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编 方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846
颗粒名称: 第三十一编 方言
分类号: H175.2
页数: 14
页码: 611-624
摘要: 泰安方言,属鲁西南方言齐方言区,声韵系统与普通话相比有不少差异,声调与普通话调类相同,调值却不尽相同。音变现象也显示岀一定的地方色彩。方言词汇丰富。语法规则与普 通话岀入不大,但也有若干小的差异。
关键词: 泰安市 方言

内容

泰安方言,属鲁西南方言齐方言区,声韵系统与普通话相比有不少差异,声调与普通话调类相同,调值却不尽相同。音变现象也显示岀一定的地方色彩。方言词汇丰富。语法规则与普 通话岀入不大,但也有若干小的差异。
  泰安方言语音还有境內地域间的差异,如范镇、下港和崅峪东北有莱芜语音;崅峪东南部 有新泰语音;道郎西部有肥城语音;麻塔北部有历城语音;大汶口沿汶河一带有宁阳北部语音。 年轻人中带舌根鼻音声母的人数明显比老年人少。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泰安经济 的开放发展,学用普通话者越来越多。
  第一节声 母
  泰安方言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的 差异大致如下:
  1、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泰安方言还 多一个舌根鼻音声母⑷〕。在方言中,〔射声 母与单韵母〔X〕、复韵母CaiMauKouX鼻韵 母〔an]〔en〕相拼成音。举例如下:
  第一章语 音
  2、普通话中的〔&〕声母字,方言中部分
  613
  6、普通话CtsXts,〕〔s〕声母与某些合口 呼韵母相拼的音节,方言读成〔坨〕〔埠,〕@〕 声母。这一特点在大汶口及西住、良庄一带较 明显。
  第二节韵 母
  方言在韵母的发音上,有的欠准确,如 〔an〕发成〔&〕;有的又将单韵母发成复韵母, 如〔。〕多发成〔uoj;有的又将复韵母发成单 韵母。如:〔ei〕发成〔X〕。
  1、方言中读〔iai〕的韵母,普通话则读 Cie)0 如:
  方言 例字 普通话
  3、方言中有些〔A〕韵母的字,普通话则
  6、方言中的韵母〔ei〕用得也很多,〔e订与 〔t〕〔k〕〔k,〕相拼时,普通话实则是〔X〕与〔t〕 CkXk^相拼,〔ei ]与如〕〔Q相拼时,普 通话中则是〔10与〔ts〕〔ts 'J〔s〕相拼和〔ai〕与614
  第三十一编方 言
  10、方言把韵母〔y“读成〔uo〕。
  泰安方言与普通话一样,有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但各调类的调值与普通 话均有差异,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 调值依次为55、35、214、51,方言则依次为 213、42、55、21。
  阴平:如“中”,普通话是高平调.声调高 而平,方言却起点稍低,为降升调。
  阳平:如“华”,普通话是高升调,方言却 为中降调,由半高降至半低。
  上声:如“伟”,普通话是降升调,方言是 高平调。
  去声:如“大”,普通话是高降低,方言降 幅较小,动程较短泰安方言与普通话调值对照
  第四节音 变
  泰安方言的某些音变现象显示岀一定的 地方特点,有些字在地名或其他语言环境中 发生变读。如“港”本读〔kaQ,在地名“下港” 中变读为〔唤〕,“粥”本读〔t$ou〕,在地名 “粥店冲读〔3〕,“暖”本读〔nuan〕,但在“暖 和”中变读为〔na①。“ 了”本读〔b〕,但在“你 看见了吗? ”等句式中,变读为〔皿〕(轻声)。
  “牛”本读〔niou〕,但在“他姓牛”中变读为 〔you〕。
