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37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号: F121
页数: 2
页码: 106-107
摘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 经济体制改革,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各种形式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
关键词: 经济体制 经济改革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联产到组责任制1979年开始推行联产到组生产责任制,在生产队统一计划、统一使用劳力资金、统一管理和使用大型农具、统一核算分配的前提下,分成若干作业组组织生产,并对作业组实行“五定一奖”,即定地块、定产量、定费用、定报酬、定奖惩,超产奖励,初步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弊端。是年底实行联产到组责任制的生产队620个,占总数的10.9%,1980年基本普及到全县,是年粮食亩产比1978年增长8%。
  联产到劳责任制1981年,农村深化改革,逐步由联产到组转为联产到劳责任制,实行“三不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变、基本核算单位不变、统一核算和分配不变)、“四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耕种、统一管水用水、统一调配和使用劳力、畜力、大中型农具)、“五定一奖”的办法。年底,全市联产到劳的生产队5513个,占总数的89.1%;土地608984亩,占总数的89.4%。当年,全市平均单产比1980年增长4.8%,人均口粮比1978年增加38.5公斤。
  家庭承包责任制1979年,经市委决定徂徕公社率先实行联产计酬五定一奖家庭承包生产责任制。次年,全市推行的生产队460个,占总数的7.5%;土地49364亩,占总数的7.3%.1982年5月10日,市府根据中共中央[1982]1号文件精神,下发了《泰安市农村人民公社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试行办法》,在坚持生产队体制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农田包干到户,生产投资由农户负责,结束工分分配,以合同形式确定上交国家和集体提留的数量。1983年,全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队6248个,占总数的99.6%。次年全市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纪录,比1978年亩产增长31.4%,人均口粮增加190.5公斤。
  1984年,市委根据中共中央[1984]1号文件精神,向农民颁发土地使用证,农委下发了《关于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的意见》,普遍实行土地定级作价,本着有利耕作和管理的原则,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了土地,土地承包期由原来的1?3年延长到15年以上。
  二、工业体制改革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市积极进行工业体制改革。198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后,加快了工业体剧改革的进程。至1984年底,全市市属50家工业企业,有48家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市工艺美术公司、市氧气厂等6个厂家实行利润大包干制度;市开关厂、市制毯厂等17个企业,实行超定额计件工资制;市酒厂、市造纸厂等13家企业,实行“包、保”(包原料、资金、人员,保产量、质量、成本)超定额计奖法;市化肥厂、化工机械厂等8个企业,实行百分制联产计酬、计奖法;市红旗煤矿、市地毯厂等4家企业,分别实行计件工资制和浮动工资制,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年底,市属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3790万元,为1978年的6.2倍。是年,市在造纸厂进行了厂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开始录用合同制工人;允许职工在自愿的基础上,与厂签定合同后停薪留职,自谋职业;允许具备条件的个体户进行工业生产经营。
  乡镇企业逐步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至1983年,95%的企业实行责任制,并改干部委任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
  三、财贸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财贸系统逐步建立计划供应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流通管理体制和国营、集体、个体3种经营方式的商业企业。对国营、集体商业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至1984年,26家商业企业的590个网点中,实行集体承包和租赁的222个,占37.6%;个人承包的14个,占2.4%;联销联利计酬的354个,占60%。是年,市以百货、五金、副食3个批发部为基础,成立了市工业品贸易中心,全年销售额1879万元,实现利润51万元。全市个体商业户发展到9187户。年底,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1224万元(其中个体商业为7057万元),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31.07倍和2.4倍。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