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46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水库
分类号: P343.3
页数: 4
页码: 179-182
摘要: 1942年,日伪政府在泰山西溪兴建黑 龙潭水库(小二型),此为境内水库建设之始。
关键词: 水库 水库工程

内容

1942年,日伪政府在泰山西溪兴建黑龙潭水库(小二型),此为境内水库建设之始。建国后,从1956年兴建虎山水库和满庄龙门涧水库开始,至1978年共兴建大小水库158座,其中中型水库7座、小(一)型水库22座、小(二)型水库129座,总库容3.9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28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3.3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88万亩。1982年12月,对境内水库进行了“三査三定”(即査安全、査效益、查综合经营,定标准、定措施、定发展计划),査明有6座中型水库、20座小(一)型水库、70余座小(二)型水库,不同程度地存有病、险因素,对黄前、大河、徂彳来、李子峪、胜利5座水库进行了大坝灌浆,灌入干土4907立方米,基本上解除了水库险情。
  第一节中型水库
  黄前水库位于石汶河上、黄前村北。1958年5月动工兴建,1960年汛期蓄水。1966年续建,次年11月基本建成。1976年加高帮宽大坝,增加两孔溢洪闸和非常洪水溢洪道,次年全部竣工。共投资896.92万元、用工860万个、完成土石方350.1万立方米。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输水洞、溢洪道(闸)等组成。大坝为粘土心墙沙壳坝,总长1530米、高33.3米,心墙插入岩基0.5米以上。有输水洞两个,右洞为主洞,钢筋混凝土管,设计输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溢洪道建闸7孔,每孔净宽10米,最大泄洪量4050立方米每秒。该水库总库容8248万立方米。省水利厅定为大型水库管理。水库启用后,对下游防洪起了重要作用。该库设计灌溉面积1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09万亩灌区效益显著,建库前粮食平均亩产175公斤,建库后平均亩产450公斤,最高的721.5公斤。
  黄前水库敷设西干渠一条,穿过泰城把水调到满庄公社的响水河水库,全长50余公里。渠道除石砌明渠外,东起岱道庵,西至御碑楼和对臼岭为石拱暗渠,长为9.5公里。水库养鱼区4800亩。在总干渠上建有二、三号水利发电站。
  为加强水库管理,1961年建立黄前水库管理局,1984年5月改称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50人。
  胜利水库该水库位于满庄办事处北留村东,主要靠胜利渠引牟汶、瀛汶、石汶河水存蓄。原址为3座小型水库,在此基础上,1977年10月15日动工兴建胜利水库,次年7月29日基本建成。水库最大坝高27.1米,主、副坝长4770米,全系粘土心墙。冬季施工,冻土夯打不实,大坝曾出现纵向裂缝43条,计长1220米。此外,主坝坝基渗水,放水洞漏水,后经灌浆加固,险情始有缓解。
  胜利渠是由11个公社的6万名民工和县属企业职工共同建设的。东起范镇公社郑家寨子东牟汶河右岸,经范镇、祝阳、山口、邱家店、省庄、泰山(泰城东关和南关)、北集坡、满庄等公社,纵贯8个岭头,横穿瀛汶、石汶等27条大小河流和0九、泰莱、泰新、泰良、泰汶等8条公路,全长53.5公里。从渠首至泰城为砌石渠,由泰城至石灰窑官庄为“万米渡槽”,再下为“开山劈岭大挖方”(最深14.7米)。水渠共有建筑物228座,其中倒虹吸8处长12&95米,两座翻板闸长371.9米。有些渠段在冬季施工,工程质量较差,后经岁修也未能保证正常引水。水渠设计引水量15立方米每秒,实际最大入库流量7立方米每秒。年设计引水为7437万立方米,实际年引入水量1350-3138万立方米该工程投资4069.4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74.35万元,投工476.54万个,完成土石
  方625.77万立方米。
  水库总库容59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67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灌区产量由开灌前的亩产200公斤增至425公斤。
  水库及引水渠建有3座水力发电站。养鱼水面4600亩。
  水库于1978年6月建管理局,1984年5月改称管理处,工作人员74人,其中技术人员8人。
  彩山水库彩山水库位于徂探山之阴,陶河西支上,原为小(一)型水库。1977年10月开工改建,在县施工指挥部组织领导下,边设计边施工。由崅峪、徂徕、范镇、邱家店4个公社的2万多民工施工。1978年8月底基本完工。1981年续建大坝迎水面石护坡5700平方米,整修4000平方米。1982年安设大坝沉陷位移观测点。1983-1984年,建坝背水坡排水沟。
  水库总库容为165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60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9万亩 (实际灌溉面积1万亩),削减百年一遇洪峰的41%。
  工程共动用土石方214.46万立方米,工日473.13万个,投资868.2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5.69万元)。
  水库大坝为土心沙壳坝,长1350米,最大坝高24.5米,坝顶宽6米,坝顶高程184.5米。坝坡迎水面1:1.5,背水面1:2、1:2.5,坝脚排水体长500米,高2.5米。水库溢洪道在坝右端,宽70米,设计底高程179.4米,最大泄洪量1392立方米每秒,达到防御山东可能最大降雨标准。
  大坝两端各建1个放水洞,均为钢筋混凝土管,内径1米,进口底高程168.5米,设计流量2立方米每秒,平面钢闸门。
  1978-1984年,蓄水量一般在800万立方米左右,蓄水最多的年份1978年达1100万立方米。1980-1984年,灌溉供水共1300万立方米。库区养鱼水面765亩,年产鲜鱼1?3.5万公斤。
  1978年设彩山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3人,其中技术员1人。1984年工作人员增至13人,其中技术员2人、行政干部2人。该工程曾受到山东省水利厅通报表扬。
  中型水库基本情况一览表
  第二节小(一)型水库
  从1957年10月至1978年共建成小(一)型水库22座,总库容67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5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93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07万亩。基本情况如从1957年10月至1978年共建成小下表。
  小(一)型水库基本情况一览表续表
  第三节小(二)型水库
  小(二)型水库共129座,分布在各办事处,其中祝阳18座、下港16座、崅峪11座、徂徕、道朗、房村各10座,夏张9座,北集坡、满庄、麻塔各8座,省庄7座,良庄5座,山口4座,粥店3座,泰前2座。其中除黑龙潭水库(总库容3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000亩)外,其余均为建国后兴建。1956年10?1957年10月共建5座;1958?1962年共建33座;1963?1975年共建79座;1976?1981年共建11座。1984年统计总库容31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07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0.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43万亩。
  第四节库区移民
  1958年,兴建黄前水库开始移民。此后建水库,同时办理移民。至1978年,共移38个村庄的1.41万户、5.82万人。国家累计投资398.45万元,帮助移民调整土地43795亩,人均0.77亩;建房4.54万间,人均0.78间;打机井31眼,挖大口井23眼,建扬水站52处,发展灌溉面积1.69万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移民开垦荒山,植树造林,发展庭院经济,逐步解决了收入偏低的问题。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