  音变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些普通话中不 儿化的词语,泰安话中则儿化了。如“声调 儿”、“几何儿”、“慢儿慢儿”。Car)Xar)KugD3 个韵母儿化时,均丢掉鼻音韵尾,成为〔A〕 〔0.如“糠”本读〔k 'a“,儿化后为〔k° “坑”本读〔k閔〕,儿化后为〔k Or〕。“虫”本读 Ctg '吨〕,儿化后为〔t§ 'uoer J 。
  第二章词 汇
  泰安方言词汇丰富生动,人们在实践活 含蓄、生动的歇后语,但有些方言词语却常使
  动中,创造和积累了很多谚语及婉转、诙谐、 外地人感到困惑。择录如下。
  第一节一般词汇
  每条词语先列泰安话,破折号后是普通
  天地时
  老爷爷儿——太阳 月奶奶一月亮 扫帚星——慧星 贼星——流星 刮啦——霹雳 打闪--闪电
  火烧云一一晚霞 拔子——冰雹 冻冻--冰
  年时——去年 过年——明年 今门儿——今天 明儿--明天
  过明儿--后天
  夜儿里--昨天
  前儿里一前天 头响午——上午 响午——中午 过响午——下午 哄上一晚上 每儿霎——过去或以前 一霎儿---会儿
  老时节——很久 忽的一突然 大进——大月 小进——小月 五端〔tA〕午——端午节 多咱一什么时候
  称谓
  达达——父亲
  娘——母亲 兄弟——弟弟 妮子、妮儿——闺女 大爷——伯父 老爷一一外祖父 姥娘--外祖母
  公母俩——夫妻俩 小叔子——丈夫的弟弟 大舅子一妻子的哥哥 小舅子一一妻子的弟弟 两乔——连襟 公公——公爹 婆婆——丈夫的母亲 小厮——男孩 半吊子——少心眼的人 残〔tg'ai〕坏——残疾 羊羔子风一一羊角风
  痫巴——腐子 歪啦--跛腿、跛脚
  结巴——口吃
  人事动作行为
  烦恶〔U〕-讨厌
  恼的慌——烦恼 草鸡--认输
  心思不着、没心思着一料想不到 没过〔kD睬、没耳会一没注意、不经
  胡弄、点划、玩人一欺骗人 糟踏人一一奚落人 聲眼子——固执已见的人 牛劲一认死理 败坏——说人坏话 过日子——节俭 不得腔——生小病 当不住一也许、可能 烧包、胀外一呈能 蹶人、卷人一骂人各没〔mo〕声 —— 别支声 糊儿马约、稀两哈呼——马虎 毗啦--训斥
  离巴——外行 甭家——不用 埋太——脏 穷定——吹呼、耍贫嘴 琐--调皮
  冒英——不知轻重 猛事惊——很突然 旺香 好、健康 阿砸——后悔、窝囊 不须尔——没注意 二乎一一犹豫 爆仗——鞭炮 拇量——估量 转遭儿——周围 踢惜——饮食格外照顾 小家子饭——专门做的好饭 迂磨——拖拉、磨蹭 腻歪——不干脆 月脸盖--额头
  脖儿梗——脖子 眼眨毛——睫毛 耳碎——耳屎 扒说——数落、批评 咋呼——叫喊 白讥——瞪眼 胡弄穷 凑付、应付 告讼 背后说人 敛伙--收集
  捆痒——搔痒 鼓捣、捣鼓、拾抱、拾围——收拾或整理 拔喳一翻动、攀登 收烟——吸烟 虾腰——弯腰 娇待 娇惯 做〔tsou〕势-装腔作势
  差不离——差不多 不语信一不相信 圆成一一说合、调解 截就--迁就
  不罗罗一一不乐意、不搭理 歪伙--拖延时间
  瞭瞭——看看 扒瞎——说谎 上坡——下地 拉呱儿——闲谈、讲故事 破闷儿——猜谜语 挑怂——唆使 该帐——欠帐 厚实一一富裕 艰窘——贫困 红公事一一婚事 白公事——丧事 送柬——旧式送定婚帖 拉巴——扶养或帮助 红炉——打铁炉 藏猫收——捉迷藏 丧闷--训斥
  口(方言读上声)一一皮气爆燥不讲理 拗--固执
  嘎巴一一污垢 崖〔ya订头一陡坡 生术——铁锈 歇起——休息 搁不少的——舍不得 饥困——饿
  饮食服饰炊事
  卷子——长形馒头
  包子——水饺
  糊豆--粥
  香油果子——油条 掀酒——斟酒618
  第三十一编方 言
  果子油——花生油 棉条--被单
  裤衩子一一短裤 褂衩——短褂 铺衬——碎布块 布凄里儿——碎布条 围脖——围巾 兜枕一一枕头 褓子——尿布
  房舍器物
  天井——院子
  当门一一房屋内地面 虚棚一顶棚 箔帐子——篱笆 栏——牲畜圈
  毛子、屎毛眼子 —— 厕所 桧子——糙糊 大油——猪油 坚角——地基 饭屋--伙房
