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21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化肥
分类号: F407.76;F416.76
页数: 2
页码: 387-388
摘要: 本文描述了肥城县工业化肥。其中包括:氮肥,磷铵肥。
关键词: 化肥工业 工业经济 农药工业

内容

氮肥 1968年开始筹建肥城县化肥厂,1971年12月建成投产,采用固体燃料汽化——原料气净化——浓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法制取碳酸氢氨的生产工艺。1972年生产合成氨2874吨,产值98万元,亏损39万元。1975年,全县集资600万元,扩建生产万吨合成氨系统。1977年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年设计生产碳酸氢氨1.9万吨。形成氨水和碳铵两大独立生产系统。1981年被化工部命名为全国小氮肥战线红旗单位。1983年,对氨水系统进行产品改造,改氨水为碳铵,形成了以碳铵为主,碳化氨水为辅的生产体系。同年,经山东省化工厅检查验收,全厂静点泄漏率达到万分之三点三,全部设备完好率达91%,被命名为无泄漏工厂。1985年生产的“春旺牌”农用碳酸氢氨,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获化学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1986年,安装使用小氮肥氢氮比自动调节系统,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1987年该厂拥有各种机械设备456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573万元,职工72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7名,年产值1360万元,实现利润312万元,上交利税50万元,创建厂以来最好水平。
  磷铵肥1975年,王瓜店镇硫酸厂建成投产。利用当地煤矿中伴生的含煤硫化铁生产硫酸。是年生产硫酸155吨。次年增设磷肥车间,年产磷肥3350吨。1978年综合利用,同时生产硫磺、白钒、硫酸铝等化工产品。1980年县、社投资120万元,扩建为年产5000吨的沸腾炉硫酸装置。由社办变为县、社联合体。1981年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九三”硫酸。是年,磷肥车间实现机械化生产。产量由1980年的6785吨增至10145吨,质量达国家四级品标准。1983年,建起一套提硫脱煤重造装置,获泰安地区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12月转产磷铵。1986年,该厂更名肥城县磷铵厂,为县属集体企业。1987年磷铵工程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万吨磷酸二氢铵、5万吨普钙、7500吨硫酸、500吨亚硫酸的综合性化工厂。该厂有主要设备109台(套),固定资产原值689万元,年产硫酸6092吨,普钙4433吨、亚硫酸630吨、磷酸一铵2178吨,工业总产值350万元,亏损91.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861元。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