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养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52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养护
分类号: F540.3
页数: 2
页码: 241-242
摘要: 建国前,公路无专人养护,遇有紧急需 要,派民夫突击抢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 间,民主政权采用突击整修及公路沿线各区、 村包段管理的办法进行养护。
关键词: 公路管理 公路养护

内容

建国前,公路无专人养护,遇有紧急需要,派民夫突击抢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民主政权采用突击整修及公路沿线各区、村包段管理的办法进行养护。
  1950年,养护业务由专区公路段兼管。1952年,县公路管理站成立,招收18名养路工人,在泰莱路建道班房3处,实行工群共养,执行作业计划和养路负责制,保持路面不
  松散、不露骨。1957年,实行工群共管、群众养路两种方式。群众养路,每公里固定2?3名养护人员,分组管理。泰东路23组54人, 泰平路13组25人,泰莱路22组81人,边汶路3组15人。1958年,确定干线公路每公里养路员3人,县、乡公路每公里2人,以公社为单位组织养路队13个276人。1964年,学习掖县养路刷浆法,使保养质量普遍提高。‘1982年,所有养护路段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养护有计划,劳动有定额,任务有考核,质量有标准,增强了养路员的责任感。至1984年,市公路管理站下设31个养路班,职工59人;174个群众养护组,养路员649人;其中干线公路养路员302人,县、办事处公路养路员347人。养路工具有载重汽车6部、拖拉机15部、北京轻型货车1301部、挂车3部、自卸汽车1部、压路机9部、沥青保温罐车2部、沥青罐车3部、沥青罐挂车7部、轧石机4部。共养护公路545.9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10.4公里,县、办事处公路335.5公里。综合好路率分别为79%和5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