  筲——水桶 簸篮子——夢筐 交叉子一一马夹子 车辂轮儿——车轮 巴棍--木棍
  钩担一两头有挂钩的扁担 担子——扁担 灶毒——烟筒 锅门脸一一炉口
  畜禽鸟虫
  扒牯、键子 —— 公牛
  悖牛——母牛 臊虎——公羊 叫驴一公驴 草驴一母驴
  鹑鸽——鸽子
  黑老鹊一一乌鸦
  长尾巴狼子——灰喜鹊 野雀——花喜鹊 盐片呼子、棉棉呼子——蝙蝠 蛤〔X。蟆 —— 青蛙 节瞭——蝉 节瞭鬼——蝉幼虫 蛾郎蛛子一蜘蛛 蚁羊——蚂蚁 刀螂——螳螂 岫蜒——螟蚣 蚂蚱——蝗虫 参打木子一一啄木鸟 夜猫子——猫头鹰 小虫子——麻雀 蝎虎子——壁虎 乖子—— 蜓蜓——青蜓 曲里船——蚯蚓 蜜虫子——妍虫 蛇虫律子——蜥蜴 花花--猫
  黄鼬--黄鼠狼
  皮子——狐狸 少马夹——尖头蝗虫 疥蛤蟆——蟾赊 泞狗——泥鍬 波拉岫子——蜗牛 长虫——蛇
  其它
  分生——繁殖 扑拉一分麋 门筋——理解偏了或想不开 地蛋——土豆 格拉拜——膝盖 疤啦一伤疤 芋头——地瓜麻绳子菜——马齿觅
  第二节模糊词汇
  泰安方言中常用一些模糊词语。例如: “媳妇”这个词儿,公公、婆婆都称“俺媳妇(儿 媳)如何如何”,丈夫也称“俺媳妇如何如何”。 “媳妇”便是个模糊语。再如“爷们儿”、“爷俩 儿” ,父子间称“爷们儿”、“爷俩儿”,叔侄间、 舅与外甥间、姑夫姨夫与外甥间也称“爷们 儿”、“爷俩儿”。在关系称谓上还有些模糊语。 如“老爷”.小辈称祖父的平辈都为“老爷”,而 称外祖父也是“老爷”。
  第三节熟 语
  一、谚 语
  气象时令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
  琉璃拉巴(冰溜)尺半长,不收麦子收高
  粱。
  今年麦盖三床被(雪),来年枕着馍馍睡。 涝伏头,旱伏尾。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里连阴吃饱饭。
  泰山戴帽(山顶上有云),干活的睡觉(有 雨);
  泰山扎腰(半山腰有云雾),干活的心焦 (无雨)。
  白云飘上泰山尖,晒上衣裳刹时干。 黑云下了泰山腰,满坡庄稼别再浇。
  先下牛毛(牛毛雨)没有雨,后下牛毛不 晴天。
  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旱刮东南(风)不下雨,涝刮西北不晴天。
  蛙声压倒狗叫,一场大雨准到。
  半夜鸡窝吵闹,大雨就要来到。
  缸穿裙(缸外浸水),大雨淋。
  岀门看见蜜蜂游,灶底无柴别犯愁(晴
  天)。
  蟋蟀夜夜欢唱,农夫准备把旱抗。 冷雨热雪,十雾九晴。
  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 初二十五下,半月雨淋淋。
  早哇(一种鸟鸣)阴,晚哇晴,半夜的哇声 撑不到明(有雨)。
  大旱不过五月二十七(农历)。
  东南风不倒,不要嫌雨小。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春打六九头。
  过了寒食,还冷十日。
  腊七腊八,冻死叫花。
  夏至东南风,遍地是水坑。
  蛤蟆打哇哇,六十天吃疙瘩(一种面食)。 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
  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溜线。
  一九二九不岀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扇〔2“ ; 八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坡里吃。 四风刮对头,雨水满地流。
  初二初三月芽儿钻;
  二十二三,月岀正南;
