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储蓄存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64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储蓄存款
分类号: F830.48
页数: 2
页码: 406-407
摘要: 1954年8月设大关街储蓄所。1955年县 农行设储蓄股,统管全县储蓄工作,同时财 东、财源两个储蓄专柜改为储蓄所。隶属农业银 行的有财东街储蓄所,御碑楼储蓄所,车站街 储蓄所。
关键词: 储蓄 存款

内容

储蓄所1950年起,人民银行财东街营 业室设储蓄专柜。1953年财源分理处设储蓄 专柜。1954年8月设大关街储蓄所。1955年县 农行设储蓄股,统管全县储蓄工作,同时财 东、财源两个储蓄专柜改为储蓄所。1957〜 1958年增设下河桥、东升平街储蓄所。其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区、商业区和市民集 中居住区,逐步增设储蓄所,至1984年基本形 成储蓄网络。隶属工商银行的有金星路东段 一、二储蓄所,金星路西段储蓄所,泰山西路 一、二储蓄所,文化路储蓄所,青年路储蓄所, 汽车站储蓄所,灵山路储蓄所,电影院储蓄 所,泰山饭店储蓄所,火车站储蓄所,矿院储 蓄所,市场储蓄所,南关储蓄所。隶属农业银 行的有财东街储蓄所,御碑楼储蓄所,车站街 储蓄所。隶属信用社的有泰山西路储蓄所,仓 库路农民进城服务部,东关、北关街储蓄所, 财源储蓄所,英雄山储蓄所,西郊储蓄所,南 关储蓄所,东关储蓄所,升平储蓄所,市场储 蓄所,东门储蓄所,东岳储蓄所,粥店储蓄专 柜,大河储蓄所,涝洼储蓄所。
  代办所1955年先在三七疗养院、荣军 休养院等单位由财会人员代理银行揽储,形 成代办所的雏形,后在29个单位建立单一储 蓄代办所(只办理定期一种储蓄的存付)。 1957年又发展建立定、活期都办的储蓄代办 所。至1984年,城乡共有单一代办所277个, 定、活期都办的代办所30个。
  二、 储蓄种类
  建国前,境内银行、银号及信用合作社都 开办储蓄业务。建国后,储蓄事业经历了从折 实储蓄到货币储蓄的发展过程。1950年起,先 后举办的储蓄种类有:折实储蓄、保本保值定 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定额储蓄、活期储蓄、 定期储蓄(其中又分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和零 存整取定期储蓄两种)、优待售粮储蓄、零存 整取有奖储蓄、贴花计息零存整取小额储蓄、 实物存款、定期定额有奖储蓄、定期定额有奖 有息储蓄、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及购买耐用 消费品储蓄和购房建房专项储蓄。
  三、 储蓄比例
  1950年开始举办城镇储蓄。1959年开始 举办农村储蓄。几个年度城镇、农村储蓄比例 (均按年末余额计)变化情况如下:
  1959年,城镇储蓄占61.02%,农村储蓄 占38. 98%;
  1965年,城镇储蓄占68. 5%,农村储蓄占 31.5%;
  1970年,城镇储蓄占74.31%,农村储蓄 占25. 69%;
  1975年,城镇储蓄占66.9%,农村储蓄 占 33.1%;
  1980年,城镇储蓄占53.77%,农村储蓄 占 46. 23%。
  1982年起,农村储蓄的比例开始高于城 镇储蓄,1984年城镇储蓄占48.5%,农村储 蓄 51. 95%。
  1978年以后由于一系列新经济策的实 施和储蓄档次增加、利率调高,城乡储蓄大幅 度上升。1984年末,城乡储蓄余额13679万元,比1979年末增长近5倍,而且定期、长期 蓄总额的51.1%。1984年,3~8年的定期储
  储蓄增多。1979年,3〜5年的定期储蓄占储 蓄上升至54.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