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941
颗粒名称: 渔网
分类号: S97
页数: 1
页码: 323
摘要: 县内多以绠网、打“森”、撒网、胶丝刺网、三层尼龙挂网及大拉网等为捕捞的主要工具。
关键词: 渔捞作业 渔捞效率 渔获率

内容

县内多以绠网、打“森”、撒网、胶丝刺网、三层尼龙挂网及大拉网等为捕捞的主要工具。
  绠网与打“森”是大汶河、康王河沿岸群众使用的古老简陋的捕鱼工具。随着现代网具的逐步发展渐被淘汰。
  撒网,俗称旋网,形似喇叭,网撒开后呈圆形。作业时,将网撒出,急落水中,罩住鱼类,然后缓慢收拉网纲,提网取鱼。
  胶丝刺网,又名丝褂子,呈长带形。作业时,将网垂直放置在鱼类经常栖息的水域中,当鱼触网后,可直接刺入网目中,或被网衣缠住。网具大小及网目尺寸,视捕捞对象和作业水深而定。一般网长30~50米,网高0.5~4米,网目2.5~10厘米,可捕获?、鲤、鲫及中南鱼等多种鱼。
  三层尼龙挂网,网形与作业渔法,与胶丝刺网基本相同,唯网衣由内衣与外衣组成。内衣目大8~10厘米,外衣目大40~50厘米,一般网长50米,高4~8米。以捕获大型养殖鱼类为主,最大个体重达30~40公斤。
  大拉网,呈长带形,以4×3~6×3聚乙烯网线编结。亦可用210D/5×3~210D/7×3尼龙线编结。网具长短、高低及网目尺寸,均以作业水域深浅及捕捞对象而定。一般网长100~300米,高5~10米,目大8~10厘米。作业时,先将网具在水域中下成半圆形,然后在两岸上拉曳网纲,逐步拉至水域的一边,再合拢收网捕鱼。这类网主要用于大型养殖鱼类的捕捞。小目网亦可捕捞野杂鱼。1972年,上庄炉水库渔业队,将聚乙烯大拉网改制成有囊大拉网,一网捕鱼5500余公斤。1987年,又将有囊大拉网改制成带须有囊大拉网,对捕捞鲤、鲫、罗非鱼等底层鱼类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层尼龙挂网同大拉网互相配合,实行赶、拦、刺、拉联合作业,为县内养殖鱼类起水的主要渔具、渔法,多用于水库、塌陷地等大水域养殖鱼类捕捞。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