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年末,全市有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财政机构100个。其中,市级财政机构1个,县(市、区)级财政机构6个,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财政机构1个,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财政机构1个,旅游经济开发区财政机构1个,乡镇(街道)财政机构90个。在职职工1380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07人、中级技术职称的387人。全市有会计人员7.1万人。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省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129亿元,收入共计316.4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省级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30.4亿元,支出共计316.2亿元。收支相抵后,全市累计净结余2066万元。通过 “全国文明单位”复评检査。
【财政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亿元,增长11%,完成年初预算的100%。其中,税收收入135.2亿元,增长14.2%,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2.2%,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主体税收完成71.9亿元,增长12.1%,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3.2%。市级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8.7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长17.8%;营业税39.6亿元,完成预算的101.6%,增长15.8%;企业所得税10.1亿元,完成预算的83.8%,下降5.2%;个人所得税3.4亿元,完成预算的92.5%,增长2.4%;其他税收收入6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6%,增长16.7%。非税收入52.2亿元,完成预算的101.6%,增长3.5%。
【财政支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8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10.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23.5亿元,完成预算的87.5%;国防和公共安全14.0亿元,完成预算的106.2%;教育53.1亿元,完成预算的96.6%;科学技术4亿元,完成预算的92.9%;文化体育与传媒5.7亿元,完成预算的123.7%;社会保障和就业38.6亿元,完成预算的114.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30.0亿元,完成预算的116.9%,节能环保6.1亿元,完成预算的107.2%;城乡社区事务30.4亿元,完成预算的151.4%;农林水事务35.5亿元,完成预算的94.8%;交通运输8.7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5.4亿元,完成预算的117.3%;商业服务业和金融等5.0亿元,完成预算的84.6%;国土海洋气象等事务3.4亿元,完成预算的61%;住房保障3.8亿元,完成预算的93.7%;粮油物资储备事务8759万元,完成预算的214.8%;国债还本付息4919万元,完成预算的348.4%;其他支出7.0亿元,完成预算的47.3%。
【预算执行不断完善】①收入预算完成。通过建立健全班子成员联系县(市、区)和乡镇制度以及“2463”蹲点调研机制(每季度每个县市区至少实地调研2个财政困难乡镇、4个经济薄弱村、6家重点纳税企业,时间不得少于3天),开展对87户重点税源3月27日,市类副书记、市长王云鹏(前排左一)到市财政局(磊供)调研
2014年泰安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情况
企业的专项调研,掌握收入工作主动;通过调整完善县(市、区)收入考核体系,完善税收定期督査通报、地方财税贡献百强企业定期发布等制度,使抓收入有压力有动力;通过开展纳税评估、税务稽査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共査补入库税款5.6亿元。②预算体系不断完善。市级完善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体系。在抓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的基础上,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分别完成116.4亿元、132.1亿元,增长14.7%和18.3%;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分别完成1.84亿元、1.58亿元,增长71.8%和47%。③借力发展成效显著。在统筹政府所有财力的同时,加大政府融资和对上争取力度。其中,市级政府性平台融通到位资金84.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融资计划,强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要。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共10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④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同比压减6373万元、下降16.4%。用于各项民生事业的支出达168.2亿元,增长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8.8%。用于政府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的财政投入,达到20亿元。市及以上财政安排对下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达到104.6亿元。
【企业减负】围绕“财政更有为,市场更有效”目标,不断优化发
2014年泰安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情况
12月19日,省内第一家政府采购微信平台——泰安政府采购微信公众平台开通 (高磊供)
