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肥城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51520020210001758 |
颗粒名称: | 二、玉米 |
分类号: | S339 |
页数: | 1 |
页码: | 271 |
摘要: | 建国前玉米品种多为小粒红、小红脐;50年代中期更换为金皇后、白马牙等良种,种植面积10万亩,亩产量提高20%。60年代更换双跃3号、150号、80号,种植面积30万亩,平均亩产近400斤。70年代中期更换泰单71、群单105。70年代末80年代初,更换中单2号、郑单2号、丹玉6号、鲁原单4号、东岳号等品种。1984年以后,更换掖单2号、烟单14号、聊玉5号。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1984年,安驾庄区麦田套种单交种掖单2号35600亩,平均亩产1031斤,创泰安地区夏玉米万亩过千斤的高产纪录。1987年,全县玉米平均亩产由1950年的120斤,提高到726斤,增长5.1倍。 |
关键词: | 良种繁育 农业良种化 品种改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