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910
颗粒名称: 传染病防治
分类号: S851
页数: 1
页码: 315
摘要: 境内炭疽病、破伤风、牛流感、放线菌、马腺疫、猪丹毒、仔猪白痢、鸡新城疫(鸡瘟)、鸡痘和禽霍乱等传染病流行严重。建国后,经过积极防治,扑灭了牛瘟、马鼻疽、马腺疫等烈性传染病,并有效地控制了其他传染病。
关键词: 动物防疫 畜禽卫生 卫生学

内容

建国前,境内炭疽病、破伤风、牛流感、放线菌、马腺疫、猪丹毒、仔猪白痢、鸡新城疫(鸡瘟)、鸡痘和禽霍乱等传染病流行严重。建国后,经过积极防治,扑灭了牛瘟、马鼻疽、马腺疫等烈性传染病,并有效地控制了其他传染病。
  布氏杆菌病,县内历年有牲畜患此病,是发病较高地区之一。其中以羊布氏杆菌为多。1960~1963年进行羊布氏杆菌病普检,全县存养羊57200只,采血33233只,经检查,有阳性反应的960只,占受检只数9.8%;可疑的39只,占0.4%。对检出的阳性羊,由食品站进行扑杀处理;无病羊连续3年口服布氏杆菌疫苗防疫。因隔离、消毒、扑杀不彻底,迄今本县仍为山东省布氏杆菌病重点防疫区。1980~1985年外贸收购牛、羊检疫统计,牛布氏杆菌病检出率为7%;羊为2%。石横、王瓜店、老城3乡镇较为严重。
  猪霉形体肺炎,又名“猪喘病”。1958年由寿光县传入,1959年爆发流行,1~5月有1870头猪发病,768头死亡。之后,此类传染病时有发生。据1975年统计,全县猪喘病14700头,死亡2923头。1978年县畜牧兽医站在西大封养猪场进行猪场净化试验,制定了“母猪不见面,小猪不窜圈,病猪隔离疗”制度,对控制猪喘病蔓延颇有成效。此后又采用土霉素油剂治疗,疗效较好。1978年后饲养规模缩小,责任心增强,减少了此种病疫传染,发病率逐年下降。1987年检查统计,全县仅有病猪12头。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