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通用货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62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通用货币
分类号: F820.3
页数: 2
页码: 333-334
摘要: 1840-1888年间,境内流通的主体货币 是“银两”。1853年 起,先后有“大清宝钞”、“户部官 票"、“银两票”、“银元票”等纸币流通。 1854 年开始流通墨西哥银元1888 年清廷规定广东造币厂铸造 的银元为本位币,“银两”只作 为记账单位不再流通。
关键词: 货币管理 通用货币

内容

1840-1888年间,境内流通的主体货币是“银两”(包括元宝、锭子、锞子)。1853年(咸丰三年)起,先后有“大清宝钞”、“户部官票"、“银两票”、“银元票”等纸币流通。1854年(清咸丰四年)开始流通墨西哥银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清廷规定广东造币厂铸造的银元(俗称“龙洋”)为本位币,“银两”只作为记账单位不再流通。辅币有制钱和铜元。
  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仍以银元为本位帀,除继续流通清代银元外,新增银元以“袁世凯头像币”为主,同时流通“孙中山头像币”。
  1928年5月,北伐军占领泰安后,“孙中山头像币”成为主币。1933年5月后,南京政府通令“废两改元”,从此“银两”在法律上无效。1935年11月改革币制,废除银本位制,使用法币,禁止银元流通,境内以“法币”为主币。
  日军侵占泰安后,“法币”继续流通。1940年“法币”在沦陷区停止流通,但在泰安东、北部山区仍流通。
  1945年9月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占据的泰城、大汶口等地流通“法币”;“北海币”在解放区流通;游击区为多种货币混合使用。1948年5月后,以“北海币”为主币;是年12月通用人民币(旧币),'‘北海币”、“法币”一律收兑停用。1955年实行币制改革,改用新人民币,旧币收回停用(新币1元兑换旧币1万元)。同时有小额硬币作为辅币。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