  二十八九,月亮岀来肘一肘。 夏至十八天,冬至当日回。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七月十五红鼻枣,八月十五打罢了。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金钢钻。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一九一场雪,打的粮食没处搁。
  云似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伏夜星星稠,明日晒死牛。
  农事七十二行,庄稼为王。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参(方言读gin〕音)门儿晌,把麦構。 麦过芒种谷立秋,豆到白露使镰钩。 豆子入了伏,打着有和无。
  春地如翻饼,秋地如淘井(耕地)。 地里没有粪,等于瞎胡混(施肥)。 扫帚响,粪堆长。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哄地皮一时,地哄肚皮一年。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头伏萝卜,二伏养,三伏沿上栽白菜。 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 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棉花转开身,一棵摘十斤。 谷要稀麦要稠,芝麻地卧开牛。
  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冻冻(冰)响,白菜长。
  三分种,七分管,人勤地不懒。
  立冬拔萝卜,小雪铲白菜,大雪割菠菜。 社会
  理服泰山倒。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货问三家,不离巴。
  不懂装懂,一辈子饭桶。
  歪戴帽子踏拉鞋,看样不是庄稼孩儿。 上梁不正下梁歪,脚不正鞋歪歪。
  父子分居,财物各别。 天晴不修屋,有雨抱头哭。
  是猫就逼鼠。
  坑骗偷盗做(读〔tsou〕)的妙,街坊邻居 都知道。
  吃不穷,喝不穷,盘算不到就受穷。
  冻闲人,饿馋人。
  越闲越懒,越吃越馋。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活到老,学到老,八十岁上还学巧。
  不到八十八,别笑瘸和瞎。
  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
  年轻不学好,老来吃不饱。
  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上甜。
  二、歇后语
  砂锅砸蒜---锤子买卖。
  枣核(读Xu)子解板儿——没拉头。
  小葱拌豆腐----青(清)二白。
  黑老鹊趴到猪脏上——光看见人家黑. 看不见自己黑。
  扛着牌坊卖肉一一大架子。
  疥蛤蟆过门槛子——蹲碇栽脸。
  粮食市里摆手一不汆。
  月亮不叫月亮 —— 大星(兴)。
  阴天晒被子一白搭。
  疥蛤蟆长毛一一另一户儿(改样的)。
  牝牛的耳朵——离角(读CtqiAJX家) 近。
  窗户棣子里吹剌叭——鸣(名)声在外。
  石光梁上構豆子——愣种
  中军帐的蛤蟆-——干鼓肚。
  高梁地里打伞——撑不开。
  灶王爷唱戏——胡闹锅台。
  大年五更(读〔坨句〕)里吃包子一没 外人。
  裁缝掉剪子一光剩尺(吃)了。
  卖了秫秸买杆草(谷秸)一越倒蹬越 短。
  第三章语 法
  泰安方言语法与普通话大同小异,但也 有些特殊现象。
  第一节词 法
  一、代词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单数、复数常用“俺 (读〔nan〕)”、“咱”表示,第二人称单数,复数 常用“您”表示。表单数或表复数由语言环境 而定。
  如:甲:小李,不去跳舞吗?
