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2539
颗粒名称: 教学方法
分类号: G424
页数: 1
页码: 591
摘要: 私塾的教学方法是先生讲学生听,偏于死记硬背。兴办学堂之后,逐步采用“新授、复习、应用”3段教法。后又改进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5段教学法。1938~1949年期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
关键词: 教学法 教学技术 教学方式

内容

私塾的教学方法是先生讲学生听,偏于死记硬背。兴办学堂之后,逐步采用“新授、复习、应用”3段教法。后又改进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5段教学法。1938~1949年期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
  建国以后,小学仍以注入式和老三段为主。1953~1956年,学习苏联经验,课堂采用5个环节的教法,贯彻“量力性、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和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1957年提倡“少而精”、“启发式”,语文教学试用“读讲法”、“问答法”、“谈话法”。1958年进行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1961年明确提出中小学以教学为中心,重视课本知识。小学进行学制改革和集中识字试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学秩序被打乱。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建立课堂、教材、教师3个中心。县教研室以南关小学为试点,探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教学经验。中学推广“双基”教学和县一中“德智体、好中差、课内外、高初中、毕业班与非毕业班一齐抓”和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为目的的“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的经验。1981年教学逐步转移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上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电化教学,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