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图书馆
泰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泰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214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经营管理
分类号:
F425
页数:
2
页码:
399-400
摘要:
本节内容包括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
关键词:
工业企业
企业组织
中工业企业管理
内容
计划管理 1950~1956年,省综合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对企业下达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全民所有制企业,指令性计划占60~70%,指导性计划占30~40%;集体所有制企业,指令性计划占40%,指导性计划占60%。企业根据计划,编制年度、季度计划,落实到车间、班组。其间,国家对企业考核产品数量、质重、品种、产值、利润等8项指令性经济指标。凡指令性计划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指导性的大部自产自售。
1956年,减少指令性计划,全民所有制企业占50%左右;集体所有制企业占30%左右。1961~1965年,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仍由省综合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下达计划,县内企业按省属、地属、县属分级管理。其间,国家对企业考核10项指令性经济指标。
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中,企业自主权逐渐扩大。随着价格体制的改革,指令性计划比重和重要物资的计划分配额逐步减少。实行经济、立法和行政三者结合管理。改变了过去单纯以行政手段指导计划管理的状况。
质量管理建国初,国家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无统一标准。评定产品质量的优劣,由企业厂家指定专人凭经验和直观验收,并听取用户意见。50年代后期,部分企业制定质量标准,产品质量由专人负责。60年代始,国家对部分产品制定了国际标、部标、地(市)标、企业标4种质量管理标准。产品质量合格率成为企业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企业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建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设质量科专负其责。班组、车间配专职质量检查员,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1978年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各种质量考核指标逐步达到标准化、科学化。县酒厂将质量检查由车间、班组扩大到各道工序,并设置了化验室,成立了TQC小组,配备了专职兼职质检员,开展群众性的质量检查活动,提高了产品质量。1987年,县属企业主要产品合格率在98%以上,有17个工业产品被评为部、省优质产品。
劳动管理 建国前,境内私营手工业作坊,业主对工人采取雇用制,随意解雇。
1950~1979年,企业主要从社会招工,老工人退休可由一名合格子女顶替。工人分固定工、亦工亦农轮换工、合同工等。对违犯各项纪律者,给予记过、留厂察看、辞退等处分。
1980年后,对职工进行文化、技术补课,合格者补发初、高中毕业证书。1984年后,改革招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政治、经济待遇和固定工同等对待。招工经文化考试、政审、体检,择优录用。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厂规厂法、法律知识。车间、班组均有各种岗位责任制,违犯规章制度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罚款等处分。对于优秀职工,除进行表扬外,给予物资奖励或提升工资。
劳动工资,建国前及建国初期,私营业主对雇工实行工时定额工资,国营企业职工和干部实行供给制。1952年,根据中央〔1952〕政财字85号文,“实行工资分制”。1956年工资改革,实行货币等级工资制,纳入统一的工资标准,执行三类地区工资标准。1985年,工业企业工资改革,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采取计时、计件、基础工资加浮动工资等。
财务管理50年代,企业中固定财务人员负责生产经营核算,并建立财务科(股)。1980年前,企业大都实行一级经济核算制。较大型的企业设财务科,车间设专职核算员,进行产品成本核算,为二级经济核算制。有的企业则实行经济责任制,对车间、班组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1985年后,全县企业基本都实行二级经济核算制。较大企业有的实行三级经济核算制,除厂建财务科、车间设专职核算员外,还在班组设兼职核算员。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核算,密切配合,相互监督,相互结合的核算制度。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