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图书馆
泰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泰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经济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73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济作物
分类号:
F307.12
页数:
3
页码:
265-267
摘要:
本文描述了棉花,花生,大麻,蔬菜,瓜类以及其他。
关键词:
经济作物
作物经济
产量
内容
棉花 民国初期,全县植棉1000多亩,主要分布于山区、丘陵。1931年引进美棉后,面积扩大到2000亩。建国后,常年种植3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和西部。1982年种植13.3万亩,亩产皮棉98斤。全县各公社均有种植。从未种植过棉花的汶阳公社面积达1.1万亩,亩产皮棉114斤。1985年,全县植棉面积稳定在6万亩,亩均皮棉117斤。1987年种植35633亩,亩均皮棉126斤,总产448.97万斤。
花生 为本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境内中部和北部山丘地区。1933年,全县播种面积3万亩,亩产190斤。1949年后,除个别年份外,常年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1957年种植面积高达4万亩,1978年以后,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87年种植面积39187亩,亩产360斤,总产1410.7万斤。
大麻 为本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多产于汶阳、边院、安驾庄一带,农民种植有方,大麻质量良好。1936年,全县大麻面积达6.2万亩。建国后,常年种植4万亩左右,总产600万斤上下。随着化学纤维的应用,大麻面积逐渐减少。1985年,全县种植1.3万亩,总产275万斤。1987年种植25161亩,单产240斤,总产603.2万斤,大部销往外地。
蔬菜建国前,蔬菜种植常年在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水源丰富的地区。建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面积逐年扩大。1959年,全县种植蔬菜11.4万亩,为建国后种植最多年份。1987年种植81009亩。品种逐年增加,白菜,红萝卜、芫荽、芹菜、葱、莴苣、芥菜疙瘩等分布于南部汶阳一带,其它地区次之;甘兰、菜花,厂矿附近种植较多;辣椒、菜椒、大葱、园葱、土豆、蒜、韭菜、茄子、西红柿、芸豆、豆角、扁豆全县均有种植,厂矿附近及平原水浇地种植较多。生姜主要分布于安临站、东陆房乡。西葫芦、黄瓜、冬瓜多分布于老城、新城、王瓜店、湖屯一带。丝瓜多在庭院种植。
瓜类建国前,西瓜在全县均有种植,常年种植千亩左右。建国后,60~70年代西瓜种植面积较小,80年代后面积逐年增加。1987年,种植6000亩,平均亩产5000斤。主要分布于平原沙壤地块及丘陵地带。甜瓜多伴随西瓜种植。据1908年县志记载:“王晋甜瓜品种最优”。民国后延续种植。种植面积,多则百亩,少则十几亩。近几年种植面积保持在千亩左右。南瓜全县均有种植。
其它 红麻是60年代末引进的纤维作物,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和西部洼地。1969年种植面积1000亩。1977年发展到10000亩。之后,种植面积不稳定。苘麻,建国前,常年种植面积万亩左右,主要分布于汛期易积水的涝洼地。建国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烟草,主要分布于王庄乡花园、东孔一带。药材,县内种植品类较多,尤以老城的栝楼种植面积最大。芝麻,多为零星种植。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