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780
颗粒名称: 第七章 教师
分类号: G451.52
页数: 6
页码: 527-532
摘要: 幼儿教师民国时期,县立第一小学和 德贞女中、育英中学附设专职教师1人。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农村集体办的 幼儿园一轰而起,临时凑集教师2343人,但 大多数不合格,随后进行了整顿。
关键词: 教师 教师队伍

内容

幼儿教师民国时期,县立第一小学和 德贞女中、育英中学附设专职教师1人。
  1952年,商业幼儿园配备教师12人。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农村集体办的 幼儿园一轰而起,临时凑集教师2343人,但 大多数不合格,随后进行了整顿。1976年有 教师462人。1984年发展到577人,其中厂 矿企事业单位34人,多是幼儿师范毕业生, 少数是从职工中选拔的;农村集体办园教师 543人,由农村知识青年担任。
  小学教师1912年,有初等小学教师 280人,职员261人;高等小学教师40人,职 员13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 师一部分是乡村原有教师,一部分是从在乡 知识分子和机关团体干部中选任的。
  建国后,小学教师队伍不断发展。1949 年全县有小学教师779人,其中民办75人。 1958年发展到3375人,其中民办1459人。 1975年增至7549人,其中民办5093人。 1952年以前,教师来源主要由群众推荐,或 从原有教师和知识分子中选拔。此后,历年有
  师范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1984年,全市 共有小学教师7587人,其中民办教师5430 人,占教师总数的71.6%。
  中学教师1912年,有教师6人,职员3 人;师范教师2人,职员1人。1946年有17 人。1949年有52人。1959年有514人。1972 年发展到1163人,大部分是师范院校的毕业 生,一部分是提升的小学教师。1984年达 2762 人。
  专业特教教师职业技术学校文化课教 师由教育部门调配;专业课教师,一部分是分 配的专业学校毕业生,一部分由主管部门选 派技术人员担任。1958年大办职业技术教育 时,共有教师403人。1984年有教师242人。
  聋哑学校的教师由教育部门调配。1959 年学校开办时,有教职员4人。1984年有教 职工43人。
  成人教育教师农民教育教师一般从在 乡知识分子和农业技术员中选拔。干部职工 教育教师一般从办学单位的干部职工中选拔 少数由教育部门调配。1982年后,办学单位 始聘请退离休或在职教师兼课,电视大学辅 导教师由驻泰大专院校教师兼任。
  1949年有农民教育教师289人。1965年 有农民教育教师1584人、干部职工教育专职
  电视大学1979年开始招生。至1985 年上半年,全科班共招生547人,毕业262 人;单科班共招生477人,结业341人。
  高教自学考试1984年,市成立自学考 试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教育局招生办)。是 年4月,举办第一次高教自学考试,开考专 业有党政干部专修科、汉语言文学、法律、会 计等4个专业,参加考试的846人;10月份 又有数百人参加了 4个专业的考试。
  教师58人。1984年有农民教育教师1095 人、干部职工教育专兼职教师284人。
  第二节整顿培训
  整顿建国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 展,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考核整 顿。
  1953年10月,整顿小学教师队伍。全县 小学中,称职和基本称职的教师占94.1%, 不称职的5. 9%。对不称职的187名公办小 学教师,调初师和师训班学习的71人、升学 的22人、自动辞职的24人、动员回家的68 人,其他2人。翌年春,补充初师和中师毕业 生97人。
  19624963两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 提髙”的方针,精简中、小学教职工1514人。 在此期间,上级分配来大、中专毕业生270 人,因工作需要调入140人,新吸收4人,共 增414人,实减少1100人。
  1978年,整顿民办教师,在8633名民办 中、小学教师中,合格并发给任教证者6530 人,缓发者1863人,辞退240人。
  1980年,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考核。7214 名小学专任教师中,中师及高中毕业者3333 人、初师及初中毕业者3116人、高小及高小 程度以下者765人;称职的占46.2%,基本 称职的43. 2%,不称职的10.6%。在3925名 中学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毕业者74人、大 学专科毕业者564人、中师及高中毕业者 2630人、初师及初中程度以下者657人;称 职的占16.3%,基本称职的67%,不称职的 占 16.7%。
  1983年,对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过关 考试。根据有关规定,有1043人准予免试。参 加考试的5884人,过关的5167人,过关率达 87.8%。
  1984年下半年,对农村中、小学(不包括
