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形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884
颗粒名称: 饲养形式
分类号: S815
页数: 2
页码: 306-307
摘要: 本文描述了1936年到1985年肥城县饲养专业户发展到多少户多少人。农业合作化前,畜禽均为户养。
关键词: 畜牧业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法

内容

农业合作化前,畜禽均为户养。1936年全县99452户,养猪21000头,户均0.21头;大牲畜18988头,户均0.19头。1952年全县113674户,户均饲养大牲畜0.3头,猪0.6头,羊0.2只,禽2.5只。1954年县政府推广南阳乡庆丰农业合作社养猪积肥,增产增收的经验,集体饲养始有发展。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大牲畜折价由集体饲养。猪、禽仍以户养为主。1958年,受“共产风”的影响,平调农民的畜禽,建“万头猪场、万只鸭塘、万只鸡山”,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1962年大牲畜下放到生产队集体饲养,并允许户养大牲畜。至1965年,大牲畜发展到37700头,其中户养300余头。“文化大革命”中,户养大牲畜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而割除,并全部收归集体饲养。1975年,县革命委员会发出“以集体养猪为中心,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号召,集体养猪迅速发展。1976年全县建养猪场1965处,集体养猪81214头,为历史最高水平。1981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县3747个饲养单位,实行专业组、专业户等不同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承包集体牲畜的农户2430户,户养畜禽收入千元以上的有1917户。1984年,集体大牲畜全部作价到户,实行户有户养户用。户养牲畜迅速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1985年,全县饲养专业户发展到168户,收入84.7万元,户均5042元。1987年,饲养专业户发展到230户,户均收入7950元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