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汶济漕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843
颗粒名称: 引汶济漕工程
分类号: TV68
页数: 1
页码: 290
摘要: 位于大汶河北岸,汶阳镇砖舍村东与泰安市郊区马庄乡交界线以西30米处。主体工程有拦河溢流石坝、冲沙闸、引水渠、进水闸、引汶济漕干渠5部分。
关键词: 跨流域引水 调水工程 水利工程

内容

位于大汶河北岸,汶阳镇砖舍村东与泰安市郊区马庄乡交界线以西30米处。主体工程有拦河溢流石坝、冲沙闸、引水渠、进水闸、引汶济漕干渠5部分。
  工程始于1960年冬,挖1条至大岗子村东的引水干渠,长4050米,引汶河水补给漕河城上闸,自流灌溉。春秋干旱,汶河水位低,干渠引不进水时,就在汶河筑起沙坝,抬高水位引水。1964年引水闸建成,控制了流量并保证汛期安全。1966年10月泰安地区水利局批准兴建砖舍引汶济漕拦河大坝。同年11月施工,翌年5月建成。坝长1250米,高1.1米,顶宽0.8米,下底宽1.2米。坝下游建干砌石护滩,长1250米,宽6米。坝北端修冲沙闸30孔,闸孔宽、高各1米。在原引水干渠的基础上渠底拓宽至10米。两岸边坡为1:2,引水渠段首砌石护坡700米,修建筑物4座。
   1967年7月进水闸被冲垮,翌年8月建穿坝引水闸5孔。孔宽2.2米,高2米。混凝土柱状基础,水泥钢丝网闸门,钢筋混凝土桥面。最大进水流量30秒立方米。闸下安装28千瓦水轮机1台。
  工程建成后,补给汶阳田的地下水和安孙灌区用水,达到了设计要求。1980年后,天气干旱,汶河经常断流,工程不能发挥正常效益。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