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配种繁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4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配种繁殖
分类号: S82
页数: 1
页码: 198-198
摘要: 民国时期,各村有专门饲养种牛、种驴、种猪、种羊的农户,为当地牲畜进行配种,收取一定费用。1957年3月,政府开始对牲畜繁殖重点试行人工授精,7月份在良庄区建立配种站。
关键词: 家畜育种 配种繁殖

内容

民国时期,各村有专门饲养种牛、种驴、种猪、种羊的农户,为当地牲畜进行配种,收取~定费用。
  1957年3月,政府开始对牲畜繁殖重点试行人工授精,7月份在良庄区建立配种站。1959年普遍推广人工授精。年底有适龄母畜11780头,配种10047头,占适龄母畜的85.3%;繁殖成活幼畜4510头,占适龄母畜的38%。1963年配种繁殖呈现高潮,选育当地良种畜367头,至年底有适龄母畜9890头,配种怀胎4860头,生幼畜3837头,牲畜净增长2833头。1964年,省确定泰安为大牲畜繁殖基地,确定大牲畜繁殖队270个,建公社配种站8处,配备种牛18头、良种猪45头;建大队配种站4处,配备种牛、种驴各4头;建生产队配种点46处,选留种牛46头;建19处母畜繁殖场。1971年底配牛2150头次、马3500头次、驴1123头次。1977年开始采用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取得较好效果。1980年后引进奶牛冷冻精液颗粒对当地牛配种改良。1984年,全市有配种站、点401处,有种畜627头,繁殖幼畜3600头。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