  乙:僅不去。(第一人称单数)
  甲:这次你几个跑的成绩都很好,有 什么窍门儿?(第二人称复数)
  乙:俺平常就很注意锻炼。(第一人称 复数°)
  甲:常书记,把咱也吸收进去吧?(第 一人称单数)
  乙:那好,咱支部里正缺个文艺骨干 呢!(第一人称复数)
  2、指示代词“这里”、“那里”常说成“这窝 儿”、“那窝儿”。如“杯子在这儿没在那儿”。说 成“杯子在这窝儿没在那窝儿”。
  代词“这”、“那”除用作主语外,泰安话还 用作宾语,并且受数量词的限制。如:“他给了 一个这”、“我拿了一个那。”
  3、疑问代词“什么时候”说“多咱”,“什 么”说“么”。如:“什么时候来?”说成“你多咱 来?”、“这是个什么?”说成“这是个么?”
  4、助词“么”泰安话也常用作一般代词, 作陈述句的宾语。如:“你带着点儿钱,饿了好 买点儿么吃。”另外,“么”在泰安话中常受形 容词或其他代词的修饰或限制。如:“这个东
  西可是个好么啊!”
  二、量词
  1、泰安话中量词“个”用得较多。如:“一 个褂子”、“一个鸡"、“一个猫"、“一个狗”。
  但在“个”与“四、五、六、七、九、十”等数 组成词组时,常把“个”代之以“啊”。如:“他吃 了四个馒头”说成“他吃了四啊馒头。”
  2、特殊量词“行”,读去声,“层”的意思。 如:“一行土”、“一行皮儿”。“盼儿”,即一段时 间。如“干了一盼儿话”、“歇了一大盼儿”。 “辂轮儿”,即圆柱体的一截儿。如“一辂轮儿 萝卜”、“一牯轮儿木头。”挺儿”,即等分。如 “三挺儿用了两挺儿。"“页子”,即倍数的意 思。如“这次用的墨水顶上一次的三页子还 多。”
  三、数词
  泰安话常用带“来”、“拉”、“浪当”的概 数,指小于或等于整数。如:二十来岁,是指十 七八岁、二十岁。三十浪当岁,是指二十七八 岁、三十岁。或表达其他事物,如十拉斤,是指 八九斤、十斤。二十浪当斤,是指十八九斤、二 十斤。
  四、能愿动词
  泰安话常用“待”表示“想”、“要”的意思, 如:“你待吃点儿么?"、“你待干么去? ”。
  五、程度副词
  1、程度副词“很”、“非常”的同义词,方言 常用岗、崩、棱、乔、些、焦、希、踢表示。如岗: 岗好、岗漂亮、岗好看、岗浑、岗稠;崩:崩脆、 崩甜;棱:棱好、棱脆、棱快;乔:乔冷、乔热、乔622
  第三十--编方 言
  冻得慌、乔逊、乔疼、乔苦、乔酸;些:些好、些 甜、些漂亮;焦:焦干、焦酸、焦黄、焦软、焦绿、 焦兰;踢:踢滑、踢圆;稀:稀甜、稀好、稀香。
  与形容词固定配搭的程度副词更是丰富 多彩。如、湛绿、彤红、挺硬、囊湿、香干、溜酸、 溜滑、籬咸、睁明、睁白、乎辣、剔亮、生疼、虚 青、峻紫、竣不拉黑、踢溜圆、反物热。
  2、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前面加“精”的 形式,多用于消极形容词。如精细细、精矮矮、 精薄薄、精短短、精瘦瘦、精少少。
  六、拟声词
  泰安话常用拟声词,使语言形象化、音响 化。如说一个人边咳嗽着边说话,就说“你咳 (客儿)啊呛地干么?说一人对另一个人说 话不服气,表示讽刺,反对他的态度,就说“你 毗儿啊啮儿地干么?”;说一个人是坐火车来 泰安城的,就说“他抗当抗当地坐着火车就 来了”。
  七、词类活用
  泰安方言有名词活用为副词的现象,如 “狗窜”、“狗拾包”、“狗咋呼"、"狗嘶咬”、“狗 颠儿”、“狼窜”、“狼咋呼"、“狼嚎”、“狗蓑衣” 等。
  第二节句 法
  一、各种表示法
  1、补语表示法普通话处所补语与动词 谓语间常用介词“在”连接,泰安话多用“了” (读〔Lzu〕)连接。如:“掉在河里了!”说成“掉 了河里咧!”