展环境。①减税清费。落实“营改增”试点、资源税改革以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全市共向企业减税让利40.1亿元,其中“营改增”试点直接和间接减税4.5亿元;清理政府收费和基金项目,共停征5项、降准I项、取消1项,帮助企业和社会减负1.3亿元,其中暂停征收煤炭价调基金,为煤炭企业减负7600万元。②加快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领域的步伐。市级财源建设资金较上年压减5000万元;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减少对市场行为的过度干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财政调控】①强化资金引导。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转调创”领域,东岳创投和泰山天颐创投两支基金,完成4个项目、7200万元股权投资;探索财源建设资金“拨改股”,市级及以上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12.3亿元资金中,用于资本金注入和股权增持的达5亿元,同比增加4.7亿元,推动由“直接无偿投入”向“间接引导撬动”转变。②强化财银合作。通过过桥还贷和融资租赁,帮助59个项目贷款16.7亿元;通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带动银行贷款8790万元,支持33个村经济项目;通过财政贴息,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亿元,帮助下岗失业等弱势群体4830人;通过设立1000万元“小贷险”风险准备金,在 “无抵押、无担保”前提下,帮
4月140,市财政局召开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征求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建议助32户小微企业贷款361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420人。③强化公私合作。由东岳金财公司作为项目法人,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主,融集资金承担政府公益项目建设任务。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市中心医院新院区等工程建设启动。
【保障民生】①加大教育投入。筹集资金6.3亿元,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资助政策,将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至910元和710元。②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筹集资金4.2亿元,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470元和每人每年2900元以上;筹集资金7亿元,支持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65元提高至75元。③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筹集资金12.2亿元,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政府补助标准由每入每年280元提高到320元;筹集资金2.5亿元,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将基(高磊供)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人均30元提高到35元。④加大住房保障投入。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筹集资金6.3亿元,支持公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安居工程,超额完成省下达建设任务。筹集资金11亿元,保障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筹集资金5.1亿元,支持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城乡环境治理等;筹集资金1.7亿元,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治污和资源综合利用。
【预算改革】①规范预算编制。单列部门公务接待费预算,并适当调整车辆燃修费定额标准,提高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比例,为预算公开创造条件。
② 延长预算编制周期。9月初开始编制下年度预算,比往年提前一个月编制,为编准、编全、编实、编细预算提供有利条件。
③加快信息公开。市级和6个县(市、区)本级全部公开政府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总额,并公开67个市直部门和281个县直部门的部门预决算、“三公” 经费预决算,在清华大学公布的全国289个城市财政透明度排名中,泰安市位居第60位,较上年前移12个位次。
【支出管理】①盘活存量资金。不断加快支出进度,防止形成新的结余和沉淀,在全省每月的考核通报中,泰安市均位居前列。大力压减结余结转,积极清理财政暂付款,全市共压减结余结转13.4亿元、回收暂付款19.7亿元。②深化支出管理改革。全市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资金387.2亿元,其中直接支付354.8亿元、直接支付率91.6%,发放公务卡2.1万张,消费结算7116万元。完成政府采购额52.8亿元,节约资金5.3亿元,其中市级采购额32.5亿元、节约资金2.9亿元;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152个,评审总额157.3亿元、审减资金13.8亿元,其中市级评审额110.3亿元、审减资金8.8亿元。
【财政基础管理】①强化资产管理。加大行政事业资产收益收缴力度,市直实现有偿使用收入9949万元。深入推进办公用房专项整治,全市共清理腾退超标准建筑8.1万平方米、领导干部多占办公用房1.5万平方米。②强化会计管理。创新会计培养方式,打造会计人才品牌,通过实施会计领军入才培养选拔工程,确定首批53名培养人选。③强化财政监督。共开展各类专项检査和治理20项,全市査出违规违纪
金额7.5亿元,其中通过“小金库”治理,査出5509万元。④强化津补贴管理。在完成市直机关津补贴调整工作的基础上,市级筹集资金5104万元,帮助县(市、区)兑现乡镇津补贴调整政策,乡镇公务人员及教师津补贴水平人均增加300元左右。⑤强化基层财政管理。全市87个财政所全部通过省级规划化验收,成为首批规范化全覆盖的3个市之一。⑥强化信息化建设。完善财政大平台体系,开发、改造、升级工资统发、办公自动化、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管理和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等多个系统,为科学理财、精细理财,提供技术支撑。
