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民间文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278
颗粒名称: 泰安市民间文学
分类号: I276.3
页数: 9
页码: 9-17
摘要: 本文介绍泰安市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安市著名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范蠡与陶山的故事、肥桃的传说、柳下惠的传说 、乐圣师旷的传说、大禹治水的传说、水浒传说 等。
关键词: 泰安 民间文学

内容

泰山传说[泰安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泰山传说是泰山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流传广泛,堪称国内风景名胜区民间传说故事精神文化现象的代表。泰山神话传说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东汉时期曾任泰山太守的应劭写过名曰《风俗通义》的民俗专著,此后晋代的《搜神记》、唐代的《集异记》、宋代的《稽神录》《述异记》《太平御览》、明代的《剪灯余话》《泰山纪事》《茶香室丛钞》等都记录了泰山的神话故事、风物传说和民间故事,其中《泰山纪事》是第一部泰山故事书集。我国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绿野仙踪》《老残游记》等均吸取了泰山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都有对泰山的描写。
  泰山传说故事具有鲜明的泰山特色,主要有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泰山石敢当、王母娘娘、吕洞宾等神话人物传说。尤以山川名胜传说最为著名,可谓一步一奇景,景景有传说。
  泰山及其周边的风俗习惯和动植物特产,如秦松、汉柏、赤鳞鱼、泰山灵芝、四大名药(黄精、何首乌、紫草、四叶参)等也有相应的故事传说。
  此外,泰山民间故事传说中还大量保留了自秦皇汉武以来,唐宋明清等历代帝王封禅祭祀泰山留下的逸闻掌故;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传说、历代文人传说、工匠鲁班传说、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泰山的故事等。
  泰山传说故事历史悠久,具有非物质形态与有形的物质形态相结合的传承特征。
  泰山传说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其中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的掌故逸闻,是对封禅历史文化的民间诠释,对研究帝王封禅史具有参照价值。此外,泰山传说故事还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
  范蠡与陶山的故事[肥城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范蠡与陶山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的肥城陶山一带,距今约有2500年的历史。
  范蠡,字少伯,是春秋末期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业家,他的故事、传说甚多。早年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功高盖世,升至上将军,后弃官赴齐,“致产数十万”,受到齐王的赏识,拜为卿相,而他却淡泊名利,归还相印,来到齐、鲁、燕、赵等诸侯国交界的陶山。陶山东临泰山,西近黄河,“以为天下之中”,乃货通有无的风水宝地,范蠡便在此隐居下来,从事商贸活动,一度成为商业宗师。
  范蠡后半生在陶山的社会活动和商业思想对当地的百姓影响深远,许多与范蠡相关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为传诵,这些传说与故事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处世哲理,富有极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浅显易懂,生动形象,趣味浓厚。范蠡与陶山的故事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来源于民间,传承于百姓,寓教于乐,是陶山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
  范蠡以布衣之极成就了陶朱事业,聚财数万,同时他“富好行其德”的行为和高尚的情操为后人树立了美好的形象,成为百姓尊崇的偶像,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肥桃的传说[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肥桃的传说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民俗民风巧妙结合口头传承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
  肥桃体大无比,圆润丰满,汁多甘甜,寓意吉祥,是其他桃子无法比拟的,又产自肥城,故而称为肥桃。肥桃传说中的桃为广义的肥桃。
