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路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52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公路管理
分类号: F540.3
页数: 2
页码: 241-242
摘要: 建国前,公路无专人养护,遇有紧急需 要,派民夫突击抢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 间,民主政权采用突击整修及公路沿线各区、 村包段管理的办法进行养护。
关键词: 公路管理 路政管理

内容

建国前,公路无专人养护,遇有紧急需要,派民夫突击抢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民主政权采用突击整修及公路沿线各区、村包段管理的办法进行养护。
  1950年,养护业务由专区公路段兼管。1952年,县公路管理站成立,招收18名养路工人,在泰莱路建道班房3处,实行工群共养,执行作业计划和养路负责制,保持路面不
  松散、不露骨。1957年,实行工群共管、群众养路两种方式。群众养路,每公里固定2?3名养护人员,分组管理。泰东路23组54人, 泰平路13组25人,泰莱路22组81人,边汶路3组15人。1958年,确定干线公路每公里养路员3人,县、乡公路每公里2人,以公社为单位组织养路队13个276人。1964年,学习掖县养路刷浆法,使保养质量普遍提高。‘1982年,所有养护路段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养护有计划,劳动有定额,任务有考核,质量有标准,增强了养路员的责任感。至1984年,市公路管理站下设31个养路班,职工59人;174个群众养护组,养路员649人;其中干线公路养路员302人,县、办事处公路养路员347人。养路工具有载重汽车6部、拖拉机15部、北京轻型货车1301部、挂车3部、自卸汽车1部、压路机9部、沥青保温罐车2部、沥青罐车3部、沥青罐挂车7部、轧石机4部。共养护公路545.9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10.4公里,县、办事处公路335.5公里。综合好路率分别为79%和59%。
  第二节绿化
  1929年前后,每年植树节前,县政府指派农民沿公路植树,因只栽不管,成效甚少。建国后,先在泰莱公路栽植行道树和紫穗槐,后逐渐扩大绿化面,凡路基达到6.5米的公路,均栽植树木。至1958年,全县共有行道树34705株、紫穗槐649526墩。由公路站供应树苗,养路工和养路员管理,树权归国家所有。至1984年,境内通车里程565公里,绿化里程438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70公里、市级公路129.5公里、办事处公路138.5公里,绿化率达78%。
  第三节养路费征收
  建国初期,养路费由专区公路段兼收。1952年,县公路站设兼职养路费征收员,办理畜力车养路费征收业务。1957年5月,开始征收机动车养路费。1967年,县公路站设专职养路费征收员。1977年,县以上厂矿企事业和专业运输单位各种车辆的养路费由县公路站征收。县以下厂矿企事业单位的车辆养路费,1977?1982年12月由各交通运输管理站征收;1982年12月后改由县公路站及公路设立的征收点征收。1959?1984年共征收12200686万元,支出10374738万元。
  1984年,公路站有专职征收员4人,征收养路费397852元,所征养路费,由省交通厅统收统支、统一管理。
  第四节路政管理
  建国后,路政管理由专区公路段承担。50年代,推行既是养路员,又是交通秩序管理员、安全宣传员的管理方法,发动养路工人和群众养路员参加路政管理。1957年7月,泰安交通安全委员会成立后,经常宣传有关路政的各种规定,及时清理公路上的违章建筑物。1984年,市公路管理站有专职公路管理员2人、宣传车1辆,干线公路设置交通标志牌52块。
  第五节交通监理
  民国时期,境内无专门交通监理机构,车辆登记和征收车辆牌照税,由济南交通部门管理。
  1951年,泰安地区公路段始设监理股,负责全区的畜力车的监理工作,机动车辆的监理仍由济南监理所办理。1962年地区公路段改设监理所,开始办理全区机动车辆的监理工作1963年,县交通局执行交通规则及山东省的补充规定。1974年,执行省统一机动车检验标准,所有车辆每年须统检一次。
  1976年,设置车辆监理站管理车辆,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考核驾驶员,并验发放牌证。
  1981年前,拖拉机可以自由行驶。此后,加强对拖拉机的管理,在公路行驶的拖拉机,必须向交通管理部门申请牌照和办理行驶证。至1984年,全市机动车驾驶员共10361人,其中汽车驾驶员4225人、拖拉机驾驶员4819人。是年3月,监理站合并到地区交通监理所。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