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特名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74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土特名产
分类号: F762.7
页数: 1
页码: 267
摘要: 本文描述了土特产其中包括王晋甜瓜,米山岭西瓜 ,王瓜店大葱,栝楼。
关键词: 土特产品 农村经济 产品产量

内容

王晋甜瓜 王晋甜瓜当地简称王晋瓜,因地得名,约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仪阳乡王晋村,方园10里内所产的甜瓜,椭圆形,皮呈金黄色,瓜肉雪白,子为古铜色。单瓜一般重300克,大者500克。王晋瓜脆而甜,瓜味清香。
  米山岭西瓜 产于王瓜店镇米山岭村,当地农民有长期种西瓜的经验。种植多施圈肥、饼肥。单个重10斤左右,瓜皮呈墨绿色,皮薄,为红色沙瓤,有胀性,用刀切二三寸小口,瓜自然分为两半,瓜瓤突起。瓜甘甜可口,不嚼即碎,汁多、籽少。1736~1908年曾为贡品。
  建国前后米山一带的农民大都种植西瓜。“文化大革命”期间,瓜地改粮田,西瓜几乎绝种。1978年后,米山岭西瓜种植面积又逐步扩大。
  王瓜店大葱王瓜店大葱,以其葱白长而实,质细而脆,生吃熟吃各具风味而著名。株高约1米,株重约0.5斤,葱白较长。栽培多施圈肥,追施饼肥,生吃略带辣味,可健脾胃增食欲,熟吃有香甜味,凉拌清爽可口。
  王瓜店大葱已有36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1620年陈氏从江苏海州引入,后在王瓜店中部平原广泛种植。1956年前后,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1966~1976年,葱地大部改粮田,大葱种植面积减少到200余亩。1978年以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栝楼县内栽培栝楼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产区之一。栝楼性寒,味甘苦,有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消肿疗痛、润肠通便之功能,故被誉为地道药材。据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记载:1878年(清光绪四年)县城北卸甲崖村李明志引种栝楼成功。遂成为县内传统药材。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栝楼生产,扩大了种植面积,1960年达400亩。“文化大革命”期间,限制经济作物的发展,栝楼栽培面积减少。1978年后。除城关公社外,安驾庄公社的前寨子、后寨子,边院公社的小王庄也有较大发展。1987年全县栝楼收入达40万元。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