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202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业企业
分类号: F406
页数: 7
页码: 364
摘要: 本节内容有建材工业,食品工业 ,造纸、印刷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缝纫工业,家具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关键词: 工业企业管理学 工业企业 企业组织

内容

1958年在“大办工业”的口号下,工业企业发展较快,主要有建材、机械、纺织、缝纫等行业。年末,社队办工业企业449处,产值1354.9万元。其中建材业84处,产值260万元;机械业13处,产值70万元;纺织缝纫业18处,产值40万元;印刷业1处,产值1.5万元;家俱制造业105处,产值350万元;食品业150处,产值480万元;其他78处,产值153.4万元。1960~1962年,社办工业进行调整压缩,至1965年,社办工业企业仅有2处,产值3万元。197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社队企业的指示精神,全县工业企业逐渐恢复和发展,并增加了化学、造纸工业等。1977年,全县社办工业企业增至80处,产值1214万元。1978年后,工业企业迅速发展。至1987年,乡镇、村、联户办、户办企业6637处,年产值20303万元,占本县工业总产值的58%。其中建材业产值9979万元,占乡镇企业年产值的49%;机械业产值1481万元,占7.3%;纺织缝纫业产值1073万元,占5.3%;家俱制造业产值553万元,占2.7%;造纸印刷业,产值617万元,占3%;化学工业,产值494万元,占2.5%,食品业,产值2153万元,占10.6%;其他工业企业产值3953万元,占19.5%。
  建材工业
  一、砖瓦 1958年,石横、汶阳、城关公社及孙伯公社的刘庄、南滦等村,相继建起砖瓦厂。多为马蹄窑,以煤焙烧。年底全县砖瓦厂发展到25处,从业人员750人,年产砖瓦322万块(片)。此后,砖瓦业渐有发展。1973年湖屯、石横、王瓜店公社利用矿区煤矸石,相继建立煤矸石砖厂。
  1978年后,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砖瓦需求量增加,乡(镇)、村、联户办砖瓦厂随之发展,且多为轮窑生产。安驾庄公社建大型砖瓦厂1处,职工520人,年产砖800万块,产值28.8万元。1987年全县有砖瓦厂270处,职工15471人,年产砖67803万块,瓦2803万片,年产值5186万元,利润63万元。其中乡(镇)办砖瓦厂19处,职工3161人,年产砖15598万块,瓦275万片,年产值1184万元;村办砖瓦厂251处,职工12310人,年产砖52205万块,瓦2528万片,产值3007万元。
  在乡镇建材工业企业中,规模较大的有湖屯镇煤矸石砖厂,1973年建。厂址在白庄村南,占地79.5亩,职工70人,年产砖150万块,产值4.5万元,利润0.4万元。1978年后,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设备和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981年,职工增至160人,年产砖560万块,产值26.9万元,利润4.2万元。1982~1987年,煤矸石砖质量连续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同行业第一名。1986年,农牧渔业部授予该厂“红砖质量优胜企业”称号。1987年,该厂职工284人。设备齐全,固定资产原值60余万元,年产量2000万块,产值99万元,利润12万元。
  二、水泥 1959年,湖屯公社始建水泥厂1处,年产300吨,产值1.4万元。1969年,桃园公社建水泥厂1处,土窑焙烧,石碾粉碎,年产水泥1020吨,产值4.74万元。1976年,汶阳、仪阳、王庄、安临站、安驾庄、城关等公社先后建起社办水泥厂。1987年,乡镇、村办水泥厂发展到12处,职工2249人,年产水泥134604吨,产值1146万元,利润126万元。
  石横镇水泥厂,在建材工业中是规模较大的厂家。厂址在石横村北3公里处。1983年筹建,1985年竣工投产,职工240人,年产425#水泥4.4万吨。固定资产原值508万元。1987年,全厂职工340人,年产水泥33000吨,产值273.4万元,利润42.2万元,所产万灵山牌普通硅酸425#水泥,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黄庄水泥厂,1987年由尹燕玲等5户农民集资兴建。当年施工,当年投产,至年底产水泥6000吨,产值32万元,利润6万元。所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灰沙石 1958年,孙伯公社始建石灰窑厂、石料厂。1960年后,安临站、石横、城关等公社先后兴建石灰窑厂、石料厂。1978年,地处康王河流域的王瓜店、湖屯、桃园等公社的部分村队办起采沙场。1987年全县灰沙石场(厂)1 77处,年产值1080万元,利润193万元。其中乡镇办7处,产值169万元,利润9万元;村办1 70处,产值911万元,利润184万元。
  四、耐火材料 1958年,县办耐火材料厂,1969年10月移交石横公社。1973年以后,逐渐扩大投资,增添设备,由月产各种型号耐火砖30吨,增至100吨。1987年职工318人,年产耐火砖900吨,产值156万元。
