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编 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908
颗粒名称: 第三十四编 人物
分类号: K828.52
页数: 52
页码: 747-798
摘要: 《泰安市志》中对泰安市的人物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泰安市 人物

内容

第一章人物传
  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春秋时鲁人。曾为士师(掌刑狱的官),食邑在柳下(今名柳里,原属泰安县,今属新泰市),卒谥惠,故称柳下惠。《孟子》称他“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心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究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世称为和圣。柳下惠热爱父母之邦,为士师三次被罢免,从无怨言。齐伐鲁,柳下惠使人晓以大义,劝退齐师。秦伐齐,道经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无赦。"其见重于诸侯如此。和圣墓在新泰城西郭家庄北,向有享堂祭田,年久荒废。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县令毛澂集资重修,筑堤栽树,并立碑记,现夷为田地。
  明泰安州守侯应瑜在泰城东南隅建和圣祠,岁时致祭。建国后,祠址改为军分区驻地。
  王章字仲卿,汉泰山钜平(今大汶口)人。贫病时,卧牛衣中泣,与妻诀。妻正言道:“京师尊重,谁逾仲卿,今值病厄,不自激昂,反涕泣,何鄙也!”王章从此发愤攻读,终“以文学为官”。汉元章时,任左曹中郎将,因弹劾汉元帝最宠幸的大宦官石显,被免除官职。成帝征为谏议大夫。王章勤恳奉职,为官清正,刚直敢言。经大将军王凤推荐提拔为京兆尹。当时王凤辅政,王章看到汉室政权有被王家纂夺的危险,不顾私恩、不畏王凤家族势倾朝野,上奏封事,言王凤专权蔽主,不可令其久典事权,宜换忠贤。为此被王凤陷害,死于狱中。
  于禁字文则,三国时魏国名将,泰山钜平(今大汶口)人。初从济北相鲍信,后附曹操,拜为军司马。随曹操参加攻击黄巾军和吕布、张绣、袁绍等,战功卓著,封益寿亭侯,官至偏将军、虎威将军、左将军。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秋,曹仁与关羽相拒于樊城(今湖北襄樊),曹操令于禁增援。当时大雨连绵,河水暴涨,曹军被洪水所淹。关羽乘机进攻,曹兵七军覆没,于禁被俘后投降。后关羽被东吴所杀,于禁入吴。221年(黄初二年)被孙权送回魏国,不久惭恨而死。
  石介字守道,北宋初学者、文学家。宋兖州奉符(今泰安)人,故居在徂徕山西北之桥沟村。曾讲学徂徕山下,世称徂徕先生。26岁,举进士甲科,历任郓城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御史台主簿、嘉州军事判官、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等职。与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欧阳修称他“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下之忧孙复在泰山讲学时,石介尊他为师,执弟子礼甚恭,影响所及,能使鲁人皆好学。石介为文章,“博辩雄伟,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时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尝作《怪说》3篇,斥佛老为“汗漫不经之教,妖诞幻惑之说"。指杨亿的时文“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对于抑制佛老,捍卫儒家道统,以及开展古文运动,都起到积极作用。
  石介在太学时,仁宗启用杜衍、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石介喜形于色,乃作《庆历圣德颂》以褒贬大臣,称杜衍等为众贤,斥夏竦为大奸。诗出,孙复谓石:“子祸始于此矣。”不久,岀判濮州,未到任。于1045年(庆历五年)卒于家,享年四十一岁。奸人乘机中伤,说石介诈死,北走契丹,请开棺以验,赖杜衍、吕夷简等保全,始免于祸。石介卒后,妻子冻馁,赖韩琦、富弼资助购买田地,得以维持生计。欧阳修为石介撰墓志铭,称其德如徂徕之岩岩,道如汶水之汤汤。
  石介的诗文,南宋时即有刻本,至清代有多次翻刻本,繁简不一。1984年中华书局岀版《徂徕石先生文集》(陈植锷搜集校点),录石介颂10首、古诗54首、律诗80首、杂著40篇、论12篇、书信40篇、序8篇、记11篇、启表10篇、附录佚文8篇,是迄今最完善的文集。
  孙复字明复,北宋初学者,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讲学,世称泰山先生。鲁人自石介而下,皆师事之。范仲淹、富弼言称孙复道德经术宜在朝廷,于是由布衣拜秘书郎、国子监直讲,累官至殿中丞。
  孙复治《春秋》,著《春秋尊王发微》12卷。与石介、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排斥佛老,抨击祸福报应学说。1057年(嘉祐二年)卒。欧阳修为孙撰墓志铭,称“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旧志载,孙复还著有《睢阳子》10卷、《春秋总论》3卷。
  金大定间,在岱庙东建鲁两先生祠,祀孙复与石介,后移泰城东南隅。明嘉靖年间,佥事卢问在讲学处(今五贤祠旧址)建仰德堂祀孙、石,后加奉胡瑗,称三贤祠。1829年(清道光九年)县令徐宗干又奉宋焘、赵国麟入三贤祠,合称为五贤祠。
  胡瑗字翼之,北宋初学者,教育家。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曾与孙复、石介讲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不拆阅即投涧中。现五贤祠旧址东有“胡安定先生投书处”刻石,称投书涧。后执教太学,四方之士来学者,学舍竞不能容。以太常博士致仕。著有 《论语说》、《周易口义》、《景祐乐仪》等书。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文学家。金泰安人,故居在今徂彳来镇邓、许二庄间。父纯睦,冯翊(今陕西大荔)人,仕金,任泰安军录事参军,遂落籍泰安。怀英登1170年(大定十年)进士,受莒州(今山东莒县)军事判官,后任汝阴(今安微阜阳)县尹、国史馆编修。1190年(明昌元年)任国子监祭酒,二年任侍讲学士,不久改任翰林学士。1197年(承安二年)任泰宁军事节度使,翌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后退休还家。1211年(大安三年)卒,享年78岁,谥文献。怀英博洽群书,擅长书法,尤工篆书。现存碑刻如岱庙“金重修东岳庙碑”的篆书题额以及谷山寺碑、天封寺碑皆为怀英手迹。著有《竹溪集》、《钟鼎集韵》。刘二祖金末红袄军起义首领,泰安人。崇庆元年(1212年)聚众起义抗金,初投杨安儿红袄军,以沂蒙山为根据地,率部众转战淄州、沂州等地。1214年(贞祐二年),杨安儿主力军被金将仆散安贞击败,所占州县相继失陷,他拒不投降,继续战斗。次年金军攻破大沫,刘在战斗中负伤被俘,不久被杀。余部由霍仪、郝定、彭义斌等率领,继续进行反金斗争。
  萧大亨字夏卿,号岳峰,明泰安人。大亨登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后,初授榆次县令,累迁户部郎中,驻陕西花马池监理军饷。因念母上书请归养,允准后兼程而归。五百里外闻母病殁,披发赤足,徒步日行百余里奔丧,居丧尽哀。服除,历任布政使、按察使,跋涉陕甘河朔间近20年。所至调度井然,恩威并著。后巡抚宁夏、宣府,晋兵部侍郎,再转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威信素服边庭。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召入京,晋少保,兼太子太保兵刑两部尚书。致仕后卒于家,从祀乡贤。泰城内宁武街旧有萧公祠,今废为民宅。著有《今古文钞》、《文章正宗》、《家训》、《岳峰萧公奏议》、《夷俗记》。子二人,次子协中以父荫授上林苑监丞,晋顺天府治中,崇祯末致仕。协中精文翰,著有《绿远楼赋》、《泰山小史》、《醞=集》等。
  李汝桂字少崖,号还朴,明泰安人,故居在今山口办事处东太平村。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贡士,任河南府(今洛阳)检校(管文牍),以廉谨闻。擢任浙江绍兴府照磨,月余即告归。朝廷赐予养老粟帛。
  汝桂少即笃志好学,登贡士后,相继任广德(今安徽广德县)、迁安(今河北迁安县)训导(县学副职),后升献县(今河北献县)教谕 (县学校长)。以父年老,力请回家养亲。在崖下村(今太平村)设育英书院,讲太极、中庸之学,从学者常数十百人。大参甘一骥曾从之讲学,执弟子礼。肥城县令马经纶率门下士200人执经受业。李年逾八旬,仍端坐谈说性理。一日,坐洗心亭,正与门人讲授学业,忽欲就寝,口中嗫嗫数语,目遂瞑,终年86岁。人称海岱儒宗,从祀乡贤。侍御冯从吾题其墓曰“明理学名儒还朴李先生墓”。著有《还朴心声》、《教言讲余录》、《训民俚言》等。
  宋焘字岱倪,号绎田。其先燕人,明洪武初移居泰山下。父母早亡,养于其兄绪田家。幼即聪颖过人,发奋苦读,登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先任庶吉士,寻改御史,巡按江南,兼督学政,所至政风111肖厉,一时吏治清明。又注意纠正当时靡靡文风。时人对宰相朱赓政务不满,但不敢直言。焘上书皇帝,力陈吏治腐败,宦官嚣张,边将不服约束,民乱四起,连年水旱,饿殍载道,贤才不用,小人得势等时弊。语言触及朱赓,赓上书要求将焘罢免,皇帝下召慰留。焘久有退隐之志,至是连续三次上书请致仕,皇帝允准,随即归里。回家后,囊箧萧然,惟书册而已。在家步衣缓行,不设车马。种田工具仅有二牛一驴、人有馈遗者,则谢而不受。家虽贫,仍把40亩义田分与族人,焚烧地券归种田人所有。筑青岩居(在今灵芝街)著书其中,教授后学。与无锡东林书院诸学人相往复,一时文人学士多出其门。因患背疽,于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卒于家,享年44岁,葬下旺村宋氏祖茔。天启年间,赠光禄少卿,崇祀乡贤。后因宋曾与东林党有往还,遂被削夺。崇祯帝即位后,复其官位。著有《泰山纪事》、《青岩居草》、《落花全韵》行于世,未刻者有《子史日录》、《时习要录》、《闲居杂录》、《岩居漫录》等。
  1829年(清道光九年)知县徐宗干奉焘入五贤祠。王楫字济川,明泰安人,其故居在今范镇柴家庄。登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初授柘城(今河南柘城县)县令,再调安邑 (今山西运城)县令,后升户部主事。时山海关内外,与后金(清)连年战争,楫奉命司理军饷,曾受到崇祯帝的常识。迁固原(今宁夏固原县),不久升宁夏巡抚。楫居官廉洁自持,执法甚严,遭悍将嫉恨,兵变被害。其尸骨被运回家乡,葬村西汶河边。柴家庄北道旁原有王楫神道碑,“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
  傅振邦字定侯,清辽阳人。顺治间,以荫生任泰安州知州。明清交替之际,战乱频仍,地方疲敝不堪。傅继任后,力求解除民间痛苦,招抚流亡民众,恢复生产,不数年,物产丰盈,户口繁息。原泰城北门外,是傅安置流民的地方,后人名为傅公街,以志纪念。时奉命丈量地亩,用''秆子”计算亩数,六百方杆子为一亩。而杆子无定额,杆子大则地亩数少,相应赋税减轻。傅以泰安地瘠民贫,亲到田间监理,不许胥吏扰民,又据理力争,以四尺为一杆子,百姓受益非浅。民感其德政,在西门瓮城内立祠祀之。
  张所存字心孚,泰安人,清顺治间武举。性好施舍,曾捐金修学馆,割上等田10余亩施给养济院,以养育孤贫。张颇具办事才干,省城有大工役,如济南巡抚署和济南城墙的修理工程,均由所存主其事。1668年(康熙七年),知城地震波及泰安,岱庙损毁严重。不久,张受命监修岱庙。他亲自赴江南置办修建材料。如较大木材和油漆颜料等,均从江南购买,然后从运河运至济宁,再从济宁陆运泰安。经十年整修,殿、堂、廊、庑以及四周庙墙,几全部翻新,前后各院均植树株。岱庙现在的建筑,大体保存了所存重修后的规模。
  卒赠怀远将军,家有专祠奉祀。
  赵弘文字东渊,号朴庵,范镇谷家庄人,1637年(明崇祯十年)进士,明清之际泰安著名人物。
  1644年4月,李自成起义军一部入泰城后建立地方政权。赵密结高桂等人发动政变,杀死大顺军泰安防御史及其部将10余人。不久,大顺军郭升部攻克泰城,高桂阵亡,赵被俘。在押解途中闻李自成兵败讯,大顺军溃散,赵逃回泰安。清朝统治确立后,曾数次敦请赵岀山,均遭其拒绝。旋又应召仕清。于1645年(清顺治二年)任广东道御史,后改巡按苏松等处治海综核将领。任上击污吏、减赋税、平扰乱,为三吴父老所称颂。翌年任满回朝,惟文卷仆童,别无长物。后被谗,获“荐举太滥”之咎降调。赵不辩,辞官归里,居泰城梅花馆,以诗文自娱。著有《光碧书稿》、《蒙难纪略》行世。1673年(康熙十二年)卒,葬于祝山之阳。其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施天裔字泰瞻,号松岩。先世章丘人,明洪武初始祖迁泰安。1614年(明万历四十二年)生人,幼年丧母,依外祖家,长大始归。明末被清兵掳去关外。途中生病,被周曰宣收留,随改周姓。后应试成贡生。1647(清顺治四年)年任睢州知州,任上廉正而有才干。清初征税无定额,施丈量土地,减轻赋税,迁任上谷知府。寻以耿介忤上官致罢职。不久任东祥知府。1659年任陕西右布政使。不久任山东左布政使(在任24年)。1665年(康熙四年)得到皇帝的准许恢复本姓。1683年任广西巡抚。1685年赐归故里。1690年卒后葬于施家结庄。
  施氏为官清正廉洁,率直耿介,深受百姓喜爱。任山东左布政使期间,1661年(顺治十八年〉主持重修泰山顶碧霞祠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山门、御香亭;创建东西石阁、戏楼、神门;重修南天门、灵侯殿、白衣阁等。今岱顶的主要建筑均保持了此次建制规模。1668年受郯城地震影响,岱庙损坏严重,施主持重修岱庙,历时10年。工竣,他亲自撰重修碑文。
  张迎芳清湖北应城人,进士,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任泰安知州。张随身带一狗皮,铺而卧,早起卷而悬于墙上,人称他张橛子。张遇事必亲自处理,处理有误,则掌面以自责。他常乘驴去乡间察访,每至一村,系驴树下,自呼“州官来了”,老妇幼孺便蜂拥而至,张即询问疾苦,有冤者,当即为之处断。清帝巡视泰安,迎芳除清扫行宫、道路外,不再摊派扰民。不数年,胥吏以无外快可捞,纷纷离职逃走。有钦差过境至汶河,催令张觅船抓夫,迎芳则挽起裤脚,立于河边,对钦差道;“我背你过河”,钦差笑而却之,遂自办过河事宜。张卒于任上,室无长物,惟图籍数箱。《聊斋志异》中的《一员官》就是写的张迎芳。
  民念其为官清廉,与傅振邦同祀西门内包公祠,故称三公祠。
  赵国麟字仁圃,号拙庵,清泰城东关人。原籍浙江上虞,其祖父赵瑗始迁来泰安。国麟少颖秀,日读书数千言。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进士,授长垣(今河南长垣县)县令,兼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县事。时内黄大饥,赵发库粮数万石赈济灾民,民赖以生活。是年秋,黄河决口,水逼长垣城,赵率士民日夜堵筑,将城外受灾百姓用木筏运至城下,再用大绳系入城内,计口安排食宿,灾民得免于水患。次年,黄河又决口,赵捐俸筑堤护城,又修筑大堤百余里,开支河数道,自此长垣无水患。升永平府(今河北卢龙)知府,累迁至福建巡抚。福建俗尚节烈,女子未嫁而丈夫死去的,父母为扎彩台,亲友送礼致贺,届时促女登台就缢。对如此陋俗,赵上书朝廷,由此禁止。后升刑部尚书,不久为礼部尚书,1739年(乾隆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山东省盛产煤,但为官府封闭,民不得开采,赵上书请开禁,以利国利民。乾隆七年,因事罢职。次年还居乡里,不久又恢复其礼部尚书衔。
  赵一生潜心治学,博征古今,旁及日用琐屑,无不贯通。对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的理学大旨多所阐明。赵尤喜启迪后学,建立青岩书院,讲学其中,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赵作文章不追逐时趣,有订正文体之志,因撰《文统类编》,又著有《大学困知录》、《书院口授讲义》、《云月轩藏稿》、《拙庵近稿》、《小园杂记》、《塞外吟》、《居岱渊源》等书。86岁病逝,葬泰城西天平山。道光九年,知县徐宗干奉赵入五贤祠,为泰山五贤之一。
  赵有子名起鲁,亦有志向学,安贫乐道,举孝廉方正。鲁画松,人称赵松。
  徐志定清初泰安人,创磁版印刷术。旧日印书,均以枣、梨木版刻字印刷,版易为虫蛀,不易久存。徐潜心研制磁土雕版成功。磁版印刷着墨均匀,笔划清晰,且版质坚硬,经久耐用。徐氏用磁版印刷《周易说略》、《蒿庵闲话》二书。《周易说略》封面上标有“泰山磁版”字样。《蒿庵闲话》卷一末页注有“真合斋磁版”字样。《周易说略》序言中载:“戊戌(1718)冬,偶创磁刊,坚致胜木,因亟为次第校正,逾己亥(1719年)春而《易》先成。”其末页记有“康熙己亥四月泰山后学徐志定于七十二峰之真合斋。”现二书存北京,为海内孤本。
  姜桂松字兰如,泰安粥店村人,以石工为业,技术精良,人称姜鲁班。姜为人好义,1730年(雍正八年)大汶口漫水石桥被水冲毁。河宽里许,重修工程量大,被搁置。姜看到行人受阻,立誓日后如有可能,必重修此桥。同年,朝廷派丁皂保重修泰山盘路并重建岱宗坊。岱宗坊主梁过重,数次抬升不成。姜献策起升获得成功,深得丁赏识,遂将重修泰山盘路事委任姜。工竣,赢得工值颇丰。为实现夙愿,于1741年(乾隆六年)捐资倡修大汶口石桥。姜亲临工地勘测设计,监督下料施工,不到一年,65孔桥完全竣工。为表彰姜的功绩,曾一度称此桥为姜公桥,并立碑纪念 (碑原立于大汶口西南门里,现已毁)。
  此后,姜又捐资修泮河通西桥、司家庄广济桥,皆有碑记其事。修桥石料均出自粥店村枣行,其地今仍称姜公石窝。
  聂鈫字剑光,清泰安人。其故居在泰安西南洼里村(今属肥城县)。青年时期,曾任县中小吏,不久即去职,隐居泰山麓,与士大夫交游。聂性嗜山水,又喜金石,遍历泰山、蒿里、云亭、徂彳来、灵岩、琨瑞诸山,探索名胜古迹,搜求金石文字。穷谷悬崖,亦必亲临其境。字在高处了望不清者,则竖梯刮磨,手抚目验,务求真面。风雨寒暑,历三十余载,不惮烦劳,复访诸村老,参考群籍,写成《泰山道里记》一书。是书以道里为纲,详细记载了山水、路程、名胜、古迹,并作了不少辨讹补缺工作。嘉定钱大昕称此书“其文质而不俚,简而不漏,洵志乘之佳者”。不少达官学者不远千里来泰造访。泰安、历城纂修县志,都从聂处征集资料。聂晚年刻印《明复先生小集》行世。还著有《泰山金石考》一书(久佚)。
  米希夷字介夫,清泰安白峪村人。性端谨,不苟言笑。家素贫,有时几天不举火做饭,处之泰然。有人送与米薪,却之不受。米热爱山水,游至风景佳处,对坐如痴,高声啸歌,响振林壑。米擅画山水,但不轻易送人。人得其画幅,如获至宝。道光年间,知县徐宗干书“品重南宫”匾悬其门。
  徐宗干字伯桢,号树人,清江苏南通人,进士。道光年间,任泰安知县10年,专以振兴文教为急务。他整顿岱麓书院,创设礼泉义塾,亲订《书院条规》和《义学条规》,并整顿学田,多方筹措经费,聘请名儒任教。又纂修《泰安县志》,重修和圣祠,奉宋焘、赵国麟两先生入三贤祀,合称五贤祠。徐启迪后学,亲加教诲,使之奋发向上。数年之间,其门下士程灿策成进士,卢运常、李陶村、贾公策、吴少瀛等成举人,文风称盛一时。他免除往省城运送银两鞘车,免派阔布等事,减轻民间负担,民众称颂不已。后官至巡抚,卒谥清惠。
  王建寅字方春,清泰安省庄人。幼受业孝廉贾锡桓门下,参加县学考试,县令徐宗干拔居第一。考中秀才后,弃儒学医,不数年,求医者盈门,乃自立药店。凡贫者看病取药,则药价降低,或一文不收。而富者看病取药,则药价加倍。王常对人说,我给富人看病不取聘礼,提高一点药价也是应该的。有邱姓者,病垂危,家甚贫,请建寅诊视,建寅告以病已不能治疗,并慨然送钱协助解决邱的困难。
  王建成清泰安北西遥村人(今大汶口办事处北西遥村)。粗识文字,以农为业。一生勤劳刚直,见义勇为。
  道光末年,族中一户失火,女儿从屋里冲出,其母昏倒屋内。建成窜入屋内救出老人,眉毛头发全被烧焦,身伤多处,卧床月余始愈。
  1865年(清同治四年),清兵60余人过境,在大汶口一带擅入民宅,恣意奸淫抢掠。村民强忍愤怒,假意设筵招待,趁清兵醉卧,将其全部杀掉。官府下令严缉凶手,声言不交出凶手,便血洗大汶口、大吴、西遥3乡28村。群众惊慌不安,人人自危。值此千钧一发之际,建成虽未杀清兵,但决计牺牲个人挽救一方群众,乃挺身而出,自报为凶手,毅然入囚车赴案。泰安知县何松亭几经审问,建成回答“杀人者只我一人"。酷刑之下,供词始终如一。知县无奈,乃假设阴曹地府,令人扮阎王小鬼,把建成打昏后,诱其招供。王醒后,见鬼判满堂一片阴森,心想“莫非真的死了?"随即口咬手指,觉有疼痛,遂大喊:“杀清兵只我一人。”知县感其大义,具状上报,指出乡勇杀人,误认为“捻匪”假扮官兵抢劫民财,实属误杀,宜赦而不究。后结案释归。知县赞王为 “豪杰之士”,赠号“清杰”,并赐顶帽官服。王80岁病逝,乡人感其恩义,立“一方活佛”碑以志纪念。
