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010
颗粒名称: 经济管理
分类号: F20
页数: 16
页码: 195-210
摘要: 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02.2亿元,增长9.4%。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7:47.63:43.70。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亿元,增长11%,其中税收占比达到72.2%,主体税收比重53.2%;粮食总产281.7万吨,实现“十二连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99亿元,增长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1亿元,增长12.8%;进出口总额29.7亿美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13元,分别增长&9%和11.8%。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市发改委)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4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单位”“2014年度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建设争先进位先进单位”,被市委表彰为“2014年'五型’机关建设示范单位”,被市政府表彰为“2014年度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得“全国优秀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等称号。
关键词: 经济管理 经济发展

内容

【概况】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02.2亿元,增长9.4%。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7:47.63:43.70。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亿元,增长11%,其中税收占比达到72.2%,主体税收比重53.2%;粮食总产281.7万吨,实现“十二连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99亿元,增长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1亿元,增长12.8%;进出口总额29.7亿美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13元,分别增长&9%和11.8%。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市发改委)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4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单位”“2014年度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建设争先进位先进单位”,被市委表彰为“2014年'五型’机关建设示范单位”,被市政府表彰为“2014年度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得“全国优秀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等称号。
  【经济体制改革】市委、市政府成立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印发《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改革任务分工方案》。牵头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3所公立医院参与试点,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进行整合。牵头启动全市公车改革工作,对第一批公车改革情况进行调査摸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国家、省发改委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落实和承接工作,除上级要求必须市以上审批项目外,一律下放到县级发改部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争取中央资金4400多万元。
  【计划编制】①年度计划。提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通过市人代会审议。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总量指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1%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左右;社会发展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39%。以内;结构调整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生态建设指标,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过剩产能化解任务,强化制度建设,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生态泰安建设水平。②长期计划。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课题研究工作,确定各个领域“十三五”前期重大研究课题30个。牵头制定《泰安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从培养规模、基础能力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等六个方面明确量化发展目标,从完善招生考试办法和统一招生平台建设、完善“知识+技能”的春季高考、发展产学研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指导未来六年职业教育发展。
  【服务业发展】落实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任务分工方案,对49项任务落实单位和责任单位作出明确分工。争取国家、省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泰盈科技、众志电子创新团队等现代服务业项目13个,安排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项目13个。实施服务业载体建设“103030工程”(重点培植1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30家市级重点服务业企业、30个市级重点服务业项目),开展主辅分离企业改革,确定主辅分离企业559家,办理税务登记529家。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07个百分点,达到42.74%;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6.1%,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3.5%。
  【“双对接”和对口支援】组织进京“双对接”活动2次,对接项目96个,落实资金10.94亿元。
  年内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171个,落实投资8.67亿元。泰山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泰安市华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获得引导资金3000万元。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准将东平县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享受中部地区政策,争取沂蒙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城市政策等区域发展政策。推进泰安市创建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国家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工作。争取泰安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 工程示范基地,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骨干企业。争取肥城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工作试点县(市、区),新泰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市、区)。开展对口支援,投入援建资金1.6亿元,组织实施援疆项目29个,组织“内地企业岳普湖行”系列活动,邀请山东和外省市企业到岳普湖考察投资,引进产业合作项目34个,落地17个,投资12.7亿元;开展“手拉手、心连心” 结对共建活动,协调结对共建单位6家,选派援疆干部人才71名到受援地工作。筹集资金380万元,支持重庆市巫溪县建设。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参加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喀交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西博会)等经贸洽谈活动,并组织民营企业招商活动。