  五、水泥制品 1971年,桃园公社兴建水泥制品厂1处,生产建筑用水泥预制件。时有职工50人,年产预制件5700件,产值10万元。1981年老城公社兴建水泥制品厂1处,职工65人,年产值50万元,利润4万元。1987年,全县乡镇、村办水泥制品厂发展到94处,职工2382人,年产水泥制品38万件,产值766万元,利润1 51万元。
  食品工业 一、粮食加工 1968年,王瓜店、王庄公社各建面粉加工厂1处,职工57人,产值20万元。1970年以后,孙伯、城关、边院、仪阳、安临站等公社和部分生产大队先后兴办面粉加工厂。1987年以后,粮食加工业迅速发展。1984年全县增至357处,2103人,年产值264万元。至1987年,全县粮食加工业207处,1336人,产值689万元。其中乡(镇)办7处,232人,产值118万元。
  二、油料加工 1953年以前,油料加工为个体经营。之后,油料加工多由社队经营。1960年,全县油料加工业30处。“文化大革命”中在“大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油料加工业逐年减少。1978年以后,油料加工业逐渐恢复和发展。1982年全县油料加工业49处,职工573人,年产值81万元。1987年,全县油料加工业增至105处,职工784人,产值380万元。其中乡(镇)办5处,162人,产值140万元;村办100处,622人,产值240万元。
  食品加工业还有面食、豆制品、糕点、罐头、肉类加工等。1983年全县192处,1219人,产值160万元。1987年发展到202处,1539人,产值776万元,其中乡镇办3处,155人,产值83万元;村和个体办199处,1384人,产值693万元。
  造纸、印刷工业1958年,城关公社兴建印刷厂1处,职工20人。当年转为县属企业。1973年汶阳公社兴建造纸厂,1976年投产。职工133人,年产值13万元。1977年后,部分公社生产大队兴办造纸厂、印刷厂。1982年全县造纸印刷业发展到8处,其中,造纸厂3处,413人,产值201万元;印刷厂5处,职工126人,产值43万元。1987年,全县造纸、印刷业发展到23处,职工1209人。其中造纸业,乡镇办4处,568人,产值244万元;村办2处,97人,产值25万元。印刷业,乡镇办6处,225人,产值109万元;村办11处,319人,产值95万元。
  机械工业1956年,城关、汶阳区分别兴建铁业社、农具厂,制造锄、镰、镢、锨等。1958年,安临站、王庄、桃园、城关、边院、王瓜店、石横、仪阳、孙伯等公社及汶阳公社的砖西大队等,相继建立农具修配厂。至年底,全县社办农业机械厂13处,村办农业修配厂2处,产值70万元。60年代,社队办农业机械业多数停办。1978年,汶阳公社袁寨铸造厂、王瓜店公社西大封铸管厂等相继兴办。1979年,全县机械工业22处,职工1367人,产值493.4万元。其中,农业机械企业12处,职工617人,产值278.4万元;工业机械企业10处,职工750人,产值215万元。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机械工业迅速发展。1987年,乡镇、村办机械工业17处,1324人,产值1415万元。其中,农业机械13处,职工826人,产值745万元;工业机械4处,职工498人,产值670万元。
  安驾庄镇兴办的泰山农牧机械总厂,为重点机械企业之一。1978年试制成功T4-125型小麦四清脱粒机,获泰安市创新一等奖。1983年9月,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联合,研制成功9PST-750型配合饲料加工成套设备。1984年11月,荣获农牧渔业部科研成果二等奖,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展览会,定货量占整个展销会同类产品定货量的25%。1985年,该产品又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奖,并参加了春、秋两季广交会。1986年又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1987年,该厂职工175人,固定资产原值85.6万元,产值207万元,利润32.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1828元。
  汶阳镇砖西村兴办的汽车水泵厂,自1975年建厂以来,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和先进技术,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汽车水泵生产作业线,年产日本产型2V和5R、EQ140、CA-10B、朝阳6102等3个系列11个品种,经泰安市经委技术鉴定,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为山东省汽车水泵定点生产厂家之一,被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山东分公司吸收为工业集团成员厂。1987年,全厂职工150人,产值150万元,实现利润11万元,上交利税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万元。