  曹钟彝字洪斋,清江苏江阴人,光绪七年(1881年)任泰安知县。钟彝任职勤敏,处理民事,务求是非分明,由是颂声传布城乡间。泰城内井水苦咸,居民吃水须到西溪汲取。钟彝捐廉筑渠,引泰山梳洗河水,由王母池导入泰城北门,沿岱庙东墙至双龙池南下通天街,流至南门,然后入泮河。尤其夏秋间,水势旺盛,清流滚滚,方便了居民用水,人称“曹公渠艾汪字源,号洋若,清泰安西遥村人。善绘画,画山水用干搓法,安邱王讷谓其 “华墨生动,具尺幅千里之势”。尤喜画驴,曾画《百驴图》,无一重复,着墨不多,各具形态,极为神奇。
  毛澂(1843〜1906)字蜀云,又字叔云,四川仁寿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光绪十八年、二十六年、二十八年三次任泰安知县。在任期间,居官正直,致力泰山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建设、兴新学、倡新风,为人称颂。
  光绪十九年,存于岱庙环咏亭的秦篆刻石突然失盗。毛闻报后,立即下令泰安戒严,封锁岀路,“大索十日”。窃贼无奈,只好弃石于泰城北门桥下。查获原石后,毛将石移存岱庙道院,派人严加看护,瑰宝得已保存。光绪二十九年,毛重修徂徕山之阳和圣墓,工峻,题“和圣墓”刻石立墓前。还重修蒿里山神祠、对岱亭、环翠亭等,在黑龙潭建西溪石亭,在云步桥建酌泉亭等。毛发动泰安各界在金山、虎山、垂刀山、黑老鸹山、摩天岭及岱顶植树造林,在蒿里山植柏千株。
  毛澂对文化教育十分重视。光绪二十九年,毛倡办新学,并带头捐献廉俸作为办学经费。他在天书观旧址创办高小学堂,还在泰山上书院旧址创办师范学堂。在城关开办半日学堂教育贫民子弟。先后在全县创办初等小学堂185处,使泰安的教育事业得以振兴。山东巡抚周馥巡视泰安时,称泰安为“山东小学第一为启迪民智,毛在岱庙创办阅报所。1913年,山东提学陈荣昌应泰安民众要求,撰立《泰安令毛君兴学记》,对其振兴教育事业的政绩给予高度评价。
  毛澂注重革除陋俗,倡导新风。清中叶以后,斗母宫尼庵渐如勾栏。光绪二十九年,毛下令查封斗母宫,将尼姑驱逐,改派道士住持。后尼姑法霖向毛表示愿洗心革面,谨守清规,方才准许其返回,风气遂改。
  光绪三十年,毛调诸城。三十二年又调滕县。三十四年卒于滕县任所。
  高莲溪(1853-1913)原名继昌,字淑廉,号六愚,大汶口办事处东武家庄人,34岁入邑庠。后因母病,遂专心致力医学。不数年,以医术闻名,尤以妇科见长。
  高年近6旬时,被聘为泰安“益寿堂”坐堂医师。四方求诊者盈室。他对病人,不论贵贱皆精心诊治,从不接受馈赠。群众欲向其赠匾,他说:“吾平生无他技,仅以医术救人,是吾应尽之职责,何须颂扬!”坚辞不受。他把一生行医经验认真总结,著《胎产方案》书稿,凡四卷。该书对妇女胎前、产后及临产诸症治有独到见解,颇具临床实用价值。高卒后20年,子宗岳始将文稿付梓。书一问世,曾受到冯玉祥、范明枢的赞赏,社会名医也备加推重。朱承恩(1859-1926)原名朱业苏、字紫庭。民国山东省议会议员。今良庄办事处石楼村人。
  朱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幼读私塾。喜博览群书,注重研究历代王朝兴衰和时局变化。积极拥护康梁维新变法,赞成实行学堂教育。1902年为兴办新学,朱组织民众毁神像、驱道士,改三座庙宇为学堂,收庙地20余亩为学田,沿柴汶河百亩河滩植树,以广学产。
  朱的行动,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乡绅控其“不守旧制,图谋不轨”。朱与乡绅对簿公堂。适值进步人士赵新儒准备留学日本,劝他罢讼一起东渡留学。朱与之同往,入东京宏文书院攻读师范科。1906年回国,被选为泰安县劝学所副总董事(总董事范明枢),1909年5月任总董事。清廷虽已明令废科举、兴学堂,但守旧势力和私塾教育根深蒂固。朱协同范明枢破旧立新,使学堂教育成为县内教育的主导力量。
  民国建立后,朱承恩因改革教育有成就,相继被选为泰安县议会议员、山东省议会议员、省咨议局议员。后历任禹城、嘉祥和广西武宣县知事。晚年岀任沂州军法正。1926年卒于任。
  朱锡庚(1888-1927)原名朱炳敏,鲁丰纱厂工会委员长,今山口办事处辛庄人。
  朱岀身于贫家。1919年入济南鲁丰纱厂做工,积极参加革命活动,逐渐成为工运骨干。1923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加入共产党,4月任中共鲁丰纱厂支部委员。“五卅惨案”后,鲁丰纱厂工人投入反帝爱国运动,朱任该厂后援会负责人。6月成立厂工会,朱被选为委员长,遂组织工人俱乐部和工人夜校,发展党员10余名。6月30日朱带领工人参加在济南中山公园举行的“五卅"周月纪念大会,会后游行示威,到省长公署进行请愿。鲁丰纱厂的工人运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敌视,对朱先以千元重金和科长职务相许,遭拒绝后,又以身家性命相威胁。1925年8月朱被厂方开除。1926年8月,又受张宗昌通辑。同年11月朱返回济南,在纱厂秘密召开会议时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屡受酷刑,宁死不屈,保护了党组织。张宗昌以“第三国际赤化党”的罪名处朱死刑。朱大义凛然,在赴刑场路上痛斥军阀罪行,高呼:“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
  冯汝骥(?〜1928)河南人,民国三、四年间任泰安县知事,贪污好利,无所不至。冯利用验契的机会,任意加大数额,并派出吏役下乡勒索,搜刮四五十万金。民国三年,境内遭严重雹灾,上级拨来赈款,被冯贪污。有要求领赈款者,则逮捕关押,或将其土地罚没充公。冯以暴力强取泰山各寺庙的花木,用以贿赂上级官员。他还任意砍伐泰山古树,打造家具出卖。冯处理民间案件时,非打即罚,不论原告、被告,都视其财产定出罚款数额,不服就打,必令如数交款而后已。时肃政史王铁珊恨其贪鄙,予以弹劾,冯被革职。不久,泰安群众自动集资,铸造一座冯的跪形铁像,满身铸有金钱花纹,两手托着元宝。铁像原置双龙池前,受行人唾骂,后移到西门外包公祠前,与清官适成鲜明对照。冯去官后蛰居天津租界,贪囊用尽,落拓不堪,见山东人即畏避。1928年病死,尸骨暴露,无人收敛。
  王仲修(1899〜1933)原名王殿转,中共泰莱中心县委代理书记,泰城灵山庄人。
  王幼年读私塾。1922年去济南铁路大厂当工人。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从事工运被厂方除名,到济南火车站做工。1925年,王受中共山东执委派遣回泰安火车站工作。他利用工作之便,向工人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主张、奋斗目标,组织赤色工会,并发展工人入党。同年冬,泰安铁路工会成立,王任常委。次年春,与马守愚、于赞之5人建立中共泰安支部(直属山东执委),分工宣传。在党支部领导下,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索要欠薪的斗争,王赴济南联络,发动工人共同斗争,得到津浦铁路德韩段各站工人的响应,取得胜利。
  1927年7月,王帮助组建中共泰安火车站支部。是年冬,为声援海陆丰暴动,泰安支部安排王等3人破坏电话联络,造成停车事故,震慑了敌人。1928年2月,王代理泰莱中心县委书记。4月,王根据党的指示组建“津浦铁路泰安职工筹委会”,进行合法斗争。“五三”惨案发生后,王组织工人进行抗日宣传,抵制日货,联合社会各阶层成立“泰城各界反日会”,并带领群众在泰城举行示威游行活动。同年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成立,济南的大批人力车工人流入泰城,在铁路工会帮助下,成立人力车工会。当局为破坏工人运动,逮捕该会会长袁金贵,妄图夺取领导权。王召集工人大会,强烈抗议敌人迫害,挫败当局的阴谋。
  1929年初,王任中共泰安特支书记。4月,因形势恶化,转赴济南做工。1933年病逝于泰安家中。
  王价藩(1865-1934)字荩臣,后字建屏,号退轩。祖籍四川成都,父钊,咸丰末随骆秉章来山东,落籍泰安。幼家贫,赖寡母纺线为生。初在私塾就学,勤奋学习,成绩斐然,18岁任塾师,25岁入邑庠。后乡试不第,遂绝意进取,矢志教授学童,服务桑梓。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主办醴泉义塾,又倡集义社,集资接济邻里困窘者。遇乡里失学无业青年,尽力代为谋划,帮助克服困难。1905年倡办县图书社,并与范明枢共同创办县劝学所、宣传所。后历任府属选举代表、县教育会长、评议员、城区议长等职。他极力提倡整理财政、保存古迹、创办商会、封山造林,务求为民造福。
  民国初年,创办泰安女子小学堂,出任校长。后在商会从事文牍工作20余年。价藩治家甚严,从不妄取一钱。他洁身自好,淡泊明志,以 “勤学好书生”自许。
  王平生致力于地方文献的搜求整理,他遍访泰山石刻,辨识佚文,亲为校录。寻得稿本,辄恭楷手录。遇坊间典籍,则千方百计购求。经30载之搜罗购置,积书8千余卷,以草屋3间藏书,额曰“仅好书斋”,并为书斋作序:“望儿孙研读,至友传观,勉为有用之学。若徒视为玩好之资,秘不示人,则负我也实甚。”
  王曾担任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分纂。一生编著书13种,计60册,有《格言集》2卷、《退轩呓语》6卷、《岱粹抄存》8卷、《六言俚语》1卷、《退轩杂录》4卷、《杂记》1卷、《日记》10册等;抄书66种,计150余册,有《泰山名胜》、《泰山述记》等。搜集泰山文献50余种,有《泰安州志》、《泰山小史》等。王从搜集整理的文献中遴选40种、110卷,编辑《泰山丛书》,事未竟病殁。由其子亨豫克承父业。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直系军阀。生于范镇岔河村,幼时家贫随父母讨饭迁居祝阳东乔庄(今祝阳办事处下乔庄)。
  孙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携4个子女到历城谋生。孙传芳有姊三人,三姊嫁山东巡抚袁世凯部下武卫右军执法营务处王英楷。孙15岁时附读于王家。1901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调保定,王英楷亦携眷迁居保定。1902年经王举荐,孙入保定陆军练官营当学兵,后又被保送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就读。1904年夏毕业后,留学日本,先入东京振武学校,后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1909年3月回国。辛亥革命爆发后,孙在二师师长王占元的提携下开始发迹1913年任团长,后历任旅长、混成旅旅长。1917年调任湖北第一师师长。1921年湘鄂战争起,王占元下台,两湖巡阅使吴佩孚任命孙为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直奉战争爆发后,曹锟命孙发兵援闽,任命为福建军务督理。1924年8月,江浙战争爆发,孙以闽浙总司令的名义挥师北上,攻占浙江,进驻杭州,被曹锟政府任命为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并授予恪威上将军勋位。同年11月曹锟被冯玉祥囚于中南海,段祺瑞上台执政。翌年秋,奉军陈兵长江威胁浙江。孙以“秋操”为名,分兵渡江北逐,与山东督办张宗昌的前敌总指挥施从滨部遭遇,施部溃败,施被俘。孙将其押至蚌埠杀害。从此施、孙两家结冤。12月25日,孙在南京正式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省联军,自任总司令,成为直系后期最大军阀。
  1926年10月,孙镇压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同年冬,孙军在南昌、九江被北伐军击败,退据江苏。1927年2月镇压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不久孙密往天津投靠张作霖,任安国军副总司令。1927年6月改任安国军第一军团军团长。8月率部渡江与国民革命军作战,在南京龙潭惨败。1928年春,任鲁西南前线总指挥,又被冯玉祥部击溃。4月底,在泰安西部至肥城一线被国民革命军彻底打垮,后逃往沈阳投奔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后,迁居天津。1935年11月13日午后,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化名董惠,将其刺杀于天津紫竹林清修院。
  远静沧(1901-1938)原名绍华,字哲生,河北省任邱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1933年在青州四师任教期间,积极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4年因参加爱国运动被捕,关入济南监狱。在监押的四年中,坚贞不屈,写了许多反映囚犯生活的诗,并领导政治犯绝食以反抗狱方迫害。“七七”事变后获释,身体受到极大摧残。
  1937年,远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派,在泰西组织抗日武装。他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很快就组织了50多人,征集到30多支枪。12月31日晚与张北华、崔子明等人在夏张发动武装起义,与张魁三、王仲范所部合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远任政治部主任。
  远注重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处处以身作则,不随便动用老百姓一草一木。当时天寒地冻,远虽身体虚弱,白天仍与士兵一起操练,夜晚同士兵值班站岗。不久,远指挥自卫团收复肥城县城,大大鼓舞了士气。远还注意部队的文化生活,发动大家开展文娱活动,并自编唱词让士兵歌唱:“二月里,好春天,共产党领导咱抗战,泰西派来张北华,拉起抗敌自卫团,打鬼子,除汉奸,保卫咱的好河山……” 深受士兵欢迎。
  当时泰安十区有地主武装百余人、枪百余支。远多次对其进行政治攻心,反复讲明共产党的政策,终于使其参加了抗敌自卫团。为配合台儿庄战役,远静沧组织自卫团炸毁了津浦铁路万德大桥,切断敌人后援,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贡献。
  1938年4月6日,驻界首日军在道朗一带包围了“红枪会”(当时红枪会还站在抗日行列)。远静沧带一个大队赶赴道朗,经过激战,“红枪会”解围。在继续追击敌人的战斗中,远壮烈牺牲。远静沧牺牲后,满庄一老先生把自备的一口漆木棺材捐岀葬远。远的遗体葬夏张村西北墓地,建国后迁葬泰安烈士陵园。
  洪涛(1912〜1938)原名洪裕良,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师师长,著名革命烈士,江西省横峰县青板乡排楼村人。幼家贫,14岁给地主放牛,受尽饥寒凌辱,立志扫除人间不平。
  1926年初,共产党员吴先民在横峰县组织青板桥农民协会,提出“打倒土豪劣绅”、“废债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的口号。洪涛受到深刻教育,于1927年毅然参加革命,跟随吴天民干警卫和通讯工作,曾参加著名的赣东北戈(阳)、横(峰)农民暴动。1928年冬,入赣东北信江军校学习,结业后任赣东北红军第五团一连某排排长,旋即升为连长。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赣东北红军扩编成红十军,他先后任红十军四旅十团一营营长、十团副团长。1933年1月,调往瑞金中央“红大”学习,5月任红十军九师五十六团团长。先后率部岀击闽西建宁、沙县、梅越等地,屡打胜仗,在梅越战斗中负伤。1934年10月,跟随罗炳辉将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又三次负伤。第三次负伤子弹串入肺部,弹头无法取岀1936年10月,任红三十二军七团团长,赴延安“抗大”学习。
  1937年10月,中共中央派洪来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初任山东第六区抗日第一游击支队长。他用中共的统战政策和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教育训练部队,队伍由20多人很快发展到180多人。1938年1月1日,同黎玉、赵杰、林浩等领导徂彳来山抗日武装起义,组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任司令员。起义队伍一月内由16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编成三个中队。为尽快提高部队军事素质,他身先士卒,摸爬滚打,手把手地教战士们投弹、射击、刺杀,并与战士一起站岗、放哨。他不顾肺伤亲自教授司号。大家劝他休息,他总说没关系,自己不肯用药而转让给别的伤病员。他善于做思想工作,讲话简明生动,针对性强,颇能鼓舞战士斗志。经过训练,四支队的作战能力有很大提高,1月26日在寺岭伏击日寇告捷,2月18日在四槐树伏击日军获胜。为扩大抗日根据地,洪同林浩率部向莱芜、淄川、博山方向发展。他亲临前线指挥,一举攻克莱芜县城。随后在莱芜、新泰交界处天井峪消灭何进步的反共地主武装。在莱芜设立八路军驻莱办事处后挥师北上,队伍扩大至2000人。对此,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恐惶不安,与谭远村合谋消灭四支队。洪涛果断决定反击,俘获谭部300多人。随即成立抗日人民政府莱芜县执行委员会,四支队改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洪任师长。5月初,秦部向一师反扑,为维护统一战线,洪涛说服部队向鲁西镇转移,秦启荣却步步进逼。一师忍无可忍被迫反击。洪躺在担架上听战况汇报,紧急关头拖着虚弱的病体临阵指挥,逼敌退至莱芜城。因连续行军作战,洪伤势日趋恶化,部队转移至徂徕山劝礼村(又称圈里村)时,不幸逝世。现安葬在泰安革命烈士陵园。
  吕世隆(1909-1938)字道宏,今粥店办事处李家庄人。出生地主家庭,幼年丧父母,由祖父母抚养成人。1926年吕在泰安省立三中读书时积极参加反日爱国运动。1929年秋考入山东省立高级中学。1931年秋参加济南学生举行的罢课示威游行和南京反日爱国请愿运动。1932年秋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1月参加北平爱国学生南下宣传队。同年2月因参加爱国学生反对北平新学联法西斯活动被捕入狱,后经学校保释岀狱。3月北平学生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吕世隆任中国大学“民先支队”训练部长和西城区“民先纵队”训练部长。1937年大学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初,在济南组织“平津流亡学生同学会”,收容平津流亡学生,组织学生慰问负伤将士,演唱抗日歌剧。9月底考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10月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到聊城协助范筑先抗日。旋赴茌平任政训处干事,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发动各阶层群众组织救亡团体,深得范筑先器重。12月29日受范委派,赴莘县任抗日政府县长。吕到任初,面对日军严重威胁、国民党县长不战而逃、土匪蜂起的混乱局面,首先组建中共莘县领导小组,确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指导方针。随即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建立各级农救会、妇救会、青抗先、儿童团等抗日救亡团体;整顿旧县政府武装,收编地方民团,扩充壮大抗日队伍,建立县保安大队(吕兼任大队长),委派共产党员担任政治部主任及各连政治指导员;整顿县政府各科室,恢复全县区公所;举办两期农村干部培训班,使受训干部在思想觉悟和领导艺术上均得到提高;增拨教育经费,增设抗日完小两处、抗日初小80多个班级;在受灾农村,向贫苦农民发放救济粮和生产贷款,并组织他们开展生产自救。全县抗日救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各项工作均为鲁西各县之冠,吕世隆被范筑先将军誉为“抗日模范县长”。聊城失陷后,日伪军和地方反动势力相策应,于1938年11月17日制造了“莘县事变吕世隆在县政府院内被杀害。
