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62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货币
分类号: F820.3
页数: 2
页码: 333-334
摘要: 1840-1888年间,境内流通的主体货币 是“银两”。1853年 起,先后有“大清宝钞”、“户部官 票"、“银两票”、“银元票”等纸币流通。 1854 年开始流通墨西哥银元1888 年清廷规定广东造币厂铸造 的银元为本位币,“银两”只作 为记账单位不再流通。
关键词: 货币监督 货币管理

内容

1840-1888年间,境内流通的主体货币是“银两”(包括元宝、锭子、锞子)。1853年(咸丰三年)起,先后有“大清宝钞”、“户部官票"、“银两票”、“银元票”等纸币流通。1854年(清咸丰四年)开始流通墨西哥银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清廷规定广东造币厂铸造的银元(俗称“龙洋”)为本位币,“银两”只作为记账单位不再流通。辅币有制钱和铜元。
  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仍以银元为本位帀,除继续流通清代银元外,新增银元以“袁世凯头像币”为主,同时流通“孙中山头像币”。
  1928年5月,北伐军占领泰安后,“孙中山头像币”成为主币。1933年5月后,南京政府通令“废两改元”,从此“银两”在法律上无效。1935年11月改革币制,废除银本位制,使用法币,禁止银元流通,境内以“法币”为主币。
  日军侵占泰安后,“法币”继续流通。1940年“法币”在沦陷区停止流通,但在泰安东、北部山区仍流通。
  1945年9月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占据的泰城、大汶口等地流通“法币”;“北海币”在解放区流通;游击区为多种货币混合使用。1948年5月后,以“北海币”为主币;是年12月通用人民币(旧币),'‘北海币”、“法币”一律收兑停用。1955年实行币制改革,改用新人民币,旧币收回停用(新币1元兑换旧币1万元)。同时有小额硬币作为辅币。
  第二节地方货币
  1925-1928年5月,张宗昌发行的“军用票”充斥泰安,同时,银号、商贩发行的各种私钞,俗称“乡票”大量流通。影响较大的有泰安商会发行的“流通券”和大汶口商会发行的 “周流券”。1928年5月“军用票”停止流通。是年11月,山东省政府在泰安严令“取缔各商号、钱庄私自发行、兑换银元、制钱之纸币或类似纸币之票券”,但农村私钞仍甚泛滥。1931年和1932年,山东平市官钱局的“钱帖子”和山东民生银行的“民生券"先后流通。日军侵占泰安后,民生券继续流通。特别是私钞泛滥,银号、商会、商店纷纷岀钱帖子,甚至打铁的、杀猪的也出私钞。如泰城的天泰、振东、谦孚、泰记等银号岀枚票、吊票、角票,汶源昌岀优待券,商会出流通券等。角票有一角、二角、五角;吊票有十枚、二十枚、三十枚、五十枚或一吊、二吊、五吊、十吊票面,种类繁多。仅据泰城、大汶口、北集坡、邱家店、省庄、道朗、满庄、夏张、粥店、西住等10个乡镇不完全统计,1920?1945年间岀乡票的就有409家。其中出角票的81家、吊票123家、枚票3家、优待券1家、流通券1家。按行业分,岀票最多是杂货店78家,其次是油坊45家、酒店29家、银号(钱庄)19家、药店11家、酱园5家、染坊4家、布店4家、茶叶店3家、肉铺4家、麻行2家、馍馍坊2家及土产店、百货店、绳经铺、糕点铺、铁业铺、铁器铺、面食店、文具店等各1家。1940年私钞基本停止流通,但在农村个别地方仍有乡票流通。是年,鲁西币和冀南币在泰安西南部流通,1945年9月在津浦铁路以西解放区流通。1948年12月所有地方货币停止流通。
  附记日军侵占泰安后,日本“军用券”和日本银行纸币(俗称“金票”)流通。1938年7月伪“联银券”先后在泰城及大汶口流通,后推及农村,成为沦陷区的主要货币,日军投降后停止流通。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