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统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381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统计管理
分类号: C829.23
页数: 3
页码: 112-114
摘要: 曾与计划委员 会多次分合。1962年11月建市统计局。同 年,各公社配备专、兼职统计员,各管区、生产 大队,生产队的统计工作由文书或会计兼任; 县直部门(单位)设统计机构,配有专职统计 员。
关键词: 统计体制 统计管理

内容

1953年4月设县统计科。曾与计划委员会多次分合。1962年11月建市统计局。同年,各公社配备专、兼职统计员,各管区、生产大队,生产队的统计工作由文书或会计兼任;县直部门(单位)设统计机构,配有专职统计员。1968年1月撤销统计局,业务由县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交组负责。1980年5月恢复县统计局。1982年3月改为市统计局。1984年初,各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共有统计人员1100余人,其中专职人员百余人。
  第二节统计调查
  1953年,正式开展统计工作。对国民经济指标的统计,主要采取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方法。
  当年7月1日零点开始,全县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査,内容有人口总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等。
  1958年始,对农村住户经济状况进行调査,首次对邱家店公社13户社员家庭作调查,内容为基本情况、收入、支出、物耗等。
  1959年,对农村经济、收益分配、作物密植、家禽养殖做典型调査,对夏秋作物产量做重点调查。
  1962年进行典型农户的家庭收入、副食品消费水平、物质文化生活等情况的调查。1963年,调査的主要项目有农业、工业、商业、物价、综合财政、劳动工资、物资、基建、交通运输、农村经济10项定期统计内容及各种年、季、月度统计报表130余种,并把农业和支援农业情况的调查统计放到首位。当年,泰安县作为省抽样调查试点,组织56人用一个多月时间,采用等距抽样调查方法,对16个大队的夏收作物产量作了调查,推算产量基本符合实际。秋季,采用典型和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产量调查,因点少、代表性差,未能推算出全县产量。
  1964年7月1日开始,全县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有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户数及人口变动情况。
  1965年,对35个调査点的夏粮作物,采用座谈分析、个别访问、田间观察、实割实测
  第五章统计管理等方法,做过三次调查推算。
  “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调查受到干扰曾一度中断。但对工业、农业、商业、基建、交通、物资6个方面的调査统计基本坚持下来。
  1977年后,工业、农业、商业、物资、劳动工资,综合统计等方面统计内容有所增加。
  随着农村责任制的实施,1980-1981年,对30个农户的家庭收入、支岀情况作了两次调查。
  1982年7月1日零点起,市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内容增加到19个指标。是年选择城镇的30个调查户,采用经济收入记帐的方法,对职工工资收入、福利待遇、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和居住条件做了调查。
  1983年,省统计局抽中泰安市为省农产量抽样调查点,选择6个公社24个生产队为基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产量抽样调查,结果与全面统计比较误差率为0.38%。当年由于全市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统计对象由6200个生产队改为27万个农户,典型农户调查由30个增加到60个,主要内容为商品需求量、人均纯收入、现金收入、售岀购进产品等。
  1984年,调查统计范围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概况、工业、农业、基建、交通运输、邮电、商业、财政金融、劳动工资、物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12大类5000多个项目。
  第三节服务与管理
  服务1953年始,统计部门定期整理全县的年度统计资料。1959年,整理了建国十年来全市的资料。1962年起,逐年编印《泰安市(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79年,编印《伟大的三十年(1949?1978)》,系统汇集了全县基本情况、农业、工业、基建、商业、财政金融、交通邮电、文教卫生、物资供应、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数据。
  1980年,编写工业、农业、基本建设计划执行、经济结构调查、市场动态等30多篇统计分析报告,为施政提供了信息。
  1982年,市统计局在分析1949~1980年工农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起草《实现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新开端》材料,提出今后20年翻两番的规划。同时,编写1982年劳资综合分析等70篇调查分析报告。1983?1984年,编写工业、农业、基建、物资等统计分析资料105篇,其中分析农民经济收入的文章被市报采用。《泰安市第二运输公司实行定员包干,经济效益大提高》和《泰安市化肥厂明白人当家甩掉企业亏损帽子》两篇,由省统计局社会处推荐,被《全国劳动工资文教卫生统计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一书连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议》、《生猪生产农业物耗的统计分析报告》、《秋季产量的预测》等均被市府采纳。
  1984年,统计局编印出版反映建国35年(1949?198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材料——《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内容系统全面,有很好的可查性,成为领导、决策部门和编史修志部门的宝贵资料。
  管理1959年始建立统计管理制度,严禁滥发统计报表,实行领导干部审查,不定期地进行统计工作检查评比制度。1962年,首次进行清理报表工作,对农、林、水、工商、粮食等部门进行检查,查岀非法统计报表31个。次年,贯彻国务院《统计工作试行条例》。当年6月,第二次清理报表,对查岀的未经市批准的71个报表做了处理。同年底,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工业、农业、商业、劳动、基建等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质量检查。1982年统计局会同经委、计委等有关部门对厂矿企事业单位的月、季、年报表进行检查验收,以促进统计工作。
  1983年后,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上级有关规定,统计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有关部门将12月份定为统计质量检查月,以自查、互查、抽查、验收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统计工作的责任感,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