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45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防火
分类号: F307.2
页数: 2
页码: 175-176
摘要: 建国前,泰山、徂徕山林场时有火灾发生,全赖人工用扫帚、铁锨、砍刀等工具扑灭。建国后,各级人民政府重视森林防火工作。60年代建立森林防火线120公里,主防火线宽12米,支防线宽8米。
关键词: 林业管理 防火

内容

建国前,泰山、徂徕山林场时有火灾发生,全赖人工用扫帚、铁锨、砍刀等工具扑灭。
  建国后,各级人民政府重视森林防火工作。60年代建立森林防火线120公里,主防火线宽12米,支防线宽8米。80年代初,森林防火线增至200公里;使用的灭火工具除传统工具外,增加了风力灭火机械;交通工具主要使用汽车和摩托车;通讯器材为无线电对讲机。1984年仅泰山林场建防火线130公里,林道135公里、公路35公里、了望台4座、通讯线路104.5公里,为森林防火提供了有利保证。
  建国后至1984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1124起,烧毁林地1467亩。其原因是林内上坟烧纸、生活用火及乱抛烟头所致。火灾易发生时间大都在每年的1?4月和10-12月,尤其1?3月为高峰期,占火灾总数的5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