  肥城有桃,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工栽培桃树的记载见于《春秋左氏传》。左丘明编撰此书时正定居在肥城西部的衡鱼村,因当地盛产桃,故书中称此地(肥城)为“桃”,即以盛产桃为典型特征的地方。此时桃子早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果品,被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古书《孔子家语》中记载了鲁国公曾以雪桃招待孔子的故事。《晏子春秋•谏下》中曾记述了齐景公采纳晏子之计,赐桃于猛士,“用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公元前450年商圣范蠡辞高官,散巨财,携家眷乘扁舟来到肥城境内,隐居陶山经商,在民间留下了《肥桃酒的传说》和《望鲁山的传说》。
  肥桃的传说内容十分丰富,有肥桃的传说故事、桃木辟邪驱鬼的传说故事、肥桃栽培技艺的传说故事、惩恶扬善的传说故事、肥桃的爱情故事等。
  肥桃的传说故事源于民间,它不仅反映了肥桃栽培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是研究肥桃栽培历史、栽培技艺和肥桃文化产生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肥桃的传说故事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语言生动、寓教于乐、富有地方特色,是当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说故事,对世人有较高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传承价值。
  柳下惠的传说 [新泰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秋时代的鲁国先贤柳下惠,是中华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一代圣人,以通晓礼义著称。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一字季,春秋鲁国大夫无骇之后。柳下惠大体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鲁庄公至鲁文公年间(前693~前609),早于孔子约百年。因其食邑柳下,死后谥号“惠”,故后人称其为柳下惠。柳下惠为鲁国大夫,以礼治邦,以信修身。又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狱,执法以平, 治国以德,可谓一代圣人之典范。
  柳下惠以讲“和”著称,很受孔子的尊崇,孔子说他"言中伦,行中虑"。孟子则进一步称赞他“圣之和者”。相传,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他在鲁国当士师期间
  3次被罢官,他都不肯离开“父母之邦”的鲁国。有关柳下惠的遗迹有“和圣故里”石碑,在今宫里镇西柳村。原有“柳下祠堂”和“柳下书堂”,今已不存。据记载,柳下惠墓呈方形,纵横各40步,高约6米,历代对柳下惠墓都悉心保护。《战国策》记载:“秦伐齐,令:有敢去柳下纪垄五十步而采樵者,杀无赦。”
  关于柳下惠的传说共有9个典型故事:一是关爱他人,坐怀不乱;二是秉公执法,严明断案;三是以民为本,斥祭海鸟;四是以顺训民,反对逆祀;五是睦邻友好,反对外侵;六是反对外国入侵,授词退敌;七是坚持诚信原则,交出岑鼎;八是直道事人,三黜不去;九是艰苦朴素,炒面伺客。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新泰市成立了和圣柳下惠研究院,从省内外聘请若干知名学者进行研究,目前已出版研究专著1套10余册,计600余万字,先后两次召幵国际性、高规格的和圣柳下惠学术研讨会,出版《和文化》期刊,把“和”文化研究推向国际,为弘扬“和”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乐圣师旷的传说【新泰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泰的北师店,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时期出了一个有名的乐师叫师旷。相传师旷自幼刻苦练琴,精通音律。但他不以此为满足,发誓要一心一意研究音律。他说:我的古琴技艺不精妙,就是因为不专一,就是因为眼睛看的东西太多。为了专心致志地练琴,他用艾蒿生生把自己的双眼熏瞎了。从此,他心无二用,日夜刻苦练琴,在音乐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特别是在古琴弹奏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千古莫及的一代“乐圣”。
  相传当时的晋平公久慕师旷大名,不远千里聘用师旷为晋国乐师。有一次,晋平公建了一座华丽的宫殿,召集群臣祝贺,并且命令一个叫师涓的乐师弹奏一首新近得到的古曲。师涓弹奏数声,晋平公不禁叫好。这时就见师旷一把摁住琴弦说:“哎呀!这是亡国之音,万万不可弹奏,赶快停下。”晋平公听得正高兴,一见师旷这个样子,立刻就满脸的不高兴,沉下脸来责问师旷:“你怎么知道是亡国之音呢?”师旷回答说:“当年殷纣王听乐师师延弹奏了这首曲子以后,不思朝政以致于亡国。这种靡靡之音还是不弹奏为好。”师旷认为音乐与政治有密切关系,音乐既可兴邦,亦可覆国。师旷不仅有极高的音乐修养,还处处关心政治,提出一系列利国利民的主张和见解,受到晋国君臣的重视和尊重。晋平公曾问治国之策,师旷说:“惟仁义为本。”晋平公时,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师旷极力劝阻。叔向称赞师旷说:“子野之言,君子哉!”
