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53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邮政
分类号: F611
页数: 4
页码: 244-247
摘要: 民国初年,泰安有3条县外邮路:东路泰 安至博山,南路泰安至新泰,西路泰安至东平、东阿、朝城;步旱班,每日发班一次,重量 不超过30公斤,一般用人力车。
关键词: 邮政管理 邮电业

内容

民国初年,泰安有3条县外邮路:东路泰安至博山,南路泰安至新泰,西路泰安至东平、东阿、朝城;步旱班,每日发班一次,重量不超过30公斤,一般用人力车。津浦铁路通车后,曾一度利用铁路递寄邮件。
  二、三十年代,境内有通村镇邮路2条:东路由泰城至西张店、山口、黄前、渐汶河、崅
  
  峪、南上庄、颜张、旧县、篦子店、满庄、洪沟、白峪至琵琶湾;西路由泰城至天平店、皮家店、玄家楼、上章、下章、六郎坟、王士店、卧牛石、大堰堤;投递员2人,4天一班。1929年,泰安至博山开办委办汽车邮路。30年代以后,有部分邮差自备马匹或自行车。1937年,开办泰新委办汽车邮路。1946年后,战时邮局邮路属鲁中南邮路。
  1949年,邮路总长度1000公里,其中步班路900公里,自行车、畜力班各50公里;泰城有1条投递段道,日投递1至2次,电报随到随投,普通电报3小时到户;农村步班投递负重20公斤,路程20至25公里。1950年,开办委办汽车邮路。次年,基本实现投递当日到区,3日到村。1952年后,无步班邮路。1958年,邮路总长734公里,其中省内220公里、市内5公里、农村509公里;农村投递线路1838公里。当年开办泰城至泰山顶机要步班投递线路,1980年停办。
  1961年,泰城有6个递段道,长10公里。经过60年代初期的调整,1965年比1958年减少204公里。1966?1976年,个别地方恢复了步班邮路,最长14公里,最短5公里。1970年起,始有自办汽车邮路。1972年,始有火车邮路114公里。1978年,邮路总长3567公里,其中机动车邮路2613公里、市内邮路6公里;每天投递一次以上的有18处人民公社、789个大队、5470个生产队,每两天投递一次的40个大队、327个生产队。1979年后,无火车邮路,市内大户日投递2次。
  1984年,邮路总长度为3539公里,其中机动车979公里、非机动车2559公里、步班1公里,三级邮路321公里、市内11公里、农村303公里,农村投递线路904公里;泰城到各办事处投递段道24条,其中自办汽车1条,183公里,委办9条,448公里,摩托车12条,自行车2条;农村投递段道62条;日投递1次及1次以上的84个乡镇、800个行政村,约占行政村总数的93%;两天一次的4个乡镇、56个行政村;当天看到省报的23个乡镇、129个行政村,第二天看到省报的65个乡镇、727个行政村。
  1984年,地区邮电局退休职工葛玉常主动承担了泰山投递任务,每星期一、三、五的早晨天蒙蒙亮,便背起二、三十斤重的邮包,从红门徒步登山投递邮件;不畏艰辛,不计报酬,风雨无阻,被人们誉为“泰山鸿雁”。
  第二节业务
  最初的邮局仅办理信函、包裹、汇兑。1913年后,邮务局代售印花税;代办所仅代售邮票、收寄信件,逢大集时在门口放一信箱,由收信者自取来信。抗日战争前,挂号信、汇单由专人投递,遇有紧急信件交专差投递。1941年,人民邮政机构开办普通信函业务并转送报纸、公文。1946年,战时邮局曾发行邮票;次年试办普通汇兑业务。泰城解放后,人民邮政正式办理普通函件和包裹递寄业务。
  函件1949年,函件84782件,收入11417元。1952年,增加保价信函业务。1957年,增加机要件业务,全年函件1610733件,收入144629元。1958年5月,开办县内文件互寄业务(1980年停办)。1984年,函件515万件,收入424846元(函件为邮政业务量中收入最高的项目);机要件19524件,收入11735元。
  包裹主要办理普通、保价包裹及快递小包。1949年,收寄包裹562件,收入441元。1958年实行过期保管费制度。1960?1961年,开办1公斤以下包裹免费投送到户业务,1962年停办。1979年,办理收寄工业品包裹。1981年,开办乙类保价包裹业务。1984年,收寄包裹8.5万件,为1949年的504倍,收入110241元。
  汇兑1949年,办理汇票4775张,收入574元。1954年3月,开办电汇业务。1955年,普通汇兑实行票汇办法,汇票剪格后交汇款人自寄。次年4月,改为邮汇汇票制度。1957年,汇票20788张,收入5810元。1965年,汇票60068张,收入14821元。1976年,汇票68821张,收入75390元。1981年,开办高额票业务。1984年,办理汇票8476张,收入81092元。
  报刊1948年,泰城建立报刊发行站5处,即市场、车站街、财源街、大众街、遥参亭。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报刊发行工作。是年6月份发行《大众日报》等报刊124份,年底报刊发行到125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22.7%。1949年,报刊期发份数4157份,累计14726份。1953年,对定期出版报刊,实行定期定额计划发行制度和定期预定制度,山东矿业速中建立报刊发行站。1954年,发行主要报刊58种。1955年,开办报刊零售业务。1957年,发行主要报刊58种,停办期刊零售。1958年,报刊发行站曾达175处。1975年,期发份数58552份,累计4410053份,收入42635元。1978年,期发报刊95125份,累计12971485份,有报刊门市部及零售亭17处。1984年,报纸期发148355份,为1949年的97.09倍;杂志期发145761份,为1949年的928倍;共收入259822元。是年,恢复期刊零售,泰城邮电局增加报刊零售业务。
  1984年的总包邮件延误差错率0.26%)件,给据邮件延误差错率0.26%。件,订销报刊延误差错率0.22%。件,邮政通售事故1次,给据邮件损失率、报刊机要文件延误差错率及失密丢损率均为零。
  邮路一览表续表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