  【区域经济发展】①编制规划。配合济南市编制《省会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配合省交通厅编制《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西部经济隆起带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②“一圈一带”规划实施。发起成立“一圈一带”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推进104国道界首至满庄段改建工程、济南至泰安东部高速公路'项目、聊泰铁路、济南至泰安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进展。争取省“一圈一带”专项资金近2亿元,实施项目55个。落实省、市相关规划,推进泰安市与省发改委、济南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主动对接“一圈一带”各市,促进全面合作交流和一体化发展,实现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石震)
  【概况】2014年,全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以“转型发展、二次创业”为统领,创新“三点一面”(破难点,创新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抓重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培亮点,释放国有资本发展潜能,推动全面工作)国资监管工作格局,建立“三位一体”(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体企业三位一体)的改革构架,打造“国资之本、国企之家”服务品牌,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稳定。年末,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26户,较上年增加19户;资产总额985.8亿元,较上年增长24.8%;所有者权益总额338.5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市属企业112户,较上年增加19户;资产总额539.4亿元,同比增长34.3%;所有者权益总额193亿元,同比增长17.3%。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国资委)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省国资委评为全省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4年度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建设争先进位先进单位”,被市委表彰为“2014年五型机关建设示范单位”;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政府表彰为“2014年度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
  【国有资产监管】年内,上缴国有资本收益18419万元,超年初预算1.2倍,同比增长71.8%。按照“合法合规、简政放权、提质增效”的要求,制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市属企业投资管理办法》等国资监管制度7项,对国企重大事项由过去事前审批,向事中和事后监管转变,将不影响国有权益的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对分布在国资、财政、住建、粮食等10个部门的低效闲置国有资产进行专题调研,确定“盘活提升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做强做大一批”的总体思路,探索“无效变有效、低效变高效”的新路子。泰山城区热力公司通过售后回租的融资租赁方式,以管网资产向海晟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融资3000万元,盘活企业资产,破解了“融资难”瓶颈。
  【组建泰安市国泰民安投资集团】为破解国有资产分散管理瓶颈、优化国有资产布局、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将原市国资公司进行改建。2014年11月5日,泰安市国泰民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实现投资主体、融资主体、产业整合主体和投资创业主体的功能定位,重点投资优势骨干工业、高科技、金融、房地产、文化、旅游服务业六大板块,为全市国资企业搭建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平台,完善监管机构、投资运营公司和实体企业“三位一体”的改革架构。全市构建“三位一体”国资监管改革架构的成功经验在《山东政务信息》刊发。
  【百亿企业培植】先后组织全市百亿企业培植座谈会、国有企业暨百亿企业项目登山节专场推介会,承办全市企业高端培训会议,邀请商务部和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专家授课,助推百亿企业培植工作。年内,泰丰矿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完善发展动态监测平台,实行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完成《全市百亿企业培植工作调研报告》,获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市属企业转型发展】年内,市属国有参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4.2亿元,利润21.7亿元,利税2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9.3%和14.7%。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到位招商引资额3.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20%,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到位975万美元。21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指标。其中,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续建、新建6条线,总投资7.2亿元,全部投产后新增石膏板生产能力2.6亿平方米,新增销售收入14亿元。泰山玻纤新区投资9亿元建设第二条8万吨生产线。
  【市属企业改革】将泰山图片社和泰山华侨大厦整建制划转市国资中心管理,山东泰安保安服务公司、金土地测绘整理中心、长城驾校、东岳检测线公司4家企业出资人变更为市国资委,其中山东泰安保安服务公司、金土地测绘整理中心完成整体移交划转,扩大了监管范围,拓宽了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在保持正常经营的前提下,367名职工全部兑付权益。推进泰山华侨大厦改制工作,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职工队伍总体保持稳定。
  【重大事项管理】批复泰山投资公司利用山东信托•城市发展基金1号集合信托争取50亿元城市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批复市国资公司以持有的航天特车28.94%的股权为航天特车贷款提供反担保,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批准市公交公司将资本公积中的7681.6万元用于转增资本,使公交公司实收资本达到8000万元,促进了企业经营资质升级。
  【县级国有资产监管】9月,举办全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题培训班,召开县级国资监管机构暨市属参控股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深化思想认识,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宁阳县在全省率先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金阳矿业集团为主体,成功发行全国第一只县级煤炭类企业私募债券,并运作以山东泰阳实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发行产业债。泰山区国资局打造融资发展平台,批准山东泰汶实业有限公司注册1000万元成立泰安市泰汶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东平县国资局以水浒旅游公司为主体发行短期融资券3亿元。(李国庆刘锦多)
  【概况】2014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简称市工商局)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完成工商管理体制调整、流通领域食品监管职能和人员划转等任务,被评为全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査。泰山景区分局南天门工商所作为全国先进集体成功入选国家工商总局宣讲团,赴全国11省市作事迹报告20余场次,山东卫视《齐鲁先锋》栏目、《工商行政管理》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肥城市工商局“先行一步用心服务”品牌创建和泰山区工商局査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入选全国工商系统百佳案例(事例)。
  【职责机构调整】年内,根据省委、省政府《泰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泰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分级管理,7个县级局调整为县(市、区)管理,其中泰安高新区组建市场监管局。景区分局作为市工商局分局,管理体制不变。机构职责调整后,全市工商管理系统向食药系统划转行政编制453个,实际划转人员266名,占划转前在职在岗人员的19.12%。①职责调整。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增加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承接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核准登记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外国(地区)企业在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核准、夕卜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审批、外商投资广告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审批、户外广告登记和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审批等职责。②机构编制。下设企业注册局、公平交易局(挂泰安市工商行政管理经济检査支队、打击传销办公室牌子)副县级行政机构2个,办公室、人事科、财务装备科、政策法规科、市场合同管理科、商标广告管理科、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网络监管科共内设科室8个。机关行政编制39名,配备局长1名,副局长3名,正科级领导职数11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总经济师1名、总会计师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8名。企业注册局行政编制16名,公平交易局行政编制13名。
