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万米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47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万米洞
分类号: S277
页数: 1
页码: 186-186
摘要: 万米洞又称东水西调工程。1969年1月动工兴建,先由道朗公社组织施工。
关键词: 灌溉工程 万米洞

内容

万米洞又称东水西调工程。东起粥店公社南黄分水闸,西至道朗公社龙门口水库。1969年1月动工兴建,先由道朗公社组织施工。1979年10月,县成立了万米洞工程领导机构,增调5个公社的2000人参加建设,当年12月基本竣工。工程全长10678米,沿隧道开挖立井42眼,其中最深的43.7米。隧洞开挖断面为2.8X2.4米,过水断面为2.2X1.9米,比降五千分之一,设计过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4万亩。共投资309万元(国家投资188万元),投工215万个,完成土石方27万立方米。原设计由黄前、大河二水库注水,但工程不配套,没能发挥应有作用。1984年仅能用10眼立井机灌,灌溉面积为1200亩左右,占设计灌溉面积的3%,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因隧洞高程低,致使沿线水位下降,有3个村水井干涸,只得另打机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