【概况】全市有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9个,其中市级管理中心1个、县(市、区)管理部6个、矿业集团分中心2个,在职人员60人。2014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继续突出“安全、增值、服务”三大工作重点,牢固树立“法律、大局、风险、服务、创新、廉政”六种意识,强化管理、科学运作,住房公积金使用力度不断加大,增值收益率再创新高。年末,全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39亿元,归集余额101亿元;缴存单位2913个,缴存职工38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38亿元;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75.2亿元,户数5.3万户,贷款余额40亿元。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住房公积金归集】①政府推动。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通知》要求,与县(市、区)签订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促进县(市、区)住房公积金任务指标的完成。②非公企业扩面。以非公企业扩面为工作重点,尤其是对新成立企业,上门宣传指导,全年新增开户单位155家,新增缴存职工4624人,新增公积金4900万元。③规范缴存比例。调整落实缴存比例和缴存基数,市本级和泰山区执行12%的缴存比例,岱岳区、肥城、宁阳、新矿缴存比例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为10%。④加大执法力度。受理对未缴、欠缴公积金的投诉22起,督促多个单位为698名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837万元。全年共归集住房公积金27.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7%,同比增长15%。
【住房公积金支取改革】完善提取政策,制定“提取住房公积金偿还公积金贷款”等实施意见,还贷提取由每年10~11月集中办理,改为全年每个月都可以办理;对销户提取实行核准制,初审、复审符合规定的可直接办理
2014年泰安市住房公积金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资金划拨手续;修改相关程序,对条件具备的职工,将支取资金直接划入其个人账户;将支取审批单上传网站,方便职工使用;探索实行网上审批办法,提高提取审批效率。全年为4.39万名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12.2亿元。其中,购买自住住房提取4.7亿元,退休提取2.5亿元,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提取1.05亿元,偿还购房贷款本息3.7亿元,其他提取2161万元。
【住房公积金贷款】①个人公积金贷款。开展“一次性冲还贷”、集体贷款、按揭贷款等业务,完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推进房产信息、个人征信査询系统建设等工作。强化贷款管理,建立贷款业务月度通报制度,及时调度、考评受托银行业务开展情况,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控制风险,落实贷审会审议制度,全年共召开贷审会5次,强化逾期贷款管理,成立逾期贷款催收小组,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逾期率降至0.28%.o年内,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11.6亿元,占全年贷款计划199.8%,贷款户数4928户。②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加强对项目贷款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合理使用和安全回收。全市累计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2.33亿元,占全部贷款计划58.25%,建设经适房20万平方米,解决9000人的住房困难。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实现增值收益2.17亿元,同比增长36%,增值收益率达2.29%。计提风险准备金后提供廉租住房建设资金1.9亿元,同比增长33%, 累计上缴廉租住房建设资金5.8亿元。
【公积金管理】进一步强化“零余额账户”管理,对零余额账户开设、银行汇票的收兑管理、对账、资金划拨等进行完善。严格执行资金使用四级审批制度,全市所有资金支付必须经中心领导审批,贷款、支取资金需提出申请经市中心审批后拨入银行专户,专款专用;健全“支取审査委员会”“贷款审査委员会”审査制度,重大资金使用经中心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办理。落实监督机制,资金管理岗位设置相互监督、制约,资金划拨必须经制单、复核、授权程序;与银行签订大额资金支付协议,市中心收入总账户发生大额资金支付业务时,经办银行电话确认复核后方可办理;实施交叉对账,不定期组织分支机构、银行开展交叉核对。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强化预算控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财经制度,严把经费支出报销关,加强平时的监督检査,进一步增强了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合法性。及时报送“三重一大” 事项,构建廉政防控机制,接受审计、财政、纪检、财政委托中介机构的审计监督,聘请法律顾问和社会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
【基础设施建设】①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重点做好新建市中心服务大厅的功能完善,增加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延伸建设客服中心、应急管理系统等。加快分支机构服务大厅建设进度,新矿、肥矿、东平服务大厅投入使用.肥城服务大厅经改造即将投入使用,宁阳服务大厅进入施工阶段,岱岳区服务大厅购置列入预算,泰山区、新泰市开始前期考察。②继续进行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包括归集、贷款、财务核算、系统控制等子系统,二期项目包括银行联网接入、客服中心及“12329”服务热线、异地容灾数据备份等子系统,三期项目建设包括电子档案、稽査管理、经费管理、资金管理和网上营业大厅等模块。一、二期建设项目全部完成上线,三期建设项目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概况】年末,全市纳入国税系统管理的纳税人6.48万户。全市全口径税收完成97.8亿元,增长3.4%。其中,国内税收完成91.1亿元,增长4.6%;市以下地方级收入完成25.43亿元,增长15.3%;国税地方级收入占国内税收收入的比重达27.9%,提高2.6个百分点。