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编 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809
颗粒名称: 第十三编 水利
分类号: TV
页数: 27
页码: 279-305
摘要: 本编包括六章分别是:第一章水利行政,第二章水利工程,第三章灌溉,第四章河洼治理,第五章水土保持,第六章山区吃水。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利事业 农田水利

内容

建国前,肥城人民通过长期与旱涝灾害作斗争,仅兴修了一些塘坝水井等。建国后,水利事业迅速发展。1950~1987年,全县兴修水利、治理涝洼,共完成土石3132.7万立方米,用工8707.5万个。除群众自筹资金外,国家投资2983.3万元。全县有塘坝300座,中小型水库78座,总蓄水量11870万立方米。引黄灌区、引河灌区各1处。机井8167眼,其中岩心井1977眼,大口井3423眼,浅机井2767眼,扬水站189处。排灌机械13903台,130088千瓦。全县有效灌溉面积69.7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2%,是1949年的5.1倍。其中机井灌溉占总灌溉面积的77.4%,是全省重点井灌区之一。
  肥城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3,有154个山村缺水。通过修蓄水池,打岩心井,至1987年已解决123个村7.5万人的吃水困难。
  境内虽然修了大量蓄水工程,但多数年份降水量少,大部分水库塘坝蓄水不多,加上工程配套差,老化失修,损坏严重,管理跟不上,灌溉效益渐减。河道治理,只有大汶河达到了20年一遇标准,其他河流仍有待治理。机井灌溉,由于布局不很合理,开采集中,加之工矿区用水量大,地下水位下降,局部地区出现了漏斗区。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