  【商事制度改革】2月7日,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规定自3月1日起,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市政府成立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泰安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充实窗口登记力量,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下放登记管辖权限,开通网上服务平台,提高了服务效率。至年底,全市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2.92万户,注册资本(金)250935万元,分别增长50.82%和62.56%;个体工商户19万户,从业人员40.93万人,注册资本(金)858234.02万元,分别增长16.60%、16.90%和45.02%。新登记私营企业8212户,注册资本2853556万元,分别增长122.49%和235.64%。实有私营企业3.50万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4.07万人,注册资本(金)11751475.33万元,分别增长27.98%、15.73%和43.17%。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489户,出资总额539385.17万元,成员总数8432人,分别增长39.55%、68.90%和41.19%。农民专业合作社5996户,出资总额1797059.09万元,成员总数41898人,分别增长32.92%、5&78%和29.21%。新登记内资企业188户,注册资本(金)94512万元,分别增长16.05%和27.41%。各类内资企业4809户,注册资本(金)3656593.76万元,同比增长2.28%和6.46%;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6月6日,省政府副省长夏耕(右三)到宁阳县工商局调研商事制度改革工作
  企业83户,增长36.07%。实有外商投资企业549户(外商投资的公司308户、分支241户),投资总额356820.97万美元,注册资本(金)总额212924.29万美元,外方认缴总额166937.47万美元,同比增长11.59%、46.36%、47.41%和56.55%。
  【市场监管执法】①专项整治。组织“双打”(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执法行动100余次,査处各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80件。与107家重点企业建立联手维权机制,为企业挽回和避免损失1000多万元。开展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整治,査处各类广告违法案件12件。査处销售假劣农资行为,査办农资案件184件。加强成品油市场质量监管,重点抽査全市大型油库2个、加油站180个,发现不合格样品26个,全部立案处理。加大金融、保险、电信等领域不正当竞争行(刘露摄)为的治理力度,立案査处联通公司“IPTV”推广中的虚假宣传行为和广电公司强制用户购买节目自选包的限制竞争强制收费行为。②开展“红盾网剑”行动。开设网络市场“微监管”平台,举办电商和网络运营商约谈会,建成市局电子证据取证分析实验室,网上检査网站6720个,査处涉网违法案件16件。③合同管理。加强公用事业及汽车销售行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的规范监管,全市收集合同文本253份,分析点评问题条款41条,査处不公平格式条款案件38件。④打击传销活动。继续保持对传销活动的高压态势,开展“无传销城市”创建活动,开展打击传销集中行动14次,打掉传销聚集点111处,査获遣返传销人员426人。
  【维护消费者权益】①“12315”体系建设。制定“12315”指挥中心工作标准,强化“12315”投诉受理指挥中心建设,增强数据信息采集能力。“12315”热线接听来电1.8万余人次,形成投诉单342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78万元。创新消费维权“直通车”工作模式,倡导消费者与经营者直接和解。编制“12315”专情分析简报45篇,发布消费警示56篇。②组织开展“3・15”主题纪念活动,印制宣传单1万余份、宣传手册1一5万册,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6个。
  【服务经济发展】组织开展“万家民营企业大走访”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九个一”活动(建立一本党员台账、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开展一次专题讨论、开展一次集中査摆、开好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集中开展一次党务厂务公开活动、集中开展一次承诺践诺活动、健全完善一套长效制度),发挥个私企业律师服务团作用,在媒体刊登案例分析和风险提示3期。深化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股权质押和推荐诚信文明企业等“三押一推”工作,帮助企业融资63亿元。①商标注册服务。推广“5S商标服务模式”,加大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力度。全市新增行政认定驰名商标5件,著名商标1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全市注册商标达到12500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27件,省著名商标12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313件。②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信用、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环境,根据《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办法》公示国家级“守重”企业22家,省级“守重” 企业201家。
  •链接•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商标注册申请人到国外申请注册商标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逐一国家注册,就是向各国商标主管机关分别申请注册;一种是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即根据《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或《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的规定,在马德里联盟成员国间所进行的商标注册。通常所说的商标国际注册,即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刘建广张岱群)
  【概况】年末,全市有物价管理机构7个,在编干部职工187人,其中市级管理机构1个,在编51人;县(市、区)级管理机构6个,在编136人。全市物价系统以打造“阳光物价、民生至上”服务品牌为目标,发挥“稳物价、推改革、惠民生、促发展”职能作用,市物价局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价格总水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全年累计上涨1.8%,与上年持平,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低0.1和0.2个百分点。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总体波动幅度在6%以内,呈“四涨四降”态势。其中,食品类累计上涨1.5%,衣着类累计上涨5.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累计上涨3.6%,居住类累计上涨3.1%;烟酒类累计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累计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累计下降0.3%, 交通和通信类累计下降1。2%。
  【价格调控】①价格监测预警。落实价格监测报告制度,新增道路货物运输价格监测,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监测数据4.5万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分析资料200篇,被通报采用27篇,其中3篇被上报国务院办公厅。开展生猪价格应急监测,报送分析资料30篇。启动价格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发智慧物价信息网和价格通手机终端。②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价格调节基金9000万元,入市级国库7800万元。探索使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蔬菜目标价格政策性保险工作,全省蔬菜、生猪目标价格政策性保险课题结题会议在泰安召开。③临时价格监管。“五一”、国庆期间,对城区大中型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施临时价格监管措施,对结算价格超过正常平均水平50%的,按哄抬价格行为论处,防止客房价格过度上涨。