  张殿忠(1873-1940)字绍韩,同盟会会员,良庄办事处东良庄人。幼聪慧,青年入泮,县考名列榜首。受维新变法运动影响,不求科举进取,在家博览群书,研究学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被选送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化科。1906年参加同盟会。1908年学成回国。在家乡他向乡亲们讲述封建礼俗的害处,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昏庸,倡导放足剪发,发动群众拆除庙宇,兴建学校,创办了东良庄初级小学。曾亲自任教,对学生进行反帝制、反封建的教育。民国建立后,他拥护三民主义,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不满,暗中声援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丧,张痛斥国民党政府无能,骂蒋介石、汪精卫卖国求荣、背叛孙中山革命宗旨。“一二九”运动遭到镇压后,张义愤填膺,在学生和群众中大骂蒋介石是无道暴君。“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传至良庄。张高兴地说:“中国有了希望。要抗日救国不当亡国奴。”1937年秋,范明枢到东良庄发动组织区抗日动员委员会。张邀范居其家中,并在家中召集会议。东良庄区抗日动员委员会成立后,顾廷臣任主任,张殿忠任副主任。1938年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后,他动员赵一川组织地方武装加入共产党领导的第四支队,还动员李挚等青年参加抗日工作。1938年春侵占大汶口的日军兵临良庄,强行组织维持会。部分乡绅主张投降,而多数群众要求抵抗。战斗失利后,良庄遭受浩劫,主张投降的人幸灾乐祸。张挺身而岀,支持抗击日军的行动,阐述抗日救国道理,使群众抗日情绪更加高涨。张丧偶多年后,1938年春娶高玉梅为妻。婚后他教玉梅识字明理,灌输进步思想。不久,张动员玉梅参加本村抗日妇救会,任村妇救会会长,后又支持玉梅调县妇救会。1940年夏张病世。
  朱玉淦(1909〜1941)又名朱国栋,中共鲁中区委社会部长,今徂彳来办事处北望村人。朱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在本村读书。1925年考入泰安萃英中学(教会学校),在校期间接受马列主义。1926年由马守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发动教外学生成立学生自治会,开展反对校方强迫做“礼拜”的斗争。同年,与马守愚、王仲修等筹建中共津浦铁路泰安工人支部,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开展索薪、提高工资的斗争。次年担任中共泰安中心县委联络员,多次赴新泰、莱芜传达上级党的指示,转送秘密文件,均岀色完成任务。同年冬,因叛徒出卖险些被捕,他机智地利用关系逃脱。后返本村与几位党员会合,建立第一个村党支部。
  1928年中共山东省委调他到济南做交通联络工作。1931年中共泰安县委代理书记曹福广叛变。朱闻讯后星夜通知各区村党组织负责人转移隐蔽,使铁路东的党组织得以保存。11月,他被国民党县党部逮捕,经营救脱险,辗转去大连躲避。1936年底返乡。“七七”事变后,参与组建抗敌自卫团,任政治部主任。为组织徂徕山起义,他卖掉家产购买枪支。起义后,任中共泰安县委组织部长,在津浦铁路两侧同敌人展开艰苦斗争。曾与战友在泰城附近抓获伪军11人,并在徂徕山一次战斗中与日伪军肉搏,夺下敌人武器。
  1939年朱任中共泰安县委书记,不久任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长。1941年夏,日军“扫荡”鲁中区,朱与刘海涛司令员不幸被捕,两人毫不屈服,进行顽强斗争,次日在桃墟惨遭杀害。
  王华(1920-1941)原名王兴悦,今邱家店办事处李家庄人。1934年入邱家店吴氏私立小学读书。“七七”事变后,辍学务农。
  1938年王华参加泰安县独立营,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泰安县委警卫班长。5月的一天,他带领1个班路经泰莱公路时,发现两辆日军军车东驶,果断命令战士迅速隐蔽在公路两旁的麦地里,自己则与战士张玉跑上公路,假装打架来拦截汽车。敌军车刚一停下,就受到突然袭击,当场击毙日、伪军各1名,余敌狼狈逃窜。战士们毁坏了敌军车,带着战利品凯旋而归。同年6月,王华与韩英执行任务,路经羊楼村,碰巧有两名日军在村公所喝酒。王、韩谋划好,走进村公所,先给日军递香烟,借划火柴之机,掏枪将两日军击毙,缴获步枪2支、自行车2辆,然后换上日军军服迅速撤离现场。
  1940年3月29日,王华率领第三中队扮作修旧县大桥的民夫混进伪军据点,突然取出掩藏的武器对准敌人,一枪未放俘虏全部伪军,缴获步枪12支、子弹两箱及其它战利品一批。同年9月26日,驻旧县日军头子佐藤带领日伪军与埠阳庄日伪联合扫荡上庄一带。王华率领第三中队在刘家林设伏。当佐藤部扫荡归来进入伏击圈时,枪声四起,敌人乱作一团,拼命逃窜。击毙1名日军骑兵, 伤数人,缴获1挺机枪、2支步枪及其它战利品。
  1941年5月,王华在芝田河伏击敌人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1岁。
  程若晓(1917-1942)又名程煜亮、程光,今邱家店办事处旧县村人。幼读私塾,过目成诵,村民称之“神童”。1932年后就读于邱家店私立吴氏小学、泰安三中。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1939年10月任中共泰安县委书记,积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建立区乡民主政权,全县出现了各阶层团结抗日的高潮。程为人谦虚谨慎,工作认真负责,执法重证据,对疑难案件必反复查对核实,做到准确无误,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纵一个坏人,深受群众爱戴。1941年9月日伪军抄了他的家,抓捕其父、母、妹,逼他放弃抗日,更坚定了他对敌斗争的信念。1942年2月8日,程在颜张村与敌遭遇,身负重伤,抢救无效,在涝坡村光荣牺牲。
  宋鸣时(1909-?)原名宋其升,曾任中共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今北集坡办事处大白峪村人。宋幼年读私塾,16岁离家,当过兵。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禹城县委书记。1931年9月,宋受省委派遣去临沂工作,以教书为掩护,发展党员1名并建立临沂特别支部,任书记。1932年6月调回省委工作。1933年2月省委遭破坏,3月由原省委秘书长张恩堂(张北华)主持组建临时省委,张任书记,宋任组织部长。3、4月间,中共中央上海执行局派蔡泽民(张致远)来山东主持工作。蔡到鲁即生病,仍由张任书记。宋鸣时与蔡搞在一起,生活腐化起来。宋到鲁东和沂水等地检查工作,向地方党组织要钱,为此潍县党组织曾向省委提岀抗议。宋回济南后,不做工作,追求享受,引起同志们反感。在酝酿成立正式省委时,蔡要宋任组织部长或军事部长,遭到北方局派省委工作的刘泽如的反对。人事安排未取得一致意见,正式省委未能建立。由蔡妻朱子穆(李树芬)和宋操纵省委工作。
  7月2日,宋鸣时自首投敌,其妻刘化普亦叛变。临时省委书记张北华、团省特委书记宋澄和蔡泽民、刘泽如等均被逮捕,临时省委被彻底破坏。青岛、泰安、沂水、寿光、益都、潍县的党组织相继遭到破坏。宋亲自带捕共队去潍县、沂水抓人。前后被捕的党团员及进步人士达300余人。宋夸口“山东的共产党组织已根除”。经过这次破坏,中共山东党组织与中共中央及北方局失掉联系。
  宋叛变后,先后任山东省特务队(捕共队)队长、国民党第三路军军法处调查室上校主任,55军29师政训处处长。
  日军侵占山东,宋逃往曹县。尔后辗转香港、天津,以牧师的身份回到泰安。后与他人集股办“大兴油行",与日伪人员过从甚密,在泰城很有势力。
  1943年1月下旬宋到阜阳,声言去找李仙洲,与亲属告别后,一去没有音讯。
  鲁宝琪(1912〜1943)泰城升平街人。幼年求学于泰安第二小学、泰安第三中学,后考入曲阜第二师范学校。鲁在师范学习期间,追求革命真理,参与进步学生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冯玉祥创办的武训小学任教。
  “七七”事变后,鲁积极投身抗日活动。1937年10月,鲁和夏天庚、武冠英、夏振秋等人成立中共泰安临时县委,鲁任书记,同时发动爱国志士成立“抗敌自卫团”。是年冬,鲁参加山东省委为发动武装抗日在泰城、篦子店和夏村等地召开的重要会议。次年1月1日和县委成员一起参加徂彳来山武装起义,起义后鲁担任四支队一中队政治指导员。
  1930年,鲁调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任除奸科长,时常出没于敌战区的交通线上,岀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1942年8月,任鲁中军区敌工部长,随四支队活动在泰山北麓。9月,与廖容标司令员率20多名战士在泰山顶巡察,发现一伙日军沿盘路上山,立即令战士隐蔽待击。等鬼子登至南门,驳壳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射向敌人,日军死伤11人,被活捉1人。被活捉者为伪山东省电报局长简本,经教育后释放。此举,震慑了敌伪,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是年秋后,日军实行第五次“强化治安”,层层设防,造成秘密交通工作中断。鲁奉命到泰安整顿联络网,将“交通”、“情报”两项工作分开,另设鲁西交通站,使秘密交通联络工作得以畅通。
  1943年冬,鲁到泰安检查工作,住泰山东南水牛埠。被敌特发现,遭敌军包围被捕。鲁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绝食绝药,骂不绝口,惨遭杀害。建国后,其遗骨移葬泰安烈士陵园。
  薛浩(1903〜1944)又名薛其浩,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今良庄办事处薛庄人。1924年毕业于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6年在泰安大汶口卫驾庄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东北隐蔽。“九一八”事变后回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32年为营救共产党员程照轩,曾与隐居泰山的冯玉祥有来往。后与张伯祥等人以教书为名进行抗日活动。
  1938年1月1日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曾动员泰安县第六区区长程子元和国民党秦启荣部第43大队参加抗日。同年7月随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南下,后留在临(沂)郯(城)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2月,薛组建临郯独立团,任团长。独立团首次出击日军就俘敌5人、缴获汽车2辆,威震鲁南。后任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因斗争环境残酷,操劳过度,致使枪伤和肺病复发,1944年病逝。
  王连儒(1871-1944)字雅堂,西南乡鸡鸣返人。清光绪年间庠生,后毕业于济南优级师范,曾任教于泰安、长清、肥城等地。
  王长期从事地方志和泰山研究工作。1926年任《重修泰安县志》分纂。1935年总纂《长清县志》。1936年肥城县设编修县志局,王任总纂,撰写《肥城县续修县志序例》,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未成志。
  1922年著《泰山指南》,由泰济印刷局出版。1933年增订后更名为《泰山游览志》再版。全书5万余言,较详细地介绍了泰山形势、名胜、古迹、金石、物产、寓所、风俗传说及泰安道路、学校、旅舍、机关、团体等,较真实地反映了民国时期泰山风貌及风土人情。
  王主张“学者第一步要竖起脊梁”。在日军入侵泰城后,拒受伪职,隐居乡里,5年不入城。1944年于居中忧愤而卒。
  高明鉴(1918-1945)原名髙士洪,曾化名鲁心雅、高冰。今房村办事处朱家庄人。在泰城萃英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后,高弃学回乡,在本村任小学教师,从事抗日活动。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秋,任朱家庄党支部书记,不久在本村建立16人参加的抗日游击小组。
  1939年11月高调任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社会部秘书。1941年3月任公安局审讯科长。1942年3月任公安局长。曾多次派公安人员打入伪泰安警察局、茅茨保安队、大汶口警察所侦察敌情,做瓦解伪军组织的工作。1942年7月,日伪军蚕食徂徕山抗日根据地,环境恶化,中共泰安县委机关转移外地, 高明鉴受命坚持敌后斗争。在此期间,他相继开展袭击、擒敌、锄奸、反霸等活动,震慑了敌人,鼓舞了民众。
  1945年2月28日,他带短枪班到东西良父执行任务,当晚住朱家庄。大汶口日伪军闻讯岀动200余人包围了朱家庄。在突围中,高中弹数处,冲岀重围后,因流血过多牺牲。
  范明枢(1866-1947)名昌麟,又名炳辰,教育家,山东省参议会参议长,泰城元宝街徐家花园人。幼家贫,刻苦力学,年二十三入邑庠,旋补增广生员,后任塾师数载,又考入泰山上书院深造。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留学日本,读师范科,学成回国,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先任泰安劝学所长,兴建学堂,开办教育图书社,继赴济南创办模范小学,并任职于省教育厅。1914年后,先后任荷泽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国文教师、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监、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校长。在任上,倡导新学,宣传民主与科学,启迪学生上进。在曲阜师范期间参加过蔡元培组织的中华教育改革会,任委员。学术上主张“兼容并包”,制定“真、善、美"三字校训,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常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励和教育学生。带领师生参加建校劳动,植树栽花,挖池养藕。范亲自监理学生生活,为办好伙食常与学生同桌就餐。积极响应陶行知注重平民教育的倡导,创办曲阜历史上第一所平民夜校,吸收工农群众和劳动妇女入学。大量购置“五四"以来的进步书刊,支持学生集资办“黎明书社”,使其成为培养学生革命思想的阵地。在校内,学生争相传阅被视为禁书的《共产党宣言》等书刊,李大钊、瞿秋白、鲁迅著作广为流传。由于二师内革命思想和民主空气浓厚,成为山东进步青年向往的学校。范的作为招致当局忌恨,1927年他退居家中。
  1931年,范应聘任济南乡村师范图书管理员,购置大量进步书刊,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次年春,以共产党嫌疑罪名被捕入狱。范在狱中不屈不挠,坚持正义。审问时,不惧强暴,严词以对。后经冯玉祥将军等营救岀狱。范岀狱时已66岁,不久即去泰城东山口村与老友筹办民众小学,亲任校长,兼教历史。1933年,受冯玉祥聘,给冯讲解《春秋左传》。后协助冯玉祥在泰山前麓创办武训小学15处,任总校长,使大批穷孩子上学读书。
  “七七”事变后,范组织泰安各界抗敌后援会和泰安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并奔走呼号,唤醒广大民众起而抗日。1938年7月7日,在西麻塔召开的抗日周年纪念大会上,他跪在鹅卵石河滩上领众宣誓,誓死抗日,群众受到强烈感染。1939年,范奔赴沂蒙抗日根据地,联系民主政权,编印小报和小册子,广泛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940年春,他被推为山东省宪政促进会会长后,推动各地成立分会,宪政运动蓬勃开展。同年夏被推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长。1941年冬,日军以5万兵力扫荡沂蒙,范与沂蒙军民共同坚持斗争,与日军周旋,几经风险。1943年任省参议会参议长,虽年逾古稀,仍深入基层鼓舞士气。他笃信马列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1945年6月17日经党中央批准入党,实现了夙愿。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他奋笔疾书《为内战告全国同胞书》,呼吁人民奋起粉碎反革命战争,撰写《致司徒雷登的一封公开信》,反对美帝国主义援蒋。
  范一生乐与青年接触,故有“老青年”雅号。他关心农业及公益事业,倡导兴修水利、改良耕作、植树造林。农民喜欢与他交谈,人们多以“范老师”称之。
  1947年10月2日,范病逝于乐陵。1950年移葬于泰山前麓。谢觉哉亲题其墓碑“永远是人民的老师”,林柏渠亲题其墓碑“革命老人永垂不朽”
  高宗岳(1886-1947)字仲岱,淑廉次子,自幼耳濡目染,喜爱中医学,读经之余,常读《本草》。淑廉又向他面授《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经典著作,他潜心研读数年,学业大进。时西医盛行,为探求新知,赴沪就读于“东亚医科大学毕业后,北上天津“进修”。终于成为熟谙医理,术兼中西,擅长内、外、妇、儿诸科的名医。
  宗岳行医以拯疾活人为宗旨,病家有求必应,先受聘于泰安“保和堂”。1932年始自设“仁寿药局”应诊。
  1935年,黄河决口,鲁西受灾,大量灾民涌入泰安,疫情流行。宗岳受聘为“万字会”医师,每日徒步巡诊,坚持数月。为此,省卫生厅颁予一等奖嘉勉。
  诊务之余,他常登泰山,遍访山民、药农、僧道,实地考察药物,收集到特产药物60余种、通产药物500多种。参诸药书,证以临床经验,历时10年辑成《泰山药物志》,详细记载泰山药物的生长、习性、形态、分布、品种、质地鉴别等内容,是研究泰山药物的重要资料。
  他坚持“天下物皆药”的观点,用寻常中草药研制的化小儿癖块的“化癖膏”,去云翳的“退云油”,治老疥、癣、疮的“凤羽膏”等,或口服,或外敷,都获奇效。他研制的医方“仲岱保元丹”治疗老幼风痰、心肝燥火、神昏吁喘、呕吐久泻等病,颇有效验;“大小玄武汤”专治妇女产后疾患。
  宗岳勤于笔耕,著有《易风志》1卷、《云亭山馆七年记》4卷、《佛医验案》1卷、《风俗全书》4种、《光阴志》106卷、《孔府传道编》1部、《仲岱愚言》1卷、《诊疗灾民疾病记》2卷、《治疗记录》12册。只有《泰山药物志》行世, 《光阴志》尚存残缺手稿。
  侯英(1921-1947)原名侯安礼,今良庄办事处山阳北村人。1940年高小毕业后,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任本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积极从事抗日活动。
  1942年6月,侯参加抗日游击队,后调入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短枪班任侦察员。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他不畏艰险,岀生入死,多次参加袭击、擒敌、锄奸、反霸等活动。
  1944年11月,侯任旧县区公安员。他依靠和发动群众,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在对敌斗争中,他经常对敌伪人员家属宣传党的政策,进行分化瓦解工作。旧县前街有个刘X,在泰城伪军朱茂轩部下当小队长。侯英得知后,冒着生命危险去刘的家中,刘不在,他就向刘妻申明大义,晓以利害,让她做刘的工作,使刘的思想起了变化。1945年麦收后的一天,区委、区中队50余人在圣元官庄被300多名伪军包围,刘X令其部下只往高处放枪,区委、区中队得以安全转移。
  1947年,国民党军队占领泰安。旧县还乡团区队长李明泉经常带领还乡团及国民党军队搜捕残杀革命干部和群众。面对猖狂的敌人,侯带领民兵张贴标语,监视坏分子,侦察敌情,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同年12月16日,侯与10多个民兵和县独立营1个班住郑家庄,次日拂晓,被李明泉带领的200多人包围。在突围中,侯英为掩护战友,把敌人引向自己,边打边撤,弹尽被俘。敌人将他带到旧县村,软硬兼施,想从他嘴里得到我党组织、民兵武装等情况。在种种酷刑下,侯始终守口如瓶。李明泉恼羞成怒,将侯带到旧县大桥北头,指着铡刀威胁他。侯英视死如归,义正严词地痛斥敌人。敌人将他按入铡内,他跳岀铡口,高呼“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刽子手抽出铡刀向他砍去,侯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1964年,泰安县政府在岱庙举办“宁死不屈的侯英同志” 展览。