市国税局被评为“六五”全省普法依法治理中期先进集体、“全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11月13日,省国税局郭吉毅巡视员(左三)到肥城市国税局调研青年干部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税收征管】梳理修订税收征管岗责体系和业务流程,建立完善全市税收征管业务框架和工作机制。一是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建立普通发票代开管理“风险数据下达一核对排査反馈一分析评估通报”监控分析工作机制,违规代开行为得到遏制。二是加强金税三期应用,在全省率先制定金税三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运维及应急处理操作规程,金税三期运维能力逐步提高。三是强化税收风险管理,全面加强风险分析和应对处理。全年完成各项风险应对任务4527户次,应对成果2.48亿元。四是加强货物和劳务税管理,积极推进车辆购置税征管模式改革,对福利、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企业实施专项检査,査补增值税4128万元。五是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调研,在全省所得税管理部门第一个创建小微企业微信宣传平台。六是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加快退税审批办理进度,建立基层管理单位
(刘峰供)AB角出口退税管理员工作制度。七是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深入开展分集团、分事项等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督导和促使大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防控机制。八是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健全非居民专业化管理机制,加大跨境税源监控力度,强化国际税收征管协作,提升反避税工作绩效。
【纳税服务】落实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提升“12366”热线管理水平,加大咨询辅导及税收政策培训力度。一是拓展多元化办税方式,扩大网上“预申请”服务功能,新上自助办税设备15台,形成“网上主办、电话兼办、窗口补办、自助选办”的多元化办税模式,95%以上一般纳税人通过网络办理涉税业务。二是建立办税延伸服务点,全市7个社区、26个乡镇推行委托财政部门代开发票和委托代征税款业务。三是创新服务手段,开发应用“共享窗”系统,实现6大类26项常用业务的数据共享,在全省国税系统推广应用;宁阳局“号”前服务、新泰局便民办税做法得到国税总局、省国税局肯定。四是推进国地税合作办税,召开联席会议,探讨制定合作意见,肥城局合作办税做法得到国税总局、省国税局肯定。加大办税服务厅建设管理力度,建立视频管理系统,开展纳税人之家建设,新泰局纳税人之家被省局评为“十佳纳税人之家”。
【营改增扩围】在上年营改增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围,提前调査测算.进行效应分析,协调解决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完成营改增扩围任务。全市共有7757户纳税人纳入试点,试点纳税人直接享受减税4456万元,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抵扣范围扩大累计减轻税收负担3.02亿元。
【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优化纳税服务,做到“六提速、三减负、三公开、一首问”,即提速宣传咨询、提速登记办理、提速发票领用、提速多元办税、提速涉税审批、提速投诉处理;减轻资料报送负担、减轻表单填写负担、减轻税务检査负担;公开行政审批清单、公开执法权力清单、公开纳税人信用状况清单;推行首问责任制。公开87项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取消20个进户执法项目、取消下放10项行政审批事项。
【依法行政】落实结构性减税和税收优惠政策累计35亿元。规范税收执法,落实税务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提速审批效率;建立税收法律顾问制度;制定实施《泰安市国税系统税收执法争议调解管理办法》,初步建立行政纠纷化解制度;提升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质量。全市共审理重大税务案件53起,占检査机构査结案件总数22.96%。严肃督察内审,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三审”工作;开展税收执法督察,査处问题21类,涉及违规税款5137万,提出整改建议32条。査处涉税案件,开展重点税源集中检査,査办大案要案,推进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涉税违法举报案件査处和金税协查工作。全市稽査查补入库2.53亿元,增长57.25%O信息化执法督察新模式、査管协作等经验做法在省国税局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年度税收分析】①税收增速探底回升。受经济税源形势和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等经济因素以及国家加快推进营改增、小微企业免税等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全市国税税收增速进一步探底,上半年全市国税税收收入下降1.5%。下半年,全市国税系统开展“抓征管、防风险、促收入”活动,争取免抵调库指标,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税务稽査,实现月度税收连续5个月加快增长。全年全口径税收增长3.4%, 土曾速较上半年加快5个百分点,较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税收增速高于全省0.36个百分点,在全省的位次较上年前移2位,实现税收收入增速探底回升。②地方级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市以下地方级收入完成25.43亿元,同比增长15.3%,增收3.36亿元,超出年初预算增速3.3个百分点,超收0.72亿元。国税地方级收入占国内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27.9%,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较2008年大幅提高4.7个百分点,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地方级税收增速较整体税收增速高11.9个百分点。③税收结构调整优化。突出表现为重化工业税收持续减收,装备制造业逐步壮大,服务业税收加快增长。全市工业税收完成61.57亿元,同比下降10%;服务业税收完成36.18亿元,同比增长39.8%万元。工业税收分行业看,煤炭、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重化工业市场严重过剩、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严重影响泰安市税收增长。其中, 受全年煤炭平均价格同比大幅下跌影响,全市煤炭税收下降幅度达26.7%,减收3.87亿元,影响全市税收下降4.5个百分点。由于连续30个月的大幅度减收,泰安市煤炭税收总量已萎缩至2008年的水平。装备制造业受泰开电气等骨干企业效益拉动保持平稳增长。服务业税收中,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全年完成4.08亿元,月度税收逐月增加,较上年增长425%o④税收收入在地区间呈现明显变化。受区域税源结构性差异影响,全市市辖区税收受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带动实现平稳增长,合计完成税收收入41.42亿元,同比