  【价费管理】①能源价格管理。落实山东省物价局一系列涉民涉企电价政策。对港华燃气、安泰燃气和中油华气3家公司2013年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审价。调整泰山燃气集团与下游公司管道天然气非居民用存量气结算价格、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和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成品油价格18次。②民生价费管理。加强零售药价和医疗服务收费管理,对11家零售药店、诊所医保资质进行审核。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重新审核11所市直幼儿园收费并公示备案。对全市公共停车场收费实行分类管理,制定新的停车服务费收费办法及标准,对42家停车场收费公示情况进行审核备案。制定普通住宅物业服务收费基准价格,规范泰山区、岱岳区、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泰山景区普通住宅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并进行公示和明码标价。备案11所高职院校收费标准,核准批复10所教育机构收费标准和6个景区、景点门票价格。调整城区客运出租汽车等时计费标准。根据新供热条例要求,制定新制热价政策2部。③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联合市财政局印发《2014年泰安市市直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审验市直和省以上驻泰安单位2013年度收费情况,审査单位232个,査出无资质单位3个、乱收费单位3个、无依据收费单位4个,取消、免征和停征收费项目14个,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4100万元。换发收费许可证,重新审査各单位收费资质,147个单位通过审核。对市直及省以上驻泰安135个部门和单位开展“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专项治理,梳理收费项目290个,取消或停止收费项目14个。梳理全市涉及行政审批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清理免征项目(政府性基金)4项。④其他价格管理。开展服务价格公示备案工作,对全市有关部门和单位服务价格管理情况进行摸底,备案并公示合格单位74家。
  【价格服务】①价格鉴证。完成各类价格鉴证业务1166件,标的额1.4亿元,未发生复核案件。②成本监审。对医院自制剂、供热企业运营、经济适用住房、建筑垃圾处理等11个项目开展定调价成本监审和定期监审,监审总金额14.18亿元,核减不合理费用1.16亿元。③特色农产品调査。调査泰山女儿茶、大蒜、大棚西红柿、麻鸭养殖、围网养鱼等10种特色农产品成本及收益情况,撰写调査报告22篇。④市场调査。完成农民种植意向、成本收益预期、存售粮状况、农资购买情况以及粮油、生猪价格运行情况等专项调研10次,撰写分析报告20.篇。⑤便民服务。开展党员“活力细胞”志愿服务行动,在15个社区认领服务岗位58个,进社区义务宣传价格政策5场次,举办知识讲座2场,发放政策解读材料300份,印发“价格与收费明白卡”7万份。参加民生热线网络直播,现场答复问题8个,事后答复39个。⑥价格咨询举报。全年受理各类价格举报和咨询1045件,实施经济制裁55.15万元,其中“12358”价格举报热线举报430件,网络举报278件,“12345”便民热线337件,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98%以上。
  【价格监督检查】①节假日市场检査。“五一”、国庆期间,出动检査人员500人次,检査餐饮、零售、车站等重点行业单位800家,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规范不正当价格行为200起,对4家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商场分别处以罚款。②明码标价整治活动。扩大整治范围,新增教育、医疗、汽车销售与维修3个行业,行业总数增加至14个。全面整顿房地产标价行为,商品房明码标价实现常态化。对全市17家大型医疗机构和主要汽车4S店明码标价进行现场指导,并制作工作规范和管理档案。③专项检査。开展停车场收费专项检査,检査各类停车场53家,对5家违规停车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开展涉农价费专项检査,纠正部分乡镇卫生院、殡葬服务和农机推广服务不当行为。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査,立案审査14所学校违规收费行为,罚没款52.8万元。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査,检査收费单位40家,对涉嫌违规单位收缴罚没款62.54万元。处罚电信行业乱收费案处2起,收缴罚没款9.2万元。处罚商业银行违规行为1起,收缴罚没款80.38万元。
  2014年7月,市物价局工作人员在东岳银座超市平价蔬菜直销区指导工作(王涛供)
  【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7月,联合市商务局、财政局在全市启动蔬菜平价商店建设试点工作。投入启动资金60万元,在东岳银座、东湖银座、齐鲁银座、中百商厦、宝龙新时代商厦和银宝连锁金山店等6家零售企业建立平价蔬菜直销区,将32种蔬菜纳入平价政策执行范围。各平价商店每天确定13种蔬菜让利销
  【概况】年末,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简称市质监局)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査局、市计量测试所、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泰安分院、市纺织纤维检验所、市技术监督情报所6个直属单位,在职职工182人。年内,市质监局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推进质量泰安建设,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纤维质量监督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获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依法行政先进集体、全市争创“五型”机关先进单位、全市综合治税先进单位、全市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优秀单位、全省质监系统首批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市质监局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获全市政务服务工作优胜窗口称号。
  【职责机构调整】年内,根据省委、省政府《泰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泰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分级管理,县级局调整为县(市、区)管理。①职责调整。将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含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有关职责划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增加承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放的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职责。②机构编制。市质监局设办公室、人事科、质量管理科(挂认证科牌子)、产品质量监督与法制科、标准化科、计量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行政审批科8个职能科室,机关行政编制27名,配局长1名,副局长3名,正科级领导职数10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总工程师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8名。
  【质量强市战略】继续实施“质量工作211工程”(全市确定20个重点产品培育争创省级名牌、10家企业培育争创省长质量奖、10个产业集群培育争创省优质产品基地),明确全市名牌、质量奖、优质基地重点培育单位。年内,全市新增18个山东名牌,其中17个产品荣获山东名牌产品,1个服务品牌获山东省服务名牌,全市山东名牌总数达100个。年初,2013年度泰安市市长质量奖评选活动揭晓,8家企业、4名个人荣获泰安市市长质量奖。组织开展2014年度泰安市市长质量奖评选活动。
  【计量管理】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就夯实计量:基础,加强计量科技创新,提高计量监管和装备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并于2016年、2020年对规划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全面评估。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用计量器具等专项计量监督检査。完成城区客运出租汽车等时计费标准调整工作。