  吕梓生(1913-1948)又名吕振国,今粥店办事处李家庄人。1922年2月入本村初小读书。1928年秋考入泰城粮食市完小。1930年夏毕业后考入泰安师范讲习所,1933年夏毕业。1933年秋〜1934年在崅峪教学。1935〜1938年在本村初小教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工作,后因环境恶化隐蔽起来。1943-1944年与彭涛、刘德栋在曹家村创办抗日岱光小学。1947年还乡团在李家庄设据点,经常抓捕中共党员、干部及家属。为消灭该据点的还乡团,中共泰西县委密派吕回本村,以教书为掩护,侦察还乡团据点及兵力部署等情况。1948年2月的一天,还乡团包围了吕家。吕梓生兄弟三人被绑走。匪徒用尽酷刑,吕梓生凛然不惧,宁死不屈,最后被剖开肚子,壮烈牺牲。
  张纪珍(1911-1948)女,今粥店办事处六郎坟村人。194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家中设秘密交通联络站,搜集和传递情报、信件。解放战争期间,给中共提供许多重要情报。1948年2月20日被还乡团抓住。还乡团将她吊起毒打,逼其说岀中共的机密,她坚不吐实。后被押到李家庄区公所,在还乡团头子宁洪林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大骂还乡团,并说:“要杀就杀,要砍就砍”。宁气急败坏,指使打手用粗铁丝穿透张的锁骨,并在院子里走了数圈,然后用子弹头剥她的肋筋,并割掉她的双乳、砍掉双脚,最后在李家庄北河滩被用刺刀杀害。张牺牲后,上级党组织为其开了追悼会。
  江衍红(1902-1948)女,今省庄办事处黄家庄人,嫁泰城南关乔姓。泰城沦陷后,江避居娘家。其父业中医,关心国是,有爱国思想,对江影响较深。她见弟弟、侄儿、侄女相继参加八路军后,说服母亲和丈夫,送16岁的长子参军。1944年春,江由宋云、邵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常为八路军购买药品、油印器材,曾卖掉自已的耳环凑钱给部队买急需的药品。八路军营长薛子超之父被捕后关押在江的邻家。她不惧嫌疑,一面照料老人,一面做伪班长的策反工作,使其带一个班反正参加了八路军。江的丈夫与伪军头目胡鼎三是同乡同学,少时交往密切。1944年秋,党组织要她利用这一关系把一共产党员介绍给胡部任职,以打入敌人内部。她千方百计协助丈夫完成了任务。日军投降后,胡部下一个营长率部投八路军。胡为此大怒,将其夫逮捕(后得救),并监视她一家。在此危难之际,她毅然送12岁的小儿子参加八路军。1946年她被推选为城关区妇救会主任,带领群众斗地主分田地,动员青年参军参战,组织妇女做军鞋筹军粮,照料伤病员,组织烈军属转移,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1948年,还乡团盘据泰城。她冒着风险,为县委做秘密联络工作。5月13日,江奉县委派遣,往泰城送一重要信件。她把信件藏入发髻中,几经周折,完成了任务。不料出城时被捕,还乡团对她施以酷刑,她威武不屈,壮烈牺牲。
  王次通(1900〜1948)名亨豫,王价藩之子。5岁入义塾就读。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天书观小学。1919年在三里庄小学执教。1921年主办七里埠小学,倡建校舍器具,研究教学法、儿童乡村生活等问题。1922年因著《教学实验》一书,详述从事乡村教育事业的经验和设想,得以免试入北京大学就读。在北大,苦中求学,如饥似渴,发愤读书。1924年学成归乡,先后在泰安主办满庄小学、县女子师范、天书观小学及民众学校。1930年应邀去济南一中执教。后归里在泰安乡村师范及萃英中学任教。1941年,赴济南就教于教会私立正谊中学。1943年,应邀在泰城建华女中等校兼课。1944年,复回正谊中学。后又在历下第一临时中学、济南中学、济南师范执教。1948年9月底殁于济南战役炮火之中。
  王性情孤僻,不谐于俗,崇尚儒家学说,多著述。1934年其父病故后,克承父业,致力于泰山文献的整理研究。将其父数十年所得泰山文献整理、编辑完成《泰山丛书》。《泰山丛书》共分5集(45册、104卷):山经水志为甲集、金石文稿为乙集、文苑诗稿为丙集、年谱记事为丁集、其它史料为戊集,其中甲集为王价藩编辑,王次通于1936年校勘岀版,其它4集由王次通编辑刊印。“七七”事变后,带全家四处躲避。稍安定,即重操父业,遍走荒野,访寻名胜古迹。凡古冢寺庙、金石碑刻无不录之。有意外发现则如获珍宝,常言此苦中之乐也。
  王编著刊印的书还有《泰山王退轩先生清芬录》等,手稿有《岱粹抄存续编》、《乡贤遗事》、《乡贤年谱考略》、《春晖草堂诗存》、《挹远楼日记》、《中国民族与其国风》、《草堂文存》、《藏书杂缀》、《茹荠秘记》、《述人篇》、《国风篇》、《落伍集》、《丛花斋谈丛》、《潜亭语录》、《海岱谈故》、《自注年谱》、《次通杂录》等。王一生总计编著书58卷、22册,作诗200余首,抄书40卷,点书60本。
  夏振秋(1902-1949)原名夏天宝,又名夏釐东,泰城永福街人。1922年在北京大学文学系旁听,后因家庭困难辍学,四处谋生。1931年秋在泰安私立育英中学任教。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夏任教期间,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籍,积极寻求救国真理,并常介绍给学生看。在语文教学中多选讲鲁迅、郭沫若、蒋光慈等人的作品。“七七”事变后,他不顾家境困难和病重的老人,毅然参加抗日工作,并说服妻、弟、子、侄参加抗战。他先后任中共泰西特委统战部长、泰西县委书记兼抗日独立团政委、鲁西北区第四专区专员、冀鲁豫行署抗战学院副院长等职。1938年1月,他同崔子明等人组织夏张抗日武装起义,成立“泰西人民抗敌自 卫团”。为壮大抗日力量,他踏遍泰肥边境的 山岭和村庄,宣传组织群众抗日,巩固了抗日 根据地。当时,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在津浦铁路 路东,抗敌自卫团在铁路西。他主动承担联络 工作,在艰难复杂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向省委 汇报工作,及时争取省委领导,使自卫团工作 得以顺利开展。国民党肥城县长郁仁治企图 瓦解自卫团,对夏封官许愿,被断然拒绝。夏 在父亲病故后仍强忍悲痛坚持工作,为不影 响弟弟情绪,事隔三四年才把父殁事告知弟 弟。1941年,其子夏建挺牺牲。他郑重地说: “要革命就会有牺牲,这是必然的。”为不影响 妻子的工作,数年后才将此事相告。荷泽解放 后,他以冀鲁豫全权代表身份进行接管。完成 任务回行署时,警卫员从战利品中给他带了 些烟、酒和纸张、本子。他发现后拒受烟酒并 对警卫员进行了教育。1947年在华北人民政 府工作期间做了阑尾炎手术。术后,拖着虚弱 的病体亲自带工作团赴农村搞土改,与农民 同吃住共甘苦。
  1949年2月,夏病逝,葬于河北省石家 庄市革命烈士陵园。
  杨福同(1918〜1951)解放军战斗模 范,今满庄办事处迎驾庄人。
  杨岀身农民家庭。其父为私塾教师,为人 忠厚善良,杨福同随父读书,深受影响。因家 境困难,16岁弃学,赴济南经商。日军侵占济 南后,转赴河南商丘张岚峰部皮革厂谋生。日 军投降后,参加张岚峰部队任某连文书。1947 年9月随张部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 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 大战役,荣立二等功3次。1949年参加西南 剿匪,勇猛追杀敌人,表现突出,于1950年2 月被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部政治部授予 战斗模范称号。同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
  国人民志愿军229团8连副指导员。1951年 7月在平金滩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而壮烈牺 牲。
  赵新儒(1876-1952)原名正印,学者, 旧官吏,泰城人。
  赵幼年列名僧籍,为普照寺俗徒,法名义 琳。1903年中解元,不久留学日本,受到民主 思想的深刻影响。1908年归国后,供职开封。 时山东志士刘冠三遭清政府追捕,逃至开封, 赵代为治装,送他转赴陕晋。辛亥年,赵主笔 《齐鲁公报》,藉此宣传革命,倡导共和,故遭 通辑,报馆被封,在日本友人帮助下脱险。辛 亥革命后,历任山东省教育会长、师范学堂监 督、山东省都督府内政科长、武定府知府、商 河县和宿松县知事等职。袁世凯称帝,他借议 论时尚予以抨击,认为诸种时弊,皆社会恶政 治使然。1916年被补选为众议院议员。张勋 复辟后去职,闲居北京,不久返归故里。1926 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赵赴南昌响应,后转赴武 昌,积极参与南北合作事宜。
  1929年,为殓亡妻返乡,他饱览社会百态,已心灰意冷,拟息影山寺。时值山东省政府驻泰,赵被邀代秘书长职务。翌年,为避匪祸兵燹,赴济南任赈务会常委,主办泰安赈务。其时,晋军炮火毁坏了泰山和泰城的文物古迹。赵为此致函闫锡山,严厉谴责晋军行径,要求闫:“慨发巨款,倡导国民,兴修孔子林庙,保存泰山古迹,表示以前内战之错误,光大历史民族之精神。"他还奔走呼吁,倡议组织泰山文物保管委员会,并上书山东省政府,要求拨款修复文物古迹。赵同泰安县长率员多次登山,逐段勘估,制定修缮计划。相继修复了天贶殿、岱庙围墙、包公祠、五贤祠及 中天门至南天门盘路,并将天贶殿内壁画护 以铁栏。
  赵还时常登临泰山实地考察,悉心考诸 文献,摅述所见,著有《石经峪考》、《泰山灾石记》(未付梓)、《新刻泰山小史》、《新儒联语录》等书籍和文稿,并刊行《石塘老人文集校勘本》。《新刻泰山小史》把原书、新注、照片、文献汇为一帙,使当时泰山的一些珍贵资料得以保存。《新儒联语录》的部分内容具有自传性质,其中披露了他的生平志趣。联语内容及于上下数千年、王侯与邑人,臧否人物、寓庄于谐、妙语连珠、酣畅恣肆,为赵氏最后留给世人的成帙文字。象包公祠联:“这里是包老祠堂,愿我贤长官后来者与古人齐美;门前继秦桧铁像,劝他害民贼何苦在无佛处称尊” 等等,久在民间传诵。
  “七七”事变后,赵入川,先以教书为业,后息影峨眉山。
  敬奠瀛(1890-1957)耶稣家庭创始人、“家长”。今大汶口办事处敬家杭村人。
  敬地主岀身,幼读儒书,醉心功名。1906年废科举后,因功名无望而厌世。曾游历泰山、徂徕山,企图学道修仙。1914年在泰安萃英中学就读时,教美传教士林美丽汉语,对林一见钟情,随之受洗入教。1919年敬在济南“齐鲁医院”任传道员,休了前妻与林订婚。1921年在林的资助下回家集股办“圣徒信用储蓄社”。同年任萃英中学教师,其间变卖家产,企图与林结婚后同去美国,遭林拒绝,又与前妻复婚。1925年受美国牧师安临来之聘,任泰山孤贫院会计。1926年在美传教士单覃思的资助下,增设“蚕桑学道房”。1927年将学道房改名为耶稣家庭(以下简称“家庭”),敬自任家长。敬多次率徒到各地巡游布道,劝人入“家",并在各地建立“小家”,马庄耶稣家庭称“老家”。到1937年,“老家”成员发展到60多人,有土地200余亩,耶稣家庭达14处。“七七”事变后到1945年,“老家”成员增至500余人,“小家"64处。1948年,“小家”发展到127处,遍及全国。
  耶稣家庭的成员,多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也有小业主、小地主和自感前途无望的知识分子。基本成员要破产入“家”,以“灵统”取代“血统”。不论父母子女夫妻,皆作为单独成员被分派到各种编组内,分住男女集体宿舍,连夫妻房事也须经敬批准。未经允许,私自接触怀孕者,强制坠胎。除幼儿外,一般都分配到农工、石工、铁工、木工、鞋工、针线房、药医部、学道房等无偿服役。不服从者,即用板子痛打。“家庭”成员每日两餐,每餐喝一碗杂粮 “糊涂”(粥)。而敬奠瀛则年耗腊肉数百斤,过着荒淫无度的寄生生活。
  1948年泰安解放后,农村实行土地改革,人民生活开始好转。成员们对“家庭”不满,抱怨渐多,要求归还家产,恢复自己的家庭。1952年全国“三自”革新委员会派工作组进驻马庄“老家”。成员们纷纷揭发“家庭”内幕。后经多方协商,根据众人意愿,清查财产,恢复了原来各户的家庭,各地“小家”亦相继解散,耶稣家庭解体。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敬佯装“中立”,不准信徒与外界接触,却暗中窝藏汉奸伪泰安道尹杜中,并护送他潜逃。后又隐藏恶霸地主分子,掩护国民党军政人员,与人民为敌。在“三自”革新运动中,家庭成员纷纷揭发其罪行。1952年10月敬被人民政府判刑10年。1957年3月因病保外就医侗年8月31日死在西安。
  卢杰(1891〜1964)女,大汶口人。幼家贫,成年嫁东庄村李姓,1923年丧夫后,携子女回居娘家。1938年大汶口沦陷,她送儿子李正育同其他三名青年参加徂徕山抗日部队,自己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主动为抗日部队送情报,做秘密联络工作。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李大娘”。1939年,又送身边唯一的女儿参加了抗日部队。她和母亲靠做针线活谋生。她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出入敌占区,及时将情报送往山阳、茅茨游击区,使抗日机关取得对敌斗争的主动权。1941年,她侦知驻崔村的伪军副官赵中洲与其他伪军有矛盾,及时告知公安局,公安局将赵逮捕。经她多次劝解,赵主动交出手枪,脱离伪军。1940年,女儿在反扫荡中牺牲,她强忍悲痛,继续为革命奔波,并对儿子和部队首长说:“打仗就要有牺牲,不要难过,鼓起劲来争取胜利。”1946年,新四军一纵二旅围攻大汶口国民党军赵广兴部,在28天的战斗中,她与县、区妇女干部东奔西跑,发动群众,供应给养,慰问伤病员。1947年莱北战役期间,她组织群众碾米磨面、加工食品、做军鞋、出担架。是年夏,泰安一带形势紧张,她带领军属转移、备战,做了大量安抚工作。后回居大汶口,积极参加妇代会工作,被选为泰宁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3年后,因年迈体弱,随子在部队生活。1964年病逝。
  赵笃生(1899〜1964)原名赵培祥,曾用名赵斌,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泰城东关人。
  赵1919年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三中学,同年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本科二部就读。毕业后以教书为业。1925年组织五卅后援会。1931年组织济南学生南下请愿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泰安县抗敌后援会,任副主任,积极宣传抗日,募集粮秣武器,组织抗日武装,并带动兄弟子侄亲友数十人参加抗战。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起义,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6月,八路军四支队一部赴尼山地区开辟根据地,赵随军做联络工作。他利用各种关系,排除地主武装阻挠,使部队顺利进军。下半年为发展国共合作,先后受命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和石友三六十军做统一战线工作,面对复杂的局面,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
  1940年,赵出任泰山专署专员。一次专署被日军合围,突围时陷入前有断崖后有追兵的险境。他急命警卫:“快把我打死!我绝不做俘虏! ”二人跳崖脱险。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赵率所属县长通电全国,呼吁惩办祸首。
  1945年8~11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兼市长。后复任泰山区专署专员,代表泰安民众参加军调部三人小组会议,慷慨陈词,要求保护人民抗战权益,惩办汉奸,为民除害。
  1947年泰城第二次解放后,赵及时制止了拆除岱庙围墙的行动,围墙得以保存。
  1948年12月〜1959年2月,赵历任昌潍专署专员、山东分局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山东省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政治学校校长等职。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次年下放基层,依然勤奋工作。1963年甄别。翌年1月27日病故。
  夏辅仁(1916-1964)原名夏天庚,中共西藏自治区工委副书记兼日喀则分工委第一书记,泰城人。
  夏出身于书香门弟。1928年就读于泰安省立三中,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有“革命的孩子"之称。1931年考入曲阜二师,同年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联络学生,参与南下学生抗日请愿团和纪念巴黎公社等活动。1932年5月20日,同二师20多名师生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夏在法庭上遭到严刑拷问,坚不屈服。在狱中建立中共地下支部,参与领导绝食斗争,与程照轩等编顺口溜:“一问三不知,神仙治不的,肉是他们的,骨头是自已的,最后胜利是我们的”,在狱中广为流传,鼓舞大家的斗志。
  1937年10月,夏获释返泰,立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并联络范明枢等成立“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开展抗日宣传。同月中共山东省委机关由济南迁至泰安,一度设在他家中。不久中共泰安县委成立,夏任书记,在省委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筹建抗日武装。1938年1月,夏带领县委和自卫团部分成员奔赴徂徕山,参加抗日武装起义。5月奉命组建独立营,任政委。1939年1月中共泰山特委成立,夏任书记。1939年10月随郭洪涛、张经武赴延安,后留中央党校学习,并参加整风运动,曾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1945年8月,夏调东北地区工作,历任嫩江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呼伦贝尔盟副盟长、中共呼伦贝尔盟书记、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建国后,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秘书长、中共内蒙古分局组织部副部长。1954年,奉调支援越南土改,荣膺“胡志明一级荣誉勋章”。1955年调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民族室副主任,后任主任。他具有丰富的民族工作经验,被誉为“民族工作专家”。1961年调西藏工作。1964年11月,在视察公路建设时,飞石击中头部殉职。
  侯逸民(1904〜1964)又名俊存,字冷生,大汶口办事处大侯村人。少年立志济世活人,潜心研究医学,通晓《灵枢》、《素问》、《伤寒论》,贯通各家学说,临床辨证缜密,掌握法严方宽,群众有求必应,对病人精心诊治,活人无算,名噪岱南。1934年,侯逸民与医务界人士周福亮、王子良、夏仲明等7人发起组织“汶阳国医研究会",其宗旨是昌明中医、裨益社会,对继承与弘扬传统医学起到积极作用。
  建国后,先后任职泰安专区中心医院、泰安县中医院、泰安卫校等单位,多次被选为泰安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
  著有《内科证治方案》一书,近10万字,内容分为“医德”、“临床守则"、“郑重其事”、“先哲格言”、“扁鹊”等篇。在“临床守则”篇中,有24字诀,即“细辨证,抓重点,方宜宽,法宜严,重必克,量必权,灵活用,保真元”,是为临床经验的总结。
  王逢寅(1911〜1966)字炳臣,北集坡赵庄人,生于中医世家,青年时期即随父行医,医德高尚,医术高明。
  建国前,王在泰城宏济药店当坐堂先生。日军侵占泰城后,他决意回乡为农民治病。在接受我党教育后,回泰城药店坐堂,借行医之便探视敌人动静,秘密传递情报,药店成了地下联络点。他还用各种方法,诱购敌人军火,资助抗日武装。为此曾引起敌人的怀疑,将其逮捕监押,受到残酷折磨,但丝毫没有暴露真情,后经我党多方营救获释。建国后,他对党的医务工作忠心耿耿。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创办泰安县中医院。先后任泰安县卫生局副局长、泰安县中医院院长、山东省中医学会理事、泰安地区中医学会理事长、泰安县政协副主席等职。
  王长于内科、尤精伤寒,对风寒外感的“伤寒症”,确有药到病除的技艺,有“伤寒先生”之称。他创制的“葛苏饮”一方,临床有较高的疗效,至今流传,应用甚广。
  王一生平易近人,惜苦怜贫,对病人体贴入微,不论严寒酷暑,风雨昼夜,邀之必去,深受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1963年,《大众日报》曾以《人民的好医生》为题予以报道。
