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市(县)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6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市(县)人民政府
分类号: D035.152
页数: 9
页码: 421-429
摘要: 1938年后,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原泰 安县先后分建为泰安、泰西、泰宁、泰(北)历、 泰泗宁5个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6月泰西县撤销。原泰安县境大部分恢复。1956年3月徂阳县 撤销,原属泰安的区域复归泰安县建制。
关键词: 行政机关 人民政府

内容

1938年后,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原泰 安县先后分建为泰安、泰西、泰宁、泰(北)历、 泰泗宁5个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10月泰
  历、泰泗宁县撤销。1949年6月泰西县撤销。 原泰安县境大部分恢复。1956年3月徂阳县 撤销,原属泰安的区域复归泰安县建制。
  泰安县(市)1938年8月,在崅峪徂探 一带成立泰安东部人民抗日武装联防办事处 (辖津浦铁路以东原县所属部分区域),1940 年2月改称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10 月改称县民主政府。1949年10月改称县人 民政府。1955年8月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6月,泰安县将城关镇划出建立泰山 市,成立泰山市人民委员会。是年11月29日 泰山市与泰安县合并称泰安市。1963年4月 30日泰安市复称泰安县。
  “文化大革命”初期,成立由解放军、领导 干部和群众组织代表组成的三结合的泰安县 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撤销县革命委员 会,恢复县人民政府。1982年3月泰安县改 为泰安市。
  泰西县1939年7月,建立泰安县(西) 各区联合办事处,辖铁道西原泰安县境。1939 年10月,撤销办事处,建立县抗日民主政府, 武圣域任县长。政府下设民政、财政、建设、教 育等科和公安局、抗日自卫组织。1941年抗 日自卫组织改称武装科,同年撤武装科改设 武委会。1944年增设工商行政管理局、司法 科。1945年冬,彭晓林任县长。1946年7月改 称泰西县,韩革非任县长,增设交通邮电局和 粮库、人民银行。1946年,韩革非去职,安春 华、王国璋、李正一连任县长。1949年,金晓 村任县长,武委会改称武装部,撤销工商管理 局、粮库,增设卫生局、粮食局。
  1949年6月泰西县撤销,边院、安驾庄 两区划归肥城县,其余各区复归泰安县。
  泰宁(徂阳)县1938年6月,建立泰宁 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1940年8月改称八路 军驻泰宁边区办事处,下设7个办事机构。 1942年2月改建泰宁县,朱靖宇任县长。 1945年10月,泰泗宁县并入泰宁县。至1952422
  第十九编政权
  年8月,县长更迭5次。1952年9月改称徂阳 县,谢竹林任县长,共设办事机构20个。
  1956年3月,徂阳县撤销,大汶口镇、西 住、临汶、良庄划归泰安县。
  泰(北)历县1941年1月,建立泰北行 署(县级),孙明任主任,下设民政、财政、粮 食、建设、文教、武装科和公安局、战时邮局。 1943年11月,撤销泰北行署,建立泰历县抗 日民主政府,亓伟任代理县长。
  1945年10月撤销泰历县,仲宫、柳埠划 回历城县,其余各区复归泰安县。
  泰泗宁县1943年8月建立,朱靖宇任 县长。下设民政、财粮、文教科、公安局、战时 邮局。1945年10月并入泰宁县。
  政务述要抗日战争时期,政府的主要 任务是团结各阶层人民,组成统一战线,共同 抗日。在敌占区,采取昼隐蔽、夜集中的方式, 向群众进行抗日锄奸教育,开展对敌斗争,并 征收抗日爱国公粮。在条件好的地区,建立两 面政权,开展锄奸反特、抗粮抗捐斗争,并征 收抗日爱国公粮。在游击区则发动群众恢复 和发展生产,开展减租减息、“土地回赎”运 动,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支援地方武装打击敌 人。同时,对学校教育进行整顿恢复。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武装占据泰城。1946 年6月,泰城第一次解放,政府向泰城人民发 放救济粮6. 7万斤、救济款5万余元,并从老 解放区运进粮、油、盐以平抑物价;10月在全 县开展反奸诉苦、土地改革和“反蒋保田”运 动,至12月全县大部地区完成土地改革。是 年,制定拥军优属公约,在全县开展拥军优属 活动。
  1948年7月,泰安全境解放后,在全县 进行土改复查,发动人民开展大生产和参军 参战运动,组织群众整修公路桥梁,向前线运 送粮食,支援解放战争。同时抽调190多名干 部随军南下,充实新解放区的干部队伍。
  1950年领导全县人民组织农业互助组,
  动员全县人民支援抗美援朝,开展镇压反革 命运动。同年12月全县土改结束。1951年颁 发土地证;同年12月,开展“三反”、“五反”运 动。1953〜1956年,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精 神,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 对婚姻法和宪法进行宣传和贯彻。
  1957年11月,贯彻中共中央八届三中 全会精神,掀起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生产高 潮,经过几年的努力,除对柴汶河、石汶河、漕 河加以治理外,全县修大中小型水库79座, 修建塘坝511座。1958年掀起“大跃进”、“人 民公社",大办地方工业的运动。由于急躁冒 进,违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 律,造成1959〜1961年经济困难。1962年贯 彻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 整国民经济,改变管理体制,开展生产救灾, 发放救济粮款。至1963年,全县国民经济开 始好转。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党政组织受 到冲击、政务活动受到严重干扰。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1978年3月后,认 真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的精神,倡导“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加强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 1978年泰安定为对外开放城市,加强了对外 接待工作。1980〜1984年7月,共接待21个 国家和地区的外宾513名,同时与部分外商 洽谈贸易,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促进了经济 建设的发展。对归侨、侨眷作了妥善安置,解 决他们的住房、生活、子女上学等问题,对扩 大爱国统一战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拨乱反正, 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落实政策,平反冤 假错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 策,在农业、工业、文教、卫生等各条战线,进 行一系列改革,使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至 1984年,农村全部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向第十九编政权
  423
  农民颁发了“土地使用证”。抓企业整顿、技术 改造和扭亏增盈推行各种形式的企业承包责 任制。改革旧的财贸工作体制,实行了不同形 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对中等教育进行调整、 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本着国家、集 体、群众共筹资的精神,改造小学中的“黑屋 子”、“土台子”,建成设备基本合格的学校 753处,占需要改造学校的87%。坚持以“宣 传教育、经常工作、预防为主”的三为主的方 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本着“集中资金保证重 点”的原则加强基本建设,优先安排现有企业 的挖潜、革新、改造,扭转了过去基本建设战 线过长,轻重比例失调,积累率过高的状况。
  实行国家投资和“四自一联"(自修门前路,自 栽门前树,自通门前水,自扫门前卫生,联合 投资)的方法,加快山城建设速度,城区的供 水、交通、卫生、绿化、秩序诸方面均有明显改 善。从遥参亭、岱庙到岱顶,大规模维修古建 筑、增设新景点、开辟展宽游览路,加强对古 迹古树的保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 以共产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综合治理“脏、乱、 差”为重点,以创建文明单位为目标,深入开 展“三优一学”(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 境和学先进)活动。开展民主与法制教育,加 强公安、司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 动,保证了社会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泰安市(县)历任市(县)长、副市(县)长一览表424
  续表第十九编政权
  续表426
  第十九编政权
  续表第十九编政权
  市(县)政府机构设置情况表428
  第十九编政权
  续表
  泰安(西)县各区联合办事处及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一览表'第十九编政权
  续表
  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办事处、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一览表
  泰泗宁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一览表
  泰北行署、泰历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一览表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