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973
颗粒名称: 育苗
分类号: S723.1
页数: 1
页码: 335
摘要: 旧时群众植树多移栽野生自生苗。1921年,县劝业所在城西沙庄建立公有苗圃1处,面积50亩。当年,育侧柏、青杨、榆树、椿树等各种苗木16.1万株。1935年苗圃面积33亩,年育侧柏苗15万株,榆树2.4万株,椿树0.07万株,合欢0.25万株,青杨0.15万株,柳树0.2万株。1941年全县苗圃面积62亩,因遇大旱,育苗面积仅15亩,育侧柏、白杨等苗木98.4万株。后因战乱苗圃荒芜。
关键词: 苗木 幼苗 育苗

内容

旧时群众植树多移栽野生自生苗。1921年,县劝业所在城西沙庄建立公有苗圃1处,面积50亩。当年,育侧柏、青杨、榆树、椿树等各种苗木16.1万株。1935年苗圃面积33亩,年育侧柏苗15万株,榆树2.4万株,椿树0.07万株,合欢0.25万株,青杨0.15万株,柳树0.2万株。1941年全县苗圃面积62亩,因遇大旱,育苗面积仅15亩,育侧柏、白杨等苗木98.4万株。后因战乱苗圃荒芜。至1948年境内无固定苗圃。
  1950年,县人民政府在牛山林场建固定苗圃240亩,年出圃苗木48万株,供各造林点和群众植树。1953年育苗面积增至246.8亩。1957年全县发展到2082.7亩。1958年后,育苗面积锐减,1961年仅剩167亩,年出圃苗木20万株。1962年后,育苗面积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7月,县委、县人委决定建立县、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四级苗圃。县投入化肥、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与湖屯公社曹庄、张店大队联合组建苗圃,面积500亩。各公社建100亩,生产大队建10亩,生产队建1亩。年底,全县育苗面积3683亩,育苗1470.3万株。1966年后,苗木大量积压,育苗面积下降。1969年全县育苗面积2000亩。1970年后,平原绿化由“四旁”植树扩大到农田,树苗需用量逐年增多。1973年,全县育苗7649亩。1976年发展到13022.7亩,为历史最高水平。
  1978年后,集体苗圃由农户承包。1985年全县育苗专业户265个,育苗面积1283亩,占全县育苗面积的16.5%。同年,全县推广塑料容器育侧柏树苗新技术,育苗350万株。提高了植树成活率。
  1987年全县有国营苗圃1处,育苗专业户178个。年育苗1530亩,出圃苗木382.5万株。外销树苗57万株,大部留县内自用。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