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用材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9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用材林
分类号: S727.1
页数: 1
页码: 329
摘要: 1908年《肥城县乡土志》载:“木则杨、柳、桑、榆、椿、楸、桐、梓、松、柏、柘、桧、槐、楝皆恒有,惟种树之利尚待讲求。”1931年,境内有用材林1880亩,7.2万余株。至1949年仅残存357亩。
关键词: 丰产林 速生丰产林 用材林

内容

1908年《肥城县乡土志》载:“木则杨、柳、桑、榆、椿、楸、桐、梓、松、柏、柘、桧、槐、楝皆恒有,惟种树之利尚待讲求。”1931年,境内有用材林1880亩,7.2万余株。至1949年仅残存357亩。
  建国初期,县人民政府重视林业生产,号召群众植树造林,支援国家建设。1952年用材林发展到2423亩,占林地面积的37%。1956年,全县营造用材林7100亩,占当年造林面积33%。1963年采取“国家补助,公社统一组织,成林后收益分成”的办法,始办国社合营林场,加快用材林的发展。当年1月,安临站公社成立贺庄国社合营林场,栽植刺槐242亩。1965年,全县兴办国社合营林场25处,经营面积1.6万亩,营林1.3万亩,国家累计补助12.7万元。1970年全县用材林面积达到5.36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4.5%。1978年,国家提供部分周转资金(每亩10~20元),选择基础较好的社队,连片营造丰产林。1979年,王庄、王瓜店、边院公社社办林场先后营造丰产林2700亩,其中杨树1080亩,占40%;刺槐810亩,占30%。嗣后,用材林以建设汶河北岸丰产林、王庄一带桐粮间作丰产林基地为重点。1985年,沿汶河北岸营建丰产林5380亩,王庄乡桐粮间作丰产林6205亩,木材蓄积量达10207立方米。全县用材林面积发展到8.97万亩,占总林地面积的42.1%。至1987年,全县用材林面积10.37万亩,占总林地面积的27.8%,林木蓄积总量54.95万立方米,年采伐4564立方米。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