  普通话程度补语与动词、形容词间常用 结构助词“得"连接,这种情况,泰安话均用 “的"(〔ti〕的轻声)。如:“糟的很!”“你的字儿 写的不孬!”、“他长的挺漂亮!"
  2、比较句普通话说“甲不如乙”,泰安 话常把“不如”说成“不跟”。如:“俺不跟您 好”、"你不跟他高”、“这支笔不跟那一支好 使”。普通话中的比较语,泰安话常说成“强 似”或“强起”。如:“这笔强似那支笔。”,“日子 一年强起一年。”
  3、“把”字句普通话中介词“把”主要是 介引出动作的处置对象,如:“他把杯子打坏 了。”泰安话还兼有介词“从”的用法,如:“他 把办公室里来。”、“这个本儿是把百货里买 的。”
  4、反复问句普通话反复问句常说“好 不好?"、“是不是?”、“行不行?"、“熟不熟?”, 泰安话多说成“好了吧?”、“是啊吧? ”、“行啊 吧?"、“熟了吧? ”。
  5、复句中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普通 话常用“不但……而且……”,泰安话则常用 “不光……还……”,如:“不光自己学好,还帮 助别人学好。”
  6、复句中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未定 性选择的关联词,普通话常用“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泰安话则常用 “不就……不就……”。如:“不就明天写,不就 后天写。”、“不就用圆珠笔写,不就用钢笔 写。”
  既定性选择的关联词语,普通话常用“与 其……不如……”,泰安话则常用“要是…… 不跟”。如:“要是你去,还不跟我去哩!”
  7、复句中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普通 话常用“如果……就……”,泰安话则常用“要 不是……那可就……",如:“要不是你参加的 话,那可就麻烦了。”
  8、合成词中插上别的成分,或表示否定 意思,或加强肯定意思如“管什么用”、“干 什么活”、“成什么功”、“服什么务”、“觉什么 悟”、“第了 一咧”、“领了先咧”、“得了奖咧”、 “要什么好哎"、“捣什么乱”、“调什么皮”。
  9、肯定式的疑问句表示否定如“你问第三十一编方 言
  623
  我,我知道啊? ”实际则是我不知道。“你和我 借钱,我有吗?”,实际则是我没钱。
  10、独语句泰安话常用独语句。如:“敢 自足呢!”、“那可不! ”、“原是噢!”、“打了个兔 子掖腰里咧!"、“趁早!(去那里干么?不 去。)”、“我那娘人家,(你穿的真漂亮啊!)。”
  二、语序
  1、个别固定组合中副词“不”的位置,泰 安话与普通话不同。如:“不知道",泰安话说 成“知不道”。
  2、有些固定组合中副词“很”说成“乔”、 “棱”,位置也与普通话不同。如:“牙很疼”、 “脚很冷”,泰安话则说成“乔牙疼”、“乔脚 冷”。
  3、泰安方言中带双宾语的动词后面的助 词“了”,常置于宾语后面。如:“我给他了十块 钱。”
  4、泰安方言某些句子成分可以后置,常 有主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的情形。主语后置的 如:“做(读CtsouB么去(读〔坨“)你?”、“还 知不道哩我。”状语后置的如:“没吃饭哩 还。"、“打起来了又!”
