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业务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5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业务机构
分类号: F276.1
页数: 3
页码: 272-274
摘要: 百货公司 建于1950年,下设支公司2 个、营业部7个。1954 年并入地区分公司。
关键词: 国营商业 业务机构

内容

百货公司建于1950年,下设支公司2个、营业部7个。1953年改为百货商店。1954年并入地区分公司。1955年5月,恢复县百货公司,下设大汶口百货商店和针棉织品、日用百货两个专业批发部。1957年6月,改为百货经理部。1959年,复称百货公司,干部职工130人。1963年9月,与地区分公司合并。1966年11月,五金分店和百货商店移交县商业局,设批发零售网点15个。1977年12月,县百货商店与百货分站合并为县百货公司,下设批发网点1个,零售网点10个。1984年,干部职工445人,总营业面积2838平方米,辖3个批发部、15个门市部。百货公司主要经营日用百货、文化用品及食糖、卷烟、罐头、民用交电、五金类商品。1956年,经营商品由4000余种增至5000余种。1960?1961年,工业品短缺,为加速资金周转处理残次商品6.97万元。1963年,打破批发起点,照顾零售单位进货,帮助基层供销社“卸包袱”、调换商品,紧俏商品优先供应农村,纯销售额比1962年增长11.2%。1972年,新扩大经营品种1500余种,购进总值2900万元,销售总值3900万元,利润143万元。1978年,轻纺工业发展,更新换代产品增多,陈旧产品滞销。1979年,经营商品8000余种。1980年后,商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中高档商品开始进入消费领域。1984年,百货商品增至一万余种。购进总值3517.5万元,利润总额42.9万元。
  泰安市百货大楼一角
  饮食服务公司建于1956年2月,初称饮食福利公司,下设照相合作社1个、理发合作社2个、公私合营饭店8个、公私合营旅馆3个、公私合营浴池2个。是年10月,饮食福利公司撤销,业务归县贸易公司。1957年上半年,复归县服务局。下半年增设大众服务经理部、岱峰旅馆、五松亭饭店。1958年4月,改归县供销社,是年8月又归商业局,改为饮食服务经理部。1959年,改称饮食服务公司,下设网点121个,其中国营7个、公私合营18个、合作小组27个。1963年,辖国营饭店3家、国营洗染店1家、公私合营浴池2家、
  续表公私合营旅馆3家、照相合作社3家及理发合作社等。1965年初,实行政企合一,由商业局直接管理,辖饮食、旅馆、洗染、委托、理发、照相等20个经营核算单位,65个门市部、店组,干部职工375人,营业额123万元,利润13.5万元。1966年11月,设饮食服务总店2家,以后两店合并。1968年,恢复饮食服务公司。1978年,城区服务网点增至266个。1983年增设贸易货栈,主要经营议价粮油、肉、禽蛋、副食品、调味品、土特产品、日用杂品、加工熟食制品等。1984年,辖饭店和旅馆17家、照相馆4家、浴池2家、理发店11家,干部职工910人,总营业面积11414平方米,营业总额301.7万元,利润总额8.47万元。
  食品公司1956年3月建立,干部职工63人,下设收购组。1957年,划归县服务局,7月改为食品经理部。1958年4月,划归县供销社,8月,复归县商业局。1959年,恢复县食品公司,下辖肉类加工厂、饲养厂。1963年,与地区分公司合并,下辖省庄、粥店、山口、徂徕、祝阳、范镇、大汶口、满庄、良庄、道朗、夏张、下港、麻塔、崅峪、北集坡、西住、邱家店17处食品采购站,泰城设食品门市部6个。1977年4月,又恢复县食品公司,设食品站18个,干部职工237人。1978年,泰城设肉食供应点11个。1980年,下设零售网点12个。1983年,下辖门市部8个,食品站17个。1984年,下设零售网点共25个。干部职工468人,总营业面积1631平方米。
