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图书馆
泰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泰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校舍设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257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校舍设备
分类号:
G484
页数:
1
页码:
604
摘要:
本文描述了肥城县1931年到1987年校舍设备。清末至民国初期,私塾多借用民房、家祠。建国初期,农村小学大都沿用旧校舍,除规模较大的完小有部分课桌凳,多数学校由学生自备。1980年后,贯彻谁办学谁建校的原则,农村学校依靠集体和群众集资兴建。
关键词:
教学设备
学校管理
肥城县
内容
清末至民国初期,私塾多借用民房、家祠。1931年据省视察肥城县教育报告载:“县立第一小学计有教室6口。寝室兼自习室12口,运动场及校园各一方,面积不大。无餐室,学生就餐于寝室。图书不及百种,理化仪器四五种。房舍大部承自旧书院,少数购自民宅。县立二小教室22间,自习室12间,寝室12间,运动场3处。图书70余种,仪器标本无。区立第一小学设在张家店,计有教室6间,自习室10间,寝室6间,多半不适用。运动场1处,图书不满百册。其他乡立初级小学多用民宅、庙宇。教室内神台壁画仍在,庙貌依然。教会学校多设在礼拜堂,满墙贴有布教用画,教会气味十足。” 建国初期,农村小学大都沿用旧校舍,除规模较大的完小有部分课桌凳,多数学校由学生自备。1951年后教育部门每年拨付专款修缮校舍,制备课桌凳。1958年公社化后,小学校舍基本上由农村生产大队筹建,教育局拨款补助。1966年全县有教室11320间,办公室733间,宿舍812间,课桌39431张,课凳28165条,图书1.2万册,教学仪器3021件。“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坏严重,肥城一中门窗玻璃被砸烂,毁课桌300张,占41%,凳子400条,占50%,散失图书上万册,毁掉仪器3500件。其它中学均有程度不同毁坏。
1980年后,贯彻谁办学谁建校的原则,农村学校依靠集体和群众集资兴建。小学“黑屋子”、“土台子”被彻底改造。至1987年,全县新建教室18568间,厕所4392间,院墙200107米,校门684座,增设课桌凳111762套。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乡镇集资2000万元,村集资1000万元。全县幼儿园、托儿所616处,房舍900间,18900平方米,课桌凳7475套,大中型玩具197件,电视机、收录机、电子琴350件,儿童读物4564册。经泰安市检查验收全县有468处小学达到省市规定的标准,合格率97.8%,为全市第一批建校验收合格县之一,省验收为“六配套”(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优秀县。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