  公办中学)教职工进行了整顿。在821处学校 的教职工中,共有公办2089人、民办5477 人,其中干部299人、专职教师7041人、职员 66人、工人160人。教师中大学本科1人、大 学专科160人、中专1404人、高中3410人、 初中2268人、高小及高小以下323人。根据 条件考查,合格者4469人,占59. 1%;基本 合格者2512人,占33.2 %;不合格但有培 养前途者530人,占7%;不合格者55人,占 0. 7%。通过整顿,调整公办教职工237人, 辞退民办教职工816人,新招聘531人,缺编 132 人。
  培训教师培训主要有四种情况:(一) 建国初期,每年春假、麦假、秋假都以县为单 位组织教师学业务。以后逐渐改为以区或公 社为单位集中学习。(二)抽调教师离职,到高 师、中师培训班进行系统进修和短期培训。 (三)参加函授、电大和自学考试.1954-1964 年期间,有2098名教师分别参加初师、中师 和高师函授学习,其中初师毕业的446人、中 师毕业的216人、高师15人;初师语文结业 的852人;中师数学结业的646人。1978〜 1984年,参加高师函授学习的教师978名, 毕业322名,参加电大单科班学习的教师 156名,结业85名。参加自学习考试的150 名。(四)1978年,市恢复教师进修学校,借 助各公社辅导站和公办中学的力量,办中学 教师进修班,参加学习的教师2748人。至 1983年有2435人领取单科结业证书。同期 先后短训各科教师1387人。
  第三节地位待遇
  地位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旧社会,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有“师生 如父子”之说。但教师收入微薄,地位低下, 有“家有隔宿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注重知识分子政策,第二十四编教育
  把教师尊称为“人民教师”、“人类灵魂工程 师”。1950年,教师加入教育工会,中央明确 指出“教师属于工人阶级的范畴”。1957年的 整风反右运动对教师冲击较大,部分教师被 错划为右派分子。1959年反右倾时,又有部 分教师被错误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广大教 师受到迫害。1968年,侯(振民)、王(庆余)倡 议发岀后,小学教师一律回到本大队。1971 年,“江青反革命集团”又抛岀了“两个估计”, 声称原有教师队伍大多数世界观是资产阶级 的、大多数学校掌握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手 里。于是大批“师道尊严”、“白专道路”,给教 师戴上了“臭老九”的帽子。1976年粉碎“江 青反革命集团”后,随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 逐步落实,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1979年县
  成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办公室。通过对案件 的普遍复查,对错划的268名右派分子全部 改正并恢复公职,对年老体弱不能坚持工作 的办理退休,作了妥善安置;对“文化大革命” 中的冤假错案予以平反。
  1962年,全县公办教师有中共党员474 人,占公办教师的13.6 %。是年,中学以校为 单位、小学以公社为单位建立了 34个党支 部。此后,党员逐年有所发展。1984年,全市 教职工党员发展到2139人,其中公办教师 1431人,占公办教职工总数的29%。为发挥 教师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各级各类代表会 议都有教师席位,部分教职工被选入参政议 政机构。
  教师参政议政情况表待遇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家经济 形势的好转,教师的工资不断增加。1948年 一般教师每人每月小米百斤左右,合现金10 余元。1952年改为工资分,以物折价发款。 1956年工资改革时,实行货币工资制,教师 工资额增长30%以上。1960〜1981年曾七次 为部分教师调整工资,每次调整面为20%〜 43%。1981年,为全体公办教师晋升一级工 资,其中有1167人提了两级,使教师的月平 均工资由45.36元增加到53. 90元,净增 & 45 元。
  1953年起实行公费医疗。以后又增发了 副食、粮食、交通、取暖、防暑、洗理、书报和外 籍教师探亲补助,以及班主任、教龄补贴等费 用。
  1975-1984年,先后有493名已到退休 年限的教师办理退休;79名教师农业户口的 家属转为非农业户口 ;1253户教师夫妇两地 分居的问题得到解决;1584户教师改善了居
  住条件。
  民办教师的待遇由办学单位解决。合作 化前,以付给粮食计算,每年千斤以上。合作 化后,由生产队本着略高于同等劳动力或参 照大队干部的记工标准给教师记工分,参加 年终分配。1981年开始,部分单位实行了联 教计酬责任制,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评定等 级,付给报酬。国家发的补助费,由小学教师 每人每月2元,中学教师每人每月4元逐步 增加到15元、18元。1983年以后,推行民办 教师工资统筹制,由办事处或乡、镇统一筹 集,统一发放。在福利待遇方面,参照公办教 工,国家给予部分补贴。
  由于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落实,调动了 教师的积极性,有60多人被评为全国和省级 模范人物或先进工作者,有5人被评为特级 教师,授予地区荣誉称号的百余人,受县(市) 表彰奖励的达3000多人次。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