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42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具
分类号: F306.2
页数: 4
页码: 151-154
摘要: 曲辕步犁由2~3畜牵引,日耕地 2~3亩。耙地一直沿用铁齿木耙,效力低。播 种用木制耧,日播种10亩左右。新式犁1950年引进,1952年达15540 部。次年始引进双轮双铧犁。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具

内容

传统的耕作工具有大镢、木耙、木耧、曲辕步犁等。曲辕步犁由2~3畜牵引,日耕地2~3亩。耙地一直沿用铁齿木耙,效力低。播种用木制耧,日播种10亩左右。
  新式犁1950年引进,1952年达15540部。次年始引进双轮双铧犁。1955年共864部。
  机引犁1954年县拖拉机站首先用机器牵引式进口重五铧和深耕三铧犁、五铧犁。1960年引用国产二铧犁、三锋犁。1972年有35台,当年又引进国产悬挂轻、中、重三类9种机引犁。1980年达2724台,机耕面积达63.1%。至1984年,全市有机引犁3199台。
  机引耙1955年引进机引耙,先为18片、41片园盘耙,后为16片、20片及小型机引园盘耙。1979年全县有机引耙203部。1984年达526部,机耙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0%左右。
  播种机1954年试用213Y-24型压轮式谷物联合播种机,因使用性差,未能推广。1967年引进拖拉机牵引的9行、11行播种机,一小时播种8亩。1975年有282台,1984年达1280台。
  二、中耕机具
  传统的中耕除草工具有锄、镢、爪钩、三造成了平整宽展,土层深厚的良田,收到了显著增产效果。范镇埠东岭改造后,由原来亩产185公斤,提高到357公斤,提高93%。
  角耘锄等,1人日作业2-3亩。
  中耕机1954年引进zw-42型中耕机,用以中耕、除草。1980年泰山公社有中型中耕机7台,祝阳、下港有小型播种、中耕通用机24台。后逐年减少。
  三、灌溉机具
  传统的灌溉工具多用辘轳(小杆子、倒罐头),1人1天可浇地1?2亩。富裕农户使用木斗水车,日浇地3?4亩。
  解放式水车1953年供销社购进708部,提水量比旧式水车提高50%左右(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解放式水车基本普及);同年还引进拧水车,1970年后淘汰。
  抽水机1956年县分配第八区下庄村1台抽水机。次年发展到35台、400马力。1962年为984台、10809马力。1984年达17229台、动力21.86万马力。
  四、收获脱粒机具传统的麦、谷类收获工具为镰刀,一人日收割1?2亩。高粱、地瓜和花生收获工具为大、小镢头。粮食脱粒用碌碡压,用簸箕、木锨扬场的方法分离粮和糠。
  联合收割机
  收割机1956年引进1台AC-400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但不适宜当地作业。
  1976年和1979年分别分配省庄、祝阳、邱家店、山口公社各1台2KB-5型自走联合收割机,大汶口和祝阳公社还引进CT-4B牵引式联合收割机。1980年后均被淘汰。70年代后,多采用拖拉机索引式小型收割机至今。
  谷物脱粒机1955年引进2台云一1100型谷物联合脱粒机,至1969年推广10台。后引进TJ-1500.TJ-100型等简式脱粒机和5T-450、工农S-700型复式脱粒机。1980年有各种脱粒机3636台。1984年增至5601台。
  扬场机1970年引进,生产效率为0.15?1万公斤/小时。1980年有1980台。1983年达2020台。1984年,农民多用复式脱粒机,扬场机废弃。
  五、运输工具
  传统的运输工具,多为木制木轮推车,载重250公斤。富裕户使用畜力大车(马车),载重1500公斤。1936年全县有木轮推车1063辆,1950年降至850辆,1952年增至1405辆。
  1949年,泰城运输始使用木制地排车,载重500公斤。1958年改革运输工具,实行轴承化、胶轮化,当年8月各类木轮轴承车达31871辆;改用胶轮的推车2880辆。70年代实现胶轮化。1984年胶轮推车8962辆,地排车76381辆。
  拖拉机1954年3月,国家分配给拖拉机站捷克斯洛伐克产热托一25和波兰产的齐斯一35配拖斗拖拉机各1台。70年代以国产轮式拖拉机为主,均配拖斗,至1984年达5580台。
  农用汽车1963年县拖拉机站购买解放牌载重汽车1辆。1975年,泰山、良庄、北集坡等公社购买汽车5辆、330马力。1980年全县有113辆、9277马力。此后,村(大队)和联户、个人购买汽车的增多。1984年共有251辆,23214马力。
  六、加工机具
  传统的小麦、玉米等加工工具,沿用石磨和石碾,用人或畜作业,日产粉40-50公斤;饲料加工用铡刀,2人作业日铡干草200公斤;弹棉花用木轴弹花机,用人力或畜力牵引。
  磨面机1959年大汶口公社农具厂试制动力磨成功。后又引进MF型磨面机。1984年共有1938台。
  铡草机1970年部分生产队引进使用铡草机。1978年后,由于分散经营基本被淘汰。
  轧花机40年代引用铁制轧花机。1960年始引进动力轧花机。1980年有751台。1984年减至184台。
  榨油机1960年引进ZYB-90型、21-75型榨油机。1980年有398台。1984年减为71台。
  粉碎机1961年推广使用。1970年后基本普及,用于粮食和饲草加工。主要有红旗一330型、红旗一450型等。1980年有4454部。1984年减为1473部。
  七、动力机械
  柴油机主要用作农田灌溉及农副产品的加工机械动力。1954年引进1台8马力柴油机。1957年国家分配3台30马力的柴油机。1984年达到13396台、187970马力。主要型号是济南、潍坊、泰安、莱阳等地生产的95系列195、295、495三种,其中195型号的最多。
  电动机为机井抽水和农副产品加工动力。1957年引进5台59马力的电动机。1963年后,主要使用的3千瓦至10千瓦各种规格的鼠笼式电动机。1984年有11028台、128533马力。
  汽油机用作抽水、发电、粉碎、喷雾等农机具的配套动力。1956年引进1台日产8马力汽油机,后逐年增多。主要型号为165F 型,1E4OFP 型、170F 型.170F-1型等。1984年有1070台、5157马力。
  锅驼机1956年国家分配一批青岛产立式锅驼机,主要用作抽水动力,因故障多等原因,1960年后淘汰。
  八、植保器械
  手动喷雾(粉)器1953年引进手动喷雾器43架、喷粉器26架,用喷雾、喷粉器。70年代使用工农一16型背负喷雾器,1人1天分别治虫4?6亩和10?20亩。此后,农民多采用这种药械治虫。
  机动喷雾器60年代中期引进泰山一36、工农一36等型机动喷雾器,主要用于灭虫。1980年有296台。1984年减为220台。
  农用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统计表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