  【标准化工作】①旅游服务标准化。依据《山东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制定《泰安市旅游服务地方规范管理办法》,并于2014年4月7日起正式实施。自2013年4月,全市启动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工作,在全市旅游服务行业开展综合标准化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类服务业标准化试点7个,主持、参与制定旅游服务类省地方标准13项。②标准制订、修订。全市企事业单位参与或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3项、省地方标准10项。提报的39项山东省地方标准获得立项。全市140万重奖标准制修订项目。③采标工作。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188个,产品执行标准登记113个,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121个。④组织机构代码。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书8004套,信息卡6465个,办理条码注册108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年内,全市特种设备产业列入工业发展“六个一批”项目(办成一批核心技术项目、扶持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培育一批自有品牌、做大做强一批品牌企业、孵化一批科技创业项目、申报一批自有专利)22个,累计投资金额12.4亿元。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开展大型游乐设施、车站和商场电梯、客运索道、安全生产资质等专项治理。检验各类特种设备4万余台(套),压力管道52千米,常压罐车163辆,校验安全阀9550只,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1181个,在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保持在98%。
  【工业产品质绘监督】全市接受国家、省监督抽査产品198批次,合格177批次,合格率89.3%;开展市级定期检验560批次。对重点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出厂检验、关键工序等项目进行核査,开展全市汽车及零配件、危险化学品、食品相关产品等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推进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监管,将334家获证企业纳入分类监管。
  【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完成市计量所红门实验室(除出租车计量检测中心)搬迁工作。国家再制造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完成桑蚕干茧公证检验3816吨,生丝公证检验154批,各类棉花公证检验15.5万吨。
  【计量文化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文化建设,构建“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计量文化体系,打造计量核心价值理念。印发《泰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以“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为载体,加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力度,普及计量知识,提高公众计量意识。开展“计量惠民”“阳光纤检进社区”等公益活动。代表山东省质监局参加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质监执法现场单兵演练。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关于报送山东省2014年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重点工作方案的函》,对泰安市质监局3G电子取证系统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开展质监系统执法工作和案卷质量专项检查,10起复议案件均维持原行政行为裁定。(马敏)
  【概况】年末,市、县(市、区)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管理机构9个(含高新区和泰山景区)、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88个;食品药品稽査机构7个,食品药品检验机构5个,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1个。在职干部职工672人,其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在职工作人员40人。全市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20家,食品经营单位2.33万户,其中零售单位1.97万户,批发单位824家,批发市场7处,农贸市场33处,集贸市场313处,大型商场、超市(经营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50家。餐饮服务单位7000家,医药生产企业19家,药品批发企业26家,药品经营企业1700家,药品使用单位330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6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24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近2000家,化妆品经营企1000家。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层站所建设、食品流通“票档一体化”档案账册制度、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小”整治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在全省第一个取得食品资质认定。
  【职责机构调整】年内,根据省委、省政府《泰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和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泰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泰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全市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和药品、医疗器械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及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管工作。①职能调整市、县两级均整合原食品安全办公室、原食品药品监管局职责、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职责、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管职责,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新区成立市场监管局,泰山景区成立食品药品监管局,组建市食品药品稽査支队和县(市、区)食品药品稽査大队。独立设置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建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各县(市)均整合食品药品检验资源,组建综合性检验检测中心,统一履行食品药品检验职责。②机构编制。市局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科、综合协调科、食品生产监管科、食品流通监管科、餐饮服务食品监管科、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药品生产监管科、药品市场监管科、医疗器械监管科、人事科、规划财务科职能科室12个和机关党委。6个县(市、区)均完成工商质监人员及职责划转工作,县级局机关共核定行政编制182人,实有153人;稽査编制129人,实有128人。全市88个乡镇(办事处)均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共核定行政编制440人。全市3682个村居设有协管员的村(居)3091个,协管员3113人。
  【综合治理】①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彻底排査群众反映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为主题的集中整治行动。确定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地沟油、明胶、蜜饯、白酒、乳制品、调味品、肉制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对农村、城乡接合部、学校及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和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执法检査活动。出动执法人员7063人次,检査单位9564家次,责令整改3242家次,査办案件114起,涉案金额66.59万元,移交公安部门案件5起。各县(市、区)共出动执法人员4.69万人次,检査单位3.0万家次,责令整改4976家次,査办案件1147起,涉案金额62.34万元,移交公安部门案件6起。全市公安机关食药环侦部门排査犯罪线索500条,侦办犯罪案件1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人。②重点突出问题整治。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部署重点突出问题整治10项。在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中,査处违法违规案件289起,取缔违法生产经营单位20家,査获有毒有害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16.23吨,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査处违法违规案件1102起,取缔违法经营单位147家,抓获犯罪嫌疑人145人。
