十一!”
兄妹俩互不相让,又吵起来了。玉皇大帝无法,只得派山神看了一下,结果还就是八十五条山沟,不过有四条是新的。太上老君一听,知道是碧霞心眼多,从中做了手脚,可这争斗的双方都是玉帝的儿女,自己又能偏向那一个呢?,把眼一合,唉,随它去吧。玉皇大帝当即下旨,封碧霞为泰山之主,号为“碧霞元君。”
碧霞坐泰山以后,一来为感谢王灵官的帮助,二来为了封住王灵官的嘴,免得他把事情真相说出去坏了自己的名声,很快把王灵官由一般山神提升为“东岳巡山王”。过了几年,碧霞便在玉皇顶下建起了自己的宫殿 ——碧霞祠,长久地在泰山上住了下来。
整理者:李宝君
白氏郎的故事
俗话说:“济宁州的货全,泰山顶上的神全。”这话一点也不假,什么“万仙楼”呀,“千佛洞”呀,泰山上的神为什么那么多,那么全呢?这里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呢。
相传在很古以前,吕洞宾,铁拐李等八个人来到泰山上居住修仙。在泰山上同时修仙的还有一女子叫白牡丹。这一天。吕洞宾岀来游玩,见到白牡丹,见她长得有十分人才,真象一朵牡丹那样美,人间哪有这样的女子,因此起了不良之心。
吕洞宾回到洞里之后,心中时刻想着白牡丹,抽空就去找她,二人说些情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洞宾戏牡丹半月以后,白牡丹怀了孕,吕洞宾却折去了五百年的道业。白牡丹再也不能继续修仙了,众仙都笑话她。她在泰山上无脸居住,羞答答地直向东南而去。一直来到徂彳来山的前怀,在一个小村子南面的破庙里住下。以后生了个儿子,白牡丹给他取了个名叫白氏郎。白氏郎长到八九岁,真比别的小孩伶俐,白牡丹就叫他到山阳庄去上学。两庄相隔五、六里路,中间有一条小河。说来也奇怪,白氏郎一到河边,便有一个老头说:“别脱鞋,我背你过去吧!”白氏郎便趴在老头的背上,老头就把他背过去了。放学回来,老头又在河的西岸把他背过来。天天都是这样,眼睁睁进了腊月。这一天,白氏郎放学回来,白牡丹对他说: “你过河可要小心,别冻坏了脚。”白氏郎说:“我过河从来不脱鞋。”白牡丹惊奇地问:“不脱鞋怎么过河?”白氏郎就把老头背他过河的事说了一遍,白牡丹听后很纳闷,便说:“你再上学的时候,问问他为什么背你?”白氏郎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白氏郎又来到河边,只见这老头早就在这里等着呢。白氏郎便问他:“这么多人你不背他们,为什么偏偏背我呢?”老头说: “他们没有那个命。”白氏郎连忙问:“那我有那个命吗?”老头说:“那当然了,你是一朝人王帝主,以后要当皇帝。”白氏郎听后,记在心里。
白氏郎回到家里同母亲说了这件事,白牡丹听后,非常高兴。
这一天,正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下,白牡丹在家忙着做菜、蒸糖瓜、办年货,还准备着摆供打发灶王爷上天。家中又贫寒,又没有亲人,因她生了个私生子,别人都瞧不起她,借没处借,求没处求,非常着急。又和众邻居闹了饥荒(吵架),自己在家生闷气,气还没消,白氏郎哭着回家来了。白牡丹连忙问:“好孩子,你哭得么?"白氏郎说:“人家的孩子都骂我,说我是没爹的!”白牡丹听后,连忙说:“好孩子,别哭了,叫他们先骂着吧,你好好上学,我给你下饺子去"白氏郎不哭了。白牡丹来到饭屋里,心想:“只因没有男人,街坊邻居也给气吃,孩子上学也受到人欺侮。”她越想越恼,越想越气,拿起一根火棒,抬头看见了灶王爷,便用火棒敲着灶王爷的脸说:“灶王爷
啊灶王爷,你看着吧,要是俺的儿子得了帝,我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她越说越有气,越气越用力,连着打了十几火棒,把灶王爷的鼻子打破了,把门牙也打掉了。这灶王爷来到天上见了玉皇大帝,跪倒在地上便说:“大帝啊,可了不得了! ”玉皇大帝一看,灶君满脸是血,一个牙齿还在外面搭拉着,问:“怎么啦?”灶君说:“这是白氏郎他娘打的,她还说要是她的儿子得了帝,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 玉皇一听很生气,说:“这还了得,当一个平民百姓,谁还不得罪几个人,有仇就杀那还能行?再说还没得帝就把灶君先打了一顿,要是得了帝还要天吗?”便吩咐四员天将:“来年龙节(旧历二月二)先抽去白氏郎的龙筋。”