增长14.4%,占全市国内税收的比重45.5%,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县(市、区)税收收入受煤炭、钢铁、建材等工业税收下降影响明显,其中新泰市、宁阳县税收收入分别下降5.8%和21.6%。⑤结构性减税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税制改革政策调整减税效应日益凸显,全市累计实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0.63亿元,实际抵扣6.56亿元,出口企业“免、抵、退”税额12.19亿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小微企业税收等税收优惠6.41亿元。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又陆续推出月销售额3万元以下增值税营业税纳税人纳入免征范围,部分行业增值税征收率统一兼并下调为3%,煤炭资源税改革等新的减税政策。上述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合计34.83亿元。(刘峰)
【概况】全年共组织入库各项地税收入126.41亿元,增长10.65%,增收12.17亿元。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10.28亿元;市县级收入完成116.12亿元,增长13.39%,增收13.71亿元。纳入地方财政公共预算的税收收入完成109.81亿元,增长13.93%,增收13.43亿元。坚持品牌建设与税收工作并重,全面打造“泰山魂•地税情”品牌,经验做法在市直机关服务品牌推进会上作交流。围绕用人导向的落实、干部实绩的评价,以新泰市地税局为试点,将被考评的10个县级局划分为A、B两类,实施差别化管理,初步构建起科学、完备、管用的绩效管理体系,被确定为全省地税系统唯一试点单位。启动《泰安市地方税务志》编纂工作,编辑出版《峥嵘税月》文集。市地税局全国文明单位复审合格,所属7个县级局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征管改革】以在全省地税系统率先实现税收现代化为目标,推进行政审批、权力清单、税式支出等改革,优化减免税业务流程。制定《泰安地税金税三期税收征管业务规范》(试行)、《金税三期工程业务运维办法》(试行)等,梳理业务办理流程,明确业务操作标准,为基层提供操作范本。制定《泰安市地方税务局以査促管暂行办法》,探索交互检査方式,深化以査促收、以査促管、以査促査工作。抽调人员组织开展税收执法督察,对督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范执法风险,规范执法行为。
【税源管理】在加强税源基础管理的同时,强化税源管理创新。探索“向财务报表要税收”办法,强化财务报表涉税风险分析。加强印花税征收,对土地出让合同、招投标合同、政府集中采购供销合同实行“先征税、后备案”办法。开展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等地方税收专项清理检査,加大执行和处罚力度,全市稽査査补入库税款、罚款、滞纳金2.52亿元。
【服务经济发展】开展“为经济发展献良策、为纳税人办实事”活动,共为纳税人办理实事1072项。整合国地税资源,深化国地税合作,实现财政、国税、地税和纳税人的多方共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年内共计减免各项地税收入8.47亿元。其中,改善民生减免1.95亿元,鼓励高新技术减免3247万元,促进小微企业12月4日,泰安市地稅系统会在泰山分局召开
发展4019万元,支持金融资本市场减免1340万元,支持其他事业减免2.93亿元。
【年度税收分析】①地税收入创新高。总量达126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完成116.1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1.97%;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109.81亿元,占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的81.21%;地方级主体税收完成46.47亿元,占全市地方级主体税收64.72%。②地方级收入好于中央级收入。中央级收入完成10.28亿元,同比下降12.92%,减收1.53亿元;市县级收入完成116.12亿元,增长13.39%,增幅列全省第4位。③三产总量超二产。提供全口径收入比重为45.97:53.11,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和下降3.35和3.12个百分点。其中,二产完成58.11亿元,增收4.17亿元,增长7.74%o三产完成67.14亿元,增长12.30%,增收7.35亿元,其中房地产完成28.14亿元,增长1&12%,增收4.32亿元,是三产增长的主要动力。④收入前高后低状况有所改观。2013年上半年、下半年收入比重为59.94:40.06,上半年比下半年多收23.71亿元。2014年上、下半年收入比为55.19:44.81,上半年比下半年多收13.11亿元,不合理的收入曲线明显修复。⑤结构性减税力度大。年内全市共计减免各项地税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加5.27亿元。⑥主体税种比重提高。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完成56.74亿元,增收2.85亿元,增长5.29%,占全部收入的44.89%。⑦重点税源贡献表现各异。按独立纳税人统计,地税收入千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共计239户,较上年增加37户,完成全口径地税收入57.94亿元,较上年增加7.28亿元,占全部收入比重的45.83%,较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该部分企业完成主体税种25.88亿元,占其全部收入的44.67%,映射全市经济结构调整艰难。(曹丙珂)
编辑•校对张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