  【专项整治】①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按照“严管批发户、规范零售户、取缔无照户”的分类监管工作思路,对农村市场进行全面清査,共检査食品经营户2.09万户次,依法取缔72户。②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按照“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单据留存、原料公示、卫生整洁”五项规范标准,组织开展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食品店、餐饮店及食品摊贩的治理工作,为食品摊贩免费发放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1500余套。全市完成学校周边807个食品店、551个餐饮店和769个食品摊贩的规范工作。③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展小作坊整治,初步形成“政府引导、连片改造,地方扶持,产业聚集”的规范化治理模式。全市建立小作坊示范点200家,示范片区12个。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和省食药局简报刊发《泰安市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指导意见》,推广泰安市经验。
  【食品监管】①食品生产。一是健全完善食品生产许可机制。承接下放食品生产许可事项8类,完善食品生产许可受理、技术审査、审査员管理等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规范全市食品生产委托加工行为。二是破解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难题。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的通知》,市食药局印发《泰安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指导意见》《泰安小作坊生产基本要求》,明确具体措施12项,为指导基层小作坊整治工作提供依据。各县(市、区)划定小作坊加工产业园区,对达到规范要求的小作坊,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全市打造小作坊示范点200家,示范片区12个。 三是稳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组织2家保险公司、6家食品生产企业分别签订食品安全责任险。②食品流通。全面推行“票档一体化”档案账册制度,全市824家食品批发单位中应用率达85%以上,辐射全市食品经营单位1.9万余家。做好流通环节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工作,督促27户不符合单项审核条件的经营业户及时整改。推行药店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确定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试点药店15家。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在泰城推进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自行检测工作,大型超市新时代商厦五马店率先建立“农药残留检测室”,检测结果在超市内公示,另有4家大型超市正在筹备建立食用农2014年6月6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马越男(左三)在市政府副市长徐恩虎(左二)陪同下到泰安市调研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室”。③餐饮服务。制定《泰安市奶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实行乡村厨师档案登记,试点实施中型以上餐馆、学校食堂、连锁门店质量受权人制度,建立受权人备案考核档案。
  【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开展会议传销、互联网销售等进行专项治理,对全市保健食品GMP、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进行跟踪检査,完成保健食品风险监测抽样40批次,化妆品国抽38批次,审批保健食品产品广告28件。
  【药品监管】①药品生产。严格特殊药品监管和审批,实施药品GMP认证,全市19家生产企业,获新版GMP证书11张,在产无菌制剂生产企业新版GMP 通过率100%。加强基本药物监管,4家在产基本药物生产企(王玉梅摄)
  业全部实施基药电子监管,赋码药品76个。完成基本药物品种处方工艺核査89种,并建立品种档案;完成在产中标基本药物质量评估和风险排査34种。
  ②药品流通。对全市26家药品批发企业、1700家药品零售企业、3300家药品使用单位进行动态全覆盖现场检査。推进实施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全市有5家药品批发企业获得药品GSP 认证证书,10家药品零售企业通过药品GSP认证。新增连锁企业22家、门店377家,药品零售企业连锁率已提高到26%。加强药品电子监管,26家药品批发企业加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35家药品零售企业试行入网。
  ③医疗器械。开展医疗器械专项整治活动,检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6家、经营企业524家、使用单位1056家,责令整改140家;査处无证生产义齿黑窝点1家,立案56件,罚没款80万元。
  【监管能力建设】①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开展检验参数扩项工作,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验参数达到1.39万个、药品131个,全部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居全国地级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第1位。省局给予6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专用资金支持,市政府有偿划转8200平方米的楼房作为新实验楼。②药械不良反应监测与风险评估能力。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建设初步形成。全市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249例,新严例768例,器械不良事件1250例,严重228例。(王玉梅)
  【概况】年末,全市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简称安全监管)机构7个,其中市级1个,在职人员25人;县(市、区)级6个,在职人员64人。2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泰安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为正科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安监局管理,编制4名。县(市、区)均建立安全生产监察大队,配备安全生产执法人员81人,乡镇均成立安全管理办公室或安全监管所,有安全监管人员312人。各级安全监管工作部门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为载体,积极预防,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27起、死亡74人,分别下降15.3%和6.3%,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13年保持“双下降”,连续3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是全省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的4个市之一。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副市长展宝卫分别在全省安全生产大会和全省非煤矿山攻坚克难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市安监局获得“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职业病防治知识竞赛优胜单位”“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省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组织奖单位”等称号,连续4年被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①强化组织领导。调整由市长任主任,各副市长任副主任,6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75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由各副市长任主任的专业委员会18个,明确牵头部门,形成横向依托县(市、区)安委会、纵向依托专业安委会的全覆盖、无缝隙安全监管体系。②层层落实责任。年初,与6个县(市、区)和57个部门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全年目标任务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单位;对县(市、区)排査上报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主)管责任进行明确。③强化过程管控。实行安全生产周调度制度,盯紧抓牢重点时段,春节、“两会”、夏季汛期等重要敏感时期实行县(市、区)县级领导干部包保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乡镇、重点企业、重大隐患责任制。明确各县(市、区)及15个重点部门每周五向市政府汇报制度,确保关键时段安全稳定。④严格考核奖惩。年初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上年度完成控制指标、工作成绩突出的24个先进单位和20名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兑现奖金54万元,其中6个县(市、区)全部受到奖励。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推进“五个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安全工作第一责任、属地监管责任、安监部门综合监管责任、行业部门专项监管责任)的落实。