  马伯声(1890~1966)原名遹骏,回族,著名民族实业家。其父由德州逃荒来泰,落籍泰城。
  马少年时,先就读于天书观私塾,后读义塾。因生活困窘,时辍时读,18岁小学毕业。后被推荐到萃英中学当免费生。同时,从美传教士学英文,为登泰山的外国人当口语翻译。1917年被招募赴欧洲当华工翻译,历时3载,备尝艰辛,但也大开眼界,悟到国家要强盛,必须办教育、兴实业。
  1920年,先受聘于济南英美烟草公司,后跻身保险业。他勤奋经营,恪守信用,深受顾主欢迎和英籍经理赏识,不久便主持全部保险业务。在他的刻意经营下,业务范围达于长江以北、沈阳以南广大地区。
  20年代中期,马得悉日本人在青岛利用中国资源、劳力办纱厂,榨取巨额利润,决心联合工商界同仁发展民族纺织业。几经周折,招股金60万元,在济南筹建纱厂,并边建边投产。1934年仁丰纱厂建成,后逐渐发展成纺织染体系。仁丰所产“蜘蛛美人”牌厚原白布,与日本纱厂的大五幅布竞争于国际市场。仁丰纱厂的成就,为垄断资本觊觎,他曾奋起抗争,一个时期保全了民族资本的权益。后因资金不足,接受了银行的投资。1937年,马又投资兴建青州永年面粉厂和永年电灯厂,并兼任两厂的总经理和协理。
  马发迹后,不忘乡梓,热心发展教育,多次招募渿河两岸无业回族乡亲去济南做工。1927年出资在泰城办仁德学校,并附设平民识字班和扫盲夜校,成人儿童皆受其益。在济南资助美籍人舒荣玉办黎明小学,继又开办仁丰子弟学校。泰安仁德学校开办初期,免收学费,并为学生提供书籍、文具、早餐和一套制服。为保证教学质量,岀高薪延聘优秀教师。1929年,马在泰城创办第一家机器工厂仁德面粉厂,以该厂资金作为学校基金。1932年,马在济南赞助郭清圃创办惠鲁工商学校。马每临学校视察,便亲自批阅学生作文,鼓励学生升学,还拔擢优秀者深造。教育部曾为马颁发兴学奖状,泰城回族群众赠以“普沾教泽”匾额。
  1937年2月,马在泰山南麓创办仁德农场,经营养殖、酿造诸业,并开辟果园,引种优良树种,还投资恢复了泰山林业公司。“七七”事变后,马为避免仁德学校成为奴化教育的工具,停办该校,将资金转移到农场。1937年12月马避居天津。1938年12月由津来济,联络仁丰纱厂的股东,与日商合资经营仁丰厂,马为董事之一。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仁丰厂并委任马为经理。1947年,马在济南当选候补国大代表,并被选为济南商会理事长, 旋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参议。1948年9月,马离济赴津,旋赴沪海关,滞留沪上。次年4月赴台北。为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政策,赴香港求晤于杜国庠,当得知国内情况后,遂于11月办理完在港事务,返回济南。
  1952年“五反”运动中,马因侵吞敌资产嫌疑,被法院拘留审查。1953年和1957年两次作岀判决,将仁丰厂敌伪资产予以没收,马私人资本则予以保留。马获释后定居天津。1966年春病故。
  程照轩(1908-1966)又名程金鉴,原农业部副部长,今良庄办事处山阳村人。
  1927年考入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在校期间,阅读进步书籍,寻求革命道路。1931年6月在泰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回校重建曲阜二师党支部,任书记。11月,二师支部扩大为曲阜特支,程又任特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领导进步学生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5月程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在狱中秘密组织党支部,开展对敌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经党营救岀狱。获释后,找到党组织,联络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成立泰安抗敌自卫团,任主席。1937年12月23日任中共泰安县六区区委书记,曾动员原六区区长程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底,程在自已家中参加由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主持的会议。1938年1月1日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历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二中队指导员、山东抗日联军独立一师二团政委、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民运部长、中共山东分局组织部长、鲁中南行署主任、华东支前委员会委员兼财政部长。建国后,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水利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1966年7月23日去世。
  邹筱孟(1906-1967)原名邹长荣,又名邹珂。贵州省卫生厅厅长。今道朗办事处田峪村人。1924年8月〜1927年3月在济南齐鲁护士学校学习。1930年7月〜1933年10月在滨县私人诊所当医生。后在济宁私立鲁西中学当事务员,1937年回乡开设小医院。1938年2月〜1940年4月任泰西抗日六支队医务主任,为部队筹集资金和枪枝弹药。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第一大队长。在“道朗阻击战冲他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在战斗中负伤。伤愈后在部队负责卫生工作,经常岀入敌占区购买医药、器材。1940年5月〜1945年先后在鲁西343旅9团卫生处、冀鲁军区第一军分区任卫生队长、医务主任、卫生处长等职。他对医术精益求精,培养了大批军医,被人称为“鲁西区人民抗日武装医务方面的奠基人”。1949年3月编入第二野战军17军卫生部,任副部长,随军南下。同年11月任贵州省卫生厅厅长。1967年3月病逝。
  王士栋(1946〜1967)今北集坡办事处季家庄人,济南军区一等功臣,著名革命烈士。王岀身于贫农家庭,父早逝。他自幼性情直爽,乐于助人。上小学时,每逢雨后河水暴涨,就护送本村同学过河。1962年高小毕业后在家乡劳动。专拣脏活累活干,并主动帮助体弱的妇女。1964年任大队民兵连长。
  是年2月浇麦田时,他和民兵副连长王金平检查水渠,发现一处漏洞,水流甚急,他急忙脱下棉袄堵住水洞口,又跳入渠中坐在洞口上。当王金平帮他堵住洞口时,士栋衣裤湿透,嘴唇发紫。
  王1966年3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在山东省军区独立一师一团二营当战士,担任济南洛口黄河铁路大桥警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制服正在田间耕作的惊骡,救下耙地的一位农民。还曾把病倒在路旁的一名少女送到医院救治。
  1967年5月31日晚8时突降暴雨,狂风大作,堆在洛口大桥头的圆木被狂风吹散在道轨上,如不及时清除,就要发生翻车毁桥事故。王闻讯后,披上雨衣,赶至桥头。这时,一列客车正急驶而来。当士栋奋不顾身将圆木掀岀道轨时,火车呼啸而过,车轮卷走了他的身躯。
  为表彰王士栋的英雄事迹,中共山东省军区委员会追任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济南军区领导机关作出《关于开展学习王士栋的决定》。《大众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省军民向他学习。洛口大桥和趵突泉革命烈士展览馆前矗立着王士栋的塑像。
  唐立信(1925-1967)原名唐来司,大汶口办事处前营村人,回族。幼时胆大好义。1945年参加村民兵联防队。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9月参加中共泰西县五区联合会任工作员,在村里被推为农会主任。1947年4月担任泰西县五区武工队分队长。同年9月在泰西军分区部队攻打西界镇还乡团区公所时,一名战士受伤,他背起伤员跑出3里路,安排好后,立即返回阵地。是年冬中共泰安县委批准唐立特等功一次。1949年2月唐参加山东省南下工作队,在华东干部纵队二支队某部任班长。5月到达浙江省建德县,任三都区区长。10月他带领一个班剿匪时,夜宿蔡村。拂晓,被土匪包围。在战斗中唐腿部受伤,但他不露声色,沉着指挥战斗,打退土匪的进攻,消灭了大股土匪。1950年任中共三都区区委书记。1957年8月任建德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次年8月调任金华军分区调査统计科副科长。1960年5月授少校军衔。1961年5月调任江山县人民武装部第二政治委员。1964年5月授中校军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唐受到冲击。1967年7月30日,唐被一伙暴徒劫持到江山县赵家达岭山,惨遭杀害。
  1978年中共江山县革命委员会为唐举行公葬。葬于江山县西山烈士陵园。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幼名王哲让,国民党高级将领。今夏张办事处上王庄人。
  王出生于农民家庭,9岁读私塾。19岁因家境败落而辍学。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在军校他严遵教训、勤奋学习,崇拜孙中山的革命理论。
  1925年10月军校未毕业王即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1926年1月军校毕业,任国民革命军少尉排长,不久升上尉连长。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王任少校营长。8月被调往江西参与堵击贺龙、叶挺的南昌起义部队。
  1928年王参加北伐,进军济南。1930年在济南参加中原大战,9月升上校团长。1932年6月,参加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因顽守江西宜黄,被蒋召见并提升为少将旅长。1933年10月,阻击北上抗日的红军,击溃方志敏主力部队。不久,升任五十一师师长。
  “七七”事变后,王耀武率部参加“八一三”上海抗战和南京保卫战,重创日军。1938年5月参加河南兰封战役,7月参加江西万岭会战,与日军激战获胜。1939年6月被蒋介石召见,提升为七十四军中将军长。9月率部参加长沙会战,收复高安。1941年春,上高会战中王耀武部战绩卓著,被称为“抗日铁军”。1942年4月,参加浙赣会战,阻滞日军西犯。1943年4月参加鄂西战役,截断日军交通。同年11月,参加常德会战,夺回常德城,受蒋介石召见于南岳。次年1月提升为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1月又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4月,王指挥30万大军迎击日军6个师团,组织湘西雪峰山战役,歼敌2-8万人。不久,王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王任长、衡地区受降长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将王召到重庆,王接受内战命令。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3月兼任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是年初冬,王耀武指挥七十三军、五十四军、新八军等部进攻解放区,打通胶济、津浦两线,气焰嚣张一时。10月23日,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解放军攻克外围,迫使王耀武龟缩城内。激战8昼夜,王见大势已去,化装潜逃。9月24日在寿光被查获,成为战俘。
  1959年12月王被特赦释放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7月病逝于北京。
  卢福坦(1890-1969)又名李翼、李燕谋,泰安旧镇(今属财源办事处)人。1923年在淄川煤矿当把头,组织成立工会俱乐部,为负责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同年10月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卢当选中央委员,六届一中全会当选政治局候补委员。1931年10月,由王明提议经共产国际东方部批准,指定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生、康生、陈云等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1933年1月,卢被捕叛变投敌,在国民党特务机关徐州特区任行动股长、上海区情报股长等职。1951年5月24日在昆明被捕。1969年11月,被康生等下令秘密处决。
  高田霖(1889-1970)字泽春,大汶口人,幼年参加过义和团活动,后得到基督教会资助入上海同济医院学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世界红十字会华工队,在欧洲战场服务。归国后在泰安博济医院任副医师。20年代脱离教会,在大汶口自办药房兼行医(后药房迁至申村)。徂徕山武装起义后,以其药房作为起义部队的医药供应处和秘密联络点,治疗伤病员不遗余力,并将其二子一女送入起义部队工作。为群众治病则坚持有钱无钱同样看病拿药的原则。抗战胜利后,高任华丰煤矿医院院长。1947年医院转移到渤海区成为随军战备医院。建国后,高又在大汶口办诊所,任大汶口医务工作者协会主席,并被选为泰宁县人民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临终留下三句遗言:“丧事从简,不收吊礼,外债不讨”。
  尚士廉(1893-1970)字志洁,又名世廉,字子洁,道士。今北集坡办事处尚家寨人。
  幼家贫,11岁时经人介绍入岱庙拜宋纪昌为师,读书经和道家课经、黄庭经、道藏经等。1917年被派驻泰山顶看守文物。1926年还岱庙,负责接待游客。1928年山东省政府驻泰安,设古物董事会,任命尚为事务员。尚长期阅读典籍,广泛接触各界人士,熟悉泰山古迹、掌故,又写得一手好字,在泰安宗教界有较高威望。
  1928年岱庙改为中山市场,继之而来的军阀混战,严重破坏了泰山、泰城的文物古迹。尚团结道众,尽其所能保护文物,并参加修葺整理工作。“七七”事变后,尚等人将庙内文物封存。泰安沦陷期间,他一直看守岱庙。1943年岱庙文物被盗,尚系囹圄,受尽酷刑,待查明真象,追回文物后,方才得脱。日军妄图盗走灵应宫铜像、铜亭,尚联络泰安知名人士上书伪省政府,阻止了这一图谋。日军曾偷窃碧霞祠铜瓦,亦由他出面交涉追回。
  抗日战争胜利后,10余县的汉奸队麋集泰城,将岱庙至红门的数千棵古树砍伐殆尽,又向岱庙古树开刀,尚挺身而岀,斥责道:“树都是几百年的古物,一棵也不能杀,谁杀谁是千古罪人!”敌人恼羞成怒将他关押,后被保释。岱庙古木因此得以保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派人与尚谈文物南迁事宜,尚坚称:“这里没有文物,都是祭品,祭品离开泰山就没有价值了!”来人只好作罢。
  1947年,泰安县民主政府设文物保管委员会,尚任委员,岀资重新刊行《泰山道里记》。1949年,尚任岱庙及岱顶祠庙住持。
  土改以后,300余亩庙地被改出,尚带领徒众在岱庙后花园开荒种地来维持生计。1951-1952年尚先后出席山东省和泰安县各界人民代表会。1953年任古物管委会委员。1954年先后当选山东省和泰安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1955年3月,当选泰安县政协常委,并任全国道教协会常任理事。至1966年,尚一直在岱庙从事文物管理和接待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尚被逐出岱庙,靠亲属供养。1970年10月170,尚在忧郁中病逝。
  洒海秋(1904〜1971)又名洒汝龄,省庄办事处许家埠人,泰安三中毕业,后曾入商业学校学习。1933-1937年任泰安县立师范体育教师。1938年2月,组织本村38人参加徂徕山抗日起义部队。后又发动泰安师范学生参加起义部队。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四支队第三大队副大队长、独立营长、独立团参谋长,率部转战泰山周围地区打击日伪,屡立战功。后调任山东分局财委会会计训练班主任、山东一纵供给部科长、办事处副主任。1941年9月,任北海银行总行副行长。1949年2月,接管上海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军事代表。后任交通银行总管理处总经理。1953年后历任公安部劳改局副局长、商业部储运局及财会局副局长、云南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徐瑞祥(1900〜1972)字芝房,又名守揆、字揆予,泰安人。小学毕业后,进荷泽六中读书,接触到《新青年》、《新潮》等书刊,逐渐热衷于社会问题的研讨。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北大学习期间,正值西风东渐,旧文化受到新文化的冲击,于是大量阅读中西典籍。他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认为只有发扬中国固有文化,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启迪民智,使国家富强。1927年北大毕业后,先后在临清二中、荷泽六中、济南一中任教。
  30年代初,梁漱溟先生在邹平创建“乡村建设研究院”,被梁推荐为乡建指导员。1933年暑假徐返回家乡,任泰安师范讲习所(后改为乡村师范)校长,一直到“七七”事变。
  任上他待人和蔼,循循善诱,乐于奖掖后学。时常召开学生座谈会、辅导会,质疑问难,同时加强课业指导,严于督责,深受乡里赞誉。乡师毕业的学生,一般思想品质端正,文学素养较好,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不少成为泰安教育界骨干力量。在这一时期,他注重地方文献的研究整理工作,在校内设地方文献征集室,翻印《孙明复小集》、《徂彳来先生集》、《泰山道里记》等书,发给学生阅读。
  徐著有《中国社会问题探原》和《怎样建设中国本位文化》。
  徐夫人王亨兑,字正秋,曾任泰安女子小学和女子师范讲习所校长,为民国时期泰安教育界知名人士。
  刘承钊(1900-1976)著名生物学家。今粥店办事处大堰堤人。
  刘幼年读私塾,1913年入萃英小学,后转入萃英中学,因家贫两次辍学。1922年完成中学学业后赴京入汇文大学预科。1924年考入燕京大学心理学系,次年转入生物系。1927年毕业后被遴选为助教同时读研究生,从事两栖类动物研究。1929年获硕士学位,并得到“金钥匙”奖,寻受聘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任讲师。“九一八”事变后,愤而摔碎东洋瓷杯,回到燕京。因科研有成,1932年获美国洛氏讲学金。后入康乃尔大学研究院,受业于导师赖特教授,养成严谨的治学作风。他经过悉心观察,发现雄蛙的第二性征,遂撰写论文《无尾目中一种新的第二性征:雄性线》。这一发现引起国际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留学期间,他参观欧美各主要自然历史博物馆,发现当时中国标本全由外国学者研究,并以外国学者的名字命名,标本模式均留在外国,刘被深刺痛,决心改变这种局面。1934年刘获博士学位,同时获科学和教育两项“金钥匙”奖。同年8月回国,获教育部部聘教授职称,任职东吴大学,其间发表一系列论文。1936年日本动物学会邀刘赴会,被断然拒绝。抗战爆发后,刘率东吴大学生物系师生入川,加入华西协和大学生物系。
  1938年,在西南第一次采集中,刘首次采集到峨嵋山弹琴蛙。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确定的新属新种。此后的10年中,他先后10次野外采集,积累了大量资料,发表40余篇论文,奠定了他的中国两栖类动物研究中心的地位。专家认为,他的工作打破了单纯从形态特征,应用死标本研究分类的传统方法,重视野外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的调查研究,并结合生态、生活史和地理分布等资料,综合分析探讨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1946-1947年,刘受美国国务院聘请赴美讲学,在芝加哥自然博馆进行研究。次年被该馆聘为名誉教授。美国鱼类学学会、两栖爬行类学会授予他终身国外荣誉会员称号。在美期间,他用英文撰写《华西两栖类>,1950年由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岀版,该会会刊《COPEIAM950年第4期载文评论该著作:“对于世界两栖类动物的研究,这部书无疑是一项很重大的贡献。”