  50年代中期,公司业务主要扶植私商发展经济,调节活猪、鲜果、鲜蛋、活禽的收购和调拨。50年代后期,上述商品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1956年以后,县内生猪外调业务由中国食品总公司泰安分公司代理,月吞吐量为2万余头,主要调往天津、北京及东北三省。1960年,实行换购奖售政策,鼓励农民养猪。70年代,各食品站宰杀白条猪肉进城,调活猪进肉联厂及省内调拨活猪,年调拨量为11万头。1977年购进总值762.2万元,销售总值852.5万元,利润总额91.5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允许个体、集体经营猪肉,取消统购统销,实行多渠道、多形式经营,自行调节,经营品种由只供应生肉一种增加到15种,销售总值增至1659.9万元。1980年,生猪储存实行随收随运,年调拨活猪7万头。1983年成立贸易货栈,主要经营畜产品,各种肉类实行议购议销,独立经营,自负盈亏。1984年,经营品种增加到20余种,购进总值167.65万元,销售总值1891.4万元,利润总额55.4万元。
  蔬菜公司1956年1月,建立县蔬菜经营管理部,下设市场、亭子门首菜店,经营蔬菜、水产、干鲜调味品等50余种。1957年,改为蔬菜中心店,归县服务局管理。泰城蔬菜供应网点有国营门市部4个、合营门市部3个、小商贩97人、流动菜挑30个,平均每个蔬菜经营人员供应319人的蔬菜。1958年,划归商业局副食品经理部。1959年,改为泰山商店,增加青山、财源、东关、大关街、岱宗坊5个网点。1960年,隶属县蔬菜果品公司管理,下设蔬菜门市部11个,每个蔬菜经营职工负责732人的供应任务。1963年,蔬菜商店改属地区烟酒公司。1966年,恢复县蔬菜商店。1976年,公司设蔬菜贸易货栈,负责商品外购、内调、代贮存等;蔬菜零售店负责泰城国营网点的管理;蔬菜公司综合商店负责管理集体网点。是年,经营蔬菜、调味品90余种,兼营百货五金1000余种,销售额380.3万元。1979年以后,增设种子站、购销批发站、茶庄、蔬菜良种生产资料服务站。1983年3月,设市场综合商店批发部,主要经营干鲜菜、调味品、副食品、水产品、百货五金等。1984年,公司设网点11个,有干部职工629人,总营业面积4659平方米,经营品种增加到1620余种,购进总值702.5万元,销售额685.1万元,利润107.5万元。五金公司建国后至1966年前,五金交化商品由百货业兼营。1966年11月,设五金分站,下设批发部一个、门市部2个,干部职工50余人,营业面积300平方米。1971年9月,改为县五金公司,设批发部、修理部、仓库及门市部2个。1983年,设批发部、仓库2处,门市部2个、维修部1个,至1984年有干部职工141人。
  1962年,五金类商品供应紧张,实行重点放在农村、保证铁丝、元钉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1964年,取消31类五交化工商品的交叉经营,其生产、收购及分配供应均由物资部门管理。1967年销售额328万元,利润20.7万元。1976年,经营商品4500种。1978年后,经营范围扩大,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电风扇、洗衣机等商品畅销。至1984年,经营品种增至5600种,购进总值1430万元,销售总额1729.4万元,利润总额51.4万元。
  副食品公司1967年10月,地区国营副食品业务移交本县后,设副食品商店、南关合作商店共19个零售门市部,干部职工86人,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1971年5月,工农兵商店与副食品商店合并。1976年6月,改为县副食品公司。1978年后,改变进货渠道,食糖、茶叶等大宗商品直接从产地进货。至1984年,下设批发部1个,门市部20个,干部职工增至390人。经营品种中由1978年的1000种增至1500种,购进总值1190.6万元,销售总值1157.4万元,利润7万元。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机构

百货公司
相关机构
饮食服务公司
相关机构
食品公司
相关机构
蔬菜公司
相关机构
五金公司
相关机构
副食品公司
相关机构
泰安市百货公司
相关机构
泰安市食品公司
相关机构
泰安市蔬菜公司
相关机构
泰安市五金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