  化学工业 一、化肥 1970年,王瓜店公社水泥厂始设磷肥车间,年产磷肥2000吨,1971~1972年,桃园、湖屯、安驾庄、边院等公社相继建立磷肥厂。至1976年,全县社办磷肥厂5处,职工286人,产值33.7万元。1984年,社办磷肥厂增至7处,职工839人,产值445万元。随着复合化学肥料大量进境,磷肥销量减少,多数企业停办。1987年,乡镇办磷肥厂仅剩2处,职工214人,产值201万元。
  二、橡胶 1979年,仪阳公社建橡胶制品厂,利用肥城橡胶厂下脚料生产橡胶三角带等产品,年产值15万元。1981年,乡镇、村橡胶加工业发展到10处,职工89人,产值30.43万元。其中社办1处,43人,产值18.12万元;村办9处,46人,产值11.31万元。1982年以后,村办橡胶加工业因技术素质差,产品质量低,销路不畅逐渐减少。1984年仅存2处。1985年橡胶业又有回升,1987年,全县乡镇、村办橡胶企业10处,职工124人,年产值49万元。其中乡镇办1处,40人,产值27万元;村办9处,从业人员84人,产值22万元。
  三、煤焦 1959年,湖屯公社始建焦化厂,1961年停办。1977年3月,恢复生产,年产煤焦2038吨,产值1 3.3万元。同年9月,石横公社建焦化厂1处。1978年后,城关、王瓜店公社亦兴办焦化厂。至1980年,社办焦化厂4处,职工420人,产值197.69万元。1984年因原煤紧张,社办焦化厂全部停办。地处煤矿附近的曹庄、杨庄等村建立小型煤制品厂。至1987年,村办煤制品厂发展到8处,产值21万元。
  四、塑料 1980年,王瓜店公社蒋庄大队建塑料厂1处,生产塑料袋等。1984年后,湖屯镇、马家埠乡先后建塑料制品厂和异型薄膜厂。1987年全县乡镇、村办塑料加工厂6处,职工252人,产值87万元。其中乡镇办2处,职工110人,产值24万元;村办4处,职工142人,产值63万元。
  其他化工业还有电石、乙炔气、硬质酸盐等,1987年,年产值198万元。
  纺织缝纫工业 一、纺织纺织业主要有麻纺、棉纺、麻纺业集中于汶阳、边院、安驾庄、过村、马家埠几个乡镇。建国前后由私人经营,自产自销。1956年后,由集体经营。1958年,全县社队办企业5处。60年代集体麻纺业停办,由少数农户经营。1976年以后,边院等社队办麻纺业逐渐恢复。1980年,全县麻纺业37处,从业人员430人,年产值142.42万元。1987年,全县纺织企业发展到41处,有棉纺、毛纺、麻纺、丝织、针织5类,职工2710人,年产值819万元。其中乡镇办5处,职工837人,产值407万元;村办36处,1873人,产值412万元。
  二、缝纫 1959年,石横镇建被服厂,职工50人,产值3万元。1963年停办。60年代,缝纫业多为个体经营。1976年后,集体缝纫业兴起。翌年,边院、汶阳、安驾庄、安临站等社办被服企业5处,89人,产值8.3万元。1982年,全县被服业发展到23处,460人,产值88万元,1987年,乡镇村办被服企业26处,职工347人,产值100万元。其中乡镇办8处,264人,产值77万元;村办18处,83人,产值23万元。
  三、制鞋1958~1960年,石横、王庄等公社曾创办制鞋厂,后因销路不畅停办。1980年,陈家埠投资8万元,建鞋厂一处,年产值20万元。1987年全县村办制鞋业2处,年产值8万元。
  家具制造业 1958年,孙伯、石横、安临站、城关等公社成立社办木器厂,生产桌椅、立橱等木制家具。1966~1975年,社办家具制造业逐渐停业。1976年,汶阳、边院公社的8个生产大队兴办家具厂。1980年,全县家具制造业发展到52处,从业人员653人,年产值69.64万元。1987年,全县乡镇、村办家具制造业75处,从业人员513人,年产值486万元。其中,乡镇办11处,64人,年产值285万元;村办64处,从业人员449人,产值201万元。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一、草编 草编为县内的传统工艺。从业者集中于汶阳、边院、安驾庄等乡镇。以麦秸杆、玉米皮为原料,编织坐垫、提篮、地毡、屏风等产品。1965年,部分生产大队组织草编生产。在“文化大革命”中,草编业受到限制。1978年以后,逐渐恢复、发展。1980年,全县草编业发展到84处,年产值79.1万元。1984年,汶阳、边院、孙伯、安临站、过村5个草制品厂成为县工艺品厂的分厂,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1984~1987年,在广州交易会成交的创样品240多个,出口产品230多万套,年均创外汇80多万美元。
  二、制毯 1986年12月,孙伯乡孙东村始建地毯厂,从业人员160人,织机38架,以毛纱、棉纱为原料,生产半成品地毯。1987年,全县地毯厂发展到12处,766人,年产值72万元。其中乡镇办2处,328人,年产值32万元;村办10处,438人,年产值40万元。
  三、制镜 1981年,王庄公社建工艺美术厂,主要生产油画镜。1984年,引进羽毛镜制作技术。1986年2月,引进贝壳制镜工艺,年产值15万元,实现利润3万元。1987年,仪阳、老城、潮泉、新城等乡镇先后建立工艺美术厂。全县制镜厂发展到10处,从业人员80人,年产值41万元。
  其他工艺美术品制作,尚有刺绣、烟花爆竹、雕塑、竹器等。1987年产值97万元。
  1977年以来,乡镇工业企业注重提高职工素质,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创优质产品活动。1987年,全县获地(市)级以上名优产品29项,其中部优1项,省优8项,地(市)优20项。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