  刘长期担任华西大学校长和四川医学院院长等职。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3届全国人大代表),次年选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刘校务和社会活动繁忙,仍坚持科研。1961年出版专著《中国无尾两栖类》。1973年刘再次赴野外采集,酝酿撰写第三部著作《中国角蟾亚科分类讨论》。1976年清明节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活动被镇压,刘悲愤交加,心脏病骤发,4月9日赍志而没。
  刘一生共订立新种60余个。撰写论文60篇。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会秘书长、美国生物学会秘书长,美国生物学家KRAIGADLEi主编的《两栖爬行动物发展史的丰碑》一书,记载了自16世纪以来已故世界著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151人,刘承钊是唯一的中国入选者。
  于秀泉(1890-1978)女,今徂探办事处徂彳来村人,幼家贫,当童养媳。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妇女救国会会长。她曾说服自己的子、侄参加抗战。当时中共泰安县委机关驻大寺村,为避免日军“扫荡”,转移到徂徕村附近的崆崆山办公。她身为小脚妇女,自告奋勇当县委机关的义务情报员,不分阴雨寒暑,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在深冬的一个雪夭,因站岗放哨把脚冻伤致残。从她家到崆崆山都是陡峭山路,斗争最紧张时,曾一夜往返七次给县委送情报。1939年仲秋节,日伪军对徂彳来山根据地发起进攻。她将事先侦知的消息报告县委,县委预先准备,与日伪军激战一天,无一伤亡。在战斗中她冒着枪林弹雨给战士送水送饭。一次,送情报途中被敌特盯梢,她立即将情报吞入腹内,转危为安。任村妇女救国会长后,夜以继日为抗日队伍筹措军粮,补洗军衣,给伤病员喂汤喂药。于在自己生活艰难的境况下,对
  过往抗日工作人员常留宿留饭,被人们称为“战士之家”。抗日干部赵声余身患疟疾,她卖掉家中槐树给赵治病。平时她组织妇女做军鞋,动员群众献粮捐款,说服青年人参军参战,为支前工作,作岀重大贡献。1942年7月,日军实行坚壁清野,徂彳来山抗日根据地变成无人区。她一家六口搬到邓家庄一间场院屋里住,食野菜充饥,但她对革命充满胜利信心,并说:“日本鬼子长不了,南山终究是八路军的”。
  建国后,她积极带领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经常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78年8月病逝。人们为她立碑并修建“秀泉亭”。
  李培孟(1942-1979)今大汶口办事处孙家庙村人。贫农岀身。1962年初中毕业。1964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工程兵第七团历任战士、连长、副营长等职。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提升为干部后,注重身教,关心爱护战士,钻研军事业务,不断提高训练作战指挥能力。
  1965年10月〜1968年5月,李参加援越抗美斗争,在保障公路和新辟公路的施工中,和战友们一起胜利完成反轰炸、反骚扰、排除定时炸弹和施工等任务,两次荣记三等功,并荣获越南政府颁发的援越抗美纪念章。
  1968年8月〜1972年4月,在援老(老挝)抗美斗争中,李任副连长,带领连队岀色地完成反空袭、敌特地面骚扰和架桥、开路等任务。1970年10月的一天,连队弹药器材库起火,他冲进仓库,抢过正在燃烧的油盆往外冲,熄灭火源,避免了重大爆炸事故的发生,但他被烧成重伤,荣立二等功。
  1979年1月升任副营长。2月23日,在自卫反击战前线上,他带4名干部和一个扫雷班外岀巡查,发现越军在中国部队岀入的道路上埋设了10枚“五九”式防步兵地雷。他不顾危险,率先动手并指挥战友将地雷排除。后又发现一枚,李让战友隐蔽,独自排雷。地雷突然爆炸,李壮烈殉国,部队给他追记二等功。李的遗骨安葬在云南烈士陵园。
  张仁庵(1908〜1980)原名房兆麟,字仁轩,曾化名王麟,上海市虹口区区长,今省庄办事处羊楼村人。幼家贫,张部由亲友资助读书。:1930年毕业于泰安县师范讲习所,后在大汶口、崅峪等地任小学教师。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本村以教书为掩护,组织农民协会、文协会,并建立羊楼乡第一个党支部。1940年调任泰安县一区文教助理员、副区长。1942年任区长。是年秋,日军蚕食徂徕山,中共泰安县委机关转移至莲花山后被敌包围。张奉命组织短枪突击队,奋勇突围,保存了革命力量。随即被派回崅峪一带重建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1943年12月,张部由县独立营配合拔掉了日伪泰莱特区中山学校崅峪三分校(日伪武装特务组织),俘伪区长等30余人。
  1944年调任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文教科长、秘书。1948年任泰安地区民工团团长兼政委,率团南下支援京沪杭战役,荣获《渡江光荣证》。1949年调任泰山专署文教科长。1950年5月任山东分局干部学校一部(驻曲阜)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51年1月调山东省教育厅任行政科长。1952年调赴上海,先后任复旦大学人事处副处长、虹口区区长、区政协主席、区政府顾问等职。1980年7月22日病逝于华东医院。
  李介民(1909〜1981)今房村办事处西住村人。岀身贫农。1940年1月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任中共泰安县第八区区委书记。他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联合各界人士组织抗日活动委员会,发挥各抗日组织的作用,加强政权建设,开辟抗日根据地。1942年7月日军蚕食徂徕山,形势恶化,他在空白村发展党员,建立“堡垒户”,择优选用干部,纯洁了革命队伍。他率领区委一班人出没于徂徕山区,与敌昼夜周旋,坚持敌后斗争至抗战胜利。
  1945年日军投降后,他调东北工作,同年冬任中共黑龙江省北安县委书记。1952年后历任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松花江专署专员。1961年任安达市市长。1964年任伊春特委副书记、伊春地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冤狱7年。1977年平反,任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顾问。1981年3月病逝于伊春。
  田辉(1953-1981)警察,一等功臣,沂水县甄家疃人。1970年,初中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5年退伍,到泰安县大汶口公安派出所工作。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调任泰安县公安局刑事侦察员。
  田悉心钻研业务,全身心倾注于本职工作。父亲住院、妻子分娩,他无暇照料,被家人称为“编外人员"。同事的亲人有病,他拿出多年积蓄相助,还驾车数十里接送病人。
  1980年11月,为侦破盗窃案,他先后深入到3个公社近20个村庄,逐件核查脏物,终于摸清案情,迫使罪犯交代作案40余起的罪行。在刑事侦察和治安巡逻中他捕获各类犯罪分子24名。
  1981年4月9日夜,田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一名逃犯,他立即追捕,见犯人跃入市场湖中,随即泅水追捕。游岀约80米,由于天气寒冷,加之过度疲惫,体力不支,沉入水中牺牲。
  中共泰安县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公安厅给他追记一等功。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王曰伦(1903-1981)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今夏张办事处赵庄人。王1921年毕业于泰安省立三中,同年考入国立山西大学工学院采矿科。1927年毕业后参加正大铁路沿钱和吕梁山地区的地质考察,发现西马坊境铁矿,获庚子基金委员会的奖金。1929年王同孙建初发现滦平三家子铁矿。1931年在昆明大板桥发现磷矿线索。1936-1937年王调查黔东地质,初步搞清了该区的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并发现震旦系冰磧层和大面积冰水沉积物,还首次发现滇东震旦系冰磧层,说明南方冰磧层的普遍存在。30-40年代初,王在西南地区研究寒武纪及志留纪地质,以黔南地质调查为基础,建立下古灰统分层的标准剖面,今仍被地质界普遍采用。1942〜1949年在大西北搞地质调查。建国后王任兰州地质调查所所长。
  1951年王在五台山考察铁矿,研究五台纪地层,重新划分五台系,纠正沿用半个世纪的维理斯结论,推动了我国前寒武纪地层研究。此成果被认为是国内地层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同年,王与贾兰坡在北京周口店、西山等处发现两冰期和一个间冰期,首次把猿人文化与第四冰期和间冰期联系起来,使长期争论的问题有了结论。二人撰写的《周口店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观察》,得到李四光的赞誉。
  1955年,王提出南北方震旦系地层可能属上下关系的推论,此重要见解,为20多年后的研究工作完全证实。
  70年代起王致力铁矿资源的研究,提出奥陶纪海相火山成矿的新观点。他在前寒武地质研究中造诣很深,对矿床地质、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石油地质、煤田地质、第四纪地质、大地构造、古冰川地质理论等多学科研究,均有独到见解,一生发表论著、报告百余。王在科学研究中注重实践,每年到野外考察,足迹遍布全国,古稀之年仍坚持外岀。同事劝他保重身体,他总是笑着说:“活着干,死了算!”他待人以诚,平易近人,又性格刚直、是非分明。76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病危时仍心系地质事业,要青年人敢于“破除迷信、善于总结”。1981年7月20日病逝。
  张德平(1896-1981)泰城人。幼年家贫,10岁入萃英小学读书,后升入萃英中学。酷爱体育,曾代表萃英中学与德州学校进行比赛,获得1000米赛跑第一名。因学业优良,校长韩丕瑞(美国人)选送他到北京汇文大学(后并入燕京大学)读化学专业。张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运动会,获得好名次。1917年4月,在天津南开学校举办的第五届华北运动会上,获一英里赛跑第三名。1919年4月,在第七届华北运动上,获半英里赛跑第一名。
  1919年5月,张被推选到国家代表队,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参加第四届远东运动会,夺得一英里赛跑第三名,为国家赢得荣誉。在运动会上张结识复旦大学校董唐绍仪之子唐骝,结为金兰之好。为加强复旦的体育运动,张应唐骝之邀到复旦读商科,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运动会,均取得好成绩。
  1922年,张到上海业澄衷中学任英语教员。后去济南黄河河务局工作。几年后赴沈阳考入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当稽查员,不久调营口分公司工作。1932年3月,被调到南京亚细亚火油公司仍当稽查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公司被日本人关闭,便跑单帮贩布、米维持生计。日本投降后,张重返火油公司工作。1951年退休,1981年10月1日病逝于南京。
  燕遇明(1907-1982)原名燕志俊,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今邱家店办事处颜张村人。
  燕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为清朝举人。燕少年就读于泰城天书观小学。“五四"运动后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酷爱文学,常在《小说月报》、《新女性》、《语丝》等杂志发表新诗、散文等,得到沈尹默和郑振铎的赏识。他提倡妇女剪发、放足、反对旧教育,曾自筹经费,自任校长,办起晋化区两等小学。校门上漆着 “开通新世界、关锁旧河山”的对联,为众所瞩目。1928年5月,国民党北伐军占领泰安后,他在山东国民新闻社任校对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军阀的罪行。1931年任泰安师范语文教师,出刊《蔷薇》半月刊,反映劳动人民疾苦,揭露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罪恶。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泰安五区区委书记,建立村支部7个,发展党员46人。燕还发动雇农进行罢市和提高工资的斗争,并多次组织群众抗捐、抗差。1933年军阀残酷镇压反帝爱国运动,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中共泰安县委书记曹福广叛变,他被迫南下,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在滕县羊庄小学任教,并参加中共滕县特支,与友人出刊《救亡图存报》。1938年1月1日参加徂徕山武装起义。燕先后在泰安县委、淄博地区特委、尼山地委、抱犊崮山区第三地委任宣传部长。1941年程任鲁南区委党校总支书记、《山东文化》主编。1946年任《山东时报》副主编。1947年任胶东区党委民运部长。1949年任《鲁南日报》社副社长、新华社鲁南分社社长。1955年后历任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委宣传部文艺界联合委员会委员、政协山东第五届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省革委文教办公室副主任、省文联副主席。1982年6月19日病逝。
  燕从事写作50余年,著有《苦女翻身记》(中篇小说)、《枯树开花》(长诗)、《山乡女儿》和《碧叶集》(短诗)等。
  程鹏(1900〜1983)原名金泉,字子源,浙江省民政厅长、人民委员会视察室副主任。今良庄办事处山阳村人。泰安萃英中学毕业。1924年参加冯玉祥部队任连长。1927年退役回家,发动本村104户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告倒鱼肉乡里的乡长张丙灿,被选为乡长,农民赠其“公正和平"匾额。1932年任泰安县六区区长。1938年1月1日参加徂徕山起义,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八路军第四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兼八中队队长、二团副团长、泰安县独立团团长等职。
  1938年4月程率部抓获并处决大汶口汉奸维持会长。1940年3月任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2年3〜6月,日寇封锁蚕食徂彳来山,实行“三光”政策,程率县常备队先后攻克旧县、茅茨敌人据点,共毙敌40余人,缴机枪1挺、步枪26支、掷弹筒1个、战马2匹、伪币3800元,受到中共中央和山东分局表扬。他任县长期间,千方百计筹措粮食支援部队,并在各区设情报联络站,秘密派员打入伪县政府内,传送情报,散发传单,争取和打击伪顽人员。1947年程任沂蒙专署专员兼支前司令。国民党大举进犯沂蒙山区,程广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等战役。1948年参加淮海战役后随军南下。在浙江开辟特区时,在与潜伏的国民党残部交战中,腿部受重伤。
  建国后,程鹏先后任浙江省民政厅长、党组书记、浙江省人民委员会视察室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委员会常委等职。1983年3月22日病故。
  王㧑
  卿(1905-1984)原名王继廉,今大汶口办事处卫驾庄人。1922年小学毕业后去青岛四方日本人开设的纱厂做工,不久,逃回家中。翌年到廊坊东站当兵。1924年返回故乡。1926年初在本村教学。是年春经马守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到王家中,建立中共山东大汶口特别支部,王任书记。1927年8月,王与韩伯章等8人按上级党指示,进入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军官学校,中断与上级党的联系。1928〜1929年在家乡公立小学任教师。1931年7月与张伯祥、薛耀亭到东北找中共党组织。l933年初在永吉县组织杨秀文等6人将4名日本人击毙。同年夏,中共吉林省委宣布承认王等3人的党员身份。并吸收王参加中共饶河中心县委会工作。不久王经中共吉林省委批准,将饶河县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抗日军一旅特务营。1934年1月,王等带队突围,进入苏联国境,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是年2月1日王等人由苏联进入新疆。10月,任伊犁屯垦使公署省校科员。不久苏联驻伊犁领事馆吸收王为领事馆党小组成员。1936年王调任伊犁察尔营(蒙牧区)上校副领队。同年11月1日新疆督办盛世才将其监押,第三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42年6月被释放。1945年5月到兰州。后辗转沈阳至青岛。1949年青岛解放不久,王到图书馆工作。曾当选为青岛市第三届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关押。1980年平反恢复名誉。1984年1月24日病逝,未能恢复党组织关系。
  徐晃(1914〜1984)原名许焕国,曾用名许友三、许一民,驻秘鲁大使,泰城中胜街人,回族。
  徐幼年家贫,父兄戮力供其读书。1930年考入省立泰安三中。“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发动泰安学生组织南下请愿团,并任宣传队长。1933年考入北平西北高中,结交进步师生,订阅英文报纸,了解红军动态,与同学组成社会科学读书会,阅读研究进步书籍。1935年参加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二九”运动爆发,参加请愿游行,回校后进行抗日宣传并组织学生会,被推为主席。12月16日带领300名师生参加示威游行。
  1936年夏徐考入北京大学,与党小组成员参预北大民先队和学生会活动。“七七"事变后,返回泰城参加县抗敌后援会工作。10月去长沙复学,经党组织批准参加胡宗南部随军服务团。不久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开展工作。后辗转陕西、四川,到昆明西南联大复学,任联大群社社长和学生会主席。后到呈贡县教书,在当地发展党员建立地方组织。1941年6月,由呈贡去弥勒县建立地方组织,任县委书记。1942年由滇入川,翌年到驻重庆办事处。1943年7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8月调中央社会部工作。1945年10月到东北地区工作。历任热河省委社会部保卫科长、热河地委研究室主任、冀热辽中央分局社会部秘书主任。1948年入关,任冀东行署公安处副处长。1949年南下,任湖南省公安厅秘书长、长沙市公安局代局长。次年任中南公安部处长。1954年任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同年,调外交部,历任情报司、新闻司副司长。1960〜1961年,任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使馆参赞。回国后,任领事司副司长、司长。1970年任外交人员服务局局长。徐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疾苦,为服务局群众所称道。1976年4月,徐不避风险,多次到天安门广场参加悼念周总理的活动。
  1977年徐任驻老挝大使。1981年任驻秘鲁大使。在任期间,广交各界朋友,积极开展对秘鲁军政上层人物的工作,为发展中秘关系作出积极贡献。1984年3月24日徐在利马病逝,秘鲁总统、副总统、政府高级官员、议会和党团负责人、议员及各界人士均到使馆吊唁。
