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井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84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机井工程
分类号: TV68
页数: 4
页码: 291-294
摘要: 本文包括机井建设,机井类型及分布, 扬水工程。
关键词: 跨流域引水 调水工程 水利工程

内容

机井建设 1963年县水利局在王庄公社举办打井训练班,学习大锅锥打机井的方法。当年在郭辛大队打成第一眼大锅锥砖管机井。因砖管费工费料,整体性能不好,1965年以后淘汰。
  1965年地区水利建设指挥部派员来肥城推广大锅锥水泥管机井法。此法成井快,质量好,约7天打成1眼。浅水宜井地区至今仍用此法。至1970年全县打水泥管机井944眼。1987年发展到2767眼。
  1963年省地质队一分队两台机组来肥城支援打深井。当年3月在王瓜店公社西付村大队打成第2眼深井。井深32米,直径80毫米,井壁为陶管,每小时抽水80立方米。当年共打深井5眼,报废1眼。1964年4月15日,县打井队为石横公社石横一大队打出了第一眼岩心井。井深56.7米,开孔直径22厘米,终孔径15厘米,单井上水量每小时150立方米。此井钻成,鼓舞了打井队员的士气,当年打岩心井4眼。至1970年打岩心井224眼。至1987年全县共有岩心井1977眼。
  单靠钻机打岩心井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1966年在孙伯公社南栾和桃园公社郭刘试验成功人工岩心钻。至1973年全县有人工岩心钻机56部,钻井141眼。王庄公社西孔村党支部副书记孙祥瑞带领群众3年打人工岩心井9眼,改变了全村的农业生产面貌。至1980年全县共打人工岩心井356眼。人工岩心井,费工费时,钻进深度不超过百米,1980年以后逐渐淘汰。
  岩石大口井,是用人工在岩石上挖凿而成。井口直径5~10米,井底3~6米,井深15~50米不等。提水动力多用柴油机或电机。1964年在桃园公社仁贵山打出一口岩石大口井后,张里、涝洼、屯头等村也相继打出了岩石大口井。1974年全县共有岩石大口井2527眼,至1987年全县增加到3423眼。打岩石大口井,费时费料,亦不安全,一般不再采用此法。
  机井类型及分布机井分为浅机井和深机井。浅机井主要取沙层水,井深10~20米。分布在汶阳、边院、安驾庄镇的南部,以及康汇河沿岸。深机井主要取石灰岩岩溶裂隙水,多分布于山区。井深80~100米,个别地区200米以上。
  扬水工程 县内有扬水站189处,提水机械295台,8847千瓦。工程较大的有6处。
  一、尚里五级扬水站位于尚里村北康王河南岸的白云山下。经过5级连续提水,把河水送至尚里,故名尚里五级扬水站。
  扬水站的主体工程拦河坝,为溢流坝,长110米。五级引水干渠,全长1340米。穿山隧洞410米,底宽2.6米,高2.2米。输水干渠560米,总扬程59.8米。五级扬水各安装1台90马力柴油机及配套水泵,提水流量0.5秒立方米。
  该工程于1960年1月15日调集8个公社8000余人破土动工。奋战4个月,完成土石96万立方米,用工90万个,总投资40万元。本工程由县委副书记汪耀庭任总指挥,济南市水利建设指挥部帮助规划设计。
  五级扬水站建成后,于1960年5月4日举行竣工放水典礼。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刘众前剪彩,中共肥城县委第一书记刘太东、第二书记王良民、县长曹英俊及各公社代表,共5000多人参加。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为此项工程题名“群力放水洞”。施工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杨显东,以及省委领导人舒同、白如冰等,先后到工地视察。4月27日,外交部组织25个友好国家的使节64人来此地参观。同年4月,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以治水为背景,拍摄了彩色纪录片《世上桃园》。
  五级扬水站设计灌溉面积5000亩。康王河系季节性河流,春季往往断流,即使河道有水,经过5级提水成本太高。1969年尚里打出岩心井,五级扬水站停用。
  二、磨山扬水站位于安临站乡高家磨山村北,上庄炉水库东侧。通过引水渠把水库水引入扬水站的集水池。扬水站机房为封闭式,安装20SH-13型清水泵2台,JSQ148-6电机2台,每台310千瓦。扬程32米,每台上水流量0.5秒立方米。水泵压力管直径50厘米。输水干渠长7300米。扬水站于1970年8月建成。总投资7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0万元。灌溉面积4000亩。
  三、庄头扬水站位于孙伯乡庄头村东,是安孙灌区的组成部分。灌溉庄头、孙伯、刘庄等7个村的丘陵旱田。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
  扬水站装配12SH-13型水泵2台,6160型柴油机和100千瓦电机各2台。提水流量0.66秒立方米,扬程24.8米。输水渠首为20米双曲拱连渡槽,长300米,砌石渠3300米。
  该站1978年建成,1981年配套续建。完成土石22万立方米,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236立方米,工日59.2万个,国家投资16.5万元。
  四、边院南水北调扬水站位于海子村南浊河北岸。此处有30眼浅水井。提水汇流后再经两级扬水,灌溉边院以北和前黄、后黄、夏家庄、姜堂等村1万多亩土地。
  该项工程从1977年施工,经过多年续建,至1987年建成。完成土石6.84万立方米,累计用工8.1万个,总投资20万元。
  工程效益,设计总灌溉面积10890亩。一级站以上机井灌溉面积5890亩。灌区水源可靠,自开发以来,井灌与一级站浇灌面积充分发挥效益。
  五、五里屯扬水站 系群井汇流扬水站,由一、二级站组成。一级站位于王庄乡五里屯、阴山前以东。二级站位于阎屯村东南。
  一级站扬程12米,输水渠长2500米,共19眼机井。每井各有300米左右的渠道流入一级站前池。设计流量为1.5秒立方米。安装变压器2台340千瓦,电机10台。295型柴油机11台264马力,6B20型水泵8台。
  二级站扬程17米,设计流量1秒立方米,配柴油机2台,变压器1台,电机1台,水泵2台。修干渠260米,支渠2条长1600米。
  该工程于1976年10月动工,1982年2月竣工。设计灌溉面积1.181万亩。
  六、群将湖扬水站 位于王瓜店镇东北牛山前,系库区扬水站。该站设计扬程33.34米,提水流量0.45秒立方米。机房为封闭式三层楼房,一层为泵房,二层为配电室,三层为管理房。泵房内安装12SB型水泵2台,压力管道2条各长50米,配套电机2台100千瓦,变压器1台300千瓦,架高压线路500米。
  该站于1977年冬动工,1978年底竣工。完成土石3.68万立方米,用工7.35万个。灌溉姜庄、十里铺、穆庄、蒋庄、大封等村的5000亩土地。工程建成以后,水源可靠,效益显著。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