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图书馆
泰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泰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灾害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220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灾害防治
分类号:
TD745
页数:
2
页码:
417-418
摘要:
本节内容为放水,防尘,防瓦斯,防火,防冒顶。
关键词:
矿山防水
矿山水灾
灾害防治
内容
防水 肥城煤田的开采威胁来自四灰、五灰、奥灰等洞穴裂隙水。1961~1987年,发生重大水灾事故5次,均属淹井半淹井事故。
四灰水防治:四灰涌水最大曾达到每小时780立方米,给开采带来严重威胁。1963年煤炭部以陶阳矿作水文试验井进行勘探。1964年经勘探证实四灰水源来自封闭不良的原勘探钻孔,造成四灰、五灰、奥灰水的串联。1965年10月,首先启封328号钻孔证实了上述判断。随后又启封10余个钻孔,井下四灰水基本消除,解放了禁区的煤层。现在南高余四灰水大,采用帷幕注浆封堵法治理,尚在研究中。其他各矿均采用巷道超前打钻放水疏干降压法治理,已取得良好效果。
五灰、奥灰水防治:五灰、奥灰水严重威胁9、10层煤开采。曾发生重大突水事故5次,中小突水事故70次。防治措施有留设断层煤柱,加强矿井排水能力,超前打钻放水,建防水闸门和堵水墙,重新封闭不良钻孔和注浆堵水等办法,已取得初步成效。
防尘1963年以前,各矿采掘工作面均为干式作业,粉尘浓度每立方米高达50~180毫克。1964年以后,全岩掘进面普遍推广水湿风钻、喷雾洒水降尘、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岩尘浓度每立方米达30~40毫克,煤尘浓度达50~80毫克,略高于国家规定标准。1984年肥城矿务局推广改-5型侧式供水电煤钻后,粉尘浓度由平均每立方米80毫克降到10毫克以下。推广光岩爆破潮料喷射混凝土综合防尘措施后,防尘达到煤炭部规定要求。至1987年掘进工作面普遍使用了湿式凿岩、扒装洒水、放炮喷雾等综合防尘措施,未发生煤尘爆炸事故。
防瓦斯肥城煤矿均属低沼气矿井,瓦斯涌出缓慢,无突出、喷出现象,涌出量在10M3/吨以下。各矿投产以来未发生过瓦斯爆炸或燃烧事故,曾发生过3起有害气体超限,贫氧窒息3人。采取的措施是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按时检查,及时排放。局部积存瓦斯或盲巷积存瓦斯,由矿山救护队检查排除,严格禁止不合理串联通风。临时停工地点不准停风,停风24小时以上必须临时密闭。超过6米以上的盲巷和不超过24小时停风停工,均设栅栏。高瓦斯区超前打排放孔。现8个生产矿井全部达到了国家甲级通风矿井标准。
防火 开采第3、9、10层煤,有自燃发火的倾向。至1987年,各矿共发生煤层自燃41次。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建立黄泥注浆系统;②采用气化镁阻化剂溶剂在煤柱线上打孔压注;③对采空区及时密闭;④调整通风压力,防止高负压通风;⑤留设煤柱,防止漏风;⑥尽量减少采空区丢浮煤、顶煤。
防冒顶 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的严重灾害之一。1959~1982年,各矿因冒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60%。防治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克服麻痹思想。严格管理,加强监督,严格执行顶板管理制度。改进回采面的支护材料,提高支护支承能力。至1978年始用外注式和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至1987年肥城矿务局已有16个回采工作面用上单体液压支柱。掘进迎头采用前探支架作临时控制顶板,使事故率逐年下降。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