  常树人(1915-1984)少将,海军后勤部副部长,今崅峪办事处崅峪村人。幼年在本村读私塾。1932年在济南高中就读时考入济南无线电训练班,结业后,曾到齐河、潍县从业。1935年回济南高中读书。1937年因组织学生运动遭警方拘禁,后被保释回家。1938年1月1日与倪冠英、张广心携枪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6月任鲁中军区后勤处副处长。1944年11月入山东分局党校学习。1945年9月任鲁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1月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供给部长。1946年1月任辽东军区后勤供给部部长,参加保卫四平和临江战役。1948年任东北军区后勤部东线战勤司令部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参加辽沈战役。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后勤部部长,参加平津战役。
  1951年2月,任海军后勤部第二副部长。1955年9月授大校军衔。1956年9月入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8月回海军后勤部,任副部长兼后勤司令部参谋长。1962年12月任副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被审查批斗,虽身处逆境,仍以党的利益为重,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1978年恢复原职。1983年按副兵团级待遇离休。1984年8月29日病逝。
  刘建平(1922〜1984)原名刘蓬增,国防科工委26试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今山口办事处春阳沟人。
  刘出身于贫农家庭。1938年2月参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讯参谋、作战股长、科长、团参谋长、炮兵团长、副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鲁中地区参加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1950年入朝作战,参加一至五次战役。
  1960年起调国防科研试验部队工作,历任国防科委机关三局副局长、第26试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等职。他经常深入部队第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国防科研试验部队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文化大革命”中,刘坚持党性,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在病重住院期间,仍然十分关心部队建设,多次要求回部队工作,并督促亲属和工作人员代他按时缴纳党费,向组织汇报思想。1984年8月30日病故。
  第二章人物录
  赵国璧(1885〜1919)同盟会会员。今粥店办事处粥店村人。1904年留学日本,学师范科,受民主思想影响,于1906年5月加入同盟会。回国后继续从事反清活动,罹病返乡,不久病逝。
  孙继宽(1916〜1940)又名孙连玉。今满庄办事处孙家安阜人。1934年10月参加革命。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泰西抗日武装斗争。1939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副团长。后转地方工作。1940年12月在史家庄突围战斗中牺牲。
  张杰(1903~1941)今大汶口办事处李家大坡村人“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回原籍。1938年2月与李正华在肥城组建抗日武装。1940年任泰西自卫团司令。1941年2月在莲花峪同日军作战时牺牲。
  李正华(1905~1941)今大汶口办事处漕河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与张杰在肥城组建抗日武装。1940年任泰西县独立营营长。1941年4月22日在宋家庄被日军包围,作战牺牲。
  张予云(1915~1942) 原名范贻彬,别原名范贻彬,别
  名张子刚。今邱家店办事处颜张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2月任中共泰安县委代理书记。同年秋在莲花山同日军战斗中牺牲。
  石坚(1920〜1944)原名石玉祥,今省庄办事处北十里河村人。泰安萃英中学毕业。1938年1月1日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1944年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政委。同年3月在攻打沂水城时牺牲。
  贾广印(1899〜1944)化名韩宏泉。贫农岀身,今北集坡办事处篦子店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泰安县三区区委书记。曾深入敌占区活动。1942年任中共泰安县委代理书记。1944年患重病逝世。
  马霄云(1916-1947)又名马斌。今道朗办事处北白楼村人。1936年1月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营长、副团长。1947年9月在金乡县羊山与国民党七十三师某部作战中,奉命率部夜袭敌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黄继泰(1908-1947)今满庄办事处黄家庄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委书记,后又任齐河、寿张县委书记。1947年病故于寿张。
  刘孝忠(1922〜1947)今邱家店办事处桂林官庄人。1939年1月在当地参加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任第四野战军某团参谋长,在四平街战役中牺牲。
  张云华(1925〜1947)又名张润华,原名张西旺。今大汶口办事处周家院村人。岀身贫农。1940年8月参加鲁西区人民抗日武
  装,屡立战功。1947年任副团长,在四平街战役中牺牲,时年23岁。
  张文阳(1926-1948)今满庄办事处王家园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1948年5月在开封战役中牺牲。
  李兆泉(1919-1948)今粥店办事处常家庄人,回族。1937年5月入伍,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抗日自卫队营长、回族支队副大队长、军区教导大队副大队长。济南战役前在河北威县练兵,因炮管爆炸牺牲。
  张廷家(1914〜1949)今粥店办事处曹家村人。1938年3月入伍,中共党员。历任营长、副团长等职。1949年在江西余干县率部渡江追击敌人时.覆舟牺牲。
  吴瑜(1917-1950)原名张广新,今省庄办事处前省庄人。1937年青岛大学毕业。1938年1月1日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泰安县委书记、济南市副市长等职。1950年3月病故。
  马宗厚(1914-1952)今房村办事处良父人。马出身贫苦,丙等小学毕业。1934年在本村任教师。1938年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赴朝任38军副政委。1952年牺牲于朝鲜战场。
  丁兆成(1923〜1954)今崅峪办事处岳家庄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后到泰安县崅峪区工作。建国后曾任华东公安干校副校长。1954年在上海病故。
  张涌涛(1920-1965)又名张会群,今峪办事处鲁东冶村人。1938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副政委、政委。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农场副厂长、书记、县委书记。1965年在佳木斯 “八一”农场病逝。
  高英(1926-1968)又名高灿英,今岱庙办事处灌庄人。1946年5月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干事、科长、浙江嘉兴地委《杭嘉湖报》总编辑、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西藏日报》副总编辑等职。1968年6月24日在报社院内殉职。
  向禹(1922〜1974)今北集坡办事处窦家村人,岀身贫农。15岁参加泰安县人民抗敌自卫团。16岁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50年赴朝鲜作战。1963年任军分区副司令员,1969年任济南军区国防工办副主任。
  马守愚(1908〜1977)又名云亭、励明。今崅峪办事处崅峪村人。1924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1927年先后建立第一个中共泰安县支部和县委,曾任县委书记。后到青岛、东北等地开展工作。1929年在抚顺被捕。岀狱后赴日本留学3年,脱党。回国后在京、津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国民党程潜部任职。建国后重新参加工作,当职员、工人。
  邱士长(1911~1981)今道朗办事处莲花池人。幼年随父编油篓为生。1929年入泰安师范讲习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赴延安抗大学习。历任新四军第二旅后勤部长、南京军区后勤部营房部长。1981年在南京逝世。
  江衍坤(?~1981)今省庄办事处上高乡黄家庄人。20年代毕业于山西大学土木系。“七七”事变后投身革命。1938~1945年在山东沂蒙和鲁中参加抗日斗争。1946年任山东河务局局长。1949年在济南创办黄河水利专科学校。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有显著成绩。
  第三章烈士名录
  第一节著名烈士
  1981年县人民政府评定出48名著名烈士,其中17人立传、5人入录,余者列下。
  倪冠英(1917-1938)崅峪办事处北徐冶村人,1933年入伍,1936年入党,任抗敌自卫团保卫科长,1938年牺牲于东平,安葬在北徐冶村。
  朱绪义(1914-1940)徂徕办事处北望村人,1936年3月入伍,次年入党,任泰安县独立营班长,1940年3月在泰安县徂彳来山郑家场牺牲,安葬于徂徕山大寺。
  杜庆亮(1909-1943)西住办事处东良父人,1936年入伍,中共党员,任鲁中南军分区副政委,1943年牺牲于宁阳县革家庄,安葬于革家庄村。
  张文志(1902〜1944)夏张办事处赵家店村人,1936年入伍,1938年入党,任泰西县基干营副营长,1944年12月在黄河西龙王山牺牲,安葬于赵家庄村。
  曹连明(1925〜1945)邱家店办事处前旧县村人,1943年7月入伍,1945年6月入党,任某部战士,1945年冬在章丘县付山牺牲,安葬在章丘县。
  齐广修(1910-1947)岱庙办事处岱西街人,1942年入伍,1947年入党,在泰安县武工队任战士,1947年8月牺牲于泰安县藕池,安葬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
  刘文良(1928-1947)崅峪办事处想家峪村人,1944年入伍,在第三野战军任文化教员,1947年在郯城县牺牲,安葬于郯城县。
  谢清厚(1928〜1947)祝阳办事处祝阳村人,1945年入伍,次年入党,渤海武工队战士,1947年在齐东县刘家镇牺牲,安葬于祝阳烈士陵园。
  赵兴武(1930-1947)祝阳办事处吴家庄村人,1946年3月入伍,任第三野军八纵队战士,1947年在河南省民权县野鸡岗战斗牺牲,安葬于野鸡岗。
  李竹林(1928〜1948)范镇办事处大沟头村人,1945年10月入伍,1946年入团,鲁中军区一分区二团二营四连副排长,1948年4月牺牲于潍县战役,安葬于潍县烈士陵园。
  王西春(1917〜1948)夏张办事处周家坡村人,1944年入伍,1945年入党,山东军区警备旅一团一营三连连长,1948年9月曹州战斗牺牲。
  翟化旺(1923〜1948)邱家店办事处前旧县村人,1939年6月入伍,1941年9月入党,辽南军区八团二营四连指导员,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牺牲,安葬于徐州。
  陈玉刚(1925〜1949)良庄办事处陈宣洛村人,1943年4月入伍,1946年5月入党,十八军五十四师一六0团政治处主任,1949年11月牺牲于四川成都,安葬于重庆市烈士陵园。
  倪胜培(1925-1949)祝阳办事处金井村人,1946年3月入伍,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四团一营一连战士,1949年牺牲于福建,安葬于牺牲地。
  张根成(1922-1950)祝阳办事处陈良村人,1946年12月入伍,在解放军二十六军任班长,1950年3月在四川省邛崍县剿匪牺牲,安葬于牺牲地。
  张友忠(1929-1950)徂徕办事处杜家庄村人,1946年11月入伍,志愿军二十六军七十八师二三三团班长,1950年7月牺牲于朝鲜斗流峰,安葬于斗流峰。
  刘西谷(1922-1950)范镇办事处刘家寨子村人,1947年11月入伍,志愿军三十八军——四师三四一团班长,1950年12月牺牲于朝鲜,就地安葬。
  贾西久(1928-1951)省庄办事处东羊楼村人,1945年3月入伍,1948年入党,志愿军二十六军班长,1951年3月牺牲于朝鲜,就地安葬。
  王文鲁(1926-1951)祝阳办事处焦家峪村人,1946年12月入伍,次年入党,志愿军二十六军二三三团侦察员,1951年3月在朝鲜佛国山牺牲,安葬于朝鲜。王玉新(1921-1951)省庄办事处南河西村人,1940年3月入伍,志愿军二十六军七十六师二二七团营长,1951年3月牺牲于朝鲜,安葬于朝鲜。
  李传香(1927-1951)邱家店办事处石碑村人,1951年2月入伍,志愿军六十四军五七二团战士,1951年7月在朝鲜长丰郡牺牲,就地安葬。
  王平安(1929〜1951)崍峪办事处南崅峪村人,1947年入伍,解放军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三团班长,1951年牺牲于浙江奉化县,安葬于该县。
  李子琴(1915-1961)祝阳办事处公家汶村人,1943年3月入伍,1947年5月入党,吉林省辽源市武装部副政委,1961年2月故于辽源市。当年部队批准为烈士,安葬于长春市。
  邹本东(1945〜1965)西住办事处邹家庄村人,1964年3月入伍,1965年入党,解放军七七六二部队战士,1965年12月牺牲于越南,安葬于中越边界。
  范明(1913〜1966)邱家店办事处吴家庄村人,1940年7月入伍,济南儿童医院副院长,1966年11月在济南病故,安葬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
  第二节烈士名录
  岱庙办事处
  岱东街高孟芹杨华(女)
  市场街宋其芳张章氏(女)
  升平街徐兴貌高朝阳刘玄清
   刘文治牛德军钱音笛
   时新昌
  东环路颜景贵
  大关街李骅佩刘传红李继秦
  南关街赵兴春
  岱西街黄兴才
  卧龙街梁金铭
  东关夏锡三杨子明苏兆美
   夏传才柴福生赵大海
  三友李英贤(女)
  五马车善亭车子珠李明森
  灌庄
  财源办事清真寺街
  教场街
  财源街
  财东街
  东更道青山街
  北新街
  旧镇更新三里泰前办事处
  岱道庵省庄办事处
  桑家疃冯家庄北上高西乔庄乔庄贾广洪事处
  街芦庆斗赵子义任锡杨陈华亭司茂荣于寿亭张继泉马风云石满义事处
  林继泉事处
  刘逢平刘殿春李东友冯运斗田恒德田逢延戴纪才周长江张均恒孙德泉张元华
  (于光昌王希臣韩光金林继安张庆芳苏玉文冯运坤訾承德李月志女)
  郑成功王德平连德勤刘殿尚吴乐刚陈广柱北沟头赵兴胜赵平周范正才范明显
  西张店刘汉文王青松王殿明王立让张化德李良西张庄张玉泰张存庭朱兴茂屈相生
  大沟头国子文
  凤台田德功
  岔河安志本安兴堂
  西城徐树信
  东城范维连冯立洋
  安家林张相久
  付家庄谢培河
  兴隆庄王金德戚玉温
  二十里埠赵义祥左兴元徐仁吉洪纪行李振江赵炳文李振伦
  岳庄赵元奎赵兴法金永祥徐庆泉赵元起
  东孙家庄米径文米汝珂米西山米西禹
  岗上金茂存邹少春金玉吉柳杭张广普
  孛家店李纪勤王圣贤焦学礼焦泗正焦成贵
  芝田邢东海杨宝镇杨宝基
  杨心耕杨宝连杨宝伦
  于兴岱
  南许张登汉张钦安郑桂山
  陈成瑞洒印岭洒祥岭
  洒运岭洒同岭王金怀
  丁振江丁振泉张和青
  丁金元洒恩涛
  蔡家庄杨懦向
  北许陈振茂张树森张新民李子鹏
  西苑庄刘少平张德圣张洪岱李广坤李少山
  东苑庄张悦成张洪超王立宽黄家庄江瑞永肖辉范家灌庄孙继成范正波孙继法施家结庄黄凡勇李广湖宁家结庄宁继师燕华坤高筱莆 (女)
  韩家结庄宋绍武韩维亭
  上高镇田广喜高山李茂森刘逢仁张超忠亓惠东李富灿侯信寅吴金芳郭家灌庄张传夏王培林何富庆何富燕
  訾家灌庄郑春芳郑清元郑春田张继成宿树发
  魏家庄石有志张刻义赵和庆赵众安
  南上高张锡明刘富村吴正印
  张洪霞
  中上高高连成
  红庙冯元伟夏传河葛延长王增祥张圣桂刘风刚南河东刘德和唐宗学刘光富南河西杨如义杨学英杨如勇杨如秋杨学兰杨心石杨学泰
  北河东石坡林赵玉连赵传训北河西袁学海
  前省庄张广茂任立泉李国红李文斋李国忠张继勤宋宪效李兴渭
  后省庄刘传刚贾安吉王兴印宫法成闫兴刚闫庆年刘明赵恒勤任兴海王殿起张庆澄马春闫兴昌马连祺苏恒顺闫庆宁陈金友马训李盛德
  宋家疃杨兴贵王广坦张兆起指挥庄于汝兴崔清海崔清江白汝红(女)白树明
  水牛埠谢纯泗谢纯贵谢纯才艾庆月谢纯法
  下峪高富林
  三合王树仁王树生史传江梁传武
  黄山头强继山张玉珠张玉银上梨园宣相宝刘传仁刘传芳董传正董玉香
  下梨园吴乐岭
  白马石张连松
  艾洼许德功
  羊楼西韩维山滑兆山郭运森黄家居
  羊楼东范立贤范立德范正义王峰吉袁福友张汉辰王兆庆
  羊楼南董立福张广和张广尧范树敏张汉吉
  东楼娄李恒运贾元德姚玉海马德仁沈圣魁时元修海洼苏玉涛张殿奎张秀忠蚕子峪周庆岭范正武范维富贝家庄贝同高周茂村北孙家庄孙长安
  宦家峪叶金山刘清荣刘子英韩维富吴元才贾富水李轩臣(幹臣)
  叶家庄朱志村杨如和
  小津口李泰伯李炳常杨志成李炳科
  刘家庄金殿法王子新李成
  齐家滩焦宝东
  杏叶房新泽
  小井安胜本
  张家庄张玉汉尹士敏
  邱家店办事处
  栗林王志德
  李家庄王华许培元周联
  官庄吴方城王汝田
  梨园邱玉廷邱玉佩邱子明
  吴行富
  徐家庄冯立奎
  迓庄孙兆松杨茂亭孙继友俞宝泉景慎祥刘宝珠王恒玉刘恒吉
  后店王旭东李长发张富林张中文
  邱家店吴可福吴润茂吴玉福吴传宝吴传顺吴传恩周玉山付恒荣付恒良国庆忠吴玉贞马子刚吴家庄范兰芳范其芳范富芳范文昌范其昌范翠英(女)逯家庄宗希胜张保起马林宗传岭张金俊张明
  五里井李永梓
  中王庄杨占一李玉贞
  王庄孙兆生孙纪行孙纪重姚家坡姚玉柱周美起
  孙家庄王如增
  前燕庄赵永宽张印亮赵小光
  徐长祥
  后燕庄姚洪锡姚玉泰
  侯家庄连树法
  前旧县曹连贞孙继尧中旧县李久田刘玉祥后旧县付茂发程灿清刘群山埠阳庄宗传信
  石碑李永香李传香李传祥
  渐汶河宋栾峰宋现岭宋现读
  颜张徐泰荣徐泰兴国立柱
  王锡顺张维科高建英张金科王传四刘同河范兆明刘振林徐兴运徐连甲徐兴堂徐连平陈永杰陶富海李建平张继凯张西发孔庆水闫继明闫继昌燕文(女)杨其如李洪忠燕志礼燕洪志马继贞张乃田黄明海
  居岭庄徐树江王继等王继岱桂林朱希龙王永昌王永泉
  李学会李元亭
  前店张胜禄张志勇
  山□办事处
  杨石汶吴钦昌杨正桐后梁林梁思銮梁永增前梁林张玉泉
  康石汶侯焕珍侯兴林
  佟家庄梁永义禹石汶杨和亭卞石汶张彬下欢庄张圣儒户栗张相涛东泰平胡法平小北庄赵平西东碾疃张圣德张义振张荣宝
  张灿泉禹墩法张根水张灿勤张举圣王庄张继兰张永乐穆和平响水崖王宝成张继厚八庄相清富相清年
  卜官庄杨丰泉李万清赵石汶赵平原禹朴富赵平富赵兴俊
  吴家庄屈宝森张传厚吴殿林油坊周庆云钱光法
  西官庄姚宗岭王培蕊姚宗昌
  小马庄张圣德
  大马庄张圣明陈继田蔡恒义朱汝超吕洪臣陈同坦周志岩于发康张传阁孙承远
  新庄王金友王金全王焕法王培祥
  山口一魏金贤张圣起戚中海张灿江戚汝富
  山口二杨士成赵和柱
  山口三王学正魏孝法李安平张永春
  山口四姚富家林长安张灿美张学基刘春山
  冶庄王文进赵平石
  周王庄苏宝新芦克明赵和祥东迓庄宋绍德
  西碾瞳张兴泉佟继发陈广传佟银选张继新赵炳增洼里张广毓张冠富宋绍桂解传远
  西太平周传斗范金祥王汝彬刘岱山程桂珍王灿荣王汝珍王贞基侯传训王汝有刘海河程立华王积极
  上欢庄张灿明孙启明孙兆连张灿廷梁振达
  辛水崖黄登成
  张家户苏春贤
  朱官庄耿安锡
  下港办事处