  师旷去世后葬在他的故乡新泰市北师店,据说北师店、南师店的名字都是因乐圣师旷而取的。
  大禹治水的传说[宁阳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禹治水的传说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宁阳境内有关大禹及其治水的记载很多,最早见于西周中期遂公盨铭文,其后《诗经•大雅》《史记•禹贡》中均有记载,在《宁阳县志》中亦有反映。除正史外,禹王庙、禹王坟、村名、地名、宁阳八景中也有反映。其中有西汉时期的古村落禹颓村(今白马庙村),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编撰的《宁阳县志》中被列为明代宁阳八景之一的“铁牛镇海”,传说是大禹治水时留下镇海眼、绝水患的堌堆山景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庙,庙内11株干年古柏,其中1株传说为大禹化身。
  以禹王庙为核心,在周边20公里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已发现古遗址10余处,有云山店遗址、大官庄遗址、黄家庵遗址、沈西皋遗址等。最重要的是距禹王庙20公里的大汶口(堡头类型)遗址。很多遗址与大禹所处时代相近,其文化层中有大量淤积的泥沙,有洪水冲刷的痕迹,大禹所处的历史时期确有洪水泛滥。
  几千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宁阳及周边地区影响很大,人们至今传颂、传唱着许多大禹治水的故事、诗词及歌。有《禹王台的来历》《筷子的传说》《建立禹王庙的传说》《“禹碑洪诸”传说》《威镇水妖之庙的传说》《大禹定属相的传说》《大禹“夫妻树”的传说》《“虬枝歧柏”的传说》《禹攻云山传说》《白马庙里祀禹父的传说》等。
  水浒传说 [东平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平湖是国内水浒传说遗迹比较密集、传说故事十分集中的地区。东平湖是水浒文化的主体,是骨架,聚义水泊是水浒传说故事发展的主要归宿。正是因为有了“浩淼天际,山排巨浪,水接连天”的梁山泊,才有“芦花深处屯兵士,荷叶阴中治战船”的水泊好汉。在这广阔的水面上,他们施计谋、逞英勇,“阻挡官军,有无限断头港陌;遮拦盗贼,是许多绝径林峦”。
  东平湖至今存有罗贯中故里姜罗庄、水浒传说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一一棘梁山、聚义岛、三阮故里石碣村、宋江碑、孙二娘黑店辛店铺、水浒英雄藏身的老虎洞、聚义厅、宋江井、点将台、分银台、练武场、义军粮仓、旗杆窝、李逵睡觉的石窟、接头的花篮店、阮小七封井碑、被火烧的大虚观以及宋江攻打的东平府城等40余处水浒遗迹。
  湖区周围,水浒英雄的故事家喻户晓,到处流传着晁盖七雄聚义棘梁山、阮氏三雄把守腊山、鲁智深镇守六工山、宋江攻打东平府、真假宋江、智劫生辰纲、三阮战何涛、孙二娘仗义收女、火并王伦、月岩寺剿贼、水泊战高俅、神龟助战等50多个水浒传说故事。
  水浒传说作为水浒历史文化的主要构成载体,生生不息,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无盐娘娘的传说[陈平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盐娘娘的传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一无盐女,姓钟离,名春,相传为齐国无盐邑(今山东东平)人,世人称无盐女,其状貌丑陋无比,被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同时又是一位才女和奇女。
  钟离春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但是她却做了齐宣王的王后,因为她对政治和国家大事的分析和把握都十分出色。
  在传说故事中,“您娶了我,就能向天下证明您是个重德重才不重色的君主。”钟离春这样对齐宣王说。而齐宣王也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君主,真的就把她娶作了王后。也有人把钟离春叫做无盐,但无盐是地名,不是人名,因为她是无盐人,齐宣王娶了她后把她封为“无盐君”。“君”在当时是个很高的称谓,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就被称为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
  钟离春应该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贤后之一。
  无盐娘娘的传说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众多以无盐娘娘为题材的戏剧、小说、影视剧作品,就是在无盐女的民间传说基础上完成的。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柳下惠
相关人物
范蠡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
肥城市
相关地名
新泰市
相关地名
宁阳县
相关地名
东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泰山传说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肥桃的传说
相关作品
柳下惠的传说
相关作品
乐圣师旷的传说
相关作品
大禹治水的传说
相关作品
水浒传说
相关作品
无盐娘娘的传说
相关作品
禹王庙
相关作品
柳下惠墓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陶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