  5、普通话单音节动词重叠带宾语的格 式,在泰安方言中表达为“动+宾+动”的格 式。如:“问他问"、“叫我叫”、“等我等”。
  6、普通话动词同时带宾语和补语的格式 为“动+补+宾",泰安方言则表达为“动+宾 +补”的格式。如:“下雨开了。"、“演电影开 了。”有惊讶之意。
  三、句法例句
  下面列举泰安常用句法,每条例句先列 泰安方言说法,破折号后是普通话说法。
  你上哪去?我上泰安。——你到哪儿去, 我去泰安。
  待这窝儿,没待那窝儿。一在这儿,没 在那儿。
  忒(读〔t'ui〕)少咧,怎(读CtgagB少不行 ——太少了,这么少不行。
  提动了(读〔5〕)吧?——提得动吗?
  你说给他一你告诉他。
  我等一霎儿再去一我等一会儿再去。
  我叫他数量了一顿——我被他批评了一 顿。
  他上过北京——他到过北京。
  了不敌咧!一不得了啦!
  一麻儿说着(读一麻儿干一边 说边干。
  要是刮风,你就甭去咧。——如 果刮风,你就不要去了。
  怎(读CtgegB好看啊! ——真好看!
  他打小儿(或说起小儿)就很听话——他 从小就很听话。
  他给你说么儿来?——他对你说了些什 么?
  他和你般高。 他和你同样高。
  这俩尺子般长——这两把尺子同样长。
  你呆办公室里干么儿来?一你在办公 室里干什么来?
  天都多大晚儿咧,你还不快家走一天 已经这么晚了,你还不快回家。
  不早咧,麻利地上班儿去吧——不早了, 赶快上班去吧。
  说么我也得去,你去不去俺不管——无 论如何我也要去,你去不去我不管。
  越写越不待写咧——越写越不想写了。
  你那嘴笨的和那棉裤腰样,你就(读 〔tou〕)说过他了(读Clan3)——你的嘴那么 笨,你能说过他吗?
  这个袋子里能着(读CtguoB多少粮 食?——这条袋子里装不了多少粮食。
  不光叫你写初稿,还得叫你抄清 哩! ——不仅叫你写初稿,而且你要抄清。
  他真遇磨啊,怎(读〔t西小)时节才来到 呢!——他真拖拉呀,这么长时间才来到呢!
  他真不是那一户儿呀,弄(读CnerjD)的 这窝儿怎(读脏!一一他不是干净 人,搞得这地方这么脏。
  忙的她连饭也顾不的吃咧——忙得她饭 也顾不上吃了。
  他早就(读〔tou〕)消票子咧!一一他早 就泄气了。
  你走可(读〔k'Y〕)叫我叫。一你走时 叫叫我。
  你爱去(读〔坨'i〕)不去,反正我得 去。——不论你去不去,我一定要去。
  他可粘糊儿咧,罗罗起来就(读〔tou〕)没 头儿。一他可不干脆了,说起来没完没了。
  这回儿可上你那当咧,打这可也不信你
  的咧——这次上你的当了,以后再也不相信 你了。
  我巴不能地这就(读〔tou〕)上北京—— 我恨不能的现在就去北京。
  你看烧包儿的他哟,恨不能地连自己姓 么儿都忘咧——你看他得意忘形的样子,甚 至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
  我不上您家去(读〔坨‘订)咧,省里再麻 烦您 我不去你家了,免得麻烦你。
  你打等着(读〔览订)给俺改好散咧,省里 还得再费我事一一你干脆给我改好吧,免得 我再费事。
  他不大来——他不经常来。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