再说白氏郎这天又上学去,白胡子老头仍然在河边等着。白氏郎来到跟前,老头说: “我就背你这一次了。”白氏郎忙问:“为什么?”老头说:“你娘说瞎话了。"接着把事情的原因说了一遍,白氏郎听后,连忙跪下说:“好爷爷你想办法救我。”老头说:“我也没办法救你了,玉帝下了御旨,来年龙节抽你的龙筋。现在还只有一点办法,就是在抽龙筋的时候,一定咬着牙,不要吱声,这样只能抽没了你身上的龙筋,抽不了你嘴里的,剩下一个龙牙玉口,你说一句还当一句。"说完老头就不见了。
白氏郎回到家里,娘俩抱头哭了场。白牡丹摸他的头说:“孩子,别哭了,到那一天我把你藏起来,叫他们找不着你就行了。”白氏郎一听也是好主意。一过了年(春节)娘俩就数天数过日子。谁知又数错了天数,这一年正月是小月,本来已经是二月二了,白氏郎还认为是二月初一呢!起早他又上学去。刚走到半路上,只见天上忽然起了一块黑云彩,一个闪跟着一个雷,真是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白氏郎一看,知道坏了。他见旁边有一坟地,跑到那里,趴在供台石桌子底下。刚刚趴下,只听一个沉雷,把石桌子掀翻在一边,开始抽他的龙筋。白氏郎咬着牙,闭着眼,忍着抽筋扒皮和脱胎换骨的难受,一声不吭。
龙筋抽完了,只剩下一个龙牙玉口。从此白氏郎也不上学了,急得他疯疯颠颠的。他恨透了神,他想:母亲说的话要不是神给他报告,玉皇怎么知道呢?他决心把全部的神都扣押起来,叫他们永远不露头。这时,他家的生活更困难了,家里除了白氏郎用的一个葫芦外,再没有别的了,白牡丹已经要了饭。白氏郎就拿起这个葫芦说:“我要用它把所有神都装起来。”来到饭屋里,看了看灶君,气得他咬牙切齿地说:“灶王爷,到葫芦里来吧!”只听“吱”的一声,一阵小旋风过后,灶君真的进葫芦了,白氏郎大喜。因他是龙牙玉口,说一句当一句,这葫芦也真的成了他的装神葫芦了。
白氏郎提葫芦走岀家门,一直向东,边走边装,周游了天下的名山名水、庙宇、仙洞,把所有的神都装起来了。也不知过了几年,这一天又来到了泰安神州。
这里先不说,再说那号称泰山奶奶的碧霞元君在泰山顶上掐指一算,大吃一惊:不好!白氏郎装神已到了神州,眼睁睁就要装到自己头上。她低头一想,心生一计,连忙派了四条火龙,把白氏郎团团围住。这时白氏郎提着装神葫芦来到莲子洼,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走得又饥又渴,浑身象着了火。正在这时,只见从北面来了一个老太婆,左胳膊挎着竹篮,右手提着瓦罐。白氏郎一见连忙向前迎去,谁知行走更困难,一步一喘,好似上了火焰山。白氏郎费了好大劲才来到老太婆的跟前,弯腰施了个礼说:“老婆婆,你干什么去?” “给俺儿子送饭去。"“拿的什么?”“这是单饼,这是米汤。”白氏郎一听连忙说:“好婆婆,我又渴又饿,给我点吃的吧!”老太婆一听连忙说:“这可不行,这是给俺的儿吃的,你吃了叫俺的儿吃什么?”“好婆婆,你救救我吧,我饿坏了。"老太婆故意停了停说:“咱一不是亲戚,二不是朋友,凭什么给你吃?这样吧,你若跪下磕个头,叫我三声亲娘,我就也给你吃,也给你喝,你若不叫,我走了。”白氏郎想过去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他又四下看看没有一个人,于是就双膝跪倒,磕了四个头,叫了三声亲娘。老太婆连忙答应了三声,就拿出了单饼、米汤,白氏郎吃饱喝足,转眼之间,老太婆不见了。
原来这老太婆就是泰山奶奶变的,她骗了白氏郎后,收了四条火龙,来到泰山顶上,专等着白氏郎的到来。
白氏郎吃饱喝足,提着宝葫芦继续向前走,逢庙装神,遇洞收仙。这一天正是三月二十八日,来到泰山,顺着东盘路,一直向上走。来到半山腰中,见这里有一座大门楼,他就走上去,把他的葫芦挂大门楼上,在上面坐了坐,因此,这楼就叫“万仙楼”。
白氏郎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向前走,来到“碧霞祠”见了碧霞元君,刚想念咒,只见碧霞元君大怒道:“好没良心的白氏郎,你吃了我的单饼,喝了我的汤,还拜了我四拜,叫了三声娘,你装别人我不恼,不该上山装你娘。”
白氏郎一听,大吃一惊,抬头一看,原来是送饭的老太婆,白氏郎急忙跪倒。“砰”的声,葫芦掸在地上摔碎了,骨碌碌顺着山沟向下滚去。众神慌慌张张都爬出来,四处躲避, 逢庙的进庙,遇洞的进洞,因此从山顶到山下,各个洞里,各个庙里,都有了神仙。
泰山奶奶说:“孩子,你已把众神邀到这里,御旨一下,都归我管,保佑神州,国泰民安。你也该认你父亲了,你父亲就是吕洞宾,在山脚下修仙,快找他去吧!”