12月,市政府安委会派出4个考核组,对各县 (市、区)、市直各部门单位2014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①推进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査治理和专项整治。在非煤矿山领域开展通风、提升运输、防治水等专项整治,深化“三级安全评估”“五级隐患排査”。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推进矿山关闭工作,关闭非煤矿山企业42家,完成省政府安委会下达的2013〜2015年度关闭任务的63.6%。开展与全市地下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集体谈心、谈话活动。聘请工艺、设备专家和技术人员集中开展诊断排査,对蒸馏、蒸发回收处理物料和“三废”处理环节实施专项整治。对全市金属、粮食加工等7个领域361家涉粉尘类企业进行全面排査整治。在烟花爆竹、冶金有色、煤矿、油气管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等行业领开展隐患排査治理和专项整治,累计排査整改各类隐患近5.4万条,落实隐患治理资金3400万元。②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专项执法检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活动。年初,市安全监察支队科学编制年度执法计划,将118家市管企业和229家县(市、区)重点企业列入年度执法计划,并编制涉及危险化学品等13个行业的执法检査参照表,使执法监察更具可操作性。在市直企业和每个县(市、区)选取2~3家主体责任落实较好、安全管理较为规范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通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引领同行业企业健全完善基础资料和台账,规范一个企业,带动一批企业、提升一个行业。累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査8453家次,下达各类执法文书1.11万份,打击非法违法、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2.5万项,组织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249次,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对重点地区和单位实施暗査暗访715次,向社会公布列入“黑名单”企业8家,实施“一案双査”企业25家,预防和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①实行精细化监管。发挥各行业专家和技术的作用,在矿山、化工等企业开展安全技术交流、会诊式安全检査,实施专业化、精细化安全监管。深化地下非煤矿山“三级安全评估”“五级隐患排査”,露天采石场推进实施“五化”建设,连续多年杜绝死亡责任事故。危险化学品领域,细化落实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推广企业外聘专家査隐患制度,累计聘请各类专家350人,提升了精细化管理的水平。②开展安全创建活动。持续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全市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782家,其中煤矿、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达标率均为100%。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培育引导力度,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14家新申请和复审企业被命名为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开展优秀班组、班组长评选活动,50个班组获“泰安市安全生产优秀班组”称号,10个班组获“泰安市安全生产十佳班组”称号、10人获“泰安市安全生产十佳班组长”称号。③加强应急管理。全市171家非煤矿山企业(井工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等高危行业企业全部完成应急预案评审备案,68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完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全市开展各类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及针对重大危险源的专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活动1600次,参演人数9.6万人,动用各种器材1.7万件,车辆4520辆,观摩演习人数17.8万人。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开展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全市共计30万人次参加各项活动,共设置展板2.6万块、咨询台2100个,发放宣传材料80万份。泰安市被省政府安委会表彰为“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安监局联合举办全市分管乡镇长(安办主任)、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资格培训班2期,各县(市、区)安监局、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安全执法人员共计268人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加大新《安全生产法》宣传力度,市政府安委会及各县(市、区)、市有关部门单位均制定方案,通过召开会议、媒体宣传、专家授课、视频讲座、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新安法宣传培训,向市民发送宣传新安法短信8万条,在市政大楼大厅、有关部门单位驻地和主要街道悬挂安全生产法宣传条幅,泰城主要街道、各县(市、区)辖区内共设置普法宣传点7个。市安监局订购新法单行本、新法释义发放到每一位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印制新安全生产法、致企业家一封信等宣传材料,发放到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活动,全市累计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3万人次。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①建立市政府安全生产月督导制度。坚持“单月督导行业系统、双月督导县(市、区)”,每月一次集中督导。先后对6个县(市、区)及城镇燃气和油气长输管线、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集中督导12次,通报问题隐患1400余,督促限期整改。②实施安全生产倒逼管理。对2013年黄牌警告、实施半年重点管理的首批28家企业进行审査验收,摘牌21家,关闭4家, 将仍存在问题较多的3家企业延长一个重点管理期。继续对第二批、第三批共54家企业实行重点管理,抄报财政、金融等部门,敦促企业安全管理上水平。③推进科学预防体系建设。投入1200万元,实施集综合监管、政务管理和应急指挥于一体,涵盖隐患排査治理等18项功能,贯通市、县、乡、企业四级的“智慧安监”综合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为确保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可行,自行研究探索覆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和班组人“五级六步”风险辨识、控制、治理方法步骤,以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的定期识别评估、管控对象确定、风险源管控和隐患排査整改,确保监管领域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成立专门课题小组,启动“安如泰山”文化品牌下的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科学预防体系创建项目,主要建设安全发展目标、事故风险防范、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安全三基建设规范等12大体系,以促进区域安全监控网格化、隐患排査治理信息化、行业安全监管规范化和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发展目标、安全效能评价等六个体系已基本完成。“安如泰山”安全生产科学预防体系和“智慧安监”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分别被省安监局、国家安监总局列为省安全生产科技实施项目、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治理科技攻关项目。(郝贞明)
  【概况】年末,市、县(市、区)审计机关7个,审计人员210人。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审计单位281个,査出违规问题金额7.31亿元,促进增收节支2.81亿元,移送有关部门处理85人。提交综合报告和信息专报206篇,被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采用批示132篇(次),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其中被采纳216条,促进制定整改措施52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6项。市审计局连续五年获“省级文明单位” 称号。
  【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和民生项目审计】对全市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肥城农村信用联社、东平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控情况进行审计调査;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保障性安居工程、“全省百个示范镇”建设情况、福彩资金、新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东平县扶贫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査,重点关注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管理绩效,揭示和纠正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金额1.1亿元,促进政策措施实施和惠民政策落实。
