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图书馆
泰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泰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生产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99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生产概况
分类号:
S662.1
页数:
4
页码:
344-347
摘要:
肥城桃因产于肥城县而得名,简称“肥桃”,中秋节前后成熟,当地群众过去多以此供佛,故又名佛桃。
关键词:
果树园艺
技术规范
肥城
内容
肥城桃因产于肥城县而得名,简称“肥桃”,中秋节前后成熟,当地群众过去多以此供佛,故又名佛桃。
肥桃栽培有千余年历史。文字记载最早见于1726年《山东通志》:“桃产肥城者佳。”1815年《肥城县志》载:“桃味美,惟吕店、凤山、固留诸社出者尤佳。”1908年《肥城县乡土志》载:“远近千里外莫不知有肥桃者”,“东西洋诸国亦莫不知有肥桃者。”由于肥城的生态条件,加上科学的管理,肥桃品质优良,他境莫能及。
肥城桃,清光绪年间多为农家小片种植,一般户在田间种三五亩,有的植六七亩以上,有的农户在庭院种植,全县约7000株。当时由于栽培技术落后,有的桃树六七年不结果。桃户经济困难时,常在农历3月出租,一般每亩年租粮400斤左右,麦粟各半。也有的冬季租出,名为“典干枝”,其价减半。1934年山大农学院吴耕民教授的《肥城桃调查报告》记载:“县知事因(肥桃)作为贡品,或馈赠上峰,差役于成熟之前,至各桃园查封贡品,凡栽培较佳、结果丰盛之园,多被封禁,不准他售。若能向差役纳贿,则可以免封。否则只能听之。其被封之园,届成熟期,差役持粗目之网摘果,凡不漏网之大果为贡品,其落网者差役取为已有,无须给价。即作贡品者,给价与否,亦只能任差役之好恶,农民何敢与争。是以彼时农民种桃,反易招祸,多有伐去之者。”1909年,山东省劝业道萧某,为革除弊端,曾于县城南关火神庙旁立一保护肥桃良种碑,“示文刊石垂久”,以保护桃农利益,求其桃业发展(碑文附后)。
1921年,肥桃生产有所发展。主要产区是第一、第二、第四、第五4个区,41个自然村,70余处桃园,8000余株,年产60多万斤。据1934年《肥城桃调查报告》记载:“桃之栽培以城南第五区之东里村、西里村、顾家庄、李家小庄、黑牛山、小顾家庄、辛庄、井同峪、北老僧台、张家拔头、尹家山庄、营里庄、聂家庄等处为最多;第四区之后里留、上固留、韩家庄等处次之;第六区之纸房庄、南王庄等处更次之;第一区城内及城之附近亦有之。各处桃园概互相分离,不集中一处。每园面积以二三亩者为最多,最大者亦不过十余亩。” 至1934年,肥桃生产扩大到48村(多在一、二、四、五区),园地410亩,桃园74个,桃树8200株(纯系肥桃株数,毛桃等不计),每年产桃164万个,其中头等桃占57%,次等桃占33%,劣等桃占10%,年产值23万元。加上部分零星桃园,每年产值30万元。与1921年相比,肥桃年产量略有增加。
肥桃生产发展缓慢,除旧政府不重视外,还有经营上的原因。据1922年《山东劝业报》调查,当时有3大困难:“一、桃株未达结果前之困难。查该县植桃,系直接播种于田亩中,须于台木成长三年后,以芽接法行接木,又桃于结果后三年内,不能令其留果,以免损耗树势,致植桃者于最初六七年中绝无收益。二、桃株达结果之困难。查该县植桃,每亩桃园约年需人工百余,施肥四次,前三次每株施厩肥一小车,第四次为豆饼或麻油渣十余斤,则工本费每亩一年开支,约需五十至六十元,故多数须贷款经营,于桃收获后归还。倘遇隔年结果时,则桃户所负之债,不能清偿。又往往有隔二年不结果者,则桃户每将桃园伐除而改种粮食,实属可悯。三、销售上之困难。查肥城桃之销售价格,全由集中点之果行从中向客商议定,故桃户须仰赖果行鼻息,欲略提高桃价以补其损失几不可能,桃户困难自不待言。” 1935年,隐居在泰山脚下的原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到肥城视察,倡导发展肥桃生产,并派人在北仪仙租地建园,作为实验基地。为此,他赋诗一首:“肥城桃,肥城桃,不独供给富人食,劳苦大众也要吃个饱。”如今当地群众常缅怀冯将军的功德。
