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84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语音
分类号: H115.2
页数: 5
页码: 611-615
摘要: 泰安方言语音还有境內地域间的差异,如范镇、下港和崅峪东北有莱芜语音;崅峪东南部有新泰语音;道郎西部有肥城语音;麻塔北部有历城语音;大汶口沿汶河一带有宁阳北部语音。
关键词: 泰安市 语音

内容

第一节声 母
  泰安方言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的 差异大致如下:
  1、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泰安方言还 多一个舌根鼻音声母⑷〕。在方言中,〔射声 母与单韵母〔X〕、复韵母CaiMauKouX鼻韵 母〔an]〔en〕相拼成音。举例如下:
  6、普通话CtsXts,〕〔s〕声母与某些合口 呼韵母相拼的音节,方言读成〔坨〕〔埠,〕@〕 声母。这一特点在大汶口及西住、良庄一带较 明显。
  第二节韵 母
  方言在韵母的发音上,有的欠准确,如 〔an〕发成〔&〕;有的又将单韵母发成复韵母, 如〔。〕多发成〔uoj;有的又将复韵母发成单 韵母。如:〔ei〕发成〔X〕。
  1、方言中读〔iai〕的韵母,普通话则读 Cie)0 如:
  方言 例字 普通话
  3、方言中有些〔A〕韵母的字,普通话则
  6、方言中的韵母〔ei〕用得也很多,〔e订与 〔t〕〔k〕〔k,〕相拼时,普通话实则是〔X〕与〔t〕 CkXk^相拼,〔ei ]与如〕〔Q相拼时,普 通话中则是〔10与〔ts〕〔ts 'J〔s〕相拼和〔ai〕与10、方言把韵母〔y“读成〔uo〕。
  泰安方言与普通话一样,有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但各调类的调值与普通 话均有差异,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 调值依次为55、35、214、51,方言则依次为 213、42、55、21。
  阴平:如“中”,普通话是高平调.声调高 而平,方言却起点稍低,为降升调。
  阳平:如“华”,普通话是高升调,方言却 为中降调,由半高降至半低。
  上声:如“伟”,普通话是降升调,方言是 高平调。
  去声:如“大”,普通话是高降低,方言降 幅较小,动程较短泰安方言与普通话调值对照
  第四节音 变
  泰安方言的某些音变现象显示岀一定的 地方特点,有些字在地名或其他语言环境中 发生变读。如“港”本读〔kaQ,在地名“下港” 中变读为〔唤〕,“粥”本读〔t$ou〕,在地名 “粥店冲读〔3〕,“暖”本读〔nuan〕,但在“暖 和”中变读为〔na①。“ 了”本读〔b〕,但在“你 看见了吗? ”等句式中,变读为〔皿〕(轻声)。
  “牛”本读〔niou〕,但在“他姓牛”中变读为 〔you〕。
  音变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些普通话中不 儿化的词语,泰安话中则儿化了。如“声调 儿”、“几何儿”、“慢儿慢儿”。Car)Xar)KugD3 个韵母儿化时,均丢掉鼻音韵尾,成为〔A〕 〔0.如“糠”本读〔k 'a“,儿化后为〔k° “坑”本读〔k閔〕,儿化后为〔k Or〕。“虫”本读 Ctg '吨〕,儿化后为〔t§ 'uoer J 。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