  【预算执行审计】审计预算执行部门47个,延伸审计相关单位62个。结合部门审计开展“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调査,严格审査部门单位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关注财政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揭示财政资金在管理、分配、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市审计局按照市人大常委会要求跟踪督促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通过召开部门会议、实施审计回访、帮助完善制度等措施,督促审计整改落实,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结果。
  【经济责任审计】健全工作机制,市审计局制定《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暂行办法》《市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办法》等制度,推进工作规范开展。审计中,统筹审计力量.创新审计方式,把握权力与责任两个重点,关注执行国家政策、科学民主决策、财政财务管理、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方面责任履行情况。审计领导干部194名,査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5.81亿元。组织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对6个县(市、区)的25名市管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采取“上审下”与“同级审”相结合,对16个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施同步审计。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为克服异地审计实际困难、降低审计成本,探索尝试联网跟踪,前后互动、实时监控等方式,重点关注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运行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促进援建项目资金规范管理。审计全市重点项目120个,审计投资额14.67亿元,审减3.12亿元。对泰山社会福利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财源街西段改造等16个新建、续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审计投资金额4.36亿元,审减7634万元,审减率17.5%。连续四年对支援新疆项目资金进行跟踪审计。
  【内部审计】市、县审计机关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挥内审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内审工作全面发展。全市有内审机构225个,内审人员644人,完成审计项目2810个,提出意见建议被采纳1915条,促进增收节支4.15亿元,移送案件线索23件,建议行政处分18人。(杨宁)
  【概况】2014年末,市及县(市、区)有统计机构10个,其中市级机构2个,县(市、区)机构8个;有乡镇(街道)统计站87个。市统计局被国务院表彰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査先进集体”,连续第七年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在全省统计工作综合考核中被省统计局表彰为 “先进市统计局”。
  【经济普查】2014年1月1日起,第三次经济普査开始进行现场登记。普査范围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涉及全市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近40万个。各级普査机构选调普査指导员、普査员6000名,完成普査现场登记、数据审核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抽査、数据评估、资料开发应用等环节工作。普査工作中首次采用1473台PDA手持数据采集设备,现场采集基本单位数据,对生产经营场所、主要建筑物和相关证照进行拍照、采集基本信息,进行逐户普査。普査的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实时上传国家数据平台,实现数据采集、报送、处理的自动化、电子化、科学化,节约统计时间,杜绝错误数据和虚假数据的产生。此次普査全面调査掌握全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及布局,掌握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査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状况,摸清全市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相关行业的基本单位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为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奠定基础。
  【统计创新】12月30日,泰安市综合数据信息平台“数据泰安”开通。此平台是由市统计局牵头,依托市电子政务网建成的全市首个综合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也是全省仅有的三个数据平台之一。平台通过对全市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等基础性信息资源进行规范持续地收集、整合、存储、管理和开发,形成全市统一的综合数据信息系统,并通过数据交换、资源共享、查询分析,信息发布,满足领导
  2014年12月30日,“数据泰安”——综合数据信息平台开通。市委常委、副市长辛显明(前左)、省统计局副局长刘星彗(前右)出席开通仪式 (张涛供)
  决策、部门管理和社会应用三个层面的要求,实现采集、管理、发布、査询以及应用功能“五位一体”。平台整合涉及部门30多个表格160余张,涵盖GDP及三次产业、投资、消费、财税、金融、就业、社保、外经贸等1000项指标,可以定期采集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的综合统计数据,并实现对宏观、历史、区域等数据的集聚和比对,为政府掌握经济运行、指导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提供依据。该项目在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中获得创新工作突出奖。
  【统计服务】加大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力度,完善统计摘要、快报、月报、公报等传统服务载体的同时,巩固统计微博服务阵地,被市委宣传部评为政务微博发布先进单位。全年撰写统计分析、统计报告、研究课题192篇,被领导机关和新闻媒体采用208篇次,政务信息被市以上采用156条,在省统计局信息采用通报中位居全省各市第2名。实施“双百强”企业定期发布制度,在《泰安日报》发布全市纳税百强企业和全市地方财力贡献百强企业,由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建立“双百强”半年发布制度,统计服务功能得到新拓展。
  【统计宣传】借助“世界统计日”“中国统计开放日”“法制宣传日”统计继续教育等活动,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充实、完善《数说》杂志的编辑,发行范围和发行量进一步扩大。开展政风行风和事业单位满意度民意调査,并先后完成科学发展考核等十多项调査,为党委政府及时了解民情、民愿搭建起了桥梁。中国信息报社对市统计局进行专访,扩大了泰安统计的影响。
  【统计基础基层建设】①统计法制建设。召开全市统计法制工作会议,印发《统计普法学习材料》,修订完善《泰安市统计法制工作年度目标考核评分办法》,建立评议考核机制。开展“统计执法检査突击月”活动,査处统计违法行为44起。②统计基层建设。推动统计基层建设重心向企业统计转变,全面规范评定程序和标准,保证企业星级评选逐年达标。以统计工作先进乡镇和文明统计站考核评比为抓手,力促乡镇统计机构完善、制度健全、人员优化、经费保障。市政府在宁阳召开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推广宁阳县双基建设工作经验。③统计信息化建设。开展网站安全检测、安全整改,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为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和综合业务平台建设提供安全畅通的网络环境。④数据质量。
  修订统计业务操作规范,整合专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规范《季度GDP数据审核评估控制办法》,为市、县(市、区)数据衔接提供制度保障。严格实行统计数据下管一级制度,实施数据质量全程控制,准确把握宏观指标间的逻辑关系,确保主要统计指标数据•客观反映全市发展实际。(张涛)
  编辑•校对赵兵

知识出处

泰安年鉴2015

《泰安年鉴2015》

《泰安年鉴2015》全面收录了泰安市2004年度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大量的统计数据,涉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人口、工业、国内贸易、人民生活等领域。

阅读

相关机构

泰安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新泰市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