  上港徐兆财李化道李光三魏光翰李化照李元淮李化用李玉甲张祖寿南泉李化坡
  老公峪曹如盛桃行李玉胡
  西山苍沈志洋
  南石槽赵合庭
  泉水峪魏信实
  西圈姚玉勇倪生培倪友培王府地魏登银
  石河李元和姚京宝
  旁山陈玉信郝玉胜
  黄峪戚汝清
  小安门赵兴奎赵平水赵和基
  崮子峪徐汉英卢西芝
  眼明方闫兴胜闫论生
  下杨庄张和法
  山楂行倪灿举
  施家峪刘玉兰
  保家庄朱正宗孙一洪陈仲辛上里赵和贞景信学王来山高京心赵兴新赵兴禄赵家林韩堂平
  下里李善兴李化珍李庆忠李玉秋李圣林孙光尧孙光堂赵兴田
  西庄张圣德陈忠贤
  沙峪赵和武
  胡家峪李九林
  八亩地徐学政徐学刚徐学常黄巢观徐仲河魏光申魏光照涝沟刘相成刘玉海拉马峪李法川姚洪栋
  北坡刘振海
  南岭刘金富
  南庄李庆言
  韩家沟刘恒连
  新庄孙光鸿孙照明孙一贵
  朝阳陈子善陈忠言
  周家庄陈兆柏刘安元
  茅茨舍张灿水王光水张付言
  张付拴曹金亭杨金坡
  下港姚洪港姚玉善姚玉圣张荣绪姚洪西姚玉柏姚玉桐姚玉府马蹄峪张义山翟呈僧开山户长法白家庄徐汉武李家庄张宗凤东岭孙一山陈家沟姚文平西峪徐兆荣姚峪姚洪贵彭家庄陈兆三桃花倪学培尧子湾张连庆上赵峪张宪仪谷山韩玉法高本魏光利
  上木营刘长贵刘长荣李化川下木营王传江
  辍西李玉秀李广富
  蒿滩李富祥
  合马营薛学庆张崇武金风元南过马滩李光春
  下黄芹赵平德宋传利
  东盘坡曹金法西盘坡曹元芝羊栏沟杨正仓瓦屋头张伦生南盘道徐圣让鹊峪吴乃季大涝沟尹序起上北山朱玉明朱文财石窝李明坤大兰峪孙继华砚池河张圣可
  水泉峪李光乾徐学庆尚增成
  祝阳办事处焦家峪马振富王培学李玉祥李士泉赵平友武传培景兆祥
  麻峪张洪贵张子爱赵侦兴曹乃海
  梭村西马学彬杨后增马学传杨顺增李玉信王永来
  梭村北金风岭金风合金光铎马俊坡
  梭村东伏继文伏光起孙兆夏马俊德孙兆水
  周家庄焦玉华
  永宁庄李荣学赵兴斗李传顺陈守祥梁永忠王中礼王中明
  宋家庄张灿亮孙兆成
  陡沟张相水
  蒲台马振学马振鸿马振鹏
  陈中克谢清印
  大梭庄李传富
  小梭庄赵安
  大南峪张圣起
  小南峪李树松杨炳告
  横岭梁永水梁永友姚玉良崔传成张子廷梁振花
  东北石汶刘子昌赵保川赵和俭冯玉山
  桐花沟张灿印
  石龙头赵兴俊
  西北石汶钱长甲郝文发袁圣顺周美悦
  金井宋宪成宋照明倪正苍
  安乐庄李焕聚
  下泰和曹学良
  上泰和冯连增
  赵家汶刘兴臣曹金富
  公家汶刘子训公之文赵和顺
  公之江
  徐家汶徐钦安
  吴家庄王洪全王子玉冯承英
  井家洼赵正甲
  南高北赵平荣赵平涛赵平材何富兴郭本武
  祝阳冯连生赵富川陈守和张灿祥谢更山
  姚东寿甲文
  姚西赵焕祥李汝顺李甲桐赵焕友
  南张庄朱汝俊刘宗维贺万祥
  徐家楼徐永林
  二王安刘正山刘正水
  秋林邱光科
  东大官庄宋士忠赵和禄刘兴德
  前上庄赵元梅
  后上庄冯钦白
  范镇办事处
  孙家埠东杨永全周美丽
  于家官庄王传水王庆告王乐坤前扬杨忠义
  后杨石兴春石兴国
  戚家台头谢松义纪玉坤戚平富
  王家台头李德善
  西张张玉锯
  东张张公森
  倪家庄倪正柱倪辛培
  上埠东巩德珍岳即水岳即续
  马庄孙忠和孙德成
  郑家寨子孟广辉
  兴隆孙继恒
  范西王化雨王先柱
  范东李泰城刘汉珍刘绪明
  李松寅李存厚
  吴家庄吴培水
  孟家庄孟昭西孟昭仓
  大王庄王洪爱临溪赵国语
  大沟头王成海员传银李丕环刘家埠东刘清战刘立义刘立文大辛店彭先明常如亭员北员灿宽员安吉员灿彬员亮吉
  施庄赵和谦万志传
  唐北王灿杰唐炳忠刘铭仕钱即友
  谷家庄韩玉祥赵平芳赵平芝赵和忠赵平水赵和泰田庄朱庆运梁金满朱绪涛朱学三
  崅
  峪办事处
  崅
  西马元玉亓美兰(女)李兆江马守泉马守一
  崅
  东李炳坤贾水云张洪九贾明村贾法君贾秀长腾国法腾国祥贾秀道贾法兴
  泉坡贾承孝贾振凯
  柴庄王庆第王道生
  鲁西苗永珍王兆冉张家仓韩桂礼张干普
  鲁东张志海张成智张绪英张恒亮曹文德韩桂秋张顾新张全三
  鹿角马仲学马振红赵延海郭德巨
  泉上李荣安李双泉
  郗家官庄张金兰郗金峰
  唐庄王金斗
  埠上高增旺
  岳家庄岳维栋丁连庆丁连珠张纪绪
  河西王江元朱正亮王树礼王树颜员化钊马士乾
  化马湾陈志和任万功张登江常圣刚
  礼劝孙清全吴佐增吴佐成石湾王承读王承禄邓元财窦家庄赵国仁窦金山水越头吴连前王家庄张树良
  赵家沟赵奎祥赵奎如
  南韩张举亮
  牛山张兴宗想家峪邹宗福栾家庄任德广殷家林严承俊严积和西庄孙法河
  茌家庄孙汉申彭钦增刘孝泉张叔喜
  沙沟孙积红张登友河东彭光友王德庆肖家庄张国炳韩家庄韩晓峰万马岭王振亮
  二虎官庄李忠山
  杨家官庄杨久海杨中甲杨中谦杨正彬
  下洪河郗金玉李西安
  南徐冶贾法海赵志远
  北徐冶倪灿贵倪灿庚
  南崅
  峪王泉林张清海王金杯纸房佟万春张东良王承肖王传礼王承梅
  洼里彭西凯彭西海彭西升贾家庄王树田
  徂徕办事处
  许家庄翟荣谟王绪东张运点韩树礼刘军张兆美张运富
  邓家庄聂大德聂大录崔连聘朱炳水张乃洋张传宝张光明张继胜赵忠林官路宗承森
  水泉张恒元朱逢兰张树章宗振财仇相卿
  留送宗德恒仇江泰宗锡勇宗德第仇江文彭德亮宗传宝张兴泉张朝栋张兴芬
  北望高国钦邵全水刘继林
  张杰高廷坤王恩文
  庞常海石宗法朱宗礼
  聂克山吴恒浮高廷渭
  彭清长张美生蒋传海
  吴苗聂克财刘玉新李家峪梁廷言刘松亭吴希明
  吴永英李长江
  岔河李文化
  下庄李玉洲李玉林李玉顺李国佐
  西埠前齐可珠齐元儒齐可顺小埠前刘汉祥
  向阳宗承夏宗德祥
  樱桃园邢秀祯李炳泉李德坤横岭张兴典
  黑山峪郑北顺兰家滩魏传林元宝刘振常桥沟兰茂连程玉春石登坤程悦明石金殿聂悦岭程纪田程悦泰
  姬家庄王九雨
  孙家瞳郑兴冬孙风珍
  南上庄刘如银杨宝珠刘元成刘京洋孙连和刘伯廷董兆水
  王家庄王玉富
  新庄梅少坤翟承实张圣合
  黄连森
  杜家庄时运亭武玉禄华振声兴隆李相忠王洪儒
  宽店朱绪吉蒋兴尧于绍安
  朱绪新朱绪功
  北黄崖王玉珠王玉珍边西友
  石崖边树星韩帮峰
  徂彳来邓兴山刘士礼张兴恩
  张文海
  曹庄刘群刘庆山刘庆祥
  寺河郑士德程松林程树山
  崔家庄李玉科尹承佐王圣山
  康家河尹绪合
  河上庄赵奎河
  南黄崖宗富全河西宗鲁东
  北集坡办事处
  宅子刘东元徐兴水刘悦荣
  窦家村宋绍贵王传典薛洪俊
  赵庄薛传杰刘瑞武张玉环
  于心安
  篦子店孙永训张传孝米兴富
  孙志成米志林米兴岩程桂彬路子豹米兴芳
  邢耀东韩川米宝会王树发米兴长米兴柱
  杨春泉宋纪生随仁常
  邢家寨邢灌东贾振东葛风信
  朱干
  洪沟店张西胜
  东夏村刘运涛
  丁家洪沟王兴林于洪三李炳文刘继友赵广玉徐传江乔玉基赵药亭聂学论徐传友
  魏家洪沟孙继高
  陈家洪沟李汉奎李桂富姜世安沙家洪沟王喜田张洪思张炳义尚泰柱
  水泉庄兴旺李其凯吴丰金周世信周仁柱周德义石灰官庄孙加安孙加恒南店子吴同德
  北店子石登泉白树茂羊西海孙凡林赵炳财
  南利家庄殷继滕
  西夏村丁守俭安宝庆张延雨南官庄李胜堂王乐孝西旺周继富周世政
  张家庄程胜高家怀韩继良奄上周继才关连坡李代增姜传祥张学臣吴兴科吴宝兴张玉安
  泉林庄周义学周永祥周广炳
  周义亮杨文礼
  季家庄张玉贵季连孟朱家埠万秀海
  东北集坡刘士河杨荣海杨德英
  (女)
  徐家官庄刘绍昌周义文
  西柏子坡郑玉法周继长周传功马继富
  夏家庄赵吉生
  曹庄周庆云时金安曹树德白峪店子尚行书尚洪泰陈兴洲大白峪贾成金王玉堂朱洪义前灌庄许元林王家店袁之茂杨员吉张振山陈宝弟陈悦等弭经林琵琶湾李绍德李绍义刘灿珩小官庄秦树连秦忠富东对臼刘廷锋朱长功朱长华李桂贞毕玉章郭玉界羊栏高相孟游合元
  满庄办事处
  黄家庄黄继正黄岱殿黄玉斗
  黄凤桐路晋明
  宿家庄王秀敬
  吴家官庄吴洪德吴乃常吴乃芳东牛南高建坦宋广庆高建信
  吴握友
  东牛中吴传常高建海高西会
  刘德芳刘汉臣
  东胡杨庆堂
  东牛北弭松岩弭景贵吴传贵
  赵玉章王风清卜相德孙家安阜刘洪祥龙门涧周传法宋广海泥沟李振海李振山韩玉俊
  马西友左玉常左玉路黄家林施永义李正修李伯贞宋家庄宋广泰东林吴握贤邹玉琼
  西林张节荣张需连刘相斗南留北刘敬富韩日宝韩兴齐北留张子恒
  辛庄杨广和
  南留南崔显钊李万众李士章
  王兴进
  南留中杜文成李志秋王瑞江杜正奎李志笃高德芳灌庄孙方德韩克义范正昌
  范继泰段英河孙方有路光富范继文王兴文李文信崔传宝范继任赵明正韩绪根
  姜家园侯玉禄
  南淳于郭有富刘广寅赵子祥滩清湾段成语张立泉卜相春
  吴兴仁张志刚
  中淳于宋其忠宋其秀张奎义
  宋继昂岳茂新卜心亭岳荣华
  满南郭印堂米玉清陈绍祥胡兰喜
  满北李德明李允义郑玉成曹家寨王兴常王瑞法李承业李炳芳房昭芳赵西海泉水湾董德学张景亭王登明北迎杨光亮东河北范明水燕化梅胜利马京振徐德富石玉常南迎孙永修杨德良李家大坡门杰三李绍孟李纪实李纪祯李纪存李自和周荣平张培成李纪勇漕河涯柴荣胜陈兆生明延德张培林辛润石陈玉昌姜兆军周茂泉明延更郭德汉杨文河姜廷茂郭德玉李承祥李连勇国友平
  肖家官庄高富海高富德尹承贵杨洪其尹承德韩帮正肖荣岳冯殿伦魏永庆陶家大坡李光振陶传志王家大坡王洪庆王心等侯志岭王京连侯绪茂
  刘家大坡王安程王安会刘光谦韩继信
  河口刘岱云张继桶刘继珍
  米振康尹永林
  苏家大坡苏传岭苏传连王心存苏兴银苏海河
  萨家庄王德富李传辰孙培芳华家岭王绪珍
  夏张办事处
  新河西李善文李元昌李介宝故县店张维刚于承河金殿右
  张继芳于德水郑子瑜下官庄李玉春周广祥石殿安王兆贵
  南故县曹传兴王树言尤广莹周家坡李京山王西义韩同全白金安王西让
  于家官庄王纪堂王瑞堂
  蒯沟周长义武延庆
  孙家况洞程继汉程继元
  李家况洞张继旺李广德
  罗家堂杜焕文刘金玉
  王士店王正荣华金栋王德常倪开山杨海岱华金富吴金山孙宝吉王炳伦宁家庄张传伦
  郭家小庄孙培祥郭善义郭儒亭无梁殿訾继泰孙兆富訾继宝徐茂寅訾继旺訾继华李兴文
  峦湾崖隋继岩
  鸡鸣返任建武王连长商学义王培仁
  裴家庄裴传谦徐玉琢郭方顺裴广水徐玉奎
  李家上章李其珠李长仲李祥山李延常李长水
  张家山头赵其印
  律家庄唐振成
  车家上章于印海
  河西上章李法德王长胜陈焕臣王廷奎李其文王士贞陈风武
  朱家庄杨桂仓尤万富林宪常马金生尤炳如
  孙家上章刘方顺裴广印
  平家官庄郑吉田郑庆明郑传祥郑新田王传明
  张家庄高金喜刘兴顺东城王金海肖家庄刘法瑞刘家庄郑和礼郑安增郑宪友
  朱传义朱传雨李介臣
  刘兴泉索延宝赵玉如
  夏张七一蔡西同陈继连王光水
  陈继生赵振生王子奎叶子真叶风川马士进崔平胜訾传海牛玉才陈传贤
  夏张五一范维治范正德范正喜范正刚范正义范正印次章胡洪贞郭纪宝
  南寨李传新
  大西牛王相林王风志王风来
  王风海王春峰王丙银刘方谟马兴林李玉水赵家店张金岭石玉贵赵西林
  石松亭赵洪其王日新张永杰
  后牛马纯杨赵金发刘明亮
  任学成鲁维正宋绍礼杨家坡吕风茂
  孔家庄陈贵善苏炳长
  马家店宋其瑞于庆元宋绍彬
  李长安王振义于乾昌
  赵传振
  郑家杭金光高刘成忠郑传学
  李金海
  贾家岗马怀珍马善明
  马家岗马厚忠
  杜家岗郑连章
  志坊郑玉宗郑玉朴
  郝家宅郑兴武于殿法吴涛
  于成海
  南寨张振明黄继发张洪典
  远振祥高华锋高修正
  高淑正尹祚正高明星
  韩家岗刘金胜韩玉元
  南白楼任西祥杨风才马安仁
  马安宝李法山高宗延
  徐长忠金全山马增云
  马俊清李传州马风清
  马时顺马顺华马伦清马安廷马安富马昌清任家小庄马长玉任西公任西夫陈家园陈金桂李家园李介松鲁家坊鲁延泉
  玄家楼肖思温玄绪申上王庄王哲茂王西武大王庄王国平
  道朗办事处
  玄庄玄振俭李善文道朗刘树生刘富贵大王王寅昌马连河李介星耿家庄陈风山
  下洼徐元泰王庆法
  西孙张柏堂张德彪张树堂
  孙厚章
  东孙孙传孝西张张炳尧张波郝兆宗鱼池东李志周玄绪山李宗孟
  玄绪刚
  鱼池西崔德汪张立水庞王展广泉解存秀埠子玄昌金核桃行马文秀北张张希言展家庄张怀亮薛家岭薛新安朱家峪朱安同
  北白楼程国栋刘泰功庞永林
  王淑更马芳泽刘文志刘泰华鲍振才
  李家庄秦衍富宋宪水王家堂陈学尧陈孝先房庄李其泉张玉喜
  镆镆山王淑训王秉信王秉正
  搬倒井高淑泉
  拉马洼史培城史培明
  离家庄刘庆富胡文汉
  二起楼肖思奎
  王庄王东周
  朱家洼朱明安
  朱家庄马兴文马传洪
  八楼赵玉法
  朱家洼马兴文马传洪
  黑水湾刘绍平周庆智梁纪海陈少增金光盈周明礼苏圣春田存兴田绪林田绪川吕振章
  池子崖施立冉李芳(女)
  双沟堤葛芳云葛永昌葛永元
  邹家峪邹长仁
  田家峪邹筱孟
  刘家店张广德
  粥店办事处
  小堰堤刘仲连刘承度刘承行田玉海李宝水贾兴林霍云生
  大堰堤刘承泰刘纪春吴传常六郎坟张纪珍宋广才张传喜下旺杨化臣
  小辛庄刘儒成刘玉圣
  重河霍振岭董林常
  大陡山马兴泰孟广仁苏荣秀石 = 申兆典申兆谟孟广友宋广禄
  黄草岭徐振声
  送驾庄程继亭
  卧牛石西北孙日功杨富章
  卧牛石西南杨洪江
  卧牛石河东王庆林王连堂王庆余王琪王连周卢永俊大桥李兴明
  芦家峪卢明延
  姜庄刘京清马舍生
  南王庄王纪柱
  孙家沟陈宝有刘广泰李连满
  王传义
  二十里埠金志安
  小官庄霍广山
  大官庄刘文林
  常家庄张玉田
  大佛寺庞兴奎
  曹家村张克荣张克玉张廷杰
  孟照堂
  李家庄吕振国赵吉水赵玉亮
  粥店村张兆岐赵树昌孙云江王正民
  前七里埠西刘义林刘清芳
  中七里埠刘忠林张德荣
  前七里埠东张殿义张殿林李全尧赵家林刘延康
  北黄侯西伦
  韩家岭韩信周
  天平店李长明
  御碑楼陈光松
  麻塔办事处
  范家庄崔义荣崔义让
  藕池郭兴田吴登禹
  大地张公生张复德张复浩张传明张继水张灿来张复才
  北麻塔赵和泉
  白云寺张灿洪朱玉山
  孟家庄王汝坤董家庄薛继岭薛继法张圣明西麻塔赵和春王炳洋
  三峪王金武
  李子峪常兴荣朱传海王仲洋
  王仲义
  木口峪程玉荣
  邵家庄吴乃荣
  高圈佟兆祥王兆新王文生
  赵平让
  红河赵焕东任辛胜
  曹家林张圣可李元等
  黄前张守宝刘安东
  大津口吴荣华
  沙岭陈昌
  大汶□办事处
  北西遥杨兴正苏日训韩茂俊
  王俊德高玉胜
  南西遥杨立田艾庆皋
  彭徐店王怀玉
  石家庄王宗臣
  前周家院张云华
  西大吴张法恩王士运王士贵韩润章张法刚张法耕张恒久贾广新贾济春王士忠魏章勤魏章俭北大吴孙兆兴
  东大吴刘承尧王子万刘兴昌
  刘承俭
  马庄东海子裴纪祥裴纪运马庄西海子裴玉珍裴广廷泉头官庄孔宪江徐官戚兆法王安法
  北苏王兆亮王广和王广德老宫官庄孙兆和
  双庙李广芹吕兴周周庆德坊子刘瑞美刘广木刘瑞年刘广尧杨兆岐刘纪辰
  薛家庄薛传荣薛宝兑薛加胜薛法稳李纪柱
  顺河庄周传茂殷纪林李纪水夏家马庄夏崇法夏广义柏子李万成潘治保陈松生申东侯汝友侯才水申西高明君张兆银袁灿府颜北王振海刘加英刘少钦颜南崔善增颜东宋洪富杨德胜孙家庙李道儒孙纪堂朱兆岭李培生李培德李道告李善城韩继廷李善魁朱广岭李培法
  大侯村侯继孟侯庆湖高化明东庄刘广振李荣田杨广坤郭家楼郭德军郭兴潘郭云栋郭兴凯郭云文郭培宗郭培增
  双杨店李本尚李恒同李效公王庄王元意李福田曹家庄赵庆和送驾庄马衍臣
  兴华卢方成卢希坡李惠军(女)东武家庄高玉有高秀峰
  和平卢炳南
  程家庄程学木程志强程志海程润炼程冠新程世福平家村平光福吴乃新吴握坤吴握良
  西界村圩赵景美刘长岭侯志岭西界村西圩马兴义白茂存白茂谦西界张立元戚继坤南苏陈希龙李连孝李长香前营沙显富唐立信白庆方白茂甲马宗方张风俊白安林马宗武白富居白安瑞白友金后营石延保王守城霍伯勤
  马广才
  董家庄侯启德房继河鄄延广
  齐传银侯礼文武玉连
  侯国选侯仁政侯立琴
  侯义深
  南戚马庄戚纪琢
  公家临汶朱明金公光友公元松公元富
  郝家石墙孙仁读
  刘家石墙李培武李善运
  杭家石墙杭振富
  扈家石墙张桂仁
  上泉白广章
  太平街逯吉根张乐乾
  朱家寨朱广众朱盛桐
  南李临汶李廷联
  东张临汶张广平张兆冉
  北李临汶李纪池
  西李临汶李方振
  西张张传夏
  吴家新庄彭德茂
  山西街周广居薛其梓
  西住办事处
  周全庄徐玉柱徐孝苏张夫林张夫深李均义侯芳英侯存富高兴岳张清友王来才高相训高相桐高杰
  金庄子杨金亭杨松亭杨锡田杨锡昌杨绍农
  肖庄侯培信侯培文侯衍松黑石埠程会岱周文德董家白峪董传红董长耕董富柱张业后
  程家白峪程钦俊程会程董长幸侯安胜
  磨山峪吴道品王传印
  西南望周继孝周继田于可倦于绍印于绍金于可坡蒋圣忠于绍仁于绍训王家庄郑希山
  东南望刘少兑刘加臣宋德昌涝坡李成法杨西保李昌富李昌科刘相泉刘西义李昌法
  北阳关蒋圣贤冯全根岳传径冯培洲
  邹家庄邹仁常都安秀邹仁义
  邹本尧李庆昌
  乡城南李其峰赵基宁
  乡城北郑龙光岳为朝赵吉温于文淳郑成段房村李元告李升冉周长义李润生周松张清林焦其刚李升炳
  东西住李烙荣李升岭侯芳山西西住李金李元满李万水李升地李元风李元昌李元春李长安李万良李元安
  东杨庄高法田褚正芳翟承元杨礼富杨志田
  西杨庄杨志星郑衍位郑继山郑传江杨礼尧杨礼棠杨义贵
  南腾村赵宗乾
  北腾村翟玉春贾振富赵恒芹董传高尹绪仁翟万杨翟现理翟现余翟相炳东良父一马宗后邹荣德东良父二郭秀水李义友郭传海朱胜祯李良后郑希泉西良父乔荣屯乔天柱北埠西郑相合郑茂轩郑城镇郑士德郑士忠
  北埠东郑希俊郑希斗郑希桥郑成可
  韩家寨韩焕豹高士林李振祥韩焕强高广利
  朱家庄高士元高士银高士芝夏宗海高传庭刘忠木高传春高荣祥邵字兴高子文刘向政夏继伟高士洪夏光寅夏荣河左保贵高荣河高士贵高士秋高士池高士伦夏广银高士会
  良庄办事处
  南宋葛培广
  茅茨一王洪起冯培东武道泉查中三侯培景王新瑞查传军武甲成冯国存武之凯李振才
  茅茨二姬长荣吴圣才蔡林皆马传富王圣山蔡林松茅茨三程中起高洪元程全炳李玉亭李玉甲王立斗程春田程春水程德祥董长清
  茅茨四王暂(女)王继柱王继志李西秋王新善王继亮薛北薛玉忠薛训护薛其木薛信文薛其关薛池文张建伦薛玉台薛训宜薛训德薛其汉薛训德薛南薛德孝薛厚文薛德功薛浩薛德刚薛玉喜薛宣
  黄石崖冯培良王继顺张召善白庙耿光贵张炳坤黄庆芳吴万生耿光成耿文平
  演武厅葛秀运葛秀武葛衍臣万振岩
  旺泉樊召海许加顺石楼赵建录朱立登良庄一张志祥李昌垒李昌岳李昌纯李昌恩庞德友李禄昌李太民王胜洲时全艮颜承新张召本李平敦张召善李昌雨时义三李安深
  良庄二李志善李节平李炳宽李朴平芦木贤李恒川李恒建
  良庄三李升平李丙师李丙寅张庆近高圣文张西坤李昌文李昌硕孙兆海娄圣勤张佃响高圣武张庆珠李恒见张庆秀张庆喜
  良庄四杨存德徐恩文孙兆昌褚正良赵吉伦褚光皆张学川杨正良张召金西良庄张清荣陈树吾张树棠付德信张清修陈文业邵理颜张清芬赵方新张庆汉张清平刘相峰陈尚星张建翠陈炳亭赵方读赵方千陈炳兰陈文油陈树柳张重官庄刘加孝赵允良八里庄李玉明许崇起陈家宣洛陈玉刚陈玉龙陈乃栋孙家宣洛孙永正孙永水侯家宣洛刘仁友
  房家宣洛高传法高士田房恒立房汝洲高士贞房元领高培亮高传印房恒保房恒安高士圣房庆丰张庆恒员外庄张兆安李忠泉张夫义
  山阳一孔祥富程宗伦张亮德高传坤蒋乐祥孙德传
  张西富耿文江梁东大凤凰杨东亮辛夫义梁传英
  孔现和秦兴富张玉德赵中法李恒温赵允椅
  梁京堂赵允翠赵允湖赵允金
  山阳二高相言王保玲邵吉富王运敬赵允言杨金顺
  高元其王西功高炳圣辛夫举
  宋继刚宋继孟高炳石北宋张茂页张茂正李怀禄
  高相坤耿文亮王怀议李振存张志贵
  高炳霞东延东张富生
  山阳三王秀全程夫珠程宗仁大延东李振金
  程夫孔梁建田程建
  梁建训程焕文家庭地址不详的革命烈士
  山阳四张丙信王保贤王启岭武松赵松云葛传厚梁宝才
  孔台伍陈庆林吴西汉王加宾齐河顺胡光风李玉江
  郁圣五吴元林郁绪平刘尚高董健文张志坚王光德
  新庄程金石程夫香王维新
  高胡庄高相新梁文远王希功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国璧
相关人物
孙继宽
相关人物
张杰
相关人物
李正华
相关人物
张子云
相关人物
石坚
相关人物
贾广印
相关人物
马霄云
相关人物
黄继泰
相关人物
刘孝忠
相关人物
张云华
相关人物
张文阳
相关人物
李兆泉
相关人物
张廷家
相关人物
吴瑜
相关人物
马宗厚
相关人物
丁兆成
相关人物
张涌涛
相关人物
高英
相关人物
向禹
相关人物
马守愚
相关人物
邱士长
相关人物
江衍坤
相关人物
柳下惠
相关人物
王章
相关人物
于禁
相关人物
石介
相关人物
孙复
相关人物
胡瑗
相关人物
党怀英
相关人物
刘二祖
相关人物
萧大亨
相关人物
李汝桂
相关人物
宋焘
相关人物
王楫
相关人物
傅振邦
相关人物
张所存
相关人物
赵弘文
相关人物
施天裔
相关人物
张迎芳
相关人物
赵国麟
相关人物
徐志定
相关人物
姜桂松
相关人物
聂鈫
相关人物
米希夷
相关人物
徐宗干
相关人物
王建寅
相关人物
王建成
相关人物
曹钟彝
相关人物
艾汪
相关人物
毛澂
相关人物
高莲溪
相关人物
朱承恩
相关人物
朱锡庚
相关人物
冯汝骥
相关人物
王仲修
相关人物
王价藩
相关人物
孙传芳
相关人物
远静沧
相关人物
洪涛
相关人物
吕世隆
相关人物
张殿忠
相关人物
朱玉淦
相关人物
王华
相关人物
程若晓
相关人物
宋鸣时
相关人物
鲁宝琪
相关人物
薛浩
相关人物
王连儒
相关人物
高明鉴
相关人物
范明枢
相关人物
高宗岳
相关人物
侯英
相关人物
吕梓生
相关人物
江衍红
相关人物
张纪珍
相关人物
王次通
相关人物
夏振秋
相关人物
杨福同
相关人物
赵新儒
相关人物
敬奠瀛
相关人物
卢杰
相关人物
赵笃生
相关人物
夏辅仁
相关人物
侯逸民
相关人物
王逢寅
相关人物
马伯声
相关人物
程照轩
相关人物
邹筱孟
相关人物
王士栋
相关人物
唐立信
相关人物
王耀武
相关人物
卢福坦
相关人物
高田霖
相关人物
尚士廉
相关人物
洒海秋
相关人物
徐瑞祥
相关人物
刘承钊
相关人物
于秀泉
相关人物
李培孟
相关人物
张仁庵
相关人物
李介民
相关人物
田辉
相关人物
王曰伦
相关人物
张德平
相关人物
燕遇明
相关人物
程鹏
相关人物
王㧑卿
相关人物
徐晃
相关人物
常树人
相关人物
刘建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山东河务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