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集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31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集镇
分类号: C912.81
页数: 5
页码: 105-109
摘要: 北宋时期,境内有静封、太平两镇。(《中 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 二镇为金置。)由于政治地理和交通地理的变 化,境内集镇盛衰随之变化。
关键词: 城镇 集镇

内容

北宋时期,境内有静封、太平两镇。(《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二镇为金置。)由于政治地理和交通地理的变化,境内集镇盛衰随之变化。
  民国初期,部分交通方便的农村集市,逐渐发展成集镇,最繁荣者为大汶口镇。大汶口镇位汶河北岸,曾是西汉、东汉、魏晋时期钜
  平县治所。北魏以后,钜平县废,大汶口逐渐衰落。汶河古渡为旧泰安八景之一。建国后,文物部门曾在那里发现规模较大的东汉墓群和画像石墓。据考,明隆庆五年(1571年),修汶河堤碑文首次提到大汶口名称。津浦路通车后,大汶口商贾云集,成为粮油集散地,境内煤炭也由此外运。民国初期,汶阳区公所设此。1928年,大汶口改建为镇。1930年前后,大汶口有店铺50余家,市面为全县集镇之冠。30年代初,境内有主要集镇12处,即大汶口、楼德、范镇、崔家庄、山口、夏张、渐汶河、颜张、旧县、邱家店、东北堡、东向,大者万余人,小者二千多人;店铺多者50多家,少者10余家。
  建国后,大汶口、范镇、山口、夏张先后作为区、人民公社、办事处驻地。其它公社、办事处驻地逐渐发展成新兴集镇。
  行政区划续表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