1937年3月13日,肥城县政府曾以“肥桃本为著名特产,徒以性易腐烂,不便运销,难期推广”为由,呈文请求“筹设制造肥桃罐头工厂”,以期发展肥桃生产。同年5月16日,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建设厅长沈鸿烈批示:“所请筹设制造肥桃罐头工厂俾利畅销一节,尚有见地。惟以肥桃产量太少,势难作大规模制造,成熟期间太短,工厂久闲,亦不合经济原理。又肥桃为粘性核,制罐工作甚感困难,且届成熟时期,其果肉多液化,若加水加热,势必溶解。有此数端,制造罐头实属不易”。呈文未获批准。
1938年日军侵占肥城,桃园常遭兵祸,桃户多伐去桃树改种粮食,肥桃生产大幅度下降。1949年全县肥桃面积仅存330余亩,10400株,产量13万斤,不及1937年的1/5。
建国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肥桃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50年为370亩,11100株,产量13.6万斤。1955年,发展到408亩,12240株,产量16.15万斤。1958年,将盛产肥桃的尚里乡、屯头乡合并为桃园公社。当年冬,公社调集人力,治理北山,建造桃园,植桃树800余亩。1959年,全县桃园面积发展到1338亩,40140株,产量110.27万斤。从1960~1977年,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肥桃发展缓慢。1977年,全县肥桃栽培面积2840亩,85200株,产量135万斤。1978年随着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肥桃生产出现新的生机。1981年,全县果树资源普查,肥桃栽培面积3691亩。1983年,桃园承包给农户,签定合同,一般30年不变,调动了桃农的积极性。1987年,全县桃园面积发展到36478亩。其分布为县园艺场495亩,新城镇4239亩,老城镇661亩,王瓜店镇621亩,湖屯镇563亩,石横镇1341亩,桃园镇11209亩,王庄乡4463亩,仪阳乡8379亩,安临站乡972亩,安驾庄镇770亩,边院镇26亩,孙伯乡696亩,陆房乡620亩,潮泉乡973亩,过村乡235亩,马埠乡215亩。由于精心管理,运用先进技术,产量连年上升。1983年全县产桃250万斤,1984年310万斤,1985年450万斤,1987年523.6万斤。发展肥桃生产使一些村和户走向富裕之路。桃园镇李家小庄村,1978年全村1158人,耕地1463亩,桃园面积172亩,占耕地面积的11.7%,全年农业总收入14.9万元,人均收入只有128.7元,其中肥桃收入9000元,占总收入的6%,人均7.8元。1985年,全村1200人,肥桃面积逐年增加到500亩,占耕地面积的34.1%,农业总收入达到5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416.7元,比1978年增长2.2倍,其中肥桃收入14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8%。人均116.7元,比1978年增长14倍。
附:保护肥桃良种碑文
山东全省劝业道萧
为禁革事,案奉山东巡抚部院孙批,据本道详情将应供肥桃立予蠲免,不许勒发官价,再派丁役验缉,致滋扰累一案。奉批据详已悉。查州县搜取土产,馈送官长,最为恶习。况肥桃为山东省特产,中外交誉,若官吏借以赠投,差役因之骚扰,致令种桃各户,悉苦咨嗟,甚至斫去桃株,冀免扰累,殊属不成事体,亦大非朝廷讲求树艺为民兴利之宗旨。前本署院访闻,该县差役事先封树,借端讹索,当即札行藩司,严札禁除在案。兹详各节,果与本署院访闻无异,种种贻害农民,极应如详禁止,以免诛求。仰即分别移行,并妥拟示文刊石垂久,庶于维持种植之中乃寓严防横取之意。此檄等因到道,奉此移行各衙门一体查照外,合行勒石禁革,为此示仰阖县农民人等一体知悉,自示之后,永远革除,如再有巡察封树勒买等情扰累农民,准受害之家来辕控告,定即从严究办,决不宽贷。其各懔遵无违,特示。
宣统元年九月右谕通知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