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209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业机械
分类号: F306.2
页数: 2
页码: 379-380
摘要: 元代初期上庄炉即有红炉、白铁作坊,从事简单的农具制作。县农机修造厂(亦称喷灌机厂),为县内重点农机修造企业。原为建国铁业社,县机械厂,位于仪阳乡仪阳村南,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该厂原为公社农具厂,1975年改为县机械厂,属县集体所有制企业。产品有电机、脱粒机、切砖机等。该厂生产的步犁配件和手摇液压90T榨油机销往11个省市。1987年职工107人,固定资产原值4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542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业合作组织 企业经营管理

内容

元代初期上庄炉即有红炉、白铁作坊,从事简单的农具制作。民国初年,王瓜店镇马庄村开办翻砂铸造业,年生产犁铧9640件。1937年,全县有红炉83支,从业人员249人,年生产锄、镰、镢、锨等农具3.4万件。1948年从事农具制造者增至432人,年生产各式农具约10万件。1951年,东阿县利民铁工厂在东付村开办分厂,年生产旧式犁铧、犁镜等农具100余吨。期间,刘继业、张绪贵等红炉、白铁个体户在仪仙村成立联合民众铁业社。1952年,两厂联合在县城成立建国铁业社,隶属县手工业联社。之后,各地红炉、白铁、木工等手工业者相继成立合作社(组)。嗣后转为人民公社农具厂。1958年,建国铁业社更名为肥城县机械厂,生产皮带车床、立式钻床、小型农机具等。后又改名县农业机械厂、县农具厂。至1965年,县属农业机械企业13个,其中县办2个,社办1 1个,年总产值123.55万元。1973年后,11个社办农业机械企业隶属关系几经变动。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不同层次的农业机械企业。至1987年全县有农业机械企业1 2个,其中县属的2个。年产机动脱粒机、机动饲料粉碎机6044台,中、小农具58万件。年总产值1979万元,占全县机械工业总产值的38.7%。
  县农机修造厂(亦称喷灌机厂),为县内重点农机修造企业。原为建国铁业社,1958年转为国营企业。1961年,县机械修配厂、木厂并入,改为县农业机械厂,1962年由泰安行署管理。1966年改为县属。以生产离心式农用水泵为主,同时生产部分农机具。1970年,更名肥城县农机修造厂。1974年厂址由县城迁至康王河北岸,占地65.7亩,建筑面积12358平方米。翌年,接受省下达的喷灌机械试制和生产任务,为农机部和省机械厅喷灌机定点厂家。1982年,被吸收为中华喷灌公司第一批成员厂。同年,在全国第一次轻小型喷灌机具评比中,该厂生产的PY、Z()Sh、PX30Sh喷头, ACP2-2PX、 3045、 12CP258PY、2050机组和80B50、ZBPZC2-35喷灌泵,均被评为一等品。1983年,PY30、PY20、sh喷头荣获省优质产品奖,产品销往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
  1987年,全厂职工290人,主要设备有金属切削机等70台,固定资产原值179万元,年产喷灌机组1513台(套)农用水泵2889台,喷灌泵3604台,年产值300万元,上交利税3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033元。
  县机械厂,位于仪阳乡仪阳村南,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该厂原为公社农具厂,1975年改为县机械厂,属县集体所有制企业。产品有电机、脱粒机、切砖机等。该厂生产的步犁配件和手摇液压90T榨油机销往11个省市。1987年职工107人,固定资产原值4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542元。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