白氏郎走后,再说众神安好了座,都来到泰山顶上给泰山奶奶谢恩。这一天正是古历三月二十八日,据说每年的三月二十八上山烧香磕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白氏郎寻父心急,一口气跑下山来。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有丈余宽,没底的深,两岸都是陡壁,他为了难。再说吕洞宾在洞时掐指一算,知道儿子在找他,就来到河边,白氏郎见有人来,刚想开口,吕洞宾开言道:“我就是吕洞宾,要是我的儿子,上我的手上来。”接着把手伸过对岸,白氏郎站在他的手中,吕洞宾把手一攥,立时把白氏郎化为脓血,吕洞宾放在口里吃了,还了他五百年的道业。
白氏郎住过的石庙从此就叫白氏郎庙子,这个村子就叫“白氏郎庙子村”。以后人们叫着顺嘴,就叫“白庙”,就是现在郊区良庄镇的白庙村。
整理者:张纯岭
泰山石敢当
在山东河北等地古建筑或十字路口上,都有“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写上这几个字又有什么用处呢?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石敢当是一位医术很高明的针灸先生,他的家就住在泰山上,因此人人都叫他泰山石敢当。这个先生从来没有架子,甭管是谁,也甭管是什么时候,随叫随到,给人家针灸也不要钱。他特别拿手的就是治那妖魔鬼秽邪不拉子病。不管是千年修炼,还是万年修炼成仙的狐狸精附了人体,只要他去看准穴位,致命的一针,这狐狸精当时死去,病人立时就好。叫他扎死的狐狸精无计其数。因此,狐狸精又怕他又恨他。
这一天夜里,石敢当睡得正香,听见有人叫门。他翻身就起来开门一看,见一老头牵着一头毛驴说:“石先生,你快去吧,我儿子有病,胡念八说的,可能是着了狐狸精。”石敢当一听没有怠慢,拿着他的针盒子上了驴跟着老头走了。
约摸走了两个时辰,也不知走了多少路,来到一座深山里还是不见有人家。石敢当问:“快到家了吧?"老头说:“到家了倒了你的老家了,下驴吧。”石敢当一听,:“坏了,上当了。”只好下驴。老头说:“好大胆的石敢当,我是报仇来了,俺有多少伙伴残死在你手里,你就在这里等着吧,天到午时就杀你,看你也飞不到哪里去。”说完老头和驴都不见了。
石敢当站了一霎,心想:"走是走不了,黑天半夜的,四周是山没一有条路,反正是死,我不如逛逛看看。”于是他就摸着黑向西北方向走去。
走了约摸有二三里路,见有一间小屋,屋里有灯光。他想有灯光就有人,就敲了敲门,里面说:“进来吧。”石敢当推门进屋,见里面有一老太婆正坐着纺棉花呢。老太婆抬头一看说:“怎么还是石先生,你来干什么?”石敢当把来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老太婆说:''你可上当了,这山叫皮狐山,你幸亏是碰上了我,要不可真的活不出去了,来。”老太婆说着把石敢当的右手拿过去,在他的手心里划了个“十”字,说:“你好好攥着用了急的时候再敞开,快去吧。”这老太婆就是泰山老奶奶一一碧霞元君,她是特地来搭救石敢当的。
石敢当又逛荡着来到了下驴的地方。天已大明了,他见从四面八方,旮旮旯旯来了成群结队的狐狸精,有的拿着刀,有的拿着枪,嘴里不住地骂着向石敢当围来。石敢当坐在一块石头上,紧攥着右手,一动不也不动。
天快到午时,石敢当周围的狐狸精足够好几百好几千,大的小的一齐向他围来。石敢当站起来猛一下子敞开手,只听平地一声霹雳,山摇地动,这些狐狸精有的当地就被霹死,有的被震昏,没有伤着的撒腿就跑。
从此后,这些狐狸只要听着石敢当的名字就吓得屁滚尿流地快跑。到了后来,人们为了不再受狐狸精的害,就在路口墙上写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凡是人走到那里都自然而然地念一遍,这样就永远不招鬼魔了。
整理者:张纯岭
有眼不识泰山
相传,岳娃出生在泰山的一户穷苦人家,姊妹六个只有他是个男孩,父母对他十分疼爱。岳娃自幼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好动脑筋,学会了用石块刻花草,所以身上总是带着雕刀和石块。岳娃的父亲看他在手艺方面可能有岀息,就托人求情送他到鲁班那里学艺。
鲁班天天精心给徒弟们传授木工技艺,讲锛、凿、锯、斧的使用,岳娃在学徒中借鉴了木工工艺技术,把大部分时间用到钻研雕刻工艺上。一年后,鲁班见他木工活进步不大,担心他三年师满之后一技无成,名师出不了高徒,反而败坏了自己的名誉,便决定解除师约,这样岳娃就挥泪离开了鲁班。
岳娃回到家中,下定决心坚持自学,每天天蒙蒙亮就扛起扁担上泰山,提前割满柴草,再凿石刻画。他看到奇花异草、小溪清涧、险峰峻岭,就拿出雕刀找块石头刻个不停。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岳娃在泰山上,时而越谷攀峰,时而呆想凝思,时而舞刀弄石。几经春秋,可谓明察天地万物之变化,识透山水四季之不同。因此,刻下了黛绿的山峰伴白云共居,墨绿的青松下仙鹤嬉水,碧翠的青竹挺挺秀丽,彩霞里藏着玉楼宝阁,百丈悬崖飞瀑,望人松高攀瑞雪,南天门雄伟壮观几年以后,鲁班经过泰山脚下的一个小镇,看到街摊上摆着各式各样雕刻工艺品,手工精细,形象逼真。鲁班被精巧的手艺吸引,四处打听艺师,并登门拜访。见面后方知匠师是岳娃,大为震惊,连声称赞,并后悔地说: “我真有眼不识泰山。”
讲述:刘清江搜集整理:刘兴林
徂彳来山的来历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碧霞元君走遍天下,选定泰山定居以后,争强好胜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苦思冥想岀了一条与碧霞元君争高低的妙计。他倒骑着毛驴绕道东海东边,悄悄编织了一幅很大很大的罗筐,使了法术驮起万丈高山,只朝泰山这边走来。毛驴知道张果老的用意,一路精神抖擞,步履如飞,只用了三天二夜便来到了看到泰山的地方,张果老怕碧霞元君看到他们,便令毛驴停下休息,待天黑以后在碧霞元君完全不注意的情况下,再全速前进,争取一夜间到达预定地点。天很快黑下来了,张果老为谨慎起见,改倒毛驴为正毛驴,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鞭笞毛驴急速飞奔。谁知碧霞元君有每晚站在泰山极顶眺望大好河山、以壮自己胸怀的嗜好,张果老的法术瞒不过她的神眼。当她发现一座万丈高山正朝西方神速飞来,并且发现骑毛驴的正是张果老时,她颤栗了一下,急忙从头上拔下金簪,朝毛驴背上驮山的驮筐掷去。张果老平时骑毛驴都是倒着骑,谁知这次为谨慎起见正着骑,反倒岀了事。他来到预定地点,从驮筐上卸下万丈高山,心满意足地在山顶上酣然入睡。第四天早晨,旭日东升,睛空万里,张果老一觉醒来,发现他的万丈高山怎么看也不如泰山高,他非常纳闷,在山顶来回踱步,把山顶都踏平了,待他仔细看了看来路,方才大梦初醒,原来他的万丈高山都在一夜间漏在了路途中,形成了一道山脉。后来人们称其为徂徕山脉,这座与泰山比高低的山叫作